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文摘读后感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教育文摘读后感20篇”。
细化教育内容 关注教育细节
青岛惠水路小学苏文杰
前几天,范校长为我们推荐了《教育文摘》2012/02 上的一篇文章《大爱无言 智慧无边》。说实话刚听了这个题目,于我们教育人来说,实在是没有新意。这几年讲“大爱”,讲“智慧”的文章实在太多。但是读到“精彩的教育故事每天都在上演……每一个故事都演绎着人生,每一次成长都充满着诗意。”时,与我心有戚戚焉,顿时开始喜欢上了这篇文章。
这篇文章讲了天津市滨海新区十佳班主任、塘沽滨海中学教师李习勤老师的几点宝贵经验:每一个细节都科学有效;每一次沟通都触动学生心灵;每一个角落都给学生人文关怀。
师生间普通的问候,由“老师好”变成“李老师好”“王老师身体好”“刘老师心情好”,因为加上了简单的修饰语,既增强了师生双方的责任意识,又让师生成为有思想、有感情的活生生的具体的人。我想李老师的做法不仅是在改变称呼,而且是在强调每个人作为一个生命的重要。相应的,老师对学生的称呼也应该有所改变。我们不仅需要记准每个学生的名字,还应适当加以改变。我们班有一个小朋友叫王阳,每次我叫他“大阳”时,他的心情明显变晴朗,小虎牙就会露出来,走起路来甸甸的。看过李老师的文章才发现,这可能就是“艺术问好”的作用吧。
李老师的“每日一言”让我想起高三时,班主任也让我们班64个同学每人写一句名言。“正好每人轮2次,你们就毕业了。”我确实从别人的名言中获得很多知识,因为每个人都非常珍惜这2次展示自己的机会,细心甄选名言。每个人都参与到班级的展示中,增强了主人翁意识,因而更爱班级、更爱老师、更爱自己。
班级管理、学生教育不是粗活,是需要从点滴注意的细活,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个典型的细化教育大师,他全面细致地塑造儿童心灵的教育艺术魅力四射,感人隽永,我也要汲取更多细化教育的宝贵经验,让我的孩子们学的快乐。
《教育文摘》读后感一——读《责任与爱心》有感打开《教育文摘》,开卷篇《责任与爱心》这篇文章就是我感触颇深。经常说教育要有爱心和责任心,那么如何对学生“爱”呢,要讲点教......
教育是慢的艺术——读《不必惩罚每一个错误》有感曾几何时,我对待调皮孩子的态度只剩下简单粗暴?当读到《不必惩罚每一个错误》我不禁扪心自问。为什么会简单粗暴呢?当我刚踏入......
《教育文摘》读后感一——读《责任与爱心》有感多读书,勤学习,是教师教书育人的职业基础,是教师充实内涵,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我学习了《责任与爱心》这篇文章就是我......
《杨艳:把故事写进孩子的心灵》读后感本期《教育文摘》最让我感动的是这一篇文章。整篇文章溢满浓浓的以人为本的暖流,无论是老师还是领导还是学生,他们之间没有距离,没有让人感......
谁告诉你上哪儿买鞋去新学期开始了,《教育文摘》适时地来了,翻开就是季老的故事,这学期有一篇季老的《夹竹桃》,不觉季老离开有几年了。不觉又想起2月16号那天在微博上看到那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