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反思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免费高中历史教学反思”。
高中历史教学反思
回顾一年来我的教学情况,总的感觉是充实。虽然刚走出大学校门不久,在知识体系和教学经验方面还有很多不足,但经过一年的摸索,我也开始掌握一些教学方法,比较实用,但是在实施的过程当中又发现了存在很大的困难,因此希望有经验的老师能够给予批评指正。
一、关于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历史说实话,学生并不是不感兴趣,平常就有很多学生抱着一些历史故事来看,但历史故事毕竟不是历史。历史故事重的是其中曲折的故事情节和人物的轶事,而历史课程中重的是透过错综复杂的历史现象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所以很多学生一发现想象的历史课跟原来有很大的不同,甚至要背很多东西时,就对这门课程失去了兴趣。加上由于在文理分科之前,历史课开设的很少,学生根本对这门课来不及了解,更不要说产生兴趣了。还有就是传统的重理轻文思想的影响,学生根本不重视。在这种种不利因素的制约下,使我们的历史教学是异常困难,所以想办法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抓住学生心理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怎么做呢?我总结了一下,有以下几种方法:
1、穿讲历史人物趣事
历史人物的逸闻趣事是绝大多数学生不知或知之甚少的,是他们极感兴趣的东西。教师在课堂上适当穿讲这些内容,便能一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掌握相应的历史知识。比如:讲《新文化运动》这节课的时候,我提到晚清怪才辜鸿铭,我向学生介绍了他那个著名的为中国封建社会一夫多妻制辩护的言论:中国男人好比茶壶,女人则好比茶杯,世上只有一个茶壶配几个茶杯的事儿,岂有一只茶杯配几个茶壶的道理?学生闻此无不忍俊不禁。如此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进一步理解了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思想。
2、采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当今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多媒体教学能生动形象地展示文字、表格、图片、实物、漫画、影片等等。不但能使学生较好地掌握理解知识,也能使历史可看、可摸、可感,从而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课堂教学质量。
但是我觉得这些并不够,时间一长,学生对这些方法很快就失去了兴趣。我后来发现,很多学生只是在我讲故事或播放影片、图片的时候抬头看一下黑板,过后又很快将头低了下去,对老师所讲的重要内容并没有听进去。这个问题如何解决,我至今没有找到一个十分可行的方法。
二、关于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历史学习习惯
高中的历史学习不同于初中:初中着重对史实的介绍,而高中则着重对历史事件原因、影响的分析,相比而言,这是十分枯燥无味的。再加上许多同学的学习习惯不好,不愿去翻书、背书,历史自然是难以学好的。所以要让学生的成绩提上去,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十分注意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引导。
1、采用固定的教学模式
在今年,学校采用的是“课课清”模式进行教学,这种模式对于我们历史教学是十分实用的,所以我的每一堂新课都采用此方法。比如说,在上课之前,先让学生自己看书8-10分钟,在看书的过程中找出我在幻灯片上出的几个问题的答案,这些问题一般都是书上有的,非常简单。学生知道我之后肯定会提问,所以看书的效率也很高。时间一长,他们都能自觉将历史背景和影响还有一些重要历史事件标志出来。这样就锻炼了他们分析教材的能力。在讲课的过程当中,我亦将重点易考的地方标出来,而且反复强调。在新课上完后,我一般还会出几个简单的选择题让学生做,达到当堂巩固的作用。时间一长学生就知道历史课应该如何去学习,重点应该放在哪个地方,复习的时候也就比较轻松容易。
但是这种方法的测试面并不广泛,每节课并不可能每个学生都顾及到,而且时间和课程进度问题都应考虑在内,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很重要。
2、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方式
由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养成了一种唯书、唯师的心态。在历史学习的课堂上,学生很少主动提问,只是一味地等着教师讲内容、讲答案、抄笔记,问题意识严重缺乏,学生不知道提问的重要性,也不会问,更不用说能提出什么有水平、有深度的问题了。学生把学习历史误认为是“背”历史,只管死记硬背,不求甚解。长此以往,学生接受的历史知识都是二手材料,是他人的见解,是烘干的标本,学生成了“两脚书橱”。因此在新课上完之后,我还会预留几分钟的时间,设置一个较难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多半是对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历史人物或事件的评价。对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评价,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往往莫衷一是,各有各的说法。因此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甚至可以不拘泥于教材的表述,这不但能形成一种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讲《太平天国运动》的时候,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假如太平天国运动成功地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其结果会是怎样呢?此问题一提出,便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几分钟后,许多学生自告奋勇讲述自己的看法,有的说将建立一个由农民阶级掌握的政权,有的说将建立一个工农联合专政的政权,也有的说建立的仍是一个地主阶级政权......最后我作总结:由于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性,革命胜利后的农民领袖将会蜕变为封建地主阶级的代理人,建立的仍是一个地主阶级政权,正如历史上其他的农民起义领袖一样。
但是这种活动由于时间限制,不能经常展开,而且学生知识面不够广,可利用的资源又有限,没有大量的时间去准备,所以尽管学生很感兴趣,但效果并不是很好。
3、培养良好的历史记忆习惯
历史是一门很文科的学科,需要记忆的东西很多,因此许多学生不愿意去背,或者背了又忘了。很多学生都找我诉苦,说这些东西太杂太拗口,有什么捷径没有。我回忆了一下自己当初学习历史的方法,找出了几条加强历史记忆的方法。
编制口诀法。教师不妨编些生动的口诀以帮助学生记忆,如此,能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里准确掌握知识且经久不忘。我在讲授《天津条约》时,介绍给学生2个记忆法。《天津条约》内容可以记忆为:公使进京丧颜面,增开十处新口岸。自航长江各口岸,破坏内河航运权。内地游历宗教传,巨额赔款乐开颜。十处通商口岸记忆法:天约增开十口岸,长江南镇和九汉。沿海营烟再加汕,岛上还有琼台淡。学生在会心的微笑中记牢了这一知识点。如此一个重要且难记的知识点就这样迎刃而解了。另外,中日《马关条约》内容可编为一厂、二亿、三岛,四口。诸如此类,不胜枚举。但是这种方法的使用面并不广,在其他的许多问题上并不适用。
模式记忆法。这个主要适用于对历史事件背景的记忆。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我们分析历史背景一般都是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几个角度来分析的,因此学生在记忆的时候就可以按照这个模式来套,只要对课本的内容熟悉之后,这些背景就可以自己总结出来,甚至都不用去背。
理解记忆法。按照心理学的观点,这种记忆法的效果最好,也较为长久。因此在平时的上课过程中我对这些内容都讲得十分仔细,针对学生的实际能力,将课本知识重新组织,整合,使学生思路清晰,通俗易懂,甚至当堂与学生一起背诵,将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演示给学生。但是这种方法对学生的要求也很高,必须要以对教材的熟悉为基础,并不是一日之功。
除此之外,我还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了几个问题:
1、在我们的历史教学中往往发现学生只重视史实、解决问题的方法,却忽视了如何提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问题。学生在不断地解决问题中,掌握的仅仅是知识与方法,他们变得不会提出问题、不善于发现问题、不勇于展示问题,问题意识在大量的知识与问题解决中逐渐地消失。时间一长,他们只是知识的传承者,而做不到知识的创造者。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去正确引导学生的问题意识。
2、在教学当中发现学生的能力不平衡,自觉性也不尽相同。因此存在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又跟不上的问题,而我们又不可能占据学生的课外时间去补课,长时间的个别辅导也不现实,那么应该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
高中历史教学反思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中历史......
长期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一直是为“应试”服务的,始终以高考为目标。在高考指挥棒的指挥之下,历史这门学科长期成为单纯的复述性的学科,强调记忆性成为历史教学的一大特点,教学中......
篇1:高中历史教学反思 据调查,高中学生喜欢历史,但不喜欢历史课。学生不喜欢历史课既有教材的原因,也有教师教学的因素。反思我们的高中历史教学,不得不思考高中历史究竟该怎么上......
高中历史教学反思贺丽媛新的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突出特征之一,就是课程结构的变化——确立模块教学和专题型体系。新课程设置九个模块课程,教学单元是围绕一个专题展开的,因此又......
高中历史教学反思中方一中蒋松桃一、“在快乐中学习”——培养兴趣是历史教学成功开展的前提兴趣是人对一定事物和活动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内在倾向性。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