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师培训感言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教师培训感言”。
XX年3月,我有幸参加了松江区青年物理教师培训班。培训期间,我听了许多讲座,比如谈如何写论文、如何评课等等,每场讲座都让我有所收获,其中七宝中学特级教师褚慧玲老师的讲座使我内心感触很大。
首先从这个老师的外在形象上,让我感到她充满激情,充满活力。我想她自信的笑容肯定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再者是她谈到她去全国各地上课、赛课时的风格,她总是这样开场白:“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或者说:“同学们,我有这样一个问题,请你们帮我解决好吗?”等等。她总是把学生摆在第一位,尊重他们,相信他们,很快拉近了与学生间的距离,让学生愿学物理,乐学物理,这就是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的道理。最后就是她的论文,她的论文不仅仅是关于中学物理教学的,还有许多是涉及到物理前沿方面的科普文章。她利用她能利用的一切资源来查找资料,然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高深的物理知识说清楚,对中学生进行科普宣传,她对教育的热情和执着让我汗颜,也激起了我那颗沉睡的心,让我迫切地感到:我也应该做点什么!
过去,对那些在教育领域中的优秀的人,我总是羡慕、赞叹,今天我在羡慕的同时也在思考:他们为什么做得这么好?而我为什么不能?我想他们成功的背后一定是付出辛勤的劳动和汗水的。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厚积才能薄发”,积之越厚,发而为薄,也就越精粹,越美妙,越能产生最优化的教学效果。我想我首先应该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积累,并不断创新,这样才能在教育这块田地里做到游刃有余。
第二是抓住学科特点,领悟教育真谛。物理学科的最大特点是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较多,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活动,在活动中积极思考、探索,这样把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德国著名的教育家第惠多斯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我想我们在研究教材教法、研究学生的同时,我们仍要不断地学习教育理论知识,让理论为实践服务。既然课堂教学是门艺术,我们就应不断进取,自觉追求教学艺术的最佳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懂得如何学,怎样才能学得更好!真正地做到“教是为了不教”。
还有就是要正确地对待自己,正确地对待教师这个职业,不断地洗涤、净化自己的心灵。有人说:一个教师的成功取决于教师的品质、性格、学历和专业水平。我想在学历和专业水平方面,我们是要符合要求,但在工作中更重要的是养育自己的品质和性格,使自己的品质和性格更适合这个职业,真正地做到耐心、细心、恒心、专心,同时还要具有一颗高尚的心,视教育为国计民生之大计,视教育为己任,靠实力和品质去提升自己的社会形象和地位,让学生真心地尊敬你,崇拜你,让家长由衷地尊敬你。更重要的是通过你的教育,学生能具备优良的品质,比如有健康的体魄、有责任感、有同情心、有合作及团队精神、有创新和批判的思维,这样的教师就是成功的,同时也是伟大的。
以上是我参加本期学习培训的感悟,也是我的最大收获。
物理教师培训感言(2):
物理教师培训感言
经过几个月的理论培训学习、互动探讨,我有了很多的收获。
一、思想方面
二、通过理论学习,我的思想有了一个新的转变,作为一位牧师教师,必须具有渊博的知识,熟练的业务技能,良好的思想品质,特别是骨干教师,更应当掌握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技术。在教学的探究过程中,教师不再把知识的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教学任务和目的,也不再把主要精力花费在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上,而是成为学习共同体中的成员,在问题面前教师和孩子们一起寻找答案,在探究科学的道路上教师成为学生的伙伴和知心朋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这种学习方式的改变,将导致师生关系的改变,使教师长期以来的高高在上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地位发生变化,教师从“知识的权威”转变到“平等地参与学生的研究”,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成“学生探究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
物理教师培训感言(3):
面对课程结构、内容、目标的变化,我们既感觉新鲜,又感觉惶恐。同时使我深深的认识到,当今时代,不再以拥有知识量的多少来衡量一个人素质高低的唯一尺度,关键是创新能力的提高。在学校的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成为素质教育重要的价值取向。我觉得探究教学要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拓宽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开展探究教学模式成为物理教学的必然趋势。
一、对新新课程改革的领会:
1.体现了基础性和时代性:改变了过去繁、难、偏、旧的老问题,新课程不仅要求学生学习物理学最基本的概念和规律,了解物理学的基本观点、思想和方法,掌握物理实验的基本技能,同时还拓展了“知识与技能”的内涵,要求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关注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和发展趋势,以及物理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关注物理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以及应用。
2.注重物理学的思想、方法和科学精神的教育:改变过去那种仅重视将物理学知识系统地归纳为简明扼要的知识体系的做法,而将物理学的思想和方法渗透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挖掘活生生的实例,让学生思考和领悟物理学思想方法的精髓,增强应用科学方法的意识。
3.体现了课程及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选择性:为使教材有利于不同学生的智力潜能开发,且对不同区域具有广泛的适应性,课程标准提出“普通高中教育仍属于基础教育,应注重全体学生的共同基础,同时应针对学生的兴趣、发展潜能和今后的职业需求,设计供学生选择的物理课程模块,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4.在课程实施上更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其中一个很重突出的特点就是开展研究性学习。我们现在高中物理学知识的学习,已经不再仅仅局限再听老师讲课这样的基础上了,更多的需要同学们自己去探索、研究和动手实验,才能再这一过程中学到知识,更能应用知识。强调知识的构建过程,注重培养物理实验、科学探究能力;强调基础知识的学习,注重物理学核心概念的建立。强调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保护探索兴趣,学习欲望;体现时代性强调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注重经典物理与近代物理的融合;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关注科学?技术?社会观念的渗透。反映选择性综合不同地区课程资源,考虑农村和城市学生认知特点;精心设计栏目,使教学内容丰富,为教师教学提供了方便;既重共性,又突出系列特色,为学生发展提供空间。强调可操作性注重继承与发展,开发教材辅助资源.5.高中物理课程新课改最大的困难是:第一,教师的观念要改变;第二,现有的教学资源要改变;第三,教学制度要改变;第四,教学评价,教学方式,教学内容都要跟随课改的变化.教育的出发点是人,归宿也是人的发展。“探究式教学”就是从学生出发,做到以人为本,为每个学生提供平等“参与”的机会,让学生在宽松、民主的环境中体验成功,健康成长
二、面对新课程改教师该怎么做?
(一)、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化成学生发展的引导者。.作为传统的知识传授者,教师是知识的唯一灌输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教师掌握课堂的主宰权,严格控制和监督学生进行学习,教学以知识传授为宗旨,学生的情感、意志、兴趣、性格等不太受教师的关注。然而,新课改要求教师不再是信息的主要传播者,而应该把形成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方法及较高的迁移能力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要真正担当起促进者的角色,并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是:
1、做善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其潜能的“教练”。
2、做学生心理的支持者。
3、做课堂上的促进者。
课堂上的促进者应更像是学生的朋友和知己,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出错时,教师要做的不是责备,而是理解与鼓励。教师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安全感的学习氛围,是学生最信赖的心理支持源,师生之间由于这种和睦、温暖的关系,一种富有生气的学习氛围便形成了。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新课程要求教师将自己的角色定位在引导者上,要尊重差异性、多样性和创造性。要记住自己的职责是教育所有的学生,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潜力,每个学生都能成功。
(二)、用全新的课程理念开创教育的新境界
新世纪课程改革之风,吹开了课堂教学模式革新之幕,使课堂教学模式在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而在这场革命中,教育教学理念无疑是最关键的。因为只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才能催生先进的教育教学行为。
1、树立”以人为本”的新课程观。
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丰富学生的各种素养,新课改特别强调各地要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落实地方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并要求有条件的地方应编写具有地方和学校特色的相关教材。从某种程度上说,课程问题已成为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那么,我们所需要的新课程观是什么呢?(1)真正关注学生的主体要求与主体意识的培育,强调对学生个体生命发展的关注,更多地注重学生主体意识的培育以及对学生人格的完善。(2)明确课程是实施培养目标的施工蓝图,是组织教育活动的最主要依据,教师必须把以新课程为依托的教育活动当成是一种创造性劳动,使教学在创造中发展,在发展中创造,演绎出无穷的生命力。(3)思想素质方面,教师应依托新课程中的人文因素,使教学中的情意因素和过程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以达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和谐可持续发展,使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成为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
2、建立“一身多面”的新教师观。
新课改倡导以人为本的主体教育,这种教育是发展个性,构建独立人格、倡导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是着眼于学生学会发展、学会创造的教育。因此,教师不仅在观念上要不断更新,而且教师的角色也要转变。教师应由单纯的教书匠和“传道授业解惑”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个性发展的辅导者和社会化进程的促进者”,以及把思想政治教学工作作为研究对象的科研者。
(三)、人格上要有力度
1.是思想品德要有熏陶作用。“为师之道,端品为先”,高尚的品德是教师重要的人格特征。所以,教师要常修为师之德,始终秉持爱岗敬业,热爱学生,对教育事业有强烈的自豪感、光荣感和责任感,才能为培养人才积极而勤奋地工作。
2.是行为风格要有示范作用。教师不是用工具去影响劳动对象,而是用自身的言行影响学生。所以,教师的职责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自身的一言一行都应成为学生的表率,做到为人处事要诚实,待人接物要谦虚,处理问题要公平,言谈举止要文明。
3.是心理状态要有感染作用。教师在学生面前必须始终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做到不因有所得而得意忘形,不因有所失而愁眉苦脸,不因困难而手足无措,也不因挫折而精神不振,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和对事业的热爱。
(四)、情感上要有温度
情感教育同认知教育一样重要,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情感基础,是有效实施新课程的突破口,也是实现教育成功的前提。
1.是要善于把爱心融入情感。教师在与学生交往中,不但要有爱,而且要善于爱,善于在细微之处融入爱心,在需要之时融入爱心,在批评之中融入爱心,在学生之间融入爱心。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为全体学生充分发展提供优良的成长氛围。
2.是要善于在评价中表达情感。教师教育学生,如果缺失了爱心,说得再多也没用,如果不顾及学生的自尊,说得再对也没用。教师富有爱心和尊重的语言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积极情感的火花。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应体现激励作用,摒弃求全责备和指责训斥,而以肯定、赞扬和鼓励为主。
3.是要善于在交往中增进情感。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进而强化和巩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所以,教师在和学生相处时必须多一些朋友式的倾听,多一些平等式的理解,多一些民主式的交流,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教师可信、可靠、可敬、可亲,使师生之间建立稳固的情感关系,从而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教育境界。
总而言之,彷如一把钥匙打开一把坚锁。课改恰如一阵春风,正应了那句古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我们沐浴着课改的春风,定会迈向成功教育的彼岸.
高中新课程教师远程培训即将结束了。回忆十天前,带着一些随意,一点茫然,一些疑虑参加这次培训的心情——到底学些什么......”回首培训的足迹,当时学习的情景依然浮现在眼前、专......
教师培训感言在经过八月份的教师培训和九月份这一个月的正式上课以后,我终于勉强能算是一位正式的初中信息技术的老师了。在这接近两个月的时间里,我受益良多,这次的新教师培训......
教师培训感言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我们时常会受到启发,对某些事或人产生新的感悟,这时写感言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那要怎样写好感言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师培训感言,欢迎大......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6篇教师培训感言,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教师培训感言,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