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物体说课稿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说课稿观察物体”。
《观察物体》说课稿
香口乡黄云铺小学王宗艳
一、说教材
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观察物体。这些内容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第一册我们学过“位置与顺序”已经知道长方体有前后、上下、左右6个面;在第二册的“观察物体”中,对“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不一样”也有体验。在这个认知基础上,这节课要在观察物体活动中,学会辨认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发展空间观念,同时,为今后从正面、侧面和上面三个方向观察物体打基础。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知道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学生经历观察物体的过程,丰富空间认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猜测、想象等数学活动认识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经历自主探究、小组展示交流过程,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带来的学习乐趣,提高学习数学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掌握从不同位置上观察的简单物体的形状的方法是教学重点;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是教学难点和关键点。
二、说教法
1.情景教学法:情景的创设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课前三分钟,以儿童喜爱的故事情景“盲人摸象”导入,观察图形时搭长方体、观察实物时观察数学书等情景设置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唤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2.演示法:教学时,出示课件,用学生喜爱的动物小猴为素材,通过本位观察、换位观察、全面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到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小猴的样子是不同的。充分借助形象直观的实物演示,由实物到图画,形象直观,遵循了儿童由浅入深,逐步推进的认知规律。
3.发现法:在观察实物部分时,通过学生凃一凃,转一转引导学生发现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在搭一搭,看一看的教学活动时,通过让学生猜一猜、连一连引导学生更直观地发现“站在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不同”,让学生感到学习轻松、愉快,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
三、说学法
《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自主探究法、实践操作法也是本节课中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主要方式,同时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1.自主探究法: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素材、创设充分学习的空间、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在教学时,学生在搭一搭,看一看,连一连等数学活动中体验探究的乐趣。
2.实践操作法: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他们需要通过各种活动来学习知识,发展自己的智慧。因此,在教学时,设计让学生学搭一搭,看一看,猜一猜,连一连等数学活动观察物体,在实践操作中亲身感知、体验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知识形成,逐步发展空间观念。
3.观察法:观察物体教学中的观察法是很好的学习方法。通过让学生观察实物数学书、茶壶小猴、图形长方体的活动中,组织大家讨论,为什么同一个物体同学们在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不同。这个过程,给了他们独立思考的机会、观察的思维方法。
四、说教学流程
本节课主要由三个环节来完成(一)、创设情境,激趣感知:
1.讲故事:从前,有四个盲人,他们从来没看见过大象。有一天,这四个人商量好,一起去看大象。1
到了大象身边,第一个人摸到了大象的四条腿,说道:大象像一根柱子。第二个人摸到了大象的身子,说道:大象像一堵墙。第三个人摸到了大象的尾巴。说道:大象像一条绳子。最后一个人摸到了大象的耳朵,说道:大象像一把大扇子。
2.提问:这四个人摸到的大象的样子为什么会不一样呢?
3.全班汇报交流。
4.引入新课:由于每个人摸到的位置不同,对大象的感受也就不同。那么如果我们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物体又是什么样呢?这节课我们共同探讨从不同的方位观察物体。
通过盲人摸象的故事,让学生认识到全面观察物体的必要性。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活动一:观察实物猴,探究新知。
(1)定位观察
提出要求:请组长把动物猴放在桌子的中间,头对准1号同学。
组织学生分组观察:你看到的动物猴是什么样子的?把看到的样子用笔画出来,画完后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组织汇报交流。
小结:虽然观察的是同一物体,由于每个人坐的位置不同,所以看到的结果也不同。
(通过定位观察、表述看到的物体的样子等活动,体验观察物体的方法。)
(2)、换位观察
请学生按顺时针的方向换位观察物体,请学生说说:你们现在看到的动物猴的形状和刚才一样吗?你形状看到了动物猴的哪一面?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同样一个动物猴,为什么我们看到的形状却不一样呢?
组织各小组同学讨论。然后反馈汇报结果。最后引导小结:因为这三个同学观察的位置不同,所以看到的动物猴的形状就不一样了。
(通过换位观察,加深了学生自身的感受,使他们亲身体验到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物体的样子是不同的。)
(3)、全面观察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全面观察,这时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全面去观察这个动物猴,并引导总结出:要认识一个物体,就必须全面地去观察。
游戏:比一比谁的反应快
游戏规则:听清楚老师说哪个小组要看动物猴的哪一面,想一想自己应该站在什么位置能看到这一面,就马上跑到相应的位置。
通过从不同位置对动物猴进行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使同学们明确: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结果是不同的。
(学生可以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信息,主动地进行实际的观察、比较,体会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并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地判断观察者的位置,进一步地完成这节课的教学要求。)
活动二:观察图形长方体,探究新知。
(1)让学生猜一猜,站在不同位置观察长方体(六个面的颜色均不相同),最多能看到几种颜色? 组织学生小组观察,采用换位观察的方法,引出“正面、上面、侧面”的教学重点。这样教学设计抓住孩子爱玩的特点,积极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变化角度中,让学生体会这三个面的相对性。同时也明确了学习的内容又复习了旧知为探索新知做准备。
(2)动手画画,印证新知。
以小组为单位,请学生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把看到的长方体的形状、颜色画下来。我从正面、上面、侧面各选一张长方体的画,展示,加以印证站在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同一物体的形状不同,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活动三:质疑明理,巩固新知。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同样一只小猴、一个长方体,为什么他们看到的形状却不一样呢? 引导小结:因为同学观察的位置不同,所以看到的观察物体的形状就不一样。
(三)层次练习,应用拓展
1、教材第67页的例1。
(1)出示例1的情景图。
(2)组织学生观察判断。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想一想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是谁看到的就在下面标出他的名字。
(3)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体验观察物体的方法,有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
2、教材67页的“做一做”。
请同学们把书翻到67页,这本数学书的侧面、正面、后面是哪个小朋友看到的?请你连一连。
3、回归生活,应用新知。
组织学生观察生活中自己喜欢的物品,讲出自己的观察体会,从而应用新知。这样的设计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充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
(五)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同一个物体观察的角度不同形状可能不同
从正面看从上面看从(左)侧面看观察者课堂总结
撰稿人:王宗艳
撰稿时间:2011年11月2日
《观察物体》说课稿说教材(一)说教学内容(二)教材简析观察物体是在学生学习并掌握了“上下、前后、左右”位置关系的基础上安排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但可以使学生学会从不......
观察物体说课稿一、说教材教材是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以及已学习了位置知识的基础上,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但可以使学生......
《观察物体》说课稿一、说教材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观察物体。这部分内容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
观察物体说课稿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观察物体说课稿,希望能够帮......
《观察物体》说课稿一、说教材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的第1课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观察物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