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教师的中华文化素养》有感(优秀)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教师的教育素养读后感”。
读后感
——读《教师的中华文化素养》有感
樟木莘鸣小学李柳琴
语文老师,肩负传承中华文化、传受知识的重任,因此,了解中华文化是件必不可少的事。我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更要多学习中华文化。而近来通过阅读学习《中华文化素养》一书,我对中华文化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感悟,这将对我今后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本书从中华文化的源头说起,分别讲“大哉中华”、“至圣先师”、“易为源头”、“持经达变”、“维护和平”、“天人合一”、“虚怀若谷”等十六章。其中“大哉中华”让我感触最为深刻。
中国的文化经典,四书、五经、诸子、百家、唐诗、宋词……流传久远,具有开朗涵宏的气象、优雅高尚的情怀,博大精深、意存高远,蕴涵民族精神、审美情趣、人生哲理等,是人文理想的荟萃,是民族智慧的源头,是构成炎黄子孙民族凝聚力、民族自信心、民族文化素质的源泉之一。如:诚实守信、三省吾身、勤劳俭朴、温良恭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修身之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崇高志向;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厚德载物、达济天下的广阔胸襟;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等等。它博造文化、推动历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于个人乃成人之本,于民族乃民族之魂,于国家乃立国之基。
可是,另一方面,传统文化在中国尤其是近代,长期未受到公正的待遇。中国文化精髓也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以至中国文化有断层的危险。现在的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学了不少,但文化底蕴却很差,如果说到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那就更差了。他们不知何为传统文化,也不愿意去了解和认识传统文化,不明了传统文化和今日社会生活的关系,不明了今日社会主义新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因此,在小学教学中多融入中华文化元素是非常必要及重要的!
如果在学校中能进行以下的活动,我相信不仅是学生、学校,更是整个民族风貌都会不一样。
1)开展经典诵读。
学校组织教师根据学生情况选择经典篇目让学生诵读。每日诵读15分钟左右。由老师利用早自习或晚自习的时间,组织学生诵读。
2)活化德育课程。
组织教师选择整理系统化的与现代德育目标想容的格言警句和美德故事,在潜移默化中渗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3)搞好德育实践活动。
学校通过开展古诗词朗诵比赛、古诗词书法比赛、历史人物故事表演、职业指导讲座等活动和通过欣赏有关的绘画、音乐、舞蹈等比赛来提高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让民族文化的精髓从陌生到亲近直至溶入到学生的血液里。
4)利用家长会,家长学校等有效平台,使教师与家长间信息畅通,并协同一致地对学生进行美德教育。
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教师也获益匪浅,在教学生的过程中,他们也得到了提高。对传统文化有利新的认识,教学水平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教学的内容与方
法都有很大的提高,传统文化课也受到学生们的欢迎与好评,所传授的知识面不断扩展,提高了综合素质培养的内容与方法。对提高教师的认识也大有裨益。总之,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结合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做法还有很多。如果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以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为基础。以“做人”为目的,把教育与教学统一起来,就会大大地推动学生的思想水平。有助于把学生培养成具有深厚民族文化底蕴的合格公民。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从自我做起,从点滴做起,大力弘扬传统优秀的师德修养,牢固确立崇高的师德修养目标,孜孜以求于高尚师德修养的实践,与时俱进,继往开来,才能不断提升自身的师德修养水平。
读《教师十大素养》有感读《教师十大素养》有感1在接触“人文素养”这个词的时候,概念是模糊的,也从未考虑过与我有多大的关系。开学初的第一次教师会议上,学校发了本《教师十......
读《教师的国学素养》有感崔晓楠国学经典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华,《论语》、《孟子》、《诗经》……那传承千年的文字记载了古圣先贤的智慧,还蕴藏着人们的思想行为的价值观、......
读《教师必备的教学素养与品位》有感化学组:仲曙光 教师是一盏灯,黑暗中照亮前行的远方;教师是一首诗,冰冷中温暖渴求的心房。做一名成功的教师,是每一个教育者,毕生的渴求。现就......
读《现代教师素养导论》有感从古至今,教师享有了无尽的美誉,如:渡人的小船、辛勤的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无穷的美誉彰显了教师职业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所以无数的教师博得......
读《教师的教育素养》有感教师,尤其是当代的教师,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素养呢?读了苏霍姆林斯基《教师的教育素养》之后,也想谈谈自己的几点不成熟的想法。一、独特的人格魅力经常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