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_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

教学心得体会 时间:2020-02-29 05:28:23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教学心得体会】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刘艳龙

众所周知,语文教学自始至终离不开认知和情感教育,二者密切配合,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拥有一个色彩斑斓的、扑朔迷离的情感世界。如果我们天天都力求纯粹合理,合乎科学、逻辑、语法,仅仅理智的进行语文知识传授,那么我们就会亲手造就语文学科的“流失生”,即不喜欢语文课的学生,从这个意义上说学语文实在是一种缘分,更何况学生不是容器、口袋,他们无法忍受机械被动的灌输。他们是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的人,后蹦乱跳的一群,他们需要情感的滋润和灌溉。学生不仅依靠认知而行为,而且受情感的左右而行为。但情感与认知若不能相互配合,或竟至彼此冲突,那么情感足以干扰认知学习。

纵观当今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它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综合人才为目标,以健康,良好的情感素质为全面发展的必备条件。在课堂教育中,如果人的情感方面出现障碍,就会影响人格的其他方面的品质,人的全面发展就成为空谈不上为社会,为国家服务。仔细地想一想,如果一名的自身修养差,不热爱祖国,不关心他人,即使她的学习成绩很好,当他步入社会后,其发展前途也是非常令人担忧,甚至是可怕至极的。所以,教学中要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就必须中队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语文教学过程,即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认知过程,又是一个“陶冶学生情操引导学生走向正途” 的情感过程。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我个人认为,首先我们要了解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有哪些作用:

一、情感教育有助于诗化语文教学

如前所说,学语文是一种缘分,一种情缘。语文工具不同于一般的物质生产工具,它是表情达意的工具。既然是表达情意,那么,由语言文字所组成的文章作品,总是表达一定的思想内容,蕴含一定的感情色彩。其中,语文教学以突出的特点是它带有很浓厚的情感因素。因此,寓情于语文教学的特点,诗化语文教学,是语文课上得像语文课。所以语文教学呼唤着情感。

二、情感教育有助于强化语文学习

情感不能代替认知,但是凡是能够使学生的情感发生强烈波动的事物,就比较容易记住,且保持牢固有的甚至终身不忘;凡是学生对之具有好感,发生热爱,产生迷恋的事物,就能巩固地保持在他们的记忆中,从这个方面上说,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信号功能和强化功能。所以语文学习呼唤着情感。

三、情感教育有助于人的全面发展

人难免有产生压抑、困惑、寂寞、疲倦等消极情绪的时候,也难免有情感脆弱的时候。语文教学尽管不等于心理学,但能从感情狭义的状态中去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再者,人的情绪与生物性需要有关,它常以心境或激情的状态,表现出一个人的喜怒哀乐;而人的情感与基本社会需要相关,它既带有人类的某种天性,又在社会环境中发展,具有较含蓄、较稳定的特点。人的情操语法噢及社会需要相关,它更多的是在教育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具有更深沉、更坚定的特点,如道德情感、美感、理智感等。所以,学生的全发展呼唤着情感。

在语文课中但多数是文质兼美,历史不衰的佳作,感染力强容易扣人心弦,但为什么有的学生对语文课会感到枯燥无味呢?会感到消极被动呢?问题的症结在于教师只把语文作为工具课,把语文训练当作一种单纯的技术训练,而忽略了情感因素的激发。以至于把活生生的语文课讲“死了”。学生并无兴趣可言,因此,在激发学生情感的关键在于教师,只有教师善于凭借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学生才能感觉到以情激情,才能将情感发挥到最高境界。那么,教师应怎样做,具备哪些条件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呢?

首先教师要进入角色。教师进入角色,必须建立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教师的情感必须与作者的情感发生共鸣,才能产生积极的情感。这样教师在教学中,才能带动学生的积极情感,并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境界。如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来的尊重信任,理解关心,使学生从内心产生对教师的尊敬、好感和依赖,随着自尊、自信、自强的学习热情油然而生,这种师生互动的积极情感,使学生处于亢奋的学习状态,求知欲增强,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明显提高,学习结果也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其次,教师应重视创设情景。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中,一定的场合下产生的。教师应善于创设情景,带领学生置身于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境之中。即教材的创作情感,教师的教学情感和学生的学习情感三者融汇贯通,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是作家之心于教师之心,学生之心达到心心相印、情情相通,教学场景呈现强烈的情感共鸣状态。这时候,学生怀着一种新分的心情和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参与教学活动,头脑清醒、思维灵活,记忆迅速,创造思维的火花在“共振共鸣”中迸发。

第三、是教师的语言。包括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有声语言之生动形象,充分情感的语言,这种语言有助于挖掘情感因素,有助传情达意,叩击学生的心弦。无声语言之表情和配合得体的手势和动作,教师岁教材内容自然流露出的喜怒哀乐爱恶语的表情变化和恰到好处的手势与动作,有助于唤起学生对教材的感情共鸣,激发学生的情感。

语文教学中,教师还应根据情感的对立性,情境性和感染性等特征,充分运用课文中的艺术形象和艺术美的力量,以及自由积极向上的情感来感染学生,教育学生,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以至感和美感,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那么怎样才能在语文教学中体现情感教育?怎样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转变观念、确立地位

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从根本上说,认知活动的启动、维持和发展,始终离不开人的情绪、情感。可以说,如果没有情感的配合和促进,认知活动简直无法进行。把教学看成是单纯的传授知识的活动,以为只要掌握知识就万事大吉的想法,是极其片面陈旧的。既注重知识的传授,又重视智力和能力的发展,对只强调传授知识的旧观念而言,无疑是一个进步。但是,倘若无视情感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把他排斥在语文文教学的目的任务之外,则仍然不完整。而事实上,许多语文教师总是在自己的实践中努力探索加强情感教育的路子。任何语文教师在自己的课上也总是有意无意地渗透自己的情感,完全没有情感教育的语文课客观上是不存在的。问题的关键在于:要进一步增强情感教育的意识,努力做到有心、有序、有效,真正确立它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

情感教育决不是随心所欲的事,不是高兴就进行不高兴则可以取消的事,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大纲所提出的有关要求,结合课文内容,确定情感教育的目的,要点、方法和途径。无论是阅读教学还是写作教学,如果忽视了情感教育的目标以及师生双方的情感体验和情感交流,就会出现死气沉沉的局面,使认知活动出现障碍。应该从整套教材到每一册书每个单元每篇文章,有一个完整而具体的情感教育目标和计划,形成一个螺旋式上升的反复强化的情感教育过程。这样才能克服随意性,克服星星点点,一鳞半爪的现象和一曝十寒的毛病,也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情感培养和训练,不仅要明确情感教育的内容,而且要着眼于情绪感受能力,情感表达能力和情感表现能力的培养。情绪和情感不是凭空产生的。“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用好教材,借助教材的感染力,调动学生的自身的积累,引导他们感知课文内容,帮助他们形成稳定的情绪和积极健康的情感,进而促使其完美人格的构建,这是语文教学的使命之一,是语文教学中思想教育具体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这个过程中,特别重要的一点就是学生自我就教育能力的训练和发展。教师对学生的情感熏陶感染固然重要,同学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促进固然不可忽视,但更重要的还是自身理智感、道德感和审美感的增强,自身情感的丰富和发展。因此,要把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任务落到实处,就一定要切实了解学生的思想情绪,有的放矢地加以引导米促成转化,促进每个个体的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并进而使整个班集体成为积极向上、团结进取的群体。要摒弃一切形式主义的做法,废止一切空话、套话、大话。只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的情感教育,才能叩响学生的心弦,受到实际效果。那种贴标签,画蛇添足的做法,只能造成情感的冷漠,甚至虚伪,而不能激起情感的波澜。

二、着眼发展、建立机制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必须着眼于人的发展,着眼于人的内在心理结构的塑造。这就是说,要使学生在积累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不断丰富自己的情操,并强化情感发展的机制。

应该在情感教育目标的指导下,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激发起情感感受的欲望,并逐步养成敏锐的感受能力。这种感受,不同于逻辑的理性认知过程,它不属于认知活动的范畴,而是与认知活动交融在一起的,与认知活动相辅相成的一种心理过程。它同认知活动一样,是人的发展过程中所不可或缺的。

情感教育与语文能力的培养是不能截然分开的,它只能寓于听说读写之中。

情感教育应寓于朗读训练之中。通过范读把教师的情感体验传递给学生。课文本身对学生熏陶感染固然是重要的,但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在学习课文过程中的情感交流也不可忽视。教师的范读,除了示范作用之为,还有一个作用:就是把教师这个特定的个体的情感体验通过有表情的高质量的朗读表现出来。学生的齐读,个别读、分组读,也不只是为了熟悉或背诵课文,更重要的还是情感体验的交流和深化。课上各种形式的读,固然应一度正确为基本要求,但同时也必须要求学生读出感情来。严格地说,若不能正确把握课文中情感的基调,也不可能真正做到读正确。

情感教育应寓于讲解之中。教师的讲解,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还应该包括情感的熏陶。教师讲解课文时,应该表现或表达出自己的爱憎,自己的喜怒哀乐,显示出自己的个性特征,给学生以深刻的甚至久远的影响。教师更应深深懂得,一堂课的导语,尤其是一篇课文教学之始的导语,应该象诗一样精炼、感人。以捷克的结束语,特别是交完一篇扣人心弦的文章的结束语,应该在学生的心田留下情感的涟漪,而不能呆板地收束,给人以索然无味之感。至于讲解时的声调、表情、体态,所用词语的感情色彩,无不仅反映教师的情感激起对课文中人物、事件的态度。而所有这些都不可能详细地写在备课笔记上,只能伴随知识的传授和阅读的指导渗透在讲解之中。

情感教育还应寓于各类基本训练并延伸到课外活动之中。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鉴赏作品,不知要揣摩字、词、句的含义,贫家篇章结构的特点和写作的技巧,还必须求的情感的沟通。这里用常用的手法,进入角色。如果只重视认知过程中的认同而忽视这种情感体验,就很可能导致认识的浅薄和语言的干瘪。科内的情感体验,靠的是深入领会课文内容,充分调动平时的生活积累。围绕语文教学所进行的参观、访问、观察、写生等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写作的内容,而且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情感,有助于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在上述的活动中,教师的情绪、感受、兴趣爱好随时随地都可能在学生的心坎上打下烙印。所以,教师要有强烈的情感意识,并善于把握机会,以自己情感的火焰照亮受教育者的心田和他们人生的旅程。

情感教育的实施,语文教学就像一个人的脉搏正常跳动一样,显示出勃勃生机,既扎扎实实,又生动活泼。反之,则会出现死气沉沉的局面。

三、协调关系,创设情境

要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益,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就必须协调认知教育与情感教育的关系。众所周知,情感教育是认知发展的动力。认知活动的启动,维持和发展,离不开情感的作用。由于情绪的低落或波动,由于情感的淡薄或抵赖,认知活动必然处于低效状态,甚至难以持续。反之,由于情绪稳定,由于情感的投入和他的调节作用,认知活动才有可能顺利进行。忽视情感教育的同时,往往看不到情感教育的作用,一旦在教学过程中遇到困难出现卡壳的现象,就一味埋怨学生。殊不知,没有情感教育的参与,学生的认知是很难进入最佳状态的。

要协调教学环境和教学活动的关系。教学是在具体的特定的空间进行的,为优化教学过程,需优化教学环境。一个班级的环境,学风如何,影响每个个体的学习。应该使每个学生热爱语文学科的学习,努力激发他们的动机和兴趣,一堂成功的课,一定要有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投入。那种完全由教师讲,学生听的作法,不仅不利于认知活动的进行,而是就情感教育而言,也是绝对不可取的。

优化教学环境的突出任务在于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要是学生树立自尊心、自信心,不断增强对事业的责任感和进取精神,就必须破除封建的师道尊严,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企图用强制的,训练的手段要求学生建立理智感、道德感和审美感,那是南其辕而北其辙。教师的成功应表现为引导学生乐滋滋地读书,主动地求知、探索,自觉地接受教师的熏陶感染,提高渎职,发展个性。教师应根据课文的特点,贴近学生的生活,沟通师生思想,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激发情感。教师即可使自己的情感隐而不露,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教育,又可以直抒胸臆,叩击学生的心扉。由此而激发起学生的情感,则既可以似清风吹拂下的微波,又可以像飓风掀起的波澜。一切都应该合乎情理,顺乎自然。

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必须即以诚感人,有以言感人。教育者必先受教育。对课文中所表现的感情、亲情、友情、师生情、同志情、爱国情,爱心、善心、事业心、进取心、自信心,正义感、责任感、审美感等等,教师要认真地感受,以自己真切的体会与学生交流。千万不能以教训人的口吻对学生唱高调,说假话,千万不能故作姿态,矫揉造作。教师要发挥出自身的魅力,体现情感教育的真正内涵。

情感是语文教育的灵魂,更是教学氛围的灵魂,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着不可估量的潜在价值。总之,语文教育中没有情感教育,语文教学就失去了神韵,失去了灵魂。因此,我们应充分重视利用情感教育,创设适宜的教学氛围,为提高教学效率服务。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摘要: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是学生智力的催化剂和学习的原动力。对于语文教育教学来说,教师的感情投入,较之其他学科更为重要,因为课文本身都饱含着丰富......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之我见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之我见摘要: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情感的认知判断作用,激励作用,移情作用是教学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情感教育的内容广泛,把它运用于教学中的手段和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6篇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情感是语文教学具有鲜明特色的个性目标。培养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感情,让学生与作者同喜同悲,教会学生敢爱敢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没有情感的课,肯定是死气沉沉的。......

下载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