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_杜威民主与教育读后感

教学心得体会 时间:2020-02-27 09:00:57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教学心得体会】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杜威民主与教育读后感”。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一(2009-08-03 16:14:21)

转载

标签:随笔

教育

教育即生长

“社会通过对青少年活动的指导来决定他们的未来,也因而决定社会自己的未来。”未来的组成便是现在的儿童,所以现在教育的成败直接决定了我们未来的社会。而现在教育的很大一个组成部分就是我们的学校教育,学校教育的最终执行者便是我们每一个教师,所以教师的教育好坏便直接决定了我们的未来。可能这样说有点太过,但是我觉得在社会如此复杂,如此千遍万化的现在,我们每一个教师都不能在墨守成规。教师的任务也不仅仅只是将教科书中的知识传授给学生那么简单了。

“成长的首要条件是未成熟状态。”当然,只有现在还未成熟,才能继续发展。那么什么是未成熟状态呢?是一个人还未发展到某一点上?或者是一个人还欠缺点什么能力?其实如果我们如果这样思考,那便认为“未成熟状态”是一种不好的状态,是需要马上度过的状态了。这样我们的想法也未免有点太消极了。换个思路,“我们把未成熟状态理解为一种生长的可能性,不仅是指现在缺乏一种力量,但将来也许会拥有,而且还指它现在就有一种确实存在的力量,即发展的力量。”如果这样理解,那么如果我们在“未成熟状态”,那么我们便有一种发展的力量,如果我们处于了“成熟状态”,便失去了这种发展的力量。我们的学生显然是处于“未成熟状态的”,而我们教师本身呢?

“未成熟状态”的两个特征是依赖性和可塑性。我们的学生在学校学习,必然要依赖教师,需要通过教师的指导来掌握一些技巧和能力。但是这种依赖是双方面的,其实教师也同要依赖与学生,如果没有了学生,便没有了教师这个职业,当然这只是物质层面的。其实教师只有在不断的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才能发现一些教育的规律,才能去真正理解教育本身的内涵。如果一个教师没有实践而只会夸夸其谈,那么他所谈的也仅仅是“空中楼阁”。所以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同时也是教师对学生的依赖。或者说正是这样的一种依赖才形成了学校这样一个“小社会”。所以,依赖性是一种力量而不是软弱,它包含相互依赖的意思。

学生的“可塑性”我们常常会理解为原先不会某样技能或知识,通过学校教育而使学生掌握了这项技能或知识。但是我们必须意识到这种可塑性完全不同于橡皮泥或蜡的可塑性。

不是说我们教导学生什么样的技能或知识,学生就必须被动的接受。而是更像“柔韧的弹性”,或者比弹性更加深刻,“它更是一种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一种从经验中保持可以用来对付未来情境中的困难的力量。”所以我们的学校教育应该更加注重学生掌握某项技能或知识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而不是某项技能或知识本身。

教育中的民主思想

“教育就是不断成长......衡量学校教育的价值的标准,在于看它在何种程度上唤醒了持续成长的愿望......”,但是,教育在其实施的过程中,却不可避免的要受到很多其他因素的影响。最为关键的便是目前社会生活的性质。

杜威总结了前人对教育的一些理解,比如柏拉图,他“深信,如果每个人都从事适合其天赋的活动,那么个人就会觉得幸福快乐,社会的组织就会完善;他又深信,教育的首要任务在于发现个体独特的天赋并训练他有效地利用这种天赋。”但是他却认为人只存在三种能力或力量。而教育的检测和删选作用仅仅是表明一个人属于三个阶级中哪一个阶级。18世纪启蒙时期以卢梭为主的个体主义,与柏拉图思想却大不相同,提出每个个体的自然发展才是教育的目的所在,“提出了一种包括全人类的社会概念,并把个体作为社会进步的单位,但是这一派哲学缺乏发展其理想的机构”,最终难以实现。19世纪以康德为主的的国家唯心主义,“把民族国家作为实现其理想的机构,弥补了这个缺陷,但是在实施中又把社会目的的概念缩减至属于同一政治单元的成员,并重新使个体从属于机构(国家)的思想。”

康德的国家唯心主义使我想起了小学时我们所经历的教育,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冲突的时候,个人必须服从国家。其实在我们的脑海中早就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形成了“个体从属于机构”的思想。那么我们现在的教育是什么样的呢?我们身在社会主义国家里,自然与杜威所处的社会有很大的差别,自然杜威的很多想法我们是不能直接拿来用的,那么到底社会主义国家里的教育应该是怎样进行呢。资本主义国家老是认为自己是最民主的社会,但其实在它们的社会中也并不能达到杜威眼中的“社会全体成员都能以同等条件,共同参与社会的利益和财富,并通过不同形式的共同生活之间的相互影响,来使社会制度得到不断的灵活调整,那么,这个社会就是民主社会。”因为我并未深入研究过资本主义社会,所经历的教育也都是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所以我并不能证明我的观点。但是,我们现在的社会称得上“民主社会”么?

虽然我只生活了30年,但是也能深刻的体会这30年中社会的变化,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我小学时接受的教育到现在的小学生接受的,确实民主的概念在不断的深入人心。但是我们不得不看到现在社会中的许许多多的问题。高考确实曾经让社会的全体成员以同等的条件,参与了社会的利益和财富。但是30年过去了,他的公平性在不断的受到着考验,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不同的教育水平,不同的生活条件下的学生参与同一项考试,这本身其实已经是不公平所在了。但是除了高考,我们还有其他选择么?这么多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但我们也应当看到社会的贫富差距也在越来越大。虽然我们不能以钱(权)多钱(权)少来划分不同的“阶

级”,但是这种分隔线却越来越明显的显示在了我们眼前。当街边乞讨的小孩遇到坐着奔驰宝马的小孩,当农民工遇上开着奔驰宝马的人,你能说我们以同等条件共同参与了社会的利益和财富么?但是社会的财富却又不足以让每个农民工都开上奔驰宝马,那必然会出现现在的情景。难道我们能将手中有着很多房子的老板的房子没收,分给没房住的人么?那这又会遇到另外的不公平。但是如果某人用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得财富时,那又另当

别论了。所以在社会财富有限的前提下,我们也只能尽量去平衡这里面的很多矛盾。

我曾想过一个问题,这几年,整个中国房价飞涨,城市化建设也搞得非常红火,看看宁波,在短短7-8年时间里,城市的面积变大了多少倍。有多少高楼拔地而起,有多少农民工生活在这些工地上。但是城市化进程最终会到头,这个时候,那些生活在工地上的农民工兄弟还能回到地里么?而且此刻的农民工说不定已不能称为“农民工”了。

在这样一个矛盾重重的社会里,我们的教育如何进行,便成了一个非常重大的问题。30年前的高考制度还能有效么,那些上着民工子弟学校,每天除了学习还要经历生活的小孩(这样的小孩还算好的了,还有很多连书都没在读的),如何能和一堆人围着转,能花好几万去上个培训班,而且准备了上百万出国的小孩去公平的竞争呢?当这样两种人不断的分化,你说最后那形成的不叫“阶级”么?想想我们伟大的祖国是怎么建立起来的,那无数无产阶级的流血牺牲换来的。“无产阶级”?杜威眼中的“民主社会”的最后一句“使得社会制度得到不断的灵活调整”,我想才

是解决现在这许多矛盾的唯一方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不是少数官员要做的,对于每个社会公民,都应该深刻认识到这一点,特别是教师。未来社会和谐的与否,完全取决于我们学生的认识与否。教育的目的我们在谈到学生学习的目的时经常会说我们的目的是高考,但实际上这个想法会极大地误导我们的学生,乃至影响他们以后的学习和生活。要谈什么是学习的目的,就必须明白什么是“目的”、什么样的目的是好的、要完成目的应该怎么做等等。

杜威说到“学习的目的是继续不断生长的能力”但是这只有在民主的社会中才能实现。“我们在探索教育的目的时,并不要到教育过程以外去寻求”,但是这也只能在民主的社会中才可能做到。当社会关系还不是完全以对等为基础时,我们教育的目的就有可能发生偏差。首先,目的必须是从自身的经验自由发展而来的,不能由外来的命令决定。这点我觉得在现在的教育中尤为重要,我们在谈到学生学习的目的时经常毫不犹豫地会认为那应当是在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绩,考上好的大学。但在我看来这其实是教师自己的目的而已,当然教师的目的本应当与学生的目的相同或相近,但是这对学生来说毕竟是教师或外界强加给他的,不是从自身的经验自由发展而来的。对于学生,他们只模糊的认识到考上大学应该是自己学习的目的所在。所以将教师的目的与学生的目的统一是我们首先要做的事情。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并没有过多的去思考学习的目的,大多出于一种盲目的学习状态,这也导致了很多学生学习不努力,甚至厌学。有了目的,学生就会对现在活动的结局有了预见性,就会给予现在的学习活动以方向。有了目的的行动就是理智的行动。“理智的行动意味着预见未来的可能性,拥有行动实施的计划,认识到实施计划的手段以及有关的障碍”。当然如何采取正确的步骤来实现目的是教师应当指导学生的。

第二,如何确定良好的目的。“所确定的目的必须是既有情况的产物。”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好的目的绝对不会是高考。当然要想确定一个好的目的并非易事,这需要学生对未来生活有一个思考,对自己将来的生活有一个预见,这种预见决不是空想,而是应当建立在已有的生活上的。所以我觉得学生有必要了解现在社会上的各种各样的生活方式,有必要知道人们在进行着什么样的生活,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对自己的未来

有个更直观的认识,也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确定一个好的切实可行的目的。当然,一个目的被确定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自身不断的成长,我们的很多想法,思维方式以及所处的环境都会不断地发生着变化,所以一个好的目的也需要在这个过程中被不断的改进。“目的必须永远存在于活动之中”,例如我们的目的是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绩。其实真实的目的绝对不是考试后的那个结果(如果有人这样认为,那么他也需并

不需要努力学习便能获得,例如作弊,或者其它非法途径),而是考试过程中的良好的答题。所以为了能在高考中良好的答题,我们就必须做很多事情,就必须要在平时努力的学习。所以如果将高考中良好的答题列为学习目的(也未尝不可),那么就需要在平时多掌握如何考高分的手段。但如果仅仅是将高考的分数列为学习的目的的话,那情况就大不一样了。第三,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如果将学生看作一盆花,那么最后这盆花顺利开花便是我们的目的。其实我们都知道如果想要这盆花开花的话,就要经常的给它浇水,晒晒太阳,如果下雨了就要搬到屋里,如果长虫了就要除虫等等。总之我们在完成目的的过程中所要做的要考虑很多其它的因素,要使花的活动与环境的力量共同协作,而不是互相对抗。如果我们不管天气等因素,自己制定一个计划来让花顺利开花,我想大多数

是会失败的。那么我们对待学生也应如此,每个学生都有其特点,如果我们不管这些,而制定一个自以为正确的教育目的,那么最终的结果也是可想而知的。

所以,教师如果想实现自己的目的,那么就必须先使学生有自己的良好的目的,并不断在教师的引导下改进目的,使学生最后都成为他们自己想成为的人。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在本书中,屡次出现‘实用主义教育’这个名词,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主张儿童中心,师生民主平等,这一思想对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的师生关系产生了很大的......

论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论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打破两类科目的牵强划分在现在的教育界,针对文理科目的性质和文理班的划分不同的专家提出不同的意见。这也是教育工作者以及学生、家长等关心的......

关于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关于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的一点看法文学院2008级四班王帅1044408024关于杜威先生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我在卓越买的那本还没到货,于是我其实没看原书,只看了点介绍,加上在外......

读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版]

读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共26章,书中涉及的方面极为广泛,每个问题都有系统的分析和独到的见解。重读此书,我在此仅先就杜威关于教育目的的论述作了......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5篇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下载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