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琳读《教育与幸福生活》有感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读幸福与教育有感”。
李琳读《教育与幸福生活》有感
2015-2
学校让老师们自主购买图书时,我在图书馆的书架上看到《教育与幸福生活》这本书时,我被它的书名吸引住了,不由自主地把它取下了书架。看到这个书名时,我就想作者是如何用“幸福”这个词语来形容我们的教育和生活的关系呢?
原本以为,这本书和其他有关教育的书一样,全都是一大堆专业术语与专业理论,可没想到,这竟是一本温情脉脉的日记。没有一点儿生硬的词语,有的,只是一个老师和她的学生们共同创作出的青春的华丽乐章。
教育者带着父母的心陪伴在孩子们的身边是不是给予孩子的最高的爱?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了解孩子,不会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
觉得自己也是个孩子,所以更能明白孩子内心所想。
王君老师带着孩子去长跑,因为明白孩子需要健康的体魄和坚毅的心。所以带着孩子逃离教室,站到秋日阴霾之后的阳光下或是冬天突然降临的大雪中,因为明白孩子对大自然的渴望不是教室的四壁可以禁锢的。所以可以理解孩子们的笑容和泪水,因为明白笑容和泪水是孩子心灵的明信片……所以可以有那么多创意的做法和珍贵的细节,因为明白孩子内心所想,所以自己也成了一个孩子;因为自己成了孩子,所以更明白孩子内心的渴望。
所以,王君是幸福的。
《教育人学》里说:“教育就是对人性的充盈与放飞。一言以蔽之,教育即自由。”教育者首先应该具有自由的人性,自由是高空的飞翔、草原的驰骋、深海的畅游,能够自由的个体一定是独立的饱满的富有生命张力的个体。这个个体不需要着装时尚、举止夸张、行为怪异,但一定能够体会爱、懂得思、深谙取舍之道,故而可以拥有自由的灵魂。
自由的灵魂有了爱人的能力,所以会“倾其一片海”;自由的灵魂懂得了思考的秘诀,所以明白是非曲直,也就有了更为勇毅的心;自由的灵魂深谙取舍之道,所以可以抛弃该抛弃的,然后轻盈地起飞、畅游和驰骋。
当一个教育者的灵魂是自由的,学生会获得一种多么奇妙的感觉啊!教育者在高处飞翔的灵魂是不是给予学生的最好的引领?
在阅读中,我似乎看到了今天的我——教学追求的不再仅仅是学生的所获得分数,所带班级所取得的名次,而是学生的快乐成长,快乐学习。教育只是一个朴素的追求,这个追求就是——过一种完整而幸福的教育生活。
当我读完后,我对“教育”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即“教育”首先是一个内心成长的过程。教育是对人的精神的延伸和拓展。而以前的片面追求知识教育、技能教育其实都只是停留在教育最初级的层面上。这时,我好像又看到了明天的我——她感到和孩子们交往是一种快乐,她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因为爱孩子尊重孩子,所以她对美、对真、对善具有非凡的观察力和感受力。因为对孩子的信念,她因此获得对生活的信念和对自己的信念。由于爱孩子尊重孩子,她更爱自己更爱生活,她因此被源源不断地灌注着创造生活的力量。她在幸福别人的同时也幸福了自己。我相信那个她就是明天的我。
弗洛姆说:“‘给予’并不是说为别人牺牲自己,而是奉献出自己内心最富生命活力的东西。他给予别人的是他的快乐、兴趣、理解力、知识和幽默。通过‘给’,他丰富了别人,通过提高自己的生命感也提高了他人的生命感。”如此看来,教育的过程应该是一个提高生命感的过程,学生如此,老师必然如此。
作者王君自序的题目“教育,乃是发现、创造、享受幸福生活的艺术”似乎向我阐明了一切。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是幸福的。幸福是一种体验,让孩子们享受教育的幸福,让我们在教育与幸福生活之间可以画等号。
李琳读《教育常识》有感屯小 2014-2-10 寒假在家阅读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教授李政涛著的《教育常识》,刚翻看一下目录和代序时,就感觉这本书没有一些教育类书籍的理论堆积,枯燥......
读王君《教育与幸福生活》有感苏明灿阅读,就是让阳光住进心里,驱赶走心里的阴霾与黑暗。近段安徽蒙城县学生群殴教师事件震惊了整个社会,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老师们对教师职业......
读王君《教育与幸福生活》有感2014年4月有幸在迁安市第三初级中学聆听了全国特级教师王君老师的讲座,王君老师以朴实的语言,敬业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听众。王君老......
幸福不是银行账号上不断上升的数字,不是越来越多的人报来崇敬目光,不是爱情海迷人的波涛、普罗旺斯灿烂的薰衣草花海,幸福是像凡高一样,用整整也是仅仅十年的光阴,将生命的价值体......
读《建设幸福生活》有感当我读完了《建设幸福生活》的最后一页,我的身心依然沐浴在幸福之中。伟大祖国幸福之花处处开遍,祖国为我们做了太多太多,我们只能用一颗感恩的心回报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