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地理教学工作的反思张雯雯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地理教师教学能力反思”。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地理教学工作的反思
南京十三中高一地理组 张雯雯
[内容提要]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实践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动、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新的课程实验改革,对地理教师教育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课前设计反思、课中过程反思、课后反馈反思,是教师置身于整体的地理教学情境中,从更宽广的社会、伦理及教育层面激发自我意识的觉醒,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使地理教师面向未来的教学活动更加成熟。
[关 键 词] 地理教师;课前设计反思、课中过程反思、课后教学效果反思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这句话用在我们的日常教学工作中有深刻的借鉴意义。我认为,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教学反思不仅仅是对地理教学活动一般性的回顾或重复,而应该是教师置身于整体的地理教学情境中,从更宽广的社会、伦理及教育层面激发自我意识的觉醒,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使地理教师面向未来的教学活动更加成熟。而作为一名新地理教师,教学经验有限,要想在较短时间内掌握教材,了解学生学情,进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成绩,进行充分的教学反思也是很有必要的。怎样进行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教学反思,我觉得应包括课前设计反思、课中过程反思、课后反馈反思三个方面。
1.对课前教学设计的反思
作为新教师的我,第一年我就接触到高中新课程教材,这与我当年学习时的教材编排完全不同,最明显的差异就是教材多了很多案例和活动。所以,如何搞好地理新教材的“案例”与“活动”教学设计,就成为用好新教材的重要问题之一。
虽然用的是新教材,但我的处理方式还是老的教学方式,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地理案例不是学习的终极目标,而是用于提示地理原理和规律、启迪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能力的载体。如把“案例”简单的处理成了“举例”,就违背了新课程地理案例教学的初衷,如在地理2第三章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中,案例3: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在教学之初把这个案例分析得很透彻,而忽视了对同类问题方法的教学,导致了当案例变成“我国东北地区商品谷物农业”,学生不知道如何去分析。对此我打算在以后的备课的过程中参考必修三第三章《区域农业的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中的相关知识,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展示东北地区地形图,气候、土壤、水系分布图,引导学生分析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有利的区位条件,找出其与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区位条件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通过学生对同类问题的分析,增加学生对农业区位因素的理解。
2.对课中教学过程的反思
教师的反思以教学过程最经常,也最重要。课堂教学实践中,地理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以及达到的效果,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及时调整设计思路和方法,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因此我们要抓住课中教学过程的反思,然后再回到实践中去探索,使教学有效性得到提高。我以为,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地理,教学方法的改变特别重要。改变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尝试实施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①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诱导学生积极思维,直观学习。
作为一名新教师,又是在应试教育基地山东省接受的高中教育,可以说是一名传统教学方式下培养出来的“打分机”,因此深知这种教育方式的种种弊端,比如创新性不够。所以进行新课程理论的学习是非常必要的。对此我研究了地理新课程标准,如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是这次地理课程改革中最强调的理念之一,它表明义务教育阶段中的地理课程将从纯粹的“科学世界”重新回到学生的“生活世界”。布鲁纳认为:“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还有人认为,兴趣是“内发性动机作用的中心”。因而可以这样说,激发地理学习兴趣是培养地理学习动机的起点,是促使地理学习动机转化为学习行为的“催化剂”,因此,我在平时的地理课堂中经常从生活中的问题引入。
比如在学习《大气的热力作用》一节时,我这样问:“为什么早晨和傍晚的云霞特别美丽,呈现桔红色呢?”“为什么晴朗的白天呈蔚蓝色呢?”。这些现象都是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情况,但不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这样造成学生心理上的“缺口”—一种心理不平衡状态,而人总是有最大限度地追求内心平衡的倾向,即心理完形。从而使学生产生弥合缺口的动力,学生的“胃口”就被吊起来了。然后我再导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大气的热力作用。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效果特别好,一节课下来,他们自己找到了上述问题的答案。
又比如在上《水资源》这一节时,可以问“同学们,生活中可采取哪些节水措施呢?”因为这个问题来源于生活,同学们都有一些亲身体验,所以很多学生踊跃发言,最后得出几个措施:洗手时注意及时关水龙头、往抽水马桶的水箱里放石头、提高水价、重视中水利用、用洗衣水冲厕所、用淘米水浇花等等,这样处理同学们不仅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而且还培养了同学们的节水意识。
将生活中的问题引入地理课中,让学生能真实地感受到地理与生活的联系,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真正实现“从生活走向地理,从地理走向生活”的新课程理念。
②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老师传授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主动建构的方式获得的。新课程注重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教材只是学科学习的载体,课程资源丰富多彩,每个学生富有个性的生活体验,奇思妙想和大胆探索往往是地理课堂的智慧之源。教师在课堂上应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合作探究,交流互动,畅所欲言。学生互动交流时,老师应耐心倾听,及时捕捉课堂生成的动态资源,尤其是发现学生思维中萌发的新知识和新问题。例如,学习“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师要求学生利用课前实地调查自己所在城区的城市化现状,收集资料、图片等,课堂上让学生根据亲身体验,围绕“城市化给我们生活的环境带来了哪些巨大的变化和出现了哪些病症”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互动交流,在生生、师生思维碰撞中,发现了城市化在带来诸多好处的同时,也带来了教材中提及的若干不利影响,还可能带来贫困、治安、就业压力大、人口老龄化、城市传统文化风貌破坏等新的城市病,同时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又如,学习“工业地域的形成”,通过对“工业联系”的学习,学生可能会有“工业联系”就一定会产生近距离集聚的认知冲突,教师在此设置“互动交流”主题活动。教师要求学生根据图片、资料,围绕“为什么工业集聚要求适度”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互动交流,在生生、师生思维碰撞中,发现了适度的工业集聚带来诸多好处,而过度的工业集聚则会引发各厂之间“争水、争地、争能源、争公共设施”,而导致环境问题,树立了工业集聚应适度,才有利于工业降低生产成本、调整产业结构的发展观,进而明确工业联系既可导致工业集聚也可导致工业分散,主要目的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在生生、师生思维碰撞中,群情激动,让师生不得不大动脑筋,使本课的学习更为深入,课堂气氛活了,学生的思路开了,发现的新问题多了,提出新看法有见地。
③充分运用问题讨论法
在讨论之前,要先科学分组。首先把班级中的学生划分为若干学习小组,每一小组通常由一名优等生、两名中等生和一名中下等生组成。做到组内质异,组间质同,为学生展开公平竞争的外部环境。在教学过程中,待提示教学内容和学习目标以后,便让学生根据教师出示的思考题,结合自学课本展开讨论。要让每一位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对别人的意见发表自己的看法和修正意见。在积极鼓励学生在组内开展竞赛的同时,还有激励学生开展组与组之间的竞赛。在检查学生讨论结果时,对一些大家都能掌握的知识,可以让中下生来讲解。对一些比较繁杂、比较抽象的问题,则可让优等生来回答。
例如,在学习“为何停止北大荒的开发”一课时,我将学生分成正方和反方两大组,正方观点是“停止开发北大荒,保护生态环境”,反方观点是“继续开发北大荒,提高粮食总产量”。安排学生事先查找相关资料,然后在课堂上展开辩论,正方同学认为“应该加以保护,如继续开发,会造成湿地的破坏,从而造成水土地流失”,有同学补充“还会使气候恶化”“物种减少”。这时反方同学急着站起来说:“应该继续开发,因为我们国家人口多,粮食问题还是很紧张。”正反两方就“继续开发”还是“加以保护”展开了辩论,课堂气氛空前高涨,通过辩论,解决了两个问题,一是同学们懂得了湿地既有生态效益、又有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我们应该对现有湿地加以保护;二是找到北大荒今后发展的策略:有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发展畜牧养殖业;发展观光旅游业等等措施。最后,在学生辩论的基础上,老师再加以点评总结,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对课后自身教学效果的反思
除了做好课前教学设计的反思与课中教学过程的反思外,为了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后自身教学效果也要进行反思,简单说来,就是先要学会问课。什么是问课呢?就是教师在上好课的基础上,主动询问学生、同行、家长等对课堂教学的感受与意见。教师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要坚持“课前问”,就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多向自己发问,例如,“为什么这样上课?”“应该怎样上这堂课?”“还可以怎样上这堂课?”三思而行,定能提高课堂效率。教师要询问学生对自己课堂教学的意见,包括学生的现有学习水平、听课的情绪、学习的效果、学习的困惑、需要教师怎样教学的愿望等,这样便于课堂教学充分体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学理念,便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应倾听同行和领导对所听或所了解到的有关自己课堂教学情况的意见,这是站在专家角度提出的观点,这种意见科学性强,便于自己长善救失,有利于教师很好地改进教学工作,我所在的学校也很重视这方面的工作,为我们新教师配备了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做师傅,师傅经常会去听我的课,对我的教学提出了很多非常有价值的意见,迅速的提高了我的教学效果。
多年来,传统的教学研究都是围绕学科自身进行的,诸如如何进行知识传授、学法指导、能力培养等等,而忽视了课堂教学评语的育人功能。而许多教学成绩优秀的教师,不仅具有良好的专业技能,而且还有良好的观察、倾听和谈话的技能。他们很注重教学评语对学生的影响。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教学评语在教学中的地位将显得越来越重要。教师应主动利用积极的课堂教学评语,因为它是学生及时了解自我、强化正确、改正错误、找出差距、促进努力、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它还是沟通思想情感、推进积极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消极的课堂教学评语,则会干扰课堂教学的进行,影响学生的注意力,对形成学生积极的思维起副作用。
除做好上述教学效果的反思外,重视作业反馈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考察渠道。地理教师通过学生作业获取教学反馈的信息,在信息反馈中对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发展,学习中的情感体验等获取全方位的体察,会暴露许多教学上的不足和缺陷,为调控教学提供依据。
总之,教师职业的特征决定了教师本身应是研究者、反思者,而且“教师越能反思,在某种意义上越是好的教师”。而作为一名新教师,更应该通过不间断的教学反思使自己的教学工作更加适应学生的学情,从而更有利于学生地理素养的形成,因此,以后要更加深入地进行地理教学反思的研究。新教师只有提高反思能力,把自我的发展看成是必须和必要的,才会努力地去发展自我,建构自我,从而不断促进自我学会学习,教会学生学习,最终才能使教师全面发展。
《长袜子皮皮》读后感学校:莱芜一路小学班级:5.2姓名:张雯欣通讯地址:伏龙路42号13户联系方式:***邮政编码:指导教师:张程《长袜子皮皮》读后感《长袜子皮皮》是我暑假生活......
2016-2017学年锅圈岩中学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教学工作总结 拟写人:张雯 总结过去一年的教学工作,从中得到了一些体会,同时也找到了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确定了今后工作努力的方向......
我的个人简历- 1 -个人简历 1个人简历求职意向:自我说明:附:学历证明、荣誉证书、等级证书。......
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教学反思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新课程......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6篇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的教学反思,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