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啊摇教学设计(精选8篇)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摇啊摇教案设计”。
第1篇:摇啊摇教学设计
《摇啊摇》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摇啊摇》 2.歌表演《摇啊摇》 教学目标
一、学习用听视唱结合学习歌曲《摇啊摇》,让学生体会歌曲抒情、活泼的音乐情绪,表达出对生活的回忆与热爱。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引导学生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背唱《摇啊摇》,并进行表演。教学重点
体验歌曲中所表达的真挚情感。教学难点
体验6/8拍的强弱感。教学方法
听唱法、练习法、启发引导式、比较法、合作式„„ 学情分析:
引导学生上课时要养成专心听讲,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好习惯。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对学生进行音乐课堂常规习惯的复习 2.复习歌曲
请小朋友们说说最喜欢上学期的哪首歌曲或弹一段前奏问学生歌名。
二、新课学习 1.导入:
聆听《摇啊摇 摇到外婆桥》说说乐曲情绪,并用动作表演。
欣赏童谣歌舞《弄堂游戏》并用动作表演。
2.小练习:随音乐拍手:(复三拍子动作练习)歌曲《摇啊摇》旋律熟悉。
3.歌曲学习:出示书上插图,让学生尝试怎样读更能表现图上的意境,教师采用两种方法让学生选择,学生边划船边朗读。1)说说用以上哪段音乐配比较合适,为什么? 2)放《摇啊摇》录音,学生感受歌曲情绪。
3)放《摇啊摇》录音,学生做划船律动,体验6/8拍的强弱感。‘LU’哼唱。
4)教师范唱歌曲旋律,引导学生手指书视谱; 5)学生模唱学习歌曲(师弹奏旋律)。4.学生跟唱曲谱 5.各种方法练习曲谱
齐唱,男女分组唱,抽查„„
6.用“划小船到外婆家、用甜美的声音喊一喊外婆、闻一闻饲养的香味” 等情境练习。边唱边自编动作表演歌曲《摇啊摇》,要求自创动作,从学生的自创动作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7.编创与活动
1)让学生说说三角铁有哪两种敲法。
2)分组尝试选择滚动式和按强拍打击三角铁如何为歌曲伴奏。
3)分组展示
4)让学生试着敲一敲,说说有什么特点?
5)一部分学生边唱边表演,一部分学生用打击乐伴奏。6)除选择三角铁伴奏外,还能用什么打击乐同样渲染《摇啊摇》的意境。
用三角铁、碰铃、沙球等为歌曲伴奏。7)分组或集体表演。
小结:鼓励与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
第2篇:摇啊摇
唱一唱:《摇啊摇》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摇啊摇》,感受6/8拍歌曲的韵律,通过 各种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表现歌曲的意境。
2、让学生了解上海的《路边童谣》,增进对上海民谣的了解,培养学生对传统上海民谣的喜爱之情。
3、通过学习这首歌,让学生通过律动,感受歌曲所描绘的情景,表达出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热爱.4.学生能用小手选择正确歌曲伴奏。
二、教学重点:
学会演唱歌曲《摇啊摇》
三、教学难点:
学会用手打86拍的节凑.四、教学准备:
1、歌曲插图、歌词
2、录音磁带
3、小道具
4、VCD录像带
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歌:(二)、导入新课 :
1、听《劳动最光荣》,请同学们说说乐曲的情绪,并用作表演。
2、听《摇啊摇》说说乐曲情绪,并用动作表演。
(三)、新歌教学
1、出示童谣。请一位同学为大家朗读。
摇 啊 摇 摇 啊 摇 摇 到 外 婆 桥 外 婆 叫 我 好 宝 宝 一 只 馒 头 一 块 糕 摇 啊 摇 摇 啊 摇 摇 到 外 婆 桥
2、出示插图 :师:同学们想想,怎样读更能表现图上的意 境? 生:观察插图后,回答出用划船饿姿势来读,边划船边朗读。
3、放《摇啊摇》录音,让学生感受歌曲情绪。
4、再次放歌曲录音,让学生做划船的律动,体验6∕8拍的强弱感。5、要求学生用“LU”轻声哼唱。
6、放歌曲录音,学生轻声唱歌词,让学生发现最后一句唱 两遍。(反复记号‖: :‖的出现)
7、再跟着录音唱一遍,找一找难唱处。
重点练唱:3 5 1 6 5.5. 摇 到 外 婆 桥
要求:跟琴模唱,要唱得连贯流畅,像小船在河中匀速前进一样。
(四)、编创与活动: 师:同学们说说三角铁有哪两种敲法。(出示三角铁)生:可以△„„滚动式,还可以△﹋﹋强拍打击法。
师:请同学们分组练习。(播放歌曲录音两遍)生:相互评价。
师:出示曲谱: 365. 365. 3516 5.5. 师:请同学们敲一敲,说说有什么特点? 生:在长音处用△﹋﹋强拍打击法.
师:下面,请一部分同学边唱边表演,一部分同学用打击乐伴奏. 生:表演.
六、教学结束: 用碰铃、沙球等为歌曲伴奏
第3篇:摇啊摇
浙江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资源建设多媒体教案
摇啊摇(一课时)
使用范围:人音版小学第五册第一单元《童年》第一课时 作 者:骆琴琴
作者单位:宁波象山县实验小学 撰稿时间:2011年6月
教材分析及设计意图:
歌曲《摇啊摇》为第五册第一单元《童年》中的一首摇篮曲体裁的流传于上海地区的民间童谣,D宫调式。歌曲运用“X X X.”6/8拍节奏营造微微晃动的“摇啊摇”的感觉,三度、四度音程跳动构成的抛物线状的旋律行进,好似一座座小桥出现在我们面前。旋律清新上口,节奏轻盈灵动,使人产生无限遐想。歌曲为带补充的一段体,补充的乐句重复第一乐句的开头并变化重复第二乐句的结尾,经反复后逐渐减弱,好似渐渐远去的小船,又似在妈妈轻轻的摇动中渐渐入睡的宝宝。歌曲的前奏有八小节组成,营造浓浓的“家乡水墨”。
6/8拍子在教材中是第一次出现,切忌表现成2拍子或者放慢成3拍子,导致缺失韵味,准确的律动把握是需要进行逐步训练的。三年级是多声部歌唱正式开始的重要过渡,我们在日常教学中需要明确并尽早进行简易的多声部练习,这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摇啊摇》这首歌曲比较简短,在学唱中可以整体把握,歌曲立意淳朴,旋律主干音鲜明,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相应音乐训练,以达到能力的累积。本课的教学设计主要遵循: 1.愉悦原则;2.整体性学习原则;3.注重过程原则。
本课分成四大块:1.聆听律动。运用聆听所产生的音乐直觉进行音乐学习,能够有感觉的进行6/8拍子的律动并在律动中获得音乐的整体形象。2.模唱曲谱。借旋律线、图示等方法,结合音乐直觉与产生的相应联决进行更为精细的旋律学唱,并能形成简易声部合作。3.歌唱表现。能够运用良好积极的咬字吐字演唱歌曲,表现愉悦盈动的情绪。4.综合表演。多声部歌唱在三年级正式开始,所以我们需要有意识地进行提前渗透,本课的综合表现会采用打击乐器伴奏、人声模拟乐器为歌曲伴奏、以及采用旋 1 律主干音等方法进行综合表现,形成多声部的合作。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律动、歌唱、声部合作等获得审美愉悦,拥有对于美好童年的积极价值观。
知识技能:能够拥有准确的6/8拍律动感觉,拥有准确灵敏感知前奏尾声的能力,能够用柔软轻盈的歌唱表现歌曲,能够用do、mi、sol的长音与歌曲进行多声部合作。
过程与方法:运用积极的师生互动,调动学生的音乐合作与控制能力。 教学重点:准确完整富于表现的歌唱。
教学难点:歌唱中的6/8拍准确律动,能够在准确拍点上进行声部游戏。 教学准备:打击乐器:三角铁。 教学过程:
一、六八拍子律动,歌曲整体风格把握 [PPT2] 1.师:同学们,快乐的音乐课开始了,你可以让你的手拍出像歌唱一样的节奏吗?和老师一起来。
(1)跟老师拍2拍子节拍,用拍手表示强、拍大腿两侧表示弱。循环反复直到拍点稳定,不机械,每个拍点表现得有弹性、轻盈。(2)师:下面让我们的身体也像歌唱一样轻轻摆动。
(带领学生跟着拍手的节拍点左右摆动身体,注意动作小,拍点稳。)
(3)师:老师带来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让它为我们歌唱一样的拍手律动伴奏,好吗?
([PPT3]播放《摇啊摇》范唱片段,教师领学生一起表现。)
2.师:我们再来一遍。这一遍要请三角铁帮忙,老师会在前奏的时候用三角铁演奏,当歌声唱起的时候,大家就像刚才一样轻轻地拍出来,准备——。(第二次在录音范唱中律动。)
3.师:三角铁发出的声音是怎样的?(指导学生用高位置的弱声“叮—”来表现)有谁愿意来演奏三角铁?(请有把握演奏准确的学生示范)虽然没有很多三角铁,但是我们可以模拟演奏(要求模仿演奏三角铁的同学,同时嘴巴模拟三角铁音色)。我们的演奏顺序是:歌曲前奏由你们来演奏,歌声开始的时候老师来表演,准备——。(在学生演奏时及时提示,注意拍点准确。教师在律动中加进人声“ti ti”,形成“拍手ti ti拍腿ti ti”的六拍子律动。[PPT3]歌曲完整播放。)
4.师:谁发现老师刚才的表现有什么不一样?(引导学生关注教师表现出来的弱声“ti ti”,感受在拍手与拍腿之间加进弱声“ti ti”形成的新的脉动)(再次完整表现歌曲:三角铁演奏+6/8拍子律动。)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完成6/8拍子的律动感知与歌曲完整性感知。从2拍子的稳定感觉开始逐渐过渡到6拍子的摇曳,缓冲学生的感觉过程,使学生对全新的6/8拍子接触从感知开始,并把层层递进的知觉过程放入歌曲的标准范唱中进行律动表现,不仅保证学生的音乐活动量、保持学生音乐感知热情,并且在一次次的聆听中,把握歌曲整体风格,熟悉旋律。】
二、感知旋律,细化音乐体验
1.[PPT4]师:(做两次六拍子律动)很多音乐家在表现小船摇动或是轻快摇摆的时候,喜欢用这个节拍,这个节拍我们在以后还会学到,它的名字叫六八拍子。(一起再来拍一拍),今天轻轻摇摆的六八拍子将把我们带回老师的童年,我的童年记忆中有一条小河,还有小小的船——
([PPT5]课件出示do、mi、sol音符小船,分别唱唱每一只小船的“名字”,在唱的过程中关注音的稳定)
2.师:让我们摇着小船出发吧,你听听,我们摇船的声音也是美妙的音乐。
(1)[PPT6]分别出示3.5.| 3.5.|3.5.| 3.5.|和1.3.| 1.3.| 1.3.| 1.3.|,结合律动唱谱,注意在唱的过程中关注6/8拍的律动感与乐句音程稳定。(2)播放歌曲范唱,指挥学生范唱第一乐句时叠加第一条旋律,第二乐句时叠加第二条旋律,与歌曲范唱形成二声部。提醒学生看老师手势,注意第三乐句是两小节第一条旋律、两小节第二旋律。可以练习两遍。)
【设计意图:1.加深歌曲主干音的稳定性;2.由主干音形成的旋律为之后形成简易多声部奠定基础;3.用更丰富的手段感知歌曲。】
3.师:老师小时候就喜欢这首歌(哼唱歌曲),你哼哼看。(学生尝试哼唱,检测学生的音乐记忆能力,不要求学生表现很准确。)这首歌的题目叫《摇啊摇》[PPT7],每当唱起这首歌,老师就感觉是我坐着小船摇啊摇,摇到外婆家了,外婆就站在一个小村边的小桥上在等我,可美了。(1)你能唱第一句话吗?([PPT8]出示第一乐句曲谱歌词,教师弹奏单旋律,学生哼唱。)听老师唱曲谱,看看老师的手势,你看我的手划出一个像什么的形状?(教师先视唱曲谱第一小节,手上划出旋律起伏线条,让学生感知像“小小的石拱桥”,然后慢慢增加第二小节,明确两句是重复的,再感知三、四小节组成的“大大的石拱桥”)。原来歌曲的旋律起伏就像是一座座桥,(旋律线出示,学生划旋律线唱谱或用“u” 模唱,关注学生的音准与音色,提醒注意准确的节拍脉动)。
(2)[PPT9] [PPT10]同样的方法学唱第二、三乐句。第三乐句学唱时,要求学生能够找到与前面相同的地方。
4.[点击PPT10]在钢琴的伴奏下完整用“u”准确哼唱歌曲,要求音色统一、律动准确,教师及时指导并调整音色。
【设计意图:用拱形的桥来形象化的表现旋律线条的起伏,加深学生的音乐记忆,并提高学习兴趣,在不断的细化旋律过程中,丰富音乐体验。】
三、演唱歌曲,形成简易的多声部
1.[PPT11]出示歌词,指导学生用较高位置柔声朗诵歌词,体会“一只馒头一块糕”里包含的浓浓的爱意。
2. [PPT12]完整聆听歌曲,对歌曲的把握由之前的感觉逐渐过渡到知觉。
3.师:让我们用柔柔的歌声演唱一下吧,注意我们是摇着小船出发的,小船是怎么摇的?(回忆身体轻轻的摆动,强调歌声的轻柔,第一遍用钢琴伴奏,之后用标准录音伴奏)。
4.师:虽然老师的童年已经过去很多年了,但是同学们的歌声仿佛真的把老师带回了梦中的童年。让老师和你们一起唱好吗?但是老师的歌唱会和你们不一样,你在唱自己的声音时,听听老师的歌声,你熟悉吗?
(1)要求学生演唱歌曲一遍,教师轻声叠加之前练习“摇船的声音”。唱完后请学生回答,并回忆复习这两乐句。[PPT13]
(2)[PPT14]师:有谁可以和老师一起来唱摇船的声音?(请一部分同学加入,并明确演唱顺序,尝试合作,演唱一遍歌词。第二遍再加入一些同学,教师退出,学生自己合作。)5.师:三角铁也要和大家一起来表现,有谁记得?(回忆三角铁的演奏,请学生表现。)下面让我们用更丰富的方法表现《摇啊摇》。(明确各组任务:主旋律声部、副旋律声部、三角铁声部、教师拍手ti ti拍腿ti ti声部,完整表现。)
【设计意图:以一个主旋律声部为中心的多声部合作逐步为今后出现的和声式多声部做准备,把多声部合作作为一种声音游戏,不断提升学生的音乐能力,这是一个由被动到主动、有粗糙到精美的过程,我们一定要耐心等待。】
四、总结课题,提升情感体验
1.师:《摇啊摇》这首歌曲是流传于上海地区的一首童谣,很多妈妈也会把它当作摇篮曲摇着宝宝入睡,甜美的旋律陪伴我们度过美妙的童年,希望你们也可以记住这首歌曲,记住这段旋律,永远记住美好的童年。
2.师:让我们唱着歌下课吧!(主旋律完整演唱)。 教学反思:
不论是多么简短的歌曲,教师都要关注细节的音乐性,运用教师敏锐的感知能力,充满得将“音乐味”传递给学生。本课设计力求做到用音乐活动传递音乐、感知音乐、表现音乐。因为本课设计的音乐活动较多,所以要求教师在操作过程中不断进行微调,以达到最佳效果,当学生能力暂时达不到或是表现地很有兴致的时候,要及时地“再来一遍”,以满足学生的体验需求。
三年级的音乐教学同时需关注多声能力的培养与训练,设计的音乐活动、所做的歌唱练习,都可以潜移默化地渗透多声部的合作,这样,等到合唱真正到来的时候,学生就会像看见老朋友一样去接受并喜爱它。 资源引用: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师用书第五册
第4篇:《摇啊摇》教案设计
Ainy晴
《搖啊搖》教案設計
新華小學 孟奕延
教學目標
一、學習用聽視唱結合學習歌曲《搖啊搖》,讓學生體會歌曲抒情、活潑の音樂情緒,表達出對生活の回憶與熱愛。我們要珍惜今天の幸福生活。
二、引導學生創編動作與師生互動の交流,學習以動作來表現體驗自己の情感,背唱《搖啊搖》,並進行表演。教學重點
體驗歌曲中所表達の真摯情感。教學難點
體驗6/8拍の強弱感。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1.對學生進行音樂課堂常規習慣の複習 2.複習歌曲
請小朋友們說說最喜歡上學期の哪首歌曲或彈一段前奏問學生歌名。
二、新課學習 1.導入:
聆聽《搖啊搖 搖到外婆橋》說說樂曲情緒,並用動作表演。
欣賞童謠歌舞《弄堂遊戲》並用動作表演。2.小練習:隨音樂拍手:(複三拍子動作練習)歌曲《搖啊搖》旋律熟悉。
3.歌曲學習:出示書上插圖,讓學生嘗試怎樣讀更能表現圖上の意境,教師采用兩種方法讓學生選擇,學生邊劃船邊朗讀。1)說說用以上哪段音樂配比較合適,為什麼? 2)放《搖啊搖》錄音,學生感受歌曲情緒。3)放《搖啊搖》錄音,學生做劃船律動,體驗6/8拍の強弱感。‘LU’哼唱。
4)教師範唱歌曲旋律,引導學生手指書視譜; 5)學生模唱學習歌曲(師彈奏旋律)。4.學生跟唱曲譜 5.各種方法練習曲譜
齊唱,男女分組唱,抽查……
6.用“劃小船到外婆家、用甜美の聲音喊一喊外婆、聞一聞飼養の香味” 等情境練習。邊唱邊自編動作表演歌曲《搖啊搖》,要Ainy晴
Ainy晴
求自創動作,從學生の自創動作中選編成遊戲進行表演。7.編創與活動
1)讓學生說說三角鐵有哪兩種敲法。
2)分組嘗試選擇滾動式和按強拍打擊三角鐵如何為歌曲伴奏。3)分組展示
4)讓學生試著敲一敲,說說有什麼特點?
5)一部分學生邊唱邊表演,一部分學生用打擊樂伴奏。6)除選擇三角鐵伴奏外,還能用什麼打擊樂同樣渲染《搖啊搖》の意境。
用三角鐵、碰鈴、沙球等為歌曲伴奏。7)分組或集體表演。
小結:鼓勵與表揚,並指出不足之處。
Ainy晴
第5篇:摇啊摇 设计教案
《 摇 啊 摇 》教学设计
东莞市长安镇乌沙小学:孙绮华
教学内容:人音版第五册第一课 教学目标:
1、从歌曲《摇啊摇》中感受、体验童年生活的幸福和快乐,表达我们对童年生活的热爱之情。
2、能够带着对外婆的深厚感情表演歌曲《摇啊摇》。
3、能根据《摇啊摇》的特点,编创伴奏型,用三角铁为歌曲伴奏。教学重点:有感情地表演歌曲
教学难点:“一只馒头,一块糕”的节奏 教学准备:钢琴、打击乐器、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导入。提问:说说你和外婆的故事。
2、听读一首关于外婆的童谣。
二、发声练习。
请同学们调整坐姿,呼吸均匀,一起来做发声练习,请用“lü”跟我一起模唱。
三、新课学习:
1、聆听音乐,说说你的感受
2、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3、再次聆听歌曲,跟随音乐摆动身体,感受六拍子的特点。
4、跟着钢琴用“lü”来模唱歌曲。
5、跟音乐或钢琴学唱歌曲,解决难点。
6、加上律动(划船动作)演唱歌曲。(穿插讲解六拍子的强弱规律)
7、用三角铁伴奏,完整演唱歌曲。
8、全班完整演唱歌曲。(律动、打击乐器)
四、课堂小结
第6篇:《摇啊摇》教案设计
《摇啊摇》教案设计
新华小学 孟奕延
教学目标
一、学习用听视唱结合学习歌曲《摇啊摇》,让学生体会歌曲抒情、活泼的音乐情绪,表达出对生活的回忆与热爱。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引导学生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背唱《摇啊摇》,并进行表演。教学重点
体验歌曲中所表达的真挚情感。教学难点
体验6/8拍的强弱感。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对学生进行音乐课堂常规习惯的复习 2.复习歌曲
请小朋友们说说最喜欢上学期的哪首歌曲或弹一段前奏问学生歌名。
二、新课学习 1.导入:
聆听《摇啊摇 摇到外婆桥》说说乐曲情绪,并用动作表演。
欣赏童谣歌舞《弄堂游戏》并用动作表演。2.小练习:随音乐拍手:(复三拍子动作练习)歌曲《摇啊摇》旋律熟悉。
3.歌曲学习:出示书上插图,让学生尝试怎样读更能表现图上的意境,教师采用两种方法让学生选择,学生边划船边朗读。1)说说用以上哪段音乐配比较合适,为什么? 2)放《摇啊摇》录音,学生感受歌曲情绪。3)放《摇啊摇》录音,学生做划船律动,体验6/8拍的强弱感。‘LU’哼唱。
4)教师范唱歌曲旋律,引导学生手指书视谱; 5)学生模唱学习歌曲(师弹奏旋律)。4.学生跟唱曲谱 5.各种方法练习曲谱
齐唱,男女分组唱,抽查……
6.用‚划小船到外婆家、用甜美的声音喊一喊外婆、闻一闻饲养的香味‛ 等情境练习。边唱边自编动作表演歌曲《摇啊摇》,要求自创动作,从学生的自创动作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7.编创与活动
1)让学生说说三角铁有哪两种敲法。
2)分组尝试选择滚动式和按强拍打击三角铁如何为歌曲伴奏。3)分组展示
4)让学生试着敲一敲,说说有什么特点?
5)一部分学生边唱边表演,一部分学生用打击乐伴奏。6)除选择三角铁伴奏外,还能用什么打击乐同样渲染《摇啊摇》的意境。
用三角铁、碰铃、沙球等为歌曲伴奏。7)分组或集体表演。
小结:鼓励与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
第7篇:《摇啊摇》教学反思
《摇啊摇》教学反思
张丽卿
能否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上好一节的关键。我的这节音乐课根据小学生好动的特点,让学生通过肢体的表现来感受音乐旋律、节奏与情感。在学唱歌曲旋律的过程中,我利用歌曲写作与中国汉字四声调相结合的特点,来教歌曲旋律及解决教学难点。用直观教学来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满足其求知欲。
但这节课中,学生学习歌曲的积极性不高,对歌曲所表达的感情感受不深,唱歌几乎没有感情,更不用说用歌声去表达歌曲情感了。学生累,老师也累。
怎样改变这样的课堂呢?课下我不断反思着,我认为,在上小学生的音乐课时,不能高估了学生的想象力,他们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基础还停留在具体的事物上,通过实实在在事和物来表达他们的思想。想到这里,我觉得我应该试着利用形象的直观教学来代替枯燥的抽象教学,比如讲故事、做游戏等轻松快乐的和互动游戏放在教学中,来适应小学生的好动好玩的特点,让学生更轻松的来学习音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更快乐地表演音乐,实现学生学得轻松快乐,教师教得轻松快乐。
1在音乐教学中如何渗透民族音乐文化的教育。
音乐学科有其学科本位的存在,人们常说音乐课姓“音”,在民族文化教育中,亦不能脱离其课程本质来实施或研究。不能把音乐课的教学方法直接设定为“为教民族文化而教”的误区,特别在小学阶段的音乐学科教学中,更应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合适及适量的方法,使民族精神教育的渗透,起到“春雨润无声”的效能。我们常说,德育无痕,那么我们的民族音乐文化的教育更应该是踏雪无痕的,音乐课的本位是音乐,用音乐说话是最好的方法。因此,本节课中,没有设计介绍相关的上海乡土文化背景,而是通过玩玩弄堂游戏,唱唱上海川沙民歌,听听路边童谣,使学生内化地体验,感受上海地区特有的与童谣相结合的音乐文化。“渗透”是本节课的关键和隐线。
2歌唱教学的方法是否应该是复杂的?
在歌唱教学中,我们常常想通过多元的方法,来思考——实施教学,然而,本节课中执教者运用了一些常用的课堂歌唱教学方法:如:用口风琴吹奏旋律,师生对唱等,可能简单的方法就是最能达到预期目标的方法,只不过,教师应注重歌唱教学中音乐旋律的美感,音准及节奏,歌唱方法的正确性。本课中,执教者特别设计了歌唱游戏这一环节,通常我们在歌唱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在歌唱教学完成后,学生往往不能边作动作进行形体表演,边唱好歌曲。运用 “小耳朵精灵”的教具,教师力求在这一难点上有所突破,以调动学生在学唱歌曲的积极性和激发主动性。当然,并非所有的歌曲教学都可以运用这一方法。经过实践,该方法较适用于低年级唱游教材的歌曲教学。
3学生音乐听赏的定位和“度”应该如何把握。
每个学生都是个别的、独特的个体,他们对音乐的体验都是不同的。因为任何一种音乐体验,不管是演奏、作曲、即兴表演还是听赏,都是一个特殊个体的创造。每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的情智。在本课的的教学中,体会到要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与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在小学阶段,我们的听赏要求,不能等同于中学阶段,应该以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听赏习惯,着重体验、感受为主,还不能达到一个鉴赏的程度。因此,本课的听赏环节上层次设计得较浅易,其中包括让学生边做游戏边听新授歌曲的主旋律。路边童谣的欣赏也没有运用较多的教学方法,而是让学生静静的聆听,要求学生唱唱其中会唱的童谣。
第8篇:摇啊摇教学反思
《摇啊摇》教学反思
《摇啊摇》是一首孩子们熟悉的、摇篮曲体裁的上海童谣,歌曲6/8拍,宫调式,摇啊摇教学反思。歌曲旋律平稳、安静,富有水波荡漾、小船摇动的韵律感,词曲结合朗朗上口。歌词非常口语化,像妈妈在哄宝宝睡觉时的语言和歌唱。
这首歌很多学生都熟悉它儿歌朗读的方式,因此歌曲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我主要放在指导学生用清晰、标准的上海方言歌唱。为帮助学生表达歌词的意境,我设计了“划小船到外婆家、用甜美的声音喊一喊外婆、闻一闻馒头的香味”等情境。学生在愉快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自然地感受并表现出了摇篮曲式的风格,教学反思《摇啊摇教学反思》。歌曲的学唱我根据二期课改“听觉领先,动觉切入”的理念来设计:
1、歌曲听赏,感受歌曲优美的旋律;
2、律动体验,大胆地表现音乐赋予的想象;
3、儿歌朗读,指导学生用正确方言读词;
4、情景创设,引导学生用适当的歌声表现歌曲的意境;
通过课前精心的设计和课堂上灵活的施教,本课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另外,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许多上海的孩子已不会讲地道的上海话、也不会玩父母们曾玩过的一些弄堂游戏,在他们眼里、心中只认识现代化的大上海。因此在歌曲《摇啊摇》的学唱之后,我向学生们推荐欣赏了几首上海传统的弄堂童谣,并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说一说、玩一玩现在流行的一些健康有益的童谣游戏,引导学生喜爱上海地方音乐,扩展了他们的音乐视野。
《摇啊摇》教学设计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摇啊摇》 2.歌表演《摇啊摇》 教学目标一、学习用听视唱结合学习歌曲《摇啊摇》,让学生体会歌曲抒情、活泼的音乐情绪,表达出对生活的......
浙江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资源建设多媒体教案摇啊摇(一课时)使用范围:人音版小学第五册第一单元《童年》第一课时 作 者:骆琴琴作者单位:宁波象山县实验小学 撰稿时间:201......
唱一唱:《摇啊摇》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歌曲《摇啊摇》,感受6/8拍歌曲的韵律,通过 各种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表现歌曲的意境。2、让学生了解上海的《路边童谣》,增进对上海民谣......
《 摇 啊 摇 》教学设计东莞市长安镇乌沙小学:孙绮华教学内容:人音版第五册第一课 教学目标:1、从歌曲《摇啊摇》中感受、体验童年生活的幸福和快乐,表达我们对童年生活的热爱之......
《摇啊摇》教学反思《摇啊摇》是一首流传于上海地区的民间童谣,歌曲首次出现了六八拍子,如何引导学生感受这种拍子的韵律并有目的地渗透拍号知识,是我在教学准备中考虑最多的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