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学教学工作总结w(精选6篇)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人体解剖学教学总结”。
第1篇:关于人体解剖学教学
关于人体解剖学教学
1、人体解剖学教学内容的增减原则
1.1针对性原则临床医学专业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岗位需要的大学专科水平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的临床医学人才。必须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服务于基层的集医疗、预防、保健为一体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所以教学内容按照临床医学专业的岗位需求和培养目标来取舍。在人体解剖学的内容安排上围绕培养学生掌握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诊断处理的基本能力和临床基本技能所需要的解剖学层次结构以及重要器官的毗邻关系。如讲解肝脏时候结合临床肝脏叩诊和触诊的临床操作来学习肝脏的位置;心脏瓣膜讲解时结合临床心脏的听诊来学习等等,把解剖学知识与后续临床操作点对点的结合起来。取舍后的解剖学教学内容对培养合格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具有更强的针对性。
1.2延展性原则人体解剖学是医学的最基础的主干课程,是后续学习医学相关课程的基础,所以学好解剖学有利于后续课程的学习,以此,解剖学教学中必须考虑解剖学与后续课程之间的联系,在教学中把这些联系点找出来,使学生明白学这些结构的意义所在。如讲解心脏内部结构时,只需要讲解心腔的位置、心腔间的瓣膜就可以了,为的就是在生理学上讲解心脏的泵功能时用到;再比如讲胸膜时必须详细讲解胸膜腔的形成和意义,为生理学呼吸系统奠定基础,而不是重点讲壁胸膜的部分。做到学为了用的目标,学生一来不用学习那么多知识,二来又提高了兴趣。
论文快速发表绿色通道—期刊之家网
发表流程:收稿---稿件初审---商定期刊---杂志社审稿---办理定金---修改定稿---确认---付余款---杂志社发采稿通知---发表见刊---接收期刊样册---知网收录
论文刊发时间:从收到论文版面费起3-4个月(特殊情况除外),针对需要快速发表的作者提供绿色通道服务。本站声明:期刊之家网与多家医学期刊结成了学术联盟,如果您有发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SCI收录期刊的需求,以及对于需要论文发票的作者可以与我们联系
1、学术期刊论文发表时间安排等相关咨询联系杨老师QQ:2926870355/ 20127302812、不违反宪法和法律,不损害公共利益。
3、是作者本人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不侵犯任何著作权和版权,不损害第三方的其他权利;来稿我方可提供“中国知网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检测,提供修改建议,达到文字复制比符合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
4、本站初审周期为2-5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2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
5、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
6、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7、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
8、切勿一稿多投,稿件一律不退,请自留电子稿。
2、人体解剖学教学内容的增减方法
2.1基层医生座谈、教师深入临床一线虽然我们的解剖老师大都毕业于临床医学专业,但是毕竟脱离临床太久,很多操作以及诊疗不是很熟悉。为了更好的把握临床一线需求,我们一边邀请临床一线经验丰富的老师到教研室来座谈,了解他们工作中各个解剖部位常用哪些结构,然后总结整理;此外我们派老师在无课时深入临床,亲身参与临床工作,总结常见病多发病所需的解剖学知识。这两种方法非常有效。
2.2后续课程教师问卷调查为了真正体现课程内容的延展性,我们邀请了后续基础课老师以及临床课老师进行座谈,如病理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等。经过座谈我们将他们对解剖学的要求,分别按照章节渗透进教学教材中,做到课程的延展性。
3、总结
总之,经过长期的总结、座谈,我们已经形成了一套适应学生发展的解剖学教学内容,即“系统应用解剖学”。不仅可以满足学生后续学习要求,同时对以后工作具有很好的对接性。
第2篇: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
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
前言
[目的要求] 系统解剖学是按人体功能系统(运动系统、内脏系统、脉管系统、内分泌系统、感觉器官、神经系统)研究人体正常器官形态结构、位置、毗邻及其发生发展的科学。是人体解剖学的主要分科之一,是医学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其主要任务是;在总的培养目标下,通过对人体解剖学的学习,为其它基础课、临床课以及临床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大纲以系统解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基本要求,培养学生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逻辑思维的方法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达到充分理解的基础上,真正掌握系统解剖的主要内容,了解相关知识,增强运用人体形态结构的“三基”内容的灵活性和实践性。
[教学内容与三基要求]
一、理论讲授 人体解剖学绪论。
人体各系统的组成、基本形态结构特点、位置关系及机能意义,血管的分支走行等(包括运动系、内脏系、脉管系)。常用的表面解剖学及体表投影等。
神经系统的组成、位置、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功能意义及其在临床应用的意义。感觉器官的组成、位置、形态结构及功能意义。
内分泌腺的位置、形态结构及功能意义。
(二)实践部分
按各系统顺序在讲授的基础上进行分组示教与实践,结合活体、标本、模型、投影片、挂图、录像、等反复实践。建立立体形象,增强记忆,从纵的方面加深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基本技能要求:能正确认识各器官、结构和正常位置与形态;能正确应用解剖学术语,描述人体的各形态结构等内容。
[教学安排] 根据口腔、预防、高护各系的特点及学校对五年制教学计划的安排、系统解剖学暂定32学时,以小班讲课与实验相结合为特点的教学模式。
本学科是实践性强的科学,通过标本、模型、多媒体等各种教具的形态学教学,充分理解其形态结构与功能意义。
[使用说明]
1.本大纲按运动系、内脏系、脉管系、感觉器、神经系、内分泌等顺序排列。
2.本大纲依据解剖学的教学模式,以小班讲课与实验为主,可以小班讲授、示教、自学与实践及小结。通过标本、模型、录像、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掌握其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本大纲是在1982年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的基础上,经多年来的反复修改和实践后而制定的,其内容可分为两级。
掌握内容是属一级内容,本级内容必须通过反复学习与思考达到熟练的描述、准确指认和联系实际应用。
了解内容:本级内容可通过讲授、示教能较熟练地描述、一般的了解和一般认识。
教材中凡未在大纲中要求的均属参考内容。[大纲特点] 1.本大纲在通阅系统解剖学第五版教材后,并结合参考82年以来所用教学大纲修改。
2.本大纲贯彻少而精的原则,做到删繁就简。
3.本大纲分掌握和了解两级内容,便于学生掌握其重点。4.本大纲条理清楚,要求明确。对本学科进展,大纲也有所体现,增添要求(神经系统较明显)。
绪
论
了解人体解剖学的概念、范围及分科。了解学习人体解剖学的意义、基本观点和方法。了解人体解剖学历史概况。掌握解剖学姿势、方位术语、轴和面。了解人体的变异、异常和畸形的概念。
运动系统
掌握运动系统的组成(骨、骨连结、骨骼肌)和基本功能(支持、运动、保护)。了解骨骼的概念。
第一章
骨学 第一节
总论
掌握骨的形态分类、构造、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了解骨的表面形态。
第二节
中轴骨
一、躯干骨
掌握躯干骨的组成与功能。
掌握椎骨的组成、一般形态及各部椎骨的形态特征。
掌握胸骨形态结构与分部。掌握肋骨一般形态与分类。了解第一肋骨和末二肋骨的形态特征。
掌握躯干骨的重要体表标志:第七颈椎及胸、腰椎棘突、颈静脉切迹、胸骨角、肋弓和剑突的位置及意义。
二、颅
掌握颅的组成、分部和功能,脑颅和面颅诸骨的名称、位置,下颌骨的形态结构。(注:口腔专业学生应重点掌握上颌骨、下颌骨和蝶骨的形态结构)。
掌握颅底内面三个颅窝的境界和重要结构,了解颅底外面观。掌握颅顶和侧面的主要结构。了解眶的构成、形态及孔裂。
掌握骨性鼻腔的构成,鼻旁窦的名称、位置及开口部位。掌握新生儿颅的特征,了解其出生后变化。
掌握颅骨的重要体表标志:枕外隆凸、乳突、颧弓、外耳门、下颌角、翼点、下颌骨髁突、颏隆凸和舌骨的位置。
第三节
附肢骨
一、上肢骨
掌握上肢骨的组成、分部、排列。掌握锁骨、肩胛骨、肱骨、尺骨、桡骨的主要形态结构。掌握腕骨的组成和排列,掌骨和指骨的排列及基本形态。掌握上肢骨的重要体表标志:肩胛骨下角、肩峰、肩胛冈、锁骨、肱骨内、外上髁、尺骨鹰嘴、桡骨与尺骨茎突、豌豆骨的位置及意义。
二、下肢骨
掌握下肢骨的组成、分部、排列。
掌握髋骨的位置、组成和主要形态结构。掌握股骨、胫骨、腓骨、髌骨的位置、形态、主要结构。掌握跗骨、跖骨、趾骨的组成与排列。
掌握下肢骨的重要体表标志:髂嵴、髂前上棘、髂结节、耻骨结节、坐骨结节、大转子、髌骨、胫骨粗隆、腓骨头、内踝、外踝、跟骨结节的位置。
第二章
关节学
了解骨连结的形态分类及功能意义。了解直接连结的分类和各类特点。
掌握关节的基本构造和辅助结构及运动。了解关节的分类及各类关节的运动形式。
第二节
中轴骨的连结
一、躯干骨的连结
掌握脊柱的构成。
掌握椎间盘的位置、形态结构和功能意义,了解椎间盘脱出的概念。
掌握前、后纵韧带、黄韧带、棘间、棘上韧带的位置和功能,了解椎骨关节突关节的构成。
了解脊柱各面观的形态。掌握脊柱的正常弯曲及运动特点。掌握骨性胸廓的组成及其功能。了解肋与脊柱和胸骨的连结。
掌握胸廓上、下口的形态及组成。了解骨性胸廓的外形与各径,骨性胸廓的年龄变化和性别差异。
二、颅的连结了解颅骨连结的主要形式——缝。掌握颞下颌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
第三节
附肢骨骼的连结
一、上肢骨的连结
掌握胸锁关节、肩关节、肘关节、桡腕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
了解上肢其它关节的组成和运动。
二、下肢骨的连结
掌握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掌握骨盆的组成、分部,了解其性别差异及临床常用的骨盆测量点
了解跗骨间关节、跗跖关节、跖骨间关节、趾间关节的组成和运动。
掌握足弓的构成及功能意义。
第三章
肌学
第一节
总论
掌握骨骼肌的形态、构造、起止和作用的概念。了解肌群的配布原则和运动时肌群间的相互关系,肌的命名和辅助装置。
第二节
头肌
了解面肌的组成、分布特点和功能
掌握咀嚼肌的组成,咬肌、颞肌的位置和作用。掌握头肌的肌性标志:咬肌、颞肌。
第三节 颈肌
了解颈肌的分群及各群的组成和功能。
掌握胸锁乳突肌位置与功能和前斜角肌的位置。掌握胸锁乳突肌的体标志。
第四节
躯干肌
了解躯干肌的分部和各部的分层概况。
一、背肌:了解背浅、深肌群的位置和组成。掌握斜方肌、背阔肌、竖脊肌的位置和功能。了解胸腰筋膜的位置和配布。
二、胸肌:了解胸上肢肌和胸固有肌的组成。掌握胸大肌、肋间内、外肌的位置与功能。
三、膈:膈的位置、形态、结构特点(中心腱、三个裂孔)和功能。
四、腹肌:
掌握腹直肌、腹外、内斜肌和腹横肌的位置、纤维方向、其腱膜形成的主要结构,掌握腹肌的作用。了解腰方肌的位置。
了解腹股沟管和腹横筋的位置。了解腹直肌鞘的组成和特点。
五、了解会阴肌(包括盆膈)(见生殖系统)
六、掌握躯干部的肌性标志:斜方肌、背阔肌、竖脊肌、胸大肌、腹直肌。
第五节
上肢肌
了解上肢肌的分部
一、了解上肢带肌的组成及各肌的名称和功能。掌握三角肌的位置、起止和功能。
二、掌握臂肌的分群及各群肌的组成与功能。掌握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位置、起止和作用。
三、掌握前臂肌的分群、名称和各肌群的作用。
四、了解手肌的分群、位置与作用。
五、掌握上肢肌的肌性标志: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桡侧腕屈肌腱、掌长肌腱、尺侧腕屈肌腱、拇长伸肌腱和指伸肌腱。
六、了解局部记载:腋窝、三边孔、四边孔、肘窝和腕管的组成与境界。
第六节
下肢肌
掌握下肢肌的分部。
一、了解髋肌的分群、组成和功能。掌握臀大肌、梨状肌和髂腰肌的位置和作用。
二、掌握大、小腿肌的分群、名称及各群肌的功能。掌握股四头肌和小腿三头肌的位置、起止和作用。掌握胫骨前、后肌、腓骨长、短肌的位置和作用。
三、了解足肌和足底肌的分群及其位置、作用。
四、掌握下肢肌的肌性标志,臀大肌、股四头肌、股二头肌腱、半腱肌腱、半膜肌腱、小腿三头肌和跟腱、股四头肌腱。
六、了解局部记载:梨状肌上、下孔、股三角、收肌管和腘窝的组成、境界。
内脏学 第四章
总论
了解内脏的概念,内脏各系统的位置及主要功能,内脏各系统之间及与其他系统间的关系,了解内脏的一般构造。
掌握胸腹部的标志线和腹部的分区。
第五章
消化系统
掌握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上、下消化道的组成。
第一节
口腔
了解口腔的境界和分部。了解唇、颊和腭的形态。掌握咽峡的构成。
掌握乳牙和恒牙的牙式,牙的形态和构造。
掌握舌的形态和粘膜特征,了解舌肌的一般配布和功能。掌握颏舌肌的起止作用。
掌握大唾液腺的名称、位置及其腺管的开口部位。
第二节
咽
掌握咽的位置、分部及各部的形态结构和交通。掌握扁桃体的位置和功能。
第三节食管
掌握食管的位置、形态、分部和狭窄位置及临床意义。了解食管壁的结构。
第四节
胃
掌握胃的形态、分部和位置。了解胃壁的结构。
第五节
小肠
掌握小肠的分部。
掌握十二指肠的形态、位置、分部及其形态特征。掌握空、回肠的位置,了解形态结构特征。
第六节
大肠
掌握大肠的分部及结肠的形态特点。掌握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掌握结肠的分部及各部的位置。掌握直肠的位置和形态构造。掌握肛管的位置和形态构造。
第七节
肝
掌握肝的形态、位置(成人、小儿)及上、下界的体表投影。了解肝的主要功能,了解肝段的概念。掌握肝外胆道系统的组成。
掌握胆囊的位置、形态及胆囊底的体表投影。
掌握输胆管道的组成,胆总管和胰管的汇合与开口部位及胆汁排至消化管的途径。
第八节
胰
掌握胰的位置、形态,了解其功能。
第六章
呼吸系统
掌握呼吸系统的组成与功能,上、下呼吸道的概念。
第一节
鼻
了解鼻的组成与功能。了解外鼻的形态结构。
掌握鼻腔的分部及各部的形态结构。
掌握鼻旁窦的位置及开口。了解上颌窦的形态特点。
第二节
喉
掌握喉的位置、主要体表标志。了解其性差及年龄变化。掌握喉的软骨。了解其连结及喉肌的位置和作用。掌握喉腔的形态结构。
第三节
气管与支气管
一、气管
掌握气管的位置和构造特点。
二、支气管
掌握左、右支气管的形态差别。
第四节
肺
掌握肺的位置、形态、分叶。了解肺内支气管和支气管肺段的概念。
第五节
胸膜
掌握胸腔、胸膜腔与胸膜的概念。掌握壁胸膜的分部,了解胸膜隐窝的位置。掌握胸膜和肺下界的体表投影。
第六节
纵隔
了解纵隔的概念、分部及其组成。
第七章
泌尿系统
掌握泌尿系统的组成及主要功能。
第一节
肾
掌握肾的形态、构造、位置及肾区投影。了解肾的被膜与肾段。
第二节
输尿管
掌握输尿管的形态、分段、各段的位置及狭窄部位。
第三节
膀胱
掌握膀胱的形态、位置、分部,膀胱三角的位置与粘膜特点。了解膀胱的年龄变化。
第四节
尿道
掌握女性尿道的形态特点和开口部位。
第八章
男性生殖系统
掌握男性生殖系统的组成功能。
第一节
内生殖器
掌握睾丸与附睾的形态与位置,输精管的形态特征与分部、精索的组成和位置。
掌握射精管和合成与开口部位。
掌握前列腺、精囊的形态、位置,了解主要毗邻关系、筋膜鞘及年龄变化。了解尿道球腺位置及腺管的开口部位。
第二节
外生殖器
了解阴囊的形态、位置及阴囊的构成,阴茎的分部、构成及皮肤特点,海绵体的构造。
掌握男性尿道的分部、三个狭窄部位、三个扩大处和两个弯曲,了解其临床意义。
第九章
女性生殖器系统
掌握女性生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第一节
内生殖器
掌握卵巢的形态、位置、固定装置,了解其年龄变化。掌握输卵管的位置、分部及各部的形态特点及临床意义。掌握子宫的形态、位置、分部、固定装置,了解其年龄变化及子宫壁的构造。
掌握阴道的位置、形态及阴道穹的组成和毗邻。
第二节
外生殖器
掌握女阴的组成,阴道前庭内阴道口和尿道外口的位置。
附:乳房与会阴
掌握女性乳房的形态和构造特点。了解会阴的境界与分区,狭义会阴的概念。
第十章
腹膜
掌握腹膜的概念与分部,腹膜腔的概念及交通。了解腹膜的功能与被覆脏器的不同情况。
掌握小网膜的位置与分部,大网膜的位置、构成和功能,网膜囊和网膜孔的位置。了解各系膜的名称、位置和附着,十二指肠悬韧带、肝、脾韧带的名称和位置。
掌握直肠膀胱陷凹和直肠子宫陷凹的位置,了解其临床意义。
脉管系统
掌握脉管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第十一章
心血管系统
第一节
总论
掌握心血管系统的组成。了解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掌握体循环和肺循环的概念。了解血管吻合和侧支循环的概念。
第二节
心
掌握心的位置、外形、各腔的形态结构,房间隔与室间隔的形态结构。
了解常见缺损部位,心壁的构造(心外膜、心肌层、心内膜、结缔组织支架)。
掌握心传导系的组成、位置和功能。
掌握左、右冠状动脉的起始、行径、主要分支(前室间支、旋支、后室间支、左室后支)及分布区域。了解心大、中、小静脉的行径、注入。了解心脏的体表投影。
掌握心包的构成和心包腔的概念。
第三节
动脉
了解动脉在人体中的分布规律和器官内血管的配布规律。了解肺循环的动脉:了解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的行径。掌握动脉韧带的位置。
体循环的动脉
掌握主动脉的起止。了解其行径及分部。
一、主动脉升部:掌握主动脉的升部的起止和分支名称。
二、主动脉弓:掌握主动脉弓的起止和分支名称及排列关系。1.颈总动脉:掌握左、右颈总动脉的起止部位,了解体表投影,掌握颈动脉窦和颈动脉小球的位置与功能.掌握颈外动脉主要分支的名称。了解颈内动脉在颈部的行径。2.锁骨下动脉及上肢的动脉
掌握锁骨下动脉、腋动脉、桡动脉、尺动脉的延续关系,了解其分布及体表投影。
掌握掌浅弓、掌深弓的组成。
三、主动脉胸部:掌握主动脉胸部的起止,了解其分支、分布概况。
四、主动脉腹部:掌握主动脉腹部的起止、分支名称。腹腔干的分支、分布,肠系膜上、下动脉的分支、分布,肾动脉、睾丸动脉或卵巢动脉的分布。
五、髂总动脉。掌握髂总动脉的起止及分支。了解子宫动脉行径和分布。
六、髂外动脉和下肢的动脉
掌握髂外动脉、股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的延续关系。了解各动脉的分布概况,足底动脉弓的组成,股动脉的体表投影。
掌握头、颈、四肢的动脉搏动点及常用压迫止血点。(颞浅、面、颈总、锁骨下、肱、桡、股和足背动脉)。
第四节
静脉
掌握静脉的结构特点。了解静脉血回流的因素,几种特殊静脉(硬脑膜窦、板障静脉和导静脉等)的特点。
肺循环的静脉:了解左、右肺静脉的行径。体循环的静脉:
一、上腔静脉系:掌握上腔静脉的组成、注入、收纳范围。
掌握头臂静脉的组成,颈内静脉的起止、主要属支(面静脉、下颌后静脉);颈外静脉的位置和注入部位。
掌握头静脉、贵要静脉的起止。肘正中静脉的位置;奇静脉的位置、收纳范围。
了解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的位置、收纳范围。二 下腔静脉系:掌握下腔静脉系的组成、主要属支及收纳范围。
了解肾静脉和睾丸静脉(或卵巢静脉)的行径。
掌握大、小隐静脉的起始、行径及注入部位。
掌握门静脉的组成、属支、收纳范围,与上、下腔静脉系间的交通部位,了解其交通途径。
第十二章
淋巴系统
第一节
总论
掌握淋巴系统的组成。了解其各部的结构和配布特点。掌握局部淋巴结的概念。掌握淋巴管道的组成和各部特点。
第二节
淋巴导管
掌握胸导管的起始、行径、注入部位及收集范围。右淋巴导管的组成、注入部位及收集范围。
第三节
淋巴结
掌握淋巴结的形态特点。
一、头颈部的淋巴管和淋巴结
掌握下颌下、颈外侧浅、深淋巴结群的位置、收集范围;颈干的组成及收集范围。
二、上肢的淋巴管和淋巴结
掌握腋淋巴结的分群、收集范围,锁骨下干的形成和收集范围。
三、胸部的淋巴管和淋巴结
了解胸壁和胸腔内的各主要淋巴结群的位置。
掌握支气管肺淋巴结的位置和收集范围;支气管纵隔干的形成和收集范围。
四、腹部的淋巴管和淋巴结
了解腰淋巴结、肠系膜上、下淋巴结的位置和收集范围。掌握腹腔淋巴结的位置与收集范围。腰干和肠干的形成和收集范围。
五、盆部的淋巴管和淋巴结了解骼外、内淋巴结的位置和收集范围。
六、下肢的淋巴管和淋巴结
掌握腹股沟浅、深淋巴结的位置及收集范围。了解腘淋巴结的位置及收集范围。
第四节 部分器官的淋巴引流
了解肺、食管、胃、肝、子宫、乳房的淋巴引流。
第五节
脾
掌握脾的形态、位置,了解其功能。
第六节
胸腺
了解胸腺的形态和位置。
感觉器官 第十三章
概述
了解感受器和感觉器的概念及其关系,感受器的分类。
第十四章
视器
掌握视器的组成、功能。
第一节
眼球
掌握角膜、巩膜、虹膜、睫状体和视网膜视部的形态结构与功能。掌握眼前房、后房的位置,晶状体和玻璃体的形态、位置、功能,掌握房水的产生、循环、功能。
第二节
眼副器
了解眼副器的组成与功能,眼睑的形态和构造。
掌握结膜的形态、分部,泪腺的位置、泪道的组成及开口,眼球外肌的名称和作用。
了解眶脂体、眶筋膜。
第三节
眼的血管及神经
了解眼的动脉来源,视网膜中央动脉的分支。
了解眼球血液回流的途径。眼上、下静脉流注及其结构特点。掌握分布于视器的神经(神经系学完后掌握)
第十五章
前庭蜗器
第一节
外耳
掌握外耳的组成,外耳道的形态分部、幼儿外耳道的特点,鼓膜的形态分部和位置。
第二节
中耳
掌握中耳的组成,鼓室的形态(六个壁上的主要结构)、位置与交通。
了解听小骨的名称、连结、位置和作用。
掌握咽鼓管的形态特征、开口位置、及幼儿咽鼓管的特点,乳突窦乳突小房的位置。
第三节
内耳
掌握内耳的位置和分部。骨迷路与膜迷路的组成。了解膜半规管和椭圆囊、球囊、蜗管的形态与功能。掌握听觉和位置觉感受器的位置。了解声波的传导途径。
神经系统
第十六章
总论
一、了解神经系在机体内的作用和地位。掌握神经系的区分。
二、了解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掌握反射弧的基本构成,了解反射的分类。
三、掌握神经系统常用术语的概念(灰质、白质、皮质、髓质、神经核、纤维束、神经节、神经)。
第十七章
中枢神经系统
第一节
脊髓
一、掌握脊髓的位置和外形,脊髓节段的概念。
二、了解脊髓节段及其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三、掌握脊髓灰、白质的配布形式及各部名称。
四、掌握脊髓前角运动细胞、中间外侧核、后角固有核的位置与功能。
五、了解胶状质、胸核的位置,脊髓灰质细胞构筑分层的概念。
六、掌握薄束、楔束、脊髓丘脑束的位置、起止和功能,皮质脊髓前、侧束的位置、起止和功能。
七、了解髓固有束的位置和功能,了解红核脊髓束、脊髓小脑前、后束、前庭脊髓束、顶盖脊髓束、内侧纵束、网状脊髓束的位置和功能。
五、掌握脊髓的功能和常见损伤后的主要临床表现(脊髓横断损伤,脊髓半切损伤,脊髓灰质炎)。
第二节
脑
掌握脑的位置和分部。脑干的组成。
一、脑干
1.掌握脑干的外形(各部主要结构和脑神经的连脑部位,菱形窝内的结构可不要求),第四脑室的位置及连通。
2.掌握延髓、脑桥、中脑的内部结构。(延髓的两个交叉,脑桥分为基底和被盖部、中脑出现顶盖和脚底)
3.掌握脑干内神经核的分类,脑神经核的机能分类、位置,薄束核、楔束核、脑桥核、红核、黑质的位置。
4.掌握脑干内锥体束、内侧丘系、三叉丘系、脊丘系、外侧丘系的位置与功能。
5.了解延髓丘系交叉、橄榄部、脑桥下部、脑桥中部、中脑上丘、中脑下丘断面的主要结构。
6.掌握脑干网状结构的位置及主要功能。
二、小脑
1.掌握小脑的位置、外形及分叶。2.了解小脑核团名称及小脑的纤维联系。3.掌握古、旧、新小脑各部的主要机能
三、间脑
1.掌握间脑的位置、分部及各部的位置,第三脑室的位置与连通。
2.了解背侧丘脑核团划分,掌握特异性中继性核团的名称、纤维联系和功能(包括后丘脑)。
3.了解下丘脑的功能。掌握下丘脑与垂体的联系、主要核团名称。
四、端脑
1.掌握大脑半球的分叶及各叶的主要沟回。
2.掌握大脑皮质第1躯体感觉区、第1躯体运动区、视区、听区的位置与特点。了解大脑皮质语言中枢的位置。
3.掌握大脑髓质的分类。掌握内囊的位置、分部及各部所含的主要投射纤维束及内囊损伤的主要临床表现。
4.掌握基底核的组成和位置,纹状体的组成和功能。5.掌握侧脑室的分部及各部的位置。6.了解边缘叶的组成及边缘系统的概况。
第十八章
周围神经系统
掌握周围神经系统的组成。
第一节
脊神经
掌握脊神经的构成、区分、纤维成分、分支与分布概况。
三、颈丛:
1、掌握颈丛的组成、位置,了解其分布概况。
2、掌握膈神经的分布。
三、臂丛:
1、掌握臂丛的组成与位置,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腋神经、肌皮神经的发起及主要分布。
2、掌握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损伤后的主要临床表现。
3、了解胸长神经、胸背神经、胸前神经的分布,四、胸神经前支:掌握胸神经前支的分布概况及其皮支分布的节段性。
五、腰丛:掌握腰丛的组成与位置,股神经的分布概况。了解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闭孔神经、股外侧皮神经的分布概况。
六、骶丛:掌握骶丛的组成与位置,坐骨神经的发起、行径及分布,胫神经和腓总神经肌支的分布。
了解阴部神经、臀上、下神经的分布。
第二节
脑神经
掌握脑神经的名称、连脑的部位、进出颅的位置。
一、了解嗅神经的功能性质和分布。
二、掌握视神经的功能性质,了解行程和被膜。
三、掌握动眼神经的纤维成份、分布。了解睫状神经节的位置与性质。
四、掌握滑车神经的分布。
五、掌握三叉神经的纤维成份,了解三叉神经节的位置与性质。掌握眼神经的分布概况。掌握上颌神经的分布概况。
掌握下颌神经的主要分支(耳颞神经、舌神经、咀嚼肌神经、下牙槽神经)的分布概况。
六、掌握展神经的分布。
七、掌握面神经的纤维成份、主要分支(鼓索、面肌支)的分布概况。了解翼腭神经节和下颌下神经节的位置与性质。
八、掌握前庭蜗神经的功能性质。
九、掌握舌咽神经的纤维成份、主要分支(舌支、咽支、颈动脉窦支)的分布概况。了解耳神经节的位置与性质。
十、掌握迷走神经的纤维成份、主干行径及分布概况。了解喉上神经,左、右喉返神经的分布。
十一、掌握副神经的分布概况。
十二、掌握舌下神经的分布概况。
第三节
内脏神经系统
掌握内脏神经的区分(内脏感觉神经、内脏运动神经)和分布。
一、内脏运动神经(自主神经、植物神经)。
掌握内脏运动神经与躯体运动神经的主要区别,节前神经元与节后神经元的概念。
(一)交感神经
掌握交感神经低级中枢的部位,交感干的位置与组成,主要椎前节(腹腔神经节、肠系膜上、下神经节)的位置。
了解灰、白交通支的概念,交感神经节前纤维和节后纤维的分布概况。
颈部:了解颈上、中、下节的位置及节后纤维的分布概况。胸部:了解内脏大、小神经的发起及其纤维联系、分布概况。腰部:了解节后纤维的分布概况。盆部:了解节后纤维的概况。
(二)副交感神经
掌握副交感神经低级中枢的部位。
颅部:掌握动眼神经内副交感节前纤维的起始、交换神经元的部位和节后纤维的分布、功能。
掌握面神经、舌咽神经内副交感神节前纤维的起始、交换神经元的部位及节后纤维的分布概况。
掌握迷走神经内副交感节前纤维的起始与节后纤维的分布概况。骶部:掌握盆内脏神经的分布概况。
(三)掌握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主要区别,内脏运动神经对器官双重支配的概念。
(四)内脏神经丛:了解各主要内脏神经丛(腹腔丛、腹下丛)的部位和分布。
二、内脏感觉神经:了解内脏器官的传入途径及形态结构特点。
第十九章
脑和脊髓的传导路
一、掌握躯干、四肢意识性本体(深)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 路的组成。(各级神经元胞体所在部位,纤维束在中枢各部的位置及向大脑皮质投射的部位)。
了解躯干、四肢本体感觉传向小脑的途径。
二、掌握躯干、四肢及头面部痛、温、触觉传导通路的组成。(各级神经元胞体所在部位。纤维束在中枢内的位置及向大脑皮质投射的部位)。
三、掌握视觉传导通路的组成以及向大脑皮质投射的部位。
了解瞳孔对光反射的径路。
四、了解听觉传导通路的组成。
五、掌握锥体系上、下运动神经元的位置。皮质脊髓束、皮质核束在中枢各部的位置、交叉部位及其对下运动神经元联系的状况。
六、掌握锥体外系的概念。了解新纹状体——苍白球系、皮质——脑桥——小脑系的概况。
第二十章
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和脑脊液循环
第一节 脑和脊髓的被膜
1.掌握硬脊膜的形态特征,硬脊膜外腔的位置与内容。
2.掌握硬脑膜的结构特点,大脑镰、小脑幕的位置,硬脑膜静脉窦的名称、位置及血液流向。
3.掌握脑和脊髓蛛网膜的形态特征。蛛网膜下腔的位置及内容。了解蛛网膜下池、蛛网膜粒的位置。
4.了解软脊膜和软脑膜的结构特点,齿状韧带的位置。脉络组织的构成。
5.掌握脑脊液的产生和循环途径。
二、脑和脊髓的血管
1.掌握颈内动脉、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行径,大脑前、中、后动脉的发起和分布。大脑动脉环的组成和位置。
2.了解脑浅、深静脉的回流状况。3.了解脊髓动脉的来源及分布特点。4.了解脊髓静脉的回流概况。
第二十章
内分泌系统
1.掌握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垂体、松果体的形态和位置。
2.了解内分泌腺功能。
第3篇: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
《人体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人体解剖学
授课专业:口腔医学、预防医学、药学(临床药学方向)、护理学
学时与学分:总时数为72(理论讲课36学时,实验(习)课36学时),3.5学分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一)人体解剖学的性质和任务: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正常形态结构的学科,也是医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人体器官的形态结构、配布形式和位置毗邻关系的知识,掌握解剖基本技能,为学习其它基础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以及临床实践奠定基础。
(二)目的与要求
(一)通过课堂讲授,实地标本观察,要求学生掌握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即三基)。
(二)在教学中,应该以形态与功能相关,局部与整体统一、理论与实践结合,以及进化发展的观点,来理解和掌握人体解剖学基本内容,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三)在教学中,要注重智能型人才的培养,采用启发式教学,不仅教知识,而且教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独立操作的能力;也要适当地联系临床,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积极性。同时,适当反映国内外有关最新科学进展。
(三)教学内容要求: 本大纲供口腔医学、预防医学、药学(临床药学方向)及护理学专业使用,根据对学生的要求,将讲授内容分为两个等级。1.凡属“掌握内容”,一般应在课堂上把基础理论讲深讲透;对基本知识,必须通过标本示教,要求学生全面深入地掌握,达到说得出、认得准、记得住、用得上的程度。2.凡属“了解内容”,可概括讲授、扼要介绍有关知识的进展及规律、使学生知其要点,一般理解。
(四)教学方式(法)与课时数: 1.本大纲要求的内容可通过课堂讲授,人体标本与模型示教、尸体解剖、活体观察等方式进行教学;除此之外学生还应结合解剖学多媒体教学系统、录相、图谱等手段进行学习。2.根据医学专业五年制教学计划规定,本课程教学时数为72学时。其中理论讲课36学时,实验(习)课36学时,理论考试2学时;学分为3.5分。
二、理论课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绪 论学时分配: 1.5学时
掌握: 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术语
了解: 人体解剖学的任务和分科,人体的分部与器官系统及人体解剖学的发展简史。
运动系统
运动系统 学时分配: 7.5学时 骨学 学时分配: 4.5学时
掌握: 骨的形态分类和骨的构造。躯干骨的组成;椎骨的一般形态;胸骨和肋骨的分部。躯干骨的主要体表标志: 第七颈椎及胸、腰椎棘突、颈静脉切迹、胸骨角。颅的组成和分部。脑颅骨和面颅骨的名称、数目。新生儿颅的特征。颅的主要骨性标志: 冠状缝、矢状缝、人字缝、翼点、枕外隆突、乳突、颧弓、眉弓、下颌角、舌骨等的位置。上肢骨的组成及配布。肱骨、尺骨、桡骨的位置。上肢骨的重要体表标志: 肩胛冈、肩峰、肩胛下角、肱骨大结节、肱骨内、外上髁、桡骨头、尺骨鹰嘴、桡骨茎突、尺骨茎突、豌豆骨等的位置。下肢骨的组成及配布。股骨、胫骨的位置。下肢的重要骨性标志: 髂嵴、髂前上棘、髂结节、坐骨结节、大转子、胫骨粗隆、腓骨头、内踝、外踝、跟骨结节的位置。
了解: 运动系统的组成(骨、关节、骨骼肌)和基本功能(支持、运动、保护)。骨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肋的形态。各颅骨的形态分部。颅底内面观、颅底外面观、颅的前面观和颅的侧面观的结构。新生儿颅出生后的变化。上肢各骨的形态。下肢各骨的形态。
关节学 学时分配: 1.5学时
掌握: 关节的基本结构。椎间盘的位置、形态结构和功能意义。脊柱的组成、整体观及其运动。胸廓的组成。颞下颌关节的结构和运动。肩关节、肘关节的结构和运动。髋关节、膝关节的结构和运动。骨盆的组成、分部。
了解:骨连结的分类。直接连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关节的辅助结构。关节的运动形式及滑膜关节的分类。前纵韧带、后纵韧带和黄韧带的位置和功能。肋与椎骨和胸骨的连结。胸廓的整体观及其运动。颅骨连结的主要形式。胸锁关节、肩锁关节的结构和运动。腕关节及拇指腕掌关节的组成和运动。下肢带骨的连结概况,骨盆的性别差异。踝关节及其它关节的组成和运动、足弓的构成及功能。
肌学 学时分配: 1.5学时
掌握: 骨骼肌形态、结构。咀嚼肌的组成、位置和作用。胸锁乳突肌的位置和作用。斜方肌、背阔肌、竖脊肌的位置。胸大肌的位置和作用。膈的位置、外形、结构特点和功能。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的位置和基本作用。三角肌的位置与作用。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位置与作用。髂腰肌、臀大肌的位置及作用。股四头肌的位置和作用。小腿三头肌的位置、组成和作用。头肌的肌性标志: 咬肌、颞肌。上肢肌的肌性标志: 三角肌、肱二头肌、掌长肌腱、桡侧腕屈肌腱。下肢肌的肌性标志: 臀大肌、股四头肌、股二头肌腱、半腱肌腱、小腿三头肌及跟腱。
了解:肌的起止、配布和作用。肌的命名和肌的辅助结构。面肌的组成、分布特点和功能。颈肌的位置、分群。躯干肌的分部概况。背浅肌、背深层肌的位置和组成。胸上肢肌、胸固有肌的位置和组成。腹肌的分群、分层和组成。上肢肌的分部。上肢带肌的分群。臂肌的分群、组成及每群的作用。前臂肌的分群和每群的作用。手肌的分群。下肢肌的分部。臀肌的分群、组成及每群的作用。大腿肌的分群、组成及每群的作用。小腿肌的分群、组成及每群的作用。足肌的分群。内脏学
内脏总论 学时分配: 0.5学时
掌握: 内脏的概念
了解: 内脏的范围、各系统的主要功能及内脏器官的一般形态和构造。
消化系统学时分配: 2.5学时 掌握: 上、下消化道的概念。牙的种类和排列及乳牙和恒牙的牙式。舌的形态和粘膜特征。唾液腺的名称、位置。咽的位置、分部、各部的主要结构和连通关系。食管的位置、分部及狭窄部位(包括至中切牙的距离)。胃的形态、分部和位置。小肠的分部;十二指肠的形态、位置、分部。空肠、回肠的位置。大肠的分部及结肠的3种特征性结构。盲肠和阑尾的位置、形态及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直肠位置、形态。肝的形态和位置;肝外胆道的组成。胆总管与胰管的汇合和开口部位及胆汁的排出途径。胰的位置和分部。
了解: 消化系统的组成、功能,口腔的分部及其境界、唇、颊和腭的形态;咽峡的构成。唾液腺腺管的开口部位。腭扁桃体的位置。牙的形态,牙的构造,牙周组织。舌肌的一般配布和功能。空肠和回肠的区别。肠管的腔面结构及肛门括约肌的作用。肝的功能及体表投影。胆囊的形态分部、位置、功能及胆囊底的体表投影。胰的功能。
呼吸系统学时分配: 1.5学时
掌握: 呼吸系统的组成及上、下呼吸道的概念。鼻腔的分部及各部的形态结构。鼻旁窦的名称、位置和开口部位及上颌窦的形态特点。喉的位置,喉腔的形态及分部。气管的位置和结构特点。左、右主支气管的形态差别。肺的位置、形态和分叶。胸膜的分部及肋膈隐窝的位置。
了解: 呼吸系统的功能。外鼻的形态结构。喉的软骨及其连结,喉肌的名称和作用。支气管在肺内的分支和支气管肺段的概念。胸膜和胸膜腔的概念。肺与胸膜的体表投影。纵隔的概念,纵隔的区分。
泌尿系统学时分配: 1.5学时
掌握: 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其基本功能。肾的形态、构造、位置及肾区的概念。输尿管的分部及狭窄部位。膀胱的形态分部、位置和膀胱三角的位置和特点。女性尿道的形态特点和开口部位(男性尿道见男性生殖系统)。
了解: 肾的被膜。女性输尿管与子宫动脉的位置关系。膀胱位置的年龄变化及与腹膜的关系。
男性生殖系统学时分配: 1学时
掌握: 男性生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睾丸及附睾的形态和位置。输精管的分部及男性结扎选取部位。精子的产生及排泄途径。前列腺的形态、位置及主要毗邻。男性尿道的分部,三个狭窄和两个弯曲。
了解: 睾丸和附睾的结构及胚胎睾丸下降概况。精索的组成及位置。射精管的合成、行径与开口。精囊腺的形态和位置,前列腺的分叶及年龄变化,尿道球腺的位置和开口。阴囊的形态、构造。阴茎的分部和构造及阴茎包皮的概念,海绵体的构造。男性尿道各部的形态结构特点。
女性生殖系统学时分配: 1学时
掌握: 女性生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卵巢的形态、位置和功能。输卵管的位置、分部及。子宫的形态(外形分部和内腔)、位置和固定装置。阴道前庭内的阴道口和尿道口的位置。了解: 卵巢固定装置及年龄变化。阴道的位置、形态以及阴道穹的概念。阴道的毗邻。外生殖器的形态结构。
附: 乳房
了解:女性乳房的形态和构造特点。女性乳房正常位置。
附: 会阴
了解: 会阴的定义及广义会阴、狭义会阴的概念。肛门三角的肌肉及筋膜。尿生殖三角的主要肌肉及筋膜。盆膈、尿生殖膈、坐骨肛门窝这三个结构。
腹 膜学时分配: 10分钟
掌握: 直肠膀胱陷凹、直肠子宫陷凹和肝肾隐窝的位置及临床意义。
了解: 腹膜和腹膜腔的概念及腹膜的功能。腹膜与脏器的关系。大网膜、小网膜的位置和分部、网膜囊和网膜孔的位置。各系膜的名称、位置。十二指肠悬韧带及肝、胃的韧带名称和位置。脉管系统
脉管系统总论,心血管系统概述 学时分配: 1学时 掌握: 脉管系统的组成;心血管系统的组成;体循环和肺循环的概念及循环途径。了解: 脉管系统功能意义。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概念,血管吻合和侧支循环的概念;
心 学时分配: 2学时
掌握:心脏的位置、外形。心脏各腔的连通,主要瓣膜的名称及作用。房间隔和室间隔缺损的常见部位。心传导系的构成和功能。左、右冠状动脉的起始及分布范围。心包的构成和心包腔的概念。
了解: 心脏各腔的形态结构。心的构造;房间隔、室间隔的形态结构。心传导系的位置分布。左、右冠状动脉重要分支(前室间支、旋支、后室间支);心大、中、小静脉的行径及冠状窦的位置和开口,心的体表投影。
动脉 学时分配: 2学时
掌握: 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和动脉韧带的概念。主动脉的起止、行径及其分部。全身各大局部的动脉主干。左、右颈总动脉的起始、位置和分支。颈动脉窦和颈动脉小球的概念。锁骨下动脉、腋动脉、肱动脉、桡动脉和尺动脉的起止、位置和分布概况。腹主动脉的脏支名称及分布概况。髂外动脉、股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和足背动脉的起止、位置和分布概况。头、颈、四肢的动脉搏动点及常用的止血点(颞浅动脉、面动脉、颈总动脉、锁骨下动脉、肱动脉、桡动脉、股动脉和足背动脉)。
了解: 器官外动脉分布的基本规律,升主动脉的分支(左、右冠状动脉,详见心的血管)。颈外动脉的主要分支及分布。上肢动脉的分支,掌浅弓和掌深弓的组成。胸主动脉的分支及分布。腹主动脉二级以上脏支名称及分布,壁支名称及分布。髂总动脉的起止和行径。髂内动脉的分支和分布概况,子宫动脉的行径和分布。下肢动脉的分支。足底内侧动脉、外侧动脉的行径和足底弓的组成。
静脉 学时分配: 1学时
掌握: 颈外静脉起、止、行程。上肢浅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的起止、行经及注入部位。上腔静脉的组成、起止、行径。静脉角概念。奇静脉的起止、收集范围。下腔静脉的起止、属支、收集范围。肝门静脉的组成、收集范围、结构特点及其与上、下腔静脉系之间的吻合部位。下肢浅静脉(大隐静脉、小隐静脉)的起止、行程,注入部位。
了解: 静脉的结构特点;特殊静脉(硬脑膜静脉、板障静脉)的特点。左、右肺静脉的行径。面静脉起止、特点。颅内、外静脉交通的途径,面部“危险三角”的位置。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的起止、行经。前臂正中静脉和上肢深静脉。半静脉、副半奇静脉起止、收集范围。脊柱静脉丛的位置、交通和结构特点。肝门静脉的属支,肝门静脉与上、下腔静脉系交通途径。髂外静脉、髂内静脉和髂总静脉的起止、行程及收集范围。大隐静脉属支和下肢深静脉。
淋巴系统 学时分配: 1学时
掌握: 淋巴系的组成。9条淋巴干的名称, 胸导管的起始、行径、注入及其收集范围。脾的形态、位置。
了解: 右淋巴导管的组成、注入及收集范围。胸腺的形态、位置及功能。脾的功能概况。人体的淋巴引流及各部的淋巴结(颈内静脉二腹肌淋巴结、Virchow淋巴结)
感觉器
感觉器总论 学时分配: 5分钟
了解: 感觉器与感受器的关系,感受器的分类。
视 器学时分配: 1学时
掌握: 眼球壁各部的形态结构与功能(重点在角膜、虹膜、睫状体)。房水循环的途径;晶状体和玻璃体的形态、位置。结膜的形态分部。正常眼底能见到的解剖结构。泪器的组成及泪液的生成、排出途径。运动眼球和眼睑的肌肉名称。
了解: 眼球的外形。眼副器的组成和功能,眼睑的形态和结构,眶脂体、眼球筋膜的位置。眼的血管(眼动、静脉和视网膜中央动、静脉)及神经。
前庭蜗器学时分配: 1学时
掌握: 外耳道的检查方法。鼓膜的形态,分部和位置。咽鼓管的开口部位和幼儿咽鼓管的特点。内耳感受器的名称、位置和功能。
了解: 前庭蜗器的组成及各部的功能,外耳的组成和外耳道的形态、分部、位置和幼儿外耳道的特点。中耳的组成和鼓室六个壁的主要结构;听小骨的名称、连结和作用,鼓膜张肌和镫骨肌的作用;乳突窦和乳突小房的位置。内耳的分部和位置,骨迷路和膜迷路的组成。正常情况下声波的传导途径。
神经系统
总 论 学时分配: 0.5学时
掌握: 神经系统的区分,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了解:神经元构造和神经元的分类。神经纤维构成。突触的概念。神经胶质的分类和功能。反射的概念。反射弧的基本组成情况。
中枢神经系统 学时分配: 2.5学时
掌握: 脊髓的位置和外形,脊髓灰、白质配布的形式及各部名称。脑的位置、分部和脑干的组成。脑干外形(与脑神经的关系)。小脑的位置和外形分部。间脑的位置、分部,间脑、下丘脑的主要核团(丘脑腹后核、视上核、室旁核)的功能。大脑半球各面的主要沟回,以及大脑半球的分叶。第1躯体运动区、第1躯体感觉区、视觉区、听觉区的位置和功能定位及语言中枢的位置。侧脑室的形态分部,交通关系。内囊的位置、分部及各部通过的纤维束。
了解: 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脊髓灰质的主要核团(后角固有核、中间外侧核和前角运动神经元分群)。脊髓中央管的位置。脊髓主要的上行纤维束(薄束、楔束、脊髓丘脑侧束、脊髓丘脑前束)的起止和功能。脊髓主要的下行纤维束(皮质脊髓侧束、皮质脊髓前束)的起止和功能。脊髓的功能。脑干内脑神经核的分类、位置及非脑神经核(薄束核、楔束核、上丘核、下丘核、红核和黑质)的位置。脑干内重要纤维束(内侧丘系、脊髓丘脑束和脊髓丘系、三叉丘系、皮质脊髓束、皮质核束)的功能。脑干网状结构的位置和功能概况。小脑的内部结构及小脑的纤维联系和功能。背侧丘脑核团划分概况,下丘脑主要纤维联系和功能。大脑半球平衡觉区、嗅觉区、味觉区和内脏活动的皮质中枢位置。基底核的组成和位置。大脑半球的髓质概况。内囊损伤后的表现。边缘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概况。
周围神经系统学时分配: 3学时
掌握: 周围神经组成。脊神经的构成、纤维成份和分支。颈丛皮支的浅出部位。膈神经的行径和分布。臂丛的组成和位置。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腋神经和桡神经的发起、行径和分布概况。胸神经前支的分布概况及其皮支分布的节段性。腰丛的组成和位置。股神经的行径及其分布概况。骶丛的组成和位置。坐骨神经的行径、主要分支及其分布概况。胫神经的行径和分布概况。腓总神经的行径、位置和腓浅、深神经的分布概况。脑神经的名称、顺序、连脑的部位和分布概况。头肌的神经支配;头面皮肤的神经支配;眼的神经支配;舌的神经支配。前庭蜗神经、迷走神经及副神经的分布及功能。交感神经低级中枢的部位。副交感神经低级中枢的部位。节前纤维和节后纤维的概念。
了解: 颈丛的组成、位置、分布概况。胸长神经和胸背神经的位置和分布。腰丛的分支及分布概况。骶丛的分支及分布概况。上、下肢主要神经损伤后,运动及感觉障碍的主要表现。嗅神经的功能。睫状神经节、翼腭神经节和下颌下神经节、耳神经节的位置和性质。脑神经损伤后的主要表现。内脏神经的区分和分布。内脏运动神经与躯体运动神经的主要区别。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主要区别。主要内脏神经丛的部位和分布。内脏感觉神经的功能特点。牵涉性痛的概念、形成的机理和临床意义。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学时分配: 1.5学时
掌握: 躯干、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通路的组成,各级神经元胞体所在部位及向大脑皮质的投射。躯干、四肢痛、温觉和粗略触觉传导通路的组成,各级神经元胞体所在部位及向大脑皮质的投射。头面部痛、温觉和粗略触觉传导通路的组成,各级神经元胞体所在部位以及向大脑皮质的投射。锥体系的组成、行径、交叉及对各运动核的支配情况。
了解: 瞳孔对光反射路径。视觉传导路和瞳孔对光反射路径不同部位受损后的表现。听觉传导通路。锥体外系的组成、纤维联系概况和功能。锥体系损伤后的表现。
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学时分配: 1.5学时
掌握: 脑和脊髓被膜的分层及各层特点,蛛网膜下隙和硬膜外隙的概念。海绵窦的位置,穿过结构及交通。大脑动脉环的组成。脑室系统以及脑脊液的产生和循环途径。
了解: 硬脑膜的组成特点。大脑镰、小脑幕的位置。硬脑膜窦的位置和交通。颈内动脉、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行径及其主要分支(皮质支和中央支)的分布。脊髓动脉的来源、分布特点和脊髓静脉的回流概况。脑的浅、深静脉的回流概况。脑屏障的组成及功能。
内分泌系统 学时分配: 1学时
掌握: 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垂体、松果体的形态和位置。了解: 内分泌腺的结构特点,分类和功能概念。
第4篇:《人体解剖学概要教学大纲》
《人体解剖学概要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中、英文):人体解剖学概要 Eential Human Anatomy 课程号(代码):50134130 课程类别:(选修课)学时:45 学分:3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本课程是为非医药卫生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选修课程。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正常形态结构的基本知识,为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正确认识人体结构。在学习中,要求按人体器官的功能系统,掌握人体各系统的组成,主要器官的形态、结构和主要功能。
三、教学内容 绪论(0.5学时)了解人体解剖学的定义。掌握解剖学位置(姿势)和人体的轴、面及方位术语。第一章 运动系统 了解运动系统的组成和基本功能。第一节
骨学(2.5学时)熟悉骨的形态和构造,了解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了解躯干骨的组成和功能,重要体表标志。了解椎骨的基本结构。了解肋的概念,肋骨的形态和分类。了解胸骨的位置、形态和分部,胸骨角的位置。熟悉颅的组成,脑颅骨和面颅骨的划分。了解各脑颅骨的名称和位置。了解各面颅骨的名称和位置。熟悉颅的重要标志。了解眶的组成及通连;骨性鼻腔的组成,鼻甲、鼻道、鼻旁窦的位置及开口。熟悉颅窝的组成和颅底的重要孔裂。了解新生儿颅骨的特征及生后变化。熟悉上肢骨的组成。了解肩胛骨、肱骨、尺骨、桡骨的形态、位置及重要标志。了解手骨的组成和分部。熟悉下肢骨的组成,了解髋骨的组成及主要标志,股骨、胫骨、腓骨的形态、位置及重要标志。了解足骨的组成和分部。第二节 关节学(3学时)了解关节的分类。熟悉滑膜关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了解滑膜关节的辅助结构、可能产生的运动。熟悉椎间盘的位置、形态、结构和功能。了解前纵韧带、后纵韧带和黄韧带位置和功能,椎间关节的构成。熟悉椎管的组成,椎间孔的组成和位置。熟悉脊柱的组成、形态、弯曲。了解脊柱的功能和运动。了解胸廓的整体观、运动和功能。了解颅骨连结的形式,颞下颌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及主要运动。熟悉肩关节、肘关节、桡腕关节组成、结构和运动。了解骨盆的组成,骨盆的性别差异。熟悉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组成、结构和运动。了解足弓的位置和构成及作用。第三节 肌学(3学时)熟悉肌的形态和构造。了解肌的起止、配布和作用。了解背肌的分层,各层肌的组成、排列。熟悉斜方肌与背阔肌的起止、位置、纤维方向和作用。了解胸肌的层次排列。熟悉胸大肌和前锯肌的起止、位置和功能,肋间内、外肌的位置,纤维方向和作用。熟悉膈的位置、形态、组成、结构、裂孔和功能。了解腹肌的结构和分群;腹内斜肌、外斜肌和腹横肌的层次排列,纤维方向。了解它们的主要附着和功能;腹直肌的结构特点和功能,腹直肌鞘的构成和结构特点,腹股沟管的位置、组成及穿经的结构。了解头肌的分部。熟悉面肌的位置。了解其排列、组成和作用。熟悉咀嚼肌的名称、位置。了解颈肌的分群,颈阔肌的位置、特点。熟悉胸锁乳突肌的起止、位置和功能。了解舌骨上、下肌群的位置、名称,主要功能。了解肩肌的名称、起止与肩关节的位置关系。熟悉三角肌的形态、起止及功能。熟悉臂肌的分群和功能。了解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形态、位置、起止和功能。熟悉前臂肌的分群和功能。了解手肌的分群。了解髋肌组成、分群及与髋关节的位置关系,髂腰肌的起止、位置和作用,臀大肌、的起止、位置和功能。了解大腿肌的分群,各群肌的位置、排列和总的功能。了解小腿肌的分群,各群肌的位置、排列和总的功能,小腿三头肌的起止和功能,跟腱的组成。了解足肌的分群。第二章
消化系统(3学时)了解内脏的组成和主要机能,胸、腹部的主要表面标志线和腹部分区。了解消化管的一般结构。了解口腔的分部及其界限,腭的分部,咽峡和扁桃体窝的构成,乳牙和恒牙的牙式。了解舌的形态和粘膜特点。了解腮腺、颌下腺和舌下腺的位置、形态和腺管的开口位置。了解咽的形态、位置、起止、分部和通连,腭扁桃体和咽鼓管咽口位置。了解食管的行程、位置、起止和分段。熟悉食管的狭窄和长度。熟悉胃的形态、位置、分部。了解小肠的分部,十二指肠的形态、位置和分部;空肠、回肠的位置、形态特点;小肠各段粘膜的特点。了解大肠的位置及分部,结肠的形态结构特点。了解阑尾的位置、形态,肛管的长度及内部结构特点。熟悉肝的形态,肝门及出入肝门的重要结构,肝的位置与毗邻。了解肝外胆道的组
成及机能,胆囊的形态和位置,胆囊底的体表投影,胆总管与胰管的开口部位。了解胰的形态、位置和分部,胰的机能。了解腹膜的构造及机能,腹膜壁层,脏层和腹膜腔的概念,腹膜与脏器的关系,腹膜形成的结构,大、小网膜的位置和分布,系膜和韧带的概念,直肠膀胱陷凹和直肠子宫陷凹的位置。第三章
呼吸系统(1.5学时)呼吸系统的组成和机能。了解鼻腔的分部、鼻甲、鼻道,鼻旁窦的位置和开口。熟悉喉的位置及其主要体表标志。了解喉腔的分部,声带位置和结构。了解气管的位置、构造特点和起止,左、右主支气管的特点。熟悉肺的形态、位置和分叶。了解肺门、肺根及出入肺门各结构。了解胸膜和胸膜腔的概念,胸膜的分部,以及胸膜顶和窦的位置。熟悉纵隔的概念和分区。了解各区的主要内容。第四章
泌尿系统(1.5学时)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及机能。熟悉肾的位置和形态。了解肾门、肾蒂的概念,肾的构造。了解输尿管的形态、位置、行程。熟悉输尿管的起始和狭窄。熟悉膀胱的形态、容量、位置和毗邻。了解膀胱三角区境界和位置。女性尿道的特点及开口位置。第五章
生殖系统(3学时)了解生殖系统组成及机能。了解睾丸和附睾的形态、位置和机能,睾丸的结构以及细微结构。了解输精管的行程、分部与形态特征,射精管的构成和开口位置,精索的组成。了解精囊腺的形态、位置及机能。熟悉前列腺的形态、位置和年龄变化。了解精液的组成。了解阴囊的形态、构造及机能,阴茎的分部及构造,男性尿道的分部、弯曲、狭窄和内外口。了解卵巢的形态和位置,以及机能和年龄变化。了解输卵管的位置、分部和开口。熟悉子宫的形态、正常位置和分部。子宫的细微结构和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了解阴道的形态和位置及方向和开口,阴道穹的组成。了解女性外生殖器的各结构的名称,处女膜的形态和位置。熟悉乳房的形态、位置和构造特点。第六章
脉管系(6学时)了解脉管系统的组成及机能。熟悉心血管系的组成,体循环和肺循环的概念。熟悉心的位置、外形、心脏各腔的形态、内部结构及瓣膜。了解心传导系统的构成、分布及机能。熟悉左、右冠状动脉的起始、形程及其分布区。了解心的静脉,冠状窦的位置与开口部位,心包的分部、心包腔的构成。了解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的行程、位置,动脉韧带的位置及其由来。熟悉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和降主动脉的起始、位置和分支。了解左、右颈总动脉的起始、行程和分支平面,颈动脉窦及体的概念和位置。了解颈内动脉颈段的行程。熟悉颈外动脉的行程、位置、分支和分布区。了解头颈动脉压迫止血点。熟悉锁骨下动脉的起始、行程、位置、分段、主要分支的分布区。了解椎动脉和甲状颈干的行程和分布。熟悉腋动脉、肱动脉、桡动脉、尺动脉的起止、行程、各支的分布区。了解上肢动脉干的体表投影,上肢动脉压迫止血点。熟悉胸主动脉的起止、行程、主要分支及分布。熟悉腹主动脉的起止平面,穿膈部位,腹主动脉的行程和主要分支分布。了解髂总动脉位置、行程和分支。了解髂内动脉的分布区和主要分支,髂外动脉的行程和分支。熟悉股动脉、股深动脉、腘动脉和胫前、后动脉的起止、主要行程位置和分布区,下肢动脉的压迫止血点。熟悉静脉的特点。了解肺静脉的位置和通连。了解上腔静脉的位置、起止、行程和属支,头臂静脉的行程和属支,颈内静脉的起止、位置,颈外静脉的位置和收纳区。熟悉头静脉、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的位置、收纳区和汇流。了解上肢深静脉的名称、位置、收纳区和深浅静脉的交通。熟悉下腔静脉的起止、行程和属支。了解髂总和髂内、外静脉的位置起止和收纳区,足背静脉弓的构成。熟悉大、小隐静脉的起止、行程部位。了解下肢深静脉的名称、位置和收纳区。深浅静脉的交通。熟悉门静脉的组成、位行程、收纳区。了解门静脉与腔静脉的主要交通部位和途径。了解淋巴系统的构成,胸导管的起止、主要行程、收纳的范围和回流入静脉的部位。了解淋巴结的形态与功能,头颈部主要淋巴节群的位置和引流区,腋窝淋巴节各群的位置及其引流区,腹股沟浅淋巴节的分群、位置及收集范围。熟悉脾的形态、位置与功能。第七章 感觉器(3学时)了解感觉器的概念、分类。熟悉视器的组成,眼球壁的层次,各层的形态结构和机能;眼内容物的名称、位置和功能、光波的传导途径。了解房水的产生和汇流。了解眼睑的构成;结膜的分部,结膜穹隆、结膜囊的概念;泪器的组成,泪道的通连。了解眼外肌的配布,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的来源及分布,眼的感觉神经分布。熟悉耳的分部,各部的功能。
了解耳廓的结构特点、主要标志,外耳道的方位,分部、狭窄和弯曲。熟悉中耳的组成,鼓室的位置。了解幼儿咽鼓管的特点。了解内耳的分部,位听感受器的位置,声波的传导途径。第八章 神经系统 第一节
概述(0.5学时)了解神经系统在机体中的地位和作用。熟悉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区分;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和反射弧的基本组成。了解灰质、白质、皮质、髓质、神经核、神经节、神经束和网状结构概念。第二节
周围神经系统(5.5学时)熟悉脊神经的构成及其纤维成分。了解脊神经的走行及分布规律。了解颈丛的位置、组成、皮支分布区。熟悉膈神经的组成、主要行程和分布。熟悉臂丛的组成、位置及主要分支。正中神经、尺神经和桡神经的起止、性质、行程和分布。了解胸神经的节段性分布、肋间神经的主要行程和分布。熟悉腰丛的组成、位置及主要分支,股神经、闭孔神经的主要行程、位置、分布。熟悉骶丛的组成、位置及主要分支,坐骨神经的起始、主要行程;胫神经的主要行程和支配的肌;腓总神经的主要行程及支配的肌群。了解嗅神经入颅部位和分布区。了解视神经起始和入颅孔道。了解动眼神经的纤维成分和支配的肌,动眼神经的副交感纤维的分布与机能。了解滑车神经支配的肌。熟悉三叉神经半月节的位置,各支的性质及出颅部位、各支的分布区,了解展神经支配的肌。熟悉面神经的性质、出颅的孔道及在面部的分支分布面神经。了解鼓索支的位置和分布,面神经损伤后的主要表现。了解前庭蜗神经离颅孔道和分布区。了解舌咽神经性质和分布区。熟悉迷走神经性质、出颅孔道、主要行程及分布区。了解副神经出颅孔道和所支配的肌。了解舌下神经出颅孔道及支配的肌。了解内脏神经与躯体神经区别;内脏神经的组成;交感神经的组成;副交感神经的组成。内脏感觉神经概念和特点,牵涉痛的概念。第三节 中枢神经系统(6学时)熟悉脊髓的位置、外形结构、终端平面。了解脊髓节段的概念。熟悉脊髓的灰白质配布。了解脊髓的功能。熟悉脑干的组成和外形的主要标志;第四脑室的位置与通连。熟悉脑干内重要脑神经核的名称、位置与性质,与主要脑神经的联系。了解网状结构的位置及机能。熟悉小脑的外形与分叶。了解小脑的构造和主要机能。熟悉间脑的位置和分部。了解丘脑的位置、分部和主要核群;下丘脑重要核群的功能;第三脑室的位置和通连 熟悉脑半球大的外形、分叶,以及主要沟、裂和脑回。了解其主要机能。了解大脑半球白质的概况,内囊的位置、分部及通过的主要纤维束;侧脑室的位置、分部和通连;大脑皮质功能定位。第四节
脑和脊髓的传导通路(3学时)了解传导通路的基本概念。了解躯干和四肢的浅感觉传导路的组成,纤维束的行程、交叉的部位、经过内囊的部位和皮质投射区;头面部痛、温触觉传导路的组成,纤维走行,交叉部位和皮质投射区;躯干和四肢深感觉传导路的组成、纤维束的行程位置、交叉的部位、经过内囊的部位、皮质投射区。了解视觉传导通路的构成、纤维交叉情况,经过内囊的位置和皮质投射区,视神经,视交叉视束损伤后的不同表现。了解听觉传导通路的构成、纤维的形成特点和皮质投射区。了解锥体系的构成、起源、行程、纤维的交叉和终止;上下运动元的概念及损伤后的不同表现。了解锥体外系的概念。第四节
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和脑脊液循环(2学时)了解硬膜、蛛网膜和软膜的位置、结构特点和机能意义,硬膜外腔、蛛膜下腔和终池的位置及其临床应用。了解脑血供的来源,基底动脉环组成;脑静脉的回流概况,脑屏障的概念及机能意义。第九章 内分泌系统(1学时)了解内分泌腺的概念、结构特点;脑垂体、甲状腺、肾上腺的形态、位置和机能。
四、教材 《简明人体解剖学》 项涛主编,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5年8月
五、主要参考资料 1.《系统解剖学》 柏树令 人民卫生出版社 2.《系统解剖学》 高秀来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3.《人体解剖彩色图谱》 郭光文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4.《简明人体解剖彩色图谱》 李瑞祥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六、成绩评定:以平时成绩考查
第5篇: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专科)
《人体解剖学》考试大纲
学习要求: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各专业学生的入门主干课程,该课程主要研究正常人体各器官的位置和形态结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医学生全面掌握人体各系统的形态结构以及毗邻关系,为学习其他医学基础课程以及临床专业课程等打下基础。
本大纲以全日制护理专科《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为蓝本,兼顾医学专科各专业特点编写而成,供医学各专业学生专升本入学考试参考使用。
第一章 绪论
重点:解剖学的概念、人体器官的划分及解剖学的基本术语。第一节 人体解剖学的定义和地位 主要知识点:人体解剖学的定义 第二节 人体解剖学的分科 主要知识点:人体解剖学的分科 第三节 人体器官的组成和系统的划分
主要知识点: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的概念,人体系统的划分 第四节 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术语
主要知识点:解剖学姿势、方位、切面和轴 第五节 学习人体解剖学的观点和方法 主要知识点:学习的观点和方法
第二章 运动系统
重点:骨的构造,躯干及四肢骨的组成、形态特点,颅的组成、颅的整体观。关节的基本结构,脊柱的整体观,胸廓的构成,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的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骨盆的构成及性别差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肌的形态构造,斜方肌、背阔肌、竖脊肌的位置,胸锁乳突肌的起止和作用,胸大肌、前锯肌的位置,肋间外内肌的作用,腹肌的名称、层次及肌间结构,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的作用,手肌的分群,髂腰肌、臀大肌、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的作用。
第一节 骨
主要知识点:骨的概述、躯干骨、上肢骨、下肢骨、颅骨 第二节 关节
主要知识点:概述、躯干骨的连接、颅骨的连接、上肢骨的连接、下肢骨的连接 第三节 骨骼肌
主要知识点:概述、躯干肌、头颈肌、四肢肌
第三章 消化系统 重点:消化系统的组成,牙的形态、构造、牙周组织和牙式,舌的外形、黏膜、舌肌,咽的分部、各部的结构及临床意义,食管的位置,分部和狭窄,胃的形态、分部和位置,小肠的分部,十二指肠的分部、各部的结构,大肠的分部,结肠和盲肠的形态特点,阑尾的形态、位置和其根部的体表投影,结肠的分部,直肠的弯曲和皱襞,肛管的形态和结构。肝的形态、位置和体表投影,胆囊底的体表投影,肝外胆道的组成。
第一节 消化管
主要知识点:口腔(口唇和颊、腭、牙、舌、口腔腺),咽(鼻咽、口咽、喉咽),食管(位置、分部、狭窄),胃(形态、分部、位置、毗邻),小肠(十二指肠、空回肠),大肠(盲肠、阑尾、结肠、直肠、肛管)
第二节 消化腺
主要知识点:肝(形态、位置、毗邻),肝外胆道,胰 第三节 腹膜
主要知识点:概述、腹膜与腹盆腔器官的关系,腹膜形成的主要结构(网膜、系膜、韧带、隐窝和陷凹)
第四章 呼吸系统
重点:呼吸系的组成,鼻旁窦的位置、开口,喉软骨及其连结,喉腔的分部和形态结构,气管的位置、分部、结构,左右主支气管的区别。肺的位置、外形、左右肺的区别,胸膜腔的概念,胸膜的分部、胸膜隐窝,胸膜和肺的体表投影。
第一节 呼吸道
主要知识点:鼻(外鼻、鼻腔、鼻旁窦),喉(喉软骨、喉肌、喉腔),气管与支气管 第二节 肺
主要知识点:肺的位置和形态,肺内支气管及支气管肺段 第三节 胸膜
主要知识点:胸腔、胸膜及胸膜腔的概念,胸膜的分部及胸膜隐窝
第五章 泌尿系统
重点:泌尿系的组成,肾的形态和位置、剖面结构和被膜,输尿管的分部、狭窄,膀胱的分部、膀胱三角、膀胱的位置和毗邻。
第一节 肾
主要知识点:肾的形态、构造、位置、被膜 第二节 输尿管
主要知识点:输尿管的位置、形态、狭窄 第三节 膀胱
主要知识点:膀胱的形态、构造、位置和毗邻 第四节 尿道
主要知识点:女性尿道的特点
第六章 生殖系统
重点:男性生殖系统的组成,睾丸的位置、结构,输精管结扎术的部位,精索的位置和构成,前列腺的位置、毗邻、穿行结构及临床意义,阴茎的分部、结构。卵巢的位置,输卵管的分部及临床意义,子宫的外形、内腔、位置和固定装置,阴道后穹的位置、毗邻及临床意义,乳房悬韧带及其临床意义。
第一节 男性生殖
主要知识点:内生殖器(睾丸、附睾、输精管和射精管、精囊、前列腺、尿道球腺),外生殖器(阴囊、阴茎、男尿道)
第二节 女性生殖
主要知识点:内生殖器(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外生殖器(女阴、乳房、会阴)
第七章 内分泌系统
重点: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和垂体的形态和位置。第一节 甲状腺、甲状旁腺
主要知识点:甲状腺、甲状旁腺的位置和形态 第二节 肾上腺
第三节 主要知识点:肾上腺的位置和形态 第四节 垂体
主要知识点:垂体的位置和形态 第五节 胸腺
第六节 主要知识点:胸腺的位置和形态 第七节 松果体
第八节 主要知识点:松果体的位置和形态
第八章 脉管系统
重点:循环系的组成,心的位置、外形和体表投影,心腔的结构,传导系的组成,冠状动脉的供血范围,心包的概念。肺循环的动脉,主动脉的分段、分支和感受器,颈部动脉的感受器,颈总动脉、颈外动脉的发起和分支,锁骨下动脉的发起、分支,肱、桡、尺动脉的行程、分支,髂内、外动脉的分支,下肢动脉的行走、分支。上、下腔静脉的合成,颈内、外静脉的位置、流注、颅内外静脉的交通,锁骨下静脉的流注、临床应用,上、下肢浅静脉的名称、流注,门静脉的合成、属支、收集范围、门腔吻合的意义。淋巴干的名称,淋巴导管的合成、收集范围、流注,头颈部、四肢主要淋巴结的名称、位置,脾的形态和位置。
第一节
心血管系 主要知识点:概述(组成、血液循环、血管吻合及侧枝循环),心的位置和外形,心腔构造,心传导系统,心的血管,心脏的体表投影及心包。
第二节 肺循环的血管
主要知识点:肺循环的动脉、静脉 第三节 体循环的血管
主要知识点:体循环的动脉、静脉 第三节 淋巴系
主要知识点:概述(淋巴管道、淋巴器官、淋巴组织),人体各部的淋巴引流,脾和胸腺
第九章 感觉器官
重点:眼球壁的层次结构,房水的产生、循环、作用,晶状体的形态和作用,结膜的分部、泪器的组成、眼球外肌的作用。鼓膜的位置、形态、分部,鼓室六壁,咽鼓管开口及小儿咽鼓管特点,骨迷路的分部,各感受器的名称、位置、作用。声波的传导途径。
第一节 眼
主要知识点:眼球(眼球壁、眼球内容物),眼副器(眼睑、结膜、泪器、眼球外肌),眼的血管 第二节 耳
主要知识点:外耳(耳廓、外耳道、鼓膜),中耳(鼓室、咽鼓管、乳突小房及乳突窦),内耳(骨迷路、膜迷路)
第十章 神经系统
重点:神经系统的分部和常用术语,脊髓的位置、外形、内部结构,脑干外形,脑干内部主要神经核和纤维束,小脑的位置、外形和功能,第四、三脑室的位置、连通,丘脑腹后核的功能,下丘脑的外形和功能,大脑半球的分叶、主要沟回、机能定位。躯干、四肢深、浅感觉、头面部浅感觉传导路的三级神经元和交叉部位,视觉传导路的交叉特点,上下运动神经元的概念,脑和脊髓被膜的名称,硬膜外隙、蛛网膜下隙的位置、内容、临床意义,脑的动脉及其分支。颈丛、臂丛、腰丛、骶丛的组成、分支、分布,胸神经的分布及其节段性,坐骨神经的行程和分布,12对脑神经的名称、成分、出颅部位,每一对脑神经的分支及分布,内脏神经的概念,交感、副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和分布。
第一节 概述
主要知识点:神经系统的分部,活动方式,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第二节 中枢神经
主要知识点:脊髓的位置、形态、内部结构及功能,脑干的外形、内部结构及功能,小脑的外形、分叶、内部结构、功能,间脑的分部、第三脑室,端脑的外形和分叶、大脑半球的重要沟回、大脑皮层,中枢神经的传导通路,脑和脊髓的被膜,脑脊液及其循环,脑和脊髓的血管
第三节 周围神经
主要知识点:颈丛、臂丛、腰丛、骶丛及胸神经的组成、分支及分布,脑神经的名称、成分、出颅部 位,每一对脑神经的分支及分布,内脏神经的概念,交感、副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和分布。
推荐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正常人体结构》第二版,窦肇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第五版,窦肇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第6篇:《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探究
《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探究
摘 要:通过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内容和考核方案,突出专业重点,开放实训室等教改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强化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护理人才。
关键词:人体解剖学 教学改革
人体解剖学是护理学专业主干课程之一,也是一门基础应用护理知识的课程,内容包含内、外、妇、儿、护理学等学科的基础理论,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为了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解剖知识在临床专业学习中的应用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我们在人体解剖学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不断的改革,取得了较好教学效果。现对实施教改的情况加以总结分析。
一、教改背景
1.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满足现在教学需要 传统教学是教师依教学进度,把课本内容依序讲解给学生。学生则通过听讲、练习以及课后的复习来熟练课本的知识,它的主要活动是教师,同时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而现代教学则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来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高职教育中更是强调基础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强化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这是促进教学改革的根本动力。
2.教学资源相对不足 由于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加上市场对护理人才需求的增大,贵州省各院校护理专业学生人数都处于聚增状态,我院虽然逐年加大对护理实训室设备的投入和并在2010年获得中央财政150万护理实验室建设专项经费的支持,但仍然比不上就读学生人数的增长幅度。因此,要培养出达到护理人才培养标准的要求的护理人才,必须进行教改,让教学资源发挥最大化的作用。
3.学时少,教学内容多,人体解剖学是所有医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而人体解剖学课程共78学时,其中理论43学时,实训35学时,这点学时显然远远不够。要让学生掌握人体解剖学必备的理论和技能,这就需要教师认真思考教学内容与其他学科教学内容互相重叠的具体情况,进行精心备课,对教学内容有所取舍,使教学效果达到人体解剖学教学目标的要求。
4.学生文化基础较差,主动性不高 近年来国家招生政策的调整和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高职学生入学分数低、基础知识较差,生源素质比以前有所下降。学生由于自身文化基础较差,比较难适应以自学为主的高校学习方式,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对不理解的问题很少向老师请教,只是被动地学习,这些都不利于人体解剖学的开展。要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学习,成为真正的教学活动的主体,也需要我们进行教学改革。
二、教改方法
1.更新教学理念 以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为主线,以学生职业技能大赛和毕业后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为教学中心,全面更新教学理念。教师要在思想认识到高职学生毕业后主要服务对象是医院、妇保院等卫生机构,工作性质以临床护理、健康教育为主,从事护理教育、科研机会较少,所以教学内容应有所取舍、有所侧重。基础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让职业技能大赛和学生毕业后考取护士执业资格证作为教学的指挥棒,所有的教学内容要满足和服务于这个中心,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急救意识和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2.因材施教,突出人体解剖学教学重点 每个学生均有各自的优势智力领域、智力特点、学习类型和学习方法。针对高职学生文化基础较弱,学习主动性不高的特点,教学中注重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强调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授课内容要适应教学目标和学生的需要,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参与进来,课后积极参与学生制订学习方案、练习、讨论等学习活动,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培养学生应用解剖知识与其他临床学科横向联系和综合分析能力的同时,注重突出人体解剖学教学重点,分折判断和护理要点。
3.改革实训教学 在实训教学中,首先对学生进行人体解剖学技能的强化训练,使学生都能熟练进行解剖技能的操作。但是只掌握单项技能操作,不足以培养学生的解剖意识、解剖技能的综合应用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因此在学生熟练掌握人体解剖学技能的基础上,广泛应用模拟实训教学,也就是在学生熟练掌握解剖技能后,教师及时设计出各种临床病例,让学生分组做解决实施方案,这样就把所有的人体解剖学基础知识串连起来,让学生在操作中训练综合应用能力,通过大量的情景模拟实训教学,逐步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弥补了传统演示性实训教学的不足。
4.打破时间、空间界限,解决教学资源、学时相对不足 将教学进度表、授课内容、课件、习题、操作评分标准、电教资料、学生录像等挂在校园网或班级多媒体教学设备上,便于学生了解、预习和复习学习内容,继续学习和寻找不足之处。同时,利用课余时间开放人体解剖学实训室,在教师对实训方案指导下、实训老师的帮助下,让学生们自己准备和管理实训物品,组织操作实训。通过这些方法,打破了学生学习时间、空间的界限,解决了教学资源、学时相对不足的问题,又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同时,学生的组织、管理、团队配合等方面的综合素质也得到全面提高。
5.改革考核方案,体现高职教育特点 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为需求来进行人才培养。要实现培养目标,必须要有相应的、科学的、多维度的考核方法。在对学生的人体解剖学知识进行综合考核时,考核内容与临床知识相结合,改变已往笔试作为学科成绩的考核方法。在考核中,学生通过抽题,拿到各自的考核题目,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完成所给的内容。学生不但要将学习到的临床基础知识和其它护理技能综合展现出来,还要回答所抽到题目的相关知识,才能获得相应的成绩。由于学生事先不知道要考核的是什么题目,就会对所有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努力学习、训练,这样就改变了已往高分低能的现象,同时也体现出高职培养应用型护理人才的特点。
三、教改后的效果
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在实施教学改革后,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不仅学习人体解剖学知识的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动手操作能力、互相配合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等也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学生所抽题目考核初次通过率基本保持在98%以上,剩余学生经过再次基础知识综合训练后也都通过考核。根据毕业生就业信息反馈调查和行业(医院)专家座谈会了解到,近年来很多毕业生已经成为就业医院临床岗位上的技术骨干,有的已经成长为相关科室的培训老师。
结语
随着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将不断深入,如何走出一条符合护理人才培养要求和行业(医院)需求的教学创新之路,是摆在护理教学工作者面前艰巨而伟大的任务。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勇于创新,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临床基础实用性人才。
作者简介:
李兵,男,汉族,1970.4-,安顺职业技术学院医学实验室主任,外科高级实验师,主要研究方向:实验室管理;外科、急救、解剖教学和实训
关于人体解剖学教学1、人体解剖学教学内容的增减原则1.1针对性原则临床医学专业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岗位需要的大学专科水平的复......
人体解剖学教学课件人体解剖学教学探讨以探索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开展的教学方法为目的,提出课堂教学中进行部分开放性课堂教学的方法,并评价其效果。采用随机抽取20xx级1个专科......
人体解剖学学习心得人体解剖学是关于人体形态结构的学科,是一门重要的护理学基础课程,解剖学知识不仅是学习生理学,内外科护理学等课程的基础,同时坚实的解剖学知识是做好临床护......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属于生物学中的形态学。清代名医王清任说:“著书不明脏腑,岂不是痴人说梦;治病不明脏腑,何异盲子夜行。”据统计,医学中三分之一以上......
《人体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人体解剖学授课专业:口腔医学、预防医学、药学(临床药学方向)、护理学学时与学分:总时数为72(理论讲课36学时,实验(习)课36学时),3.5学分一、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