《锐角和钝角》说课稿3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锐角和钝角说课稿”。
《锐角和钝角》说课稿
一、说教材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的第一课时《锐角和钝角》。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角的初步认识和辨认直角,并在判断直角中渗透了比较大小的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教材从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引入,从实物图中抽象出角的图形,并通过利用三角板的直角去比较,抽象出锐角和钝角的概念,然后,通过设计找角、造角、画角等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去让学生深刻理解直角、锐角和钝角的特征。这种从具体到抽象的编排顺序,符合儿童认识数学概念的规律,同时体现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认识锐角和钝角不仅是学习角的度量和学习三角形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孩子活泼好动,形象思维占主体,对趣味游戏、卡通动漫、情境活动等情有独钟。他们经历了一年多的学习已经有了简单的的观察、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于对教材及孩子认知特点的把握,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出示课件)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在直角的基础上辨认锐角和钝角,能用简洁的语言准确地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并学会借助工具来验证角。
2、让学生经历找、分、比、造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在探究新知的活动中,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通过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的情感。
让学生通过直角来辩认锐角和钝角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出示课件)。
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我将教学难点确定为(出示课件):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锐角和钝角。
四、设计理念及方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根据这一理念结合二年级孩子特点,在设计中做到:情景创设与活动开展贯穿课堂始终,让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课堂还给孩子。在教学中创造性的使用学生喜爱的魔术表演引出新知,并将杨浦大桥的主题图改用为巩固练习,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紧接着的分类验证体现了合作交流中学,学后交流合作的思想。最后的深入感知及内化提高是要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体现快乐式教学方法。基于以上理念,本节课中我将采用自主探索、动手操作、猜想验证、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
五、教学准备
课前我要准备:三角板、活动角、85度的角、多媒体课件以及为每桌孩子准备一个装有角的信封。学生需要准备的有:三角板、活动角和圆形纸片。
这节课为了体现学生为主体,我以学生的学为立足点,设计了如下的5个教学环节:
六、教学过程(出示课件)第一环节:魔术视频、激发热情
孩子们,喜欢魔术表演吗?孩子们肯定会兴高采烈的说:喜欢!一个魔术话题激发起孩子强烈的学习热情,紧紧地抓住他们的注意力。于是我便课件出示一个百宝箱(出示课件),再由百宝箱魔术般变幻出大大小小各不相同的角,给孩子一个关于角的直观、感性的认识,从中找出我们的老朋友直角(画图,板书)。第二环节:分类比较、探究新知
首先将进行自主分类。我将接着魔术的话题,告诉孩子们,老师已经把这些角装入信封,飞到了你们的面前,请孩子们同桌合作分类,一边分一边想:为什么要这样分。接下来是孩子分类结果的展示与交流,不仅要展示分类结果,还要求用语言表述为什么要这样分。孩子在分类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这样的分法:分为直角和不是直角,此时我会引导学生思考不是直角的还可以怎么分?„„还有可能出现:直角,比直角小,比直角大的分法,我会通过“这些角的大小是在和谁比较”的提问,帮助学生理解“有的角比直角小、有的角比直角大”(板书),并提示概念:比直角小叫锐角,比直角大的叫钝角(板书),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锐角和钝角(板书)。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孩子出现的求异思维,比如有不同的分类,予以鼓励,对于仔细观察、准确表述予以充分的肯定,让孩子在老师的赞赏中获得自信、获取继续学习的动力。
接着将探索检验方法。在孩子知道比直角小的是锐角,比直角大的是钝角后我将出示一个85度的角让孩子门诊:这是什么角?这时孩子们可能会出现多种答案:锐角、钝角、直角,有的干脆说无法判断。此时我把问题抛给孩子:孩子们,咱们要知道这究竟是一个什么角,该怎么办呢?由此一问让孩子主动思考、解决问题,主动提出“检验”一法,此时老师继续紧追不放:怎么检验?让孩子同桌讨论出检验办法:是借助工具(出示三角板)即三角板上的直角。现在我们将大屏幕上的一部分角请到黑板上(画图),想请一位小朋友帮我们检验一下,其他的孩子仔细观察他的方法是否正确,在过程中对所出现的问题师生及时予以纠正并得出正确的检验方法:先将三角板上直角的顶点和角的顶点重合在一起,再将三角板上直角的一条边跟角的一条边重合在一起,看角的另一条边在直角的里面还是外面。紧接着让孩子从信封里任意拿出一个角来检验,然后师生共同检验85的角(出示教具),得出结论这是一个锐角。
同时为了理清锐角、直角、钝角的关系,老师将和学生共同玩活动角,由活动角从锐角——直角——钝角的演示过程,让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思考:你发现了什么?从而让孩子发现三角角之间的联系:锐角<直角<钝角,再通过生活中的一些实例的演示,(纸扇、书、本打开与合上)加深学生对这种联系的理解。使学生对锐角、钝角的认识建立在以直角为轴心的知识体系中,从而顺利、稳固地建立了锐角、钝角的概念。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是积极的、主动的,办法是自己想的,是否可行,是否有效,就在具体的验证操作中检验,从而初步感知在观察中发现,在发现中质疑,在思考中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操作中验证方法的科学探究态度和习惯。
第三环节:深化运用、加深认识
学有用的知识学以致用,为了体现数学来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我设计了这样三个练习:
1、辨一辨(出示课件)让孩子在图中寻找角、辨认角并通过课件的动态操作验证认识结果;
2、找一找让孩子从生活实物图中找出角;
3、连一连要求孩子在迅速反馈所学知识的基础上作出判断并连接。在活动中,不仅要求孩子说出哪里有角,还让说说是怎么找到的,既可以进一步加深对角的认识,还可训练孩子的观察、思维及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环节:体验创造,内化提高
本环节的创设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加深认识、拓展参与,做到学以致用。我设计3个游戏:
1、折:让孩子折出一个喜欢的角并说出它的名字。
2、搭:让孩子用身边的物品搭一个角。
3、画:让孩子画一个自己喜欢的角,再各同桌进行交流。
通过以上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最大限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最后我设计了一个作品欣赏,展示了由角及其它的简单几何图形所创作的美术作品,使学生在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中获得美的感受,得到美的熏陶。
第五个环节:课堂总结
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说说在这堂课里学会了什么,是通过什么方法知道的。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巩固。
总之,在课堂中,我会随时关注孩子的发展态势,并随学情的变化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做好孩子求知探索途中的奠基石。
六、板书设计
本节课板书较为简洁,首先画出一个直角并写出名称,借以回顾旧知探究新知。在学生将角分好类后由板书:比直角小叫锐角,比直角大叫钝角,加深对锐角和钝角特征的认识,再自然引出课
题:锐角和钝角。
直角
比直角小 钝角
锐角和钝角
比直角大 锐角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3篇《锐角和钝角》说课稿,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锐角和钝角说课稿......
锐角和钝角说课稿锐角和钝角说课稿1一、说教材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锐角和钝角》。这堂课要求学生判断一个角是锐角还是钝角,是......
《锐角和钝角》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37—40页“锐角和钝角”。2、教材分析:“锐角和钝角”这个部分内容是在上册认识......
小学《锐角和钝角》说课稿一、说教材通过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会如何辨认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并会用三角板来判断一个角是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