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精选4篇)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四年级语下册教学设计”。
第1篇:四级下册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口语交际:培养学生的关注新闻的意识, 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交际能力;通过看图说话,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感悟力,激发他们痛恨战争,同情战争中的无辜者的情感,理解人们对和平的呼唤。
2、习作练习:写一篇看图作文,通过课前查阅相关资料,认真观察图画,想象当时的情景,想象要丰富合理。培养学生写作的良好习惯。
3、评改目标:进一步让学生明确本次习作要求,通过自评、互改作文,学会修改作文的方法,习作是否联系照片上的“人和景”来写,内容是否具体,语句是否通顺。
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并培养学生认真听的习惯,互相交流。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利,内容简洁、清楚。2.认真观察图画,想象当时的情景,想象要丰富合理。教学准备: 教学课时: 一、教师:(一)尝试题
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尝试题
学校: 班级: 姓名:
根据提示写出你所搜集的新闻(要求:每组一条即可)1.时事方面__________________ 2.文化方面__________________ 3.教育方面__________________ 4.体育方面__________________ 5.日常生活__________________ 6.我还搜集到了__________________
(二)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二、学生:
1.认真尝试学习。
2.学生自己搜集几条新闻.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教学
一.激趣导入 1.老师和同学们都喜欢少儿频道,说说你喜欢哪个栏目,简单说说理由。(学生自由交流)请大家共同回忆“新闻袋袋裤”这个栏目,它有什么特点? 2.你能说说新闻有什么特点吗?小主持人在播报时怎么样?
3.最近同学们收集了很多新闻,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开一个“小小新闻发布会”,相信同学们也会像电视节目中的小主持人一样出色。
二、自主练习。
1、学生谈谈对新闻的了解 小组交流:
(1)说出新闻的出处:你的新闻是从哪里得到的?标题是什么?
(2)在这位同学讲之前,同学们讨论一下,怎样才能把同学们搜集的最感兴趣的新闻快速播报出来呢?
(3)下面以小组为单位,我们首先在小组内讲,然后推选一条你们组都感兴趣的新闻来播报。
要求每组组员都要讲一条新闻,组员要作出评点,最后评出最优秀的小主持人。(4)同学针对播报内容没听清或觉得不够具体的地方进行提问。(这儿通过学生的提问,让大家了解在播报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老师可结合具体的方法进行指导。)
2.总结小组内汇报要注意什么?(1)把新闻的主要内容说清楚。
(2)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可以提出疑问,也可以进行必要的补充。并选择喜欢的方式汇报(一人或者多人合作)
班级展示:
1、小组讨论,抓住新闻中的关键词,用最简练的语言进行播报。2、小组代表发言。3、全班评比。
4、公布小组获胜者,并给予精神奖励。
三.学生自读习作要求,课下在草稿本上完成作文
板书设计: 小小新闻发布会
时间 地点
人物 经过
第2课时
教学内容:习作讲评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同学们很认真的完成了作文,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大家写的如何。二、总结评价:
本次习作要求我们看图作文,看图作文的关键是观察画面,而大部分学生能认真按照习作要求,独立完成本次习作,化静为动,合理想象,思路清晰,详略得当,感情真挚,语言通顺,而且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出示表现优异学生名单。三、明确习作要求
1、请同学们再次阅读习作要求,并结合自己的经验,总结一下自己的看法。2、学生汇报交流。3、教师总结:
(1)观察要细而全。首先,要从整体着眼。图上有多少人,有哪些物……这些大体上的情况先要做到心中有数。其次,再进行细致观察。要注意图中的细节:人是什么身份,长得什么样,有什么特征,物是什么形状、颜色等,需全面细致地观察,不要轻易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2)依据图意,展开联想。联想是写作中常用的方法。一幅图受篇幅限制,能画出的形象毕竟有限,如果只把图上所画的写出来,即使观察得很细致,很全面,也不一定能写得生动、具体。所以,看图时要注意结合图上的形象,大胆地展开联想,联系实际生活,使文章变得更真实可信。
(3)围绕中心合理组织材料。中心是文章的统帅。我们从图上观察到的内容,以及由观察所联想到的内容,不一定都可以写入文中,必须根据确定好的中心进行选择,写前要想一想:这次作文应以写什么为主?哪些材料可以作辅助材料?哪些材料可以不用?确立了重点内容之后,再根据中心表达的需要,安排好结构层次,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按要求进行写作前的准备。
四、佳作,佳句赏析
1、选取一两篇优秀作文,出示出来,全本共同赏析,找出亮点。2、出示学生好词佳句进行赏析,从读中学习和积累。五、典型挑刺
虽然我们赏析了同学们优秀的地方,但一些问题作文也是不容忽视的,下面请大家一起来修改一篇问题作文。
全班参与,共同改正。
六、专项指导:怎样抓住文章主体?
看图与作文一样,也有主次之分,因此,在观察画面时应分清哪儿是主体,哪儿是背景,陪衬,而且要弄清画面上景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才能把握住文章中心。
第3课时
教学内容:习作评改 教学过程:
一、回忆本次习作要求,明确习作评价标准
上节课我们进行了习作指导,共同回顾一下习作要求。习作训练重点是什么?师生共同归纳。
二、评改过程(一)、明确学生自改、互改、互评的要求和标准 自改、互改:
1、自改和互改要使用修改符号。
2、把错别字和使用不恰当的词语修改过来。3、改正用错的标点符号。
4、改正病句、不合理的修辞、不通顺的地方。
5、文中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方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6、根据不同类型作文再增加要求。(二)互评:
1、评语使用第二人称,评语要具有激励性和启发性。
2、可以从内容是否具体,语句是否通顺,情感是否真实,中心是否突出,有没有离题,语言是否生动形像等方面,含蓄地指出不足,提出建议,督促其改正。
3、根据不同类型作文再增加要求。三、作文评改常用的方法
删:删去多余的字、词、句。把啰嗦的语句,改得简洁明白。增:加上几个字,把不明确,不生动的语句,改得明确生动。如:
理:调动词的排列次序,把不合理的,不顺口的语句,改得合理和顺口。如: 换:换个词,换个句子,使原来的语句更合理,更有力。如: 四、批改作文的基本要求
1、语气不明的句子,要修改到语意清楚。2、杂乱无章的句子,要修改到条理分明。3、平板无味的句子,要修改到描述生动。
4、说明观点材料不足的句子,要修改到陈述正确,材料充实。5、通俗不雅的语句用词,要修改到优美可读。6、文法使用错误,要修改到正确无误。7、过于单调无意义的句子,要删去。8、模糊不清的语意,要修改到意思明确。
9、引述不够正确的地方,要指出错误并加以改正。
10、语意前后不一或段落不清楚的地方,要修正到前后通顺连贯。板书设计: 一张旧照片
板书设计 时间:1937年8月28日
地点:上海火车南站
人物:失去亲人的小男孩
背景:浓烟四起,房倒屋塌,尸体遍地
第4课时 教学内容:修改习作 教学过程:
一、学生根据自改、互改、互评的要求和标准,先自改,再小组间互评互改。二、小组进行成果展示。三、推荐佳作,集体展示。
四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四(我的发现、日积月累、趣味语文)
教学目标: 一、日积月累(一)重点字词: 1.应会读字: 筹 帷 幄 皆 鹤 唳 没 2.易写错字:筹 帷 幄 击 唳 袭 贵 3.需要重点积累的词语:
知己知彼 百战百胜 运筹帷幄 决胜千里 出其不意
攻其不备 围魏救赵 声东击西 四面楚歌 腹背受敌
兵贵神速 草木皆兵 风声鹤唳 突然袭击 神出鬼没 所向披靡
(二)重点读背:能流畅地朗读“我的发现”里面的句子。
同时熟记“日积月累”里面的词语。二、理解运用:(分别从我的发现和日积月累提出目标)
1、从所描写的对象特点来分析作者对不同事物所表达出的不同情感。2、掌握并搜集有关军事的成语。三、情感体验:
1、学习小英雄雨来机智勇敢,不屈不挠的优秀品质。
2、感悟出作者对法西斯军人的厌恶和仇恨,了解人们爱好和平的美好情感,同时树立自己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教学重点:
1、学习小英雄雨来机智勇敢,不屈不挠的优秀品质。
2、感悟出作者对法西斯军人的厌恶和仇恨,了解人们爱好和平的美好情感,同时树立自己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教学难点:
1、学会通过从句式,句子中所描写的对象以及描写对象的特点等方面来分析句子。2、掌握“日积月累”中有关军事的词语,并了解词语大体意思。教学准备: 一、教师:(一)尝试题
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尝试题
学校: 班级: 姓名: 1.补充词语
知 知 百 百 运筹 出其 攻其 声 击 四面 受敌
皆兵 风声 兵 神速 出 没
所向 魏 赵 决胜 2.按要求写句子
1.苇絮飞起来。(扩句)
2.敌人的眼睛盯着地上那本书。(改为比喻句)3.罪恶的战争打破了孩子们的梦幻。(缩句)(二)课件。
(三)课前检查尝试题,收集、分析尝试题信息,进行二次备课。二、学生: 做尝试题。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我的发现”
1、教师简单导入,齐读课题:我的发现。
2、学生齐读课件所示的四个句子,教师引导发现四个句子在修辞上的共同点:都是比喻句。
3、学生利用句式简缩语义:第__句,把“ ”比作“ ”。4、学生在各自表述的基础上,整体表述,说一段话。
5、教师过渡:这四句都是比喻句,但是表达的情感不尽相同,听老师读第一句……,你们也这样读一读……学生齐读体会。
6、教师引导:表现了雨来的______。7、学生自己读第二、三、四句,用句式揭示比喻句所表达的情感:第__句,把“ ”比作“ ”,表现了_____的_____。
8、教师过渡:比喻句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要根据实际作者的需要而定,听一听这两句话,你说一说两个比喻句分别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课件出示:
(1).他身手敏捷,像()爬上了树。
(2).他在课堂上没有片刻安宁,总像()动来动去。(3).解放军像()下山,一下子把敌人全歼灭了。(4).歹徒像()一样扑向孤独无援的孩子。9、学生落笔,自由写两个比喻句。教师小结:
二、日积月累:与“战争”相关的成语
1、教师导入:这一个单元里边,咱们学习了四篇围绕“战争”这个主题的课文,谁来给咱们列举列举?学生列举。
2、教师过渡:战争需要智慧,需要谋略,第50页的日积月累就提供了一些与战争智慧、谋略相关的成语。跟老师读一读。
3、教师教读2遍。
4、邀请中下生接龙读,教师注意纠读。
5、教师组合纠读学生发生过读音错误的字、词。6、两个大组对读,挑出与战败相关的一组。
7、教师讲故事,学生猜成语:围魏救赵,四面楚歌,草木皆兵,风声鹤唳,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8、学生根据意思说成语,并再列举自己从课外积累的与战争相关的成语。下列词语意思供参考: 知己知彼:《孙子兵法·谋攻》“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一般都说“知己知彼”,指对自己的情况和敌人的情况都有透彻的了解。
百战百胜:多次打仗都能取得胜利。
运筹帷幄:《汉书·高帝记》“上(刘邦)曰: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后称在后方决定作战策略。
决胜千里:在千里之外就能决定最后的胜负,比喻智慧超群。
出其不意:趁对方没有料到(就采取行动)。攻其不备:趁敌人没有防备的时候进攻。
围魏救赵:公元前353年,魏国围攻赵国都城邯郸。齐国派田忌率军救赵。田忌用军师孙膑的计策,乘魏国内部空虚而引兵攻魏,魏军回救本国,齐军乘其疲惫,在桂陵(今山东菏泽)大败魏军,赵国因而解围。后来用“围魏救赵”来指类似的作战方法。
声东击西:声,声张,宣布出来。军事上出奇制胜使对方产生错觉的一种战术,即表面上或口头嚷着攻打这边,实际上却攻打那边。唐·杜佑《通典·兵典六》:“声言击东,其实击西。”
四面楚歌:《史记·项羽本纪》记载,楚霸王项羽被刘邦围困在垓下,“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后来用以比喻孤立无援、四面受敌的处境。
腹背受敌:前后都受到敌人的攻击。草木皆兵:一草一木都像是兵一样。《晋书·苻坚载记》记载,公元383年,苻坚率军南下,攻打东晋,看见东晋军队布阵整齐,“望八公山,草木皆人形”,非常惧怕。后来就用“草木皆兵”形容人在极度惊恐时,神经过敏,发生错觉,稍有一点动静,就非常紧张。
风声鹤唳:唳:鹤叫。《晋书·谢玄传》记载,北方的秦王苻坚带兵来攻打东晋王朝,在安徽淝水一带,被晋军打得大败,往回逃的路上听到风声鹤叫,都以为是晋军来追击他们。后来就用“风声鹤唳”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扰。
兵贵神速:用兵贵在行动特别迅速。
突然袭击:原指军事上出其不意地攻击,现多比喻突然加于别人的行动使人感到意外而难应付.
神出鬼没:象神鬼那样出没无常。形容出没无常,不可捉摸。后泛指行动变化迅速。力量所指向的地方,谁也抵挡不住。
所向无敌:形容力量强大,无往不胜。9、学生自由读,背诵。三、教学“宽带网” 1.朗读宽带网中的内容。2.你在生活中还收集了哪些英雄人物的故事? 3.学生展开收集资料。
4.举办故事交流会,评选故事大王比赛。
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限时检测题 学校: 班级: 姓名:
一、听写词语盘点。
二、把补充词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填空。()()披靡()()皆兵
()()受敌
四面()()声()击()
风()()唳 运筹()()
围()救()()战()胜 决胜()()1.成功的作战策略有(),()。2.意思相近的两个词是(),()。3.含有反义词的是()。三.选词填空
维护 维持
1.每个人都应该()祖国的尊严。2.警察叔叔正在事故现场()秩序。
壮烈 激烈
1.为了新中国的成立,董存瑞()牺牲了。2.从黎明一直到傍晚,战斗打得格外()。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四
口语交际 小小新闻发布会 习 作 一张旧照片 日积月累
第2篇:四级下册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写并积累本单元与战争相关的词句。2、培养学生关注新闻的意识。
3、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交际能力。
4、通过看图说话,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感悟力,激发他们痛恨战争,同情战争中的无辜者的情感,激发对和平的呼唤。
5、突出本组训练重点,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已经从字里行间了解了战争给孩子们带来的苦难,聆听了他们对和平的呼唤,现在就让我们再次读读那些词句,更深刻的感受一下吧!
二、学习“读读写写、读读记记” 1、学生自由读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2、小组学习:读词语,相互正音,交流词语的意思,交流读记词语的方法。3、学生书写“读读写写”的词语。三、学习“我的发现” 1、学生自由读这些句子。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3、全班交流:你发现了什么?这两组句子中带点的部分表达了怎样不同的情感?
4、从课内外阅读材料中找一找类似的句子,谈一谈自己的理解。5、教师小节。四、学习“日积月累”
1、自由读“日积月累”中的成语。注意:读准字音。2、指名读成语,集体正音。
3、再读成语,边读边思考这些词语的意思,并在小组里讲讲这个成语的故事。
4、总结:流传千古的词语中,能看到中国的历史和文化,能让我们多日积月累些成语,把这里的成语背下来。
第二课时
一、触景生情
1、搜集残酷战争相片。
2、启发谈话: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是深重的,这张相片是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南站时,被记者拍下来的真实情景。看了这些,你有什么想说的?
二、真情表达 1、下面,我们就围绕这张相片,展开想象,把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
2、指导观察和表达。
a.整体感知图中的景和人,说一说,图上讲的是什么? b.突出图中重点“孤独的孩子”,引导学生想象:这个小孩为什么哭?他的父母在哪里?当时发生什么事?这个孩子今后将会怎样?
c.完整表达,教师鼓励学生调动以学的知识或课外资料帮助表达,力求说清楚、说完整、说具体。
d.在说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把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三、课外延伸
搜集更多的有关战争给人类造成的事实和英雄人物的事迹,并讲给你的朋友听。
第三课时
一、提问导入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现实社会里,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新闻的存在,你们平时都用什么方式来了解新闻的?作为“地球村”的村民,我们应该关注国门外发生的事情。让我们召开一次新闻发布会。
二、召开新闻发布会 1、主持人宣布相关要求。
2、“时事”、“教育”、“日常生活”三个版块代表分别发言,每人发言后有一分钟的提问时间。3、评价他们的发言,教师参与交流、指导。4、总结他们的优缺点再次准备。5、新闻发言人发言。
6、选出“最佳新闻发言人”“最佳新闻”“头条新闻”等。7、主持人宣布新闻发布会结束。三、师生总结
1、通过今天的发布会,你有一些什么样的收获?
2、同学们,作为新世纪的建设者,我们从小就要学会关心国内外大事,同时,我们还要通过各种渠道锻炼自己的口才,增加自己的胆识,像这样的发布会我们以后还会经常进行,希望更多的人能通过这种活动锻炼自己,提高自己。
第3篇:四级下册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1
本设计以《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和我校国家级课题“学生自由习作指导研究”的实施为背景,通过借助课件与链接课文,达到“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让“要和平不要战争”的呼吁在学生的习作中得到淋漓尽致地体现。
【导写过程】
一、观察照片,感知内容
1、老师这里有这么一张相片儿,(出示照片)请大家看一看,猜一猜,看谁最聪明,你看到了什么?从中知道了什么?(学生自由地跟周围的同学说说自己的所见所想。)
2、现在由我来揭示它的谜底,这是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火车南站时,被记者拍下来的真实情景。同学们,你说对了吗?
设计说明:学生的思维方式是由形象向抽象发展的,因此,在学生观察照片的过程中,教师给学生足够的自由,鼓励学生不加约束地表达出自己的发现和想法。这样可以消除学生畏惧作文的心理,激发习作的欲望。
二、拓展思维,丰富内容
1、借助课件,想象事情的经过:
⑴出示课件:
(课件内容为美伊战争给两国人民带来的痛苦场面。看,随着战争的打响,硝烟滚滚,倒塌的建筑物,不断发生的流血与牺牲,那场面是触目惊心的。年老的双亲在为失去儿女而心碎,年轻的妻子在为失去丈夫而悲泣,年幼的孩子在为失去父母而痛哭……)
⑵看了这些画面,你最想说的是什么?(学生从不同角度畅谈自己的感受,但都表达了同样的一种心声:要和平不要战争。)
⑶同学们说得多好啊!说出了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要和平不要战争。因为战争必将给世界人民带来灾难,带来痛苦。你看,这个小孩在哭,哭得多伤心、多无助啊!可你知道他为什么哭吗?当时可能发生了什么事?他的父母呢?(出示习作要求:仔细观察照片,想一想这个
小孩为什么哭?他的父母在哪里?当时可能发生了什么事?)
⑷学生先在小组内自由说说,然后全班交流。
2、链接课文,想象孩子的命运:
⑴通过学习《夜莺的歌声》《小英雄雨来》《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同学们有什么收获?学生结合学习谈收获。
⑵是的,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夜莺”、雨来、雷利等儿童英雄,再一次感受到了世界人民的共同呼吁:维护和平,制止战争。那么,谁能来说说这个孤独的孩子以后的命运会如何呢?(出示习作要求:这个孤独的孩子以后的命运如何?)
⑶学生展开合理想象。如:
孩子被一有志之士救起,抚养长大后加入抗战队伍,成为一名“维护和平,制止战争”的少年英雄。
孩子无父无母,过着“衣不蔽体,食不裹腹”的日子,饱受战争之苦。
设计说明:“硝烟”“流血”“牺牲”等与战争相关的一些字眼,对处于和平年代的中国孩子来说是遥远而陌生的,是非常抽象的概念。课件的运用让学生的认识变得感性化,结合课文对学生的想象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同时,这些训练又使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得到提高。
三、再现照片,构思内容
1、谈话引渡,指点迷津:
(出示照片)望着照片中的人和景,倾听着同学们的交流,我们再一次强烈地感受到:要和平,不要战争!(出示习作要求:联系照片的人和景,把你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情感。)
你想以怎样的身份来讲述这照片上的故事,看谁的想法最与众不同。大家分小组互相说一说。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大家比一比,看谁拟定的题目最新颖。
2、自主写作,教师巡视:
设计说明:学生看懂了图意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身份去讲述照片上的故事,能够使学生在相同的题材下写出有自己个性的习作。而指导学生根据图意及讲述的身份来拟定题目,引导学生多角度命题,能够减少对学生习作的束缚。
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读、写并积累本单元与战争相关的词句。
2、培养学生的关注新闻的意识。
3、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交际能力。
4、通过看图说话,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感悟力,激发他们痛恨战争,同情战争中的无辜着的情感,理解对和平得呼唤。
5、突出本组训练重点,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口语交际、习作练习。
【课前准备】
收集自己准备的新闻、英雄人物的故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已经从字里行间了解了战争给孩子带来的苦难,聆听了他们对和平的呼唤。现在就让我们再次读读那些词句,更深刻地感受一下吧。
二、学习“读读写写”“读读记记”
1、同桌互读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2、交流词语的意思;交流读记词语的方法。
3、学生记忆“读读写写”的词语。
4、教师听写词语。(可以听写意思写词语;近义词、反义词。)
三、学习“我的发现”
1、学生自由读这些句子。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3、全班交流:
你发现了什么?(采用对比读的方法学习句子)
4、从课内外阅读材料中找一找类似的句子,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5、教师小结:
这四个句子带点的部分都是一个恰当的比喻。恰当的比喻让句子变得生动又传神。我们的习作也需要恰当的比喻。
四、学习“日积月累”
1、指名读成语,全班齐读。
2、四人小组交流词语意思。
3、全班指名交流,其他同学可以补充说明。
4、读读记记成语。
5、读一读,注意观察每一横排有什么规律。
6、选一个成语说一句话。
第二、三课时
一、触景生情
1、课前搜集资料交流:
同学们,课前我们收集了1937年左右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背景,谁来说一说。
2、启发谈话:
战争给从类带来的灾难是深重,这张照片是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火车南站时,被记者拍下来的真实情景。看了刚才的录像和这张照片,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二、真情表达
1、指出要求:
下面,我们就围绕这张照片,展开合理的想象,把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
2、指导观察和表达:
⑴整体感知图中的景和人。说一说:图上讲的是什么?
⑵突出图中重点“孤独的孩子”,引导学生去想象:这个小孩为什么哭?他的父母在哪里?当时可能发生了什么事?这个孩子今后将会怎样?
⑶完整表达,教师鼓励学生调动已学的知识或课外资料帮助表达,力求说清楚、说完整、说具体。
⑷在说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把看到和想到写下来。
三、小组交流,评议谁讲得最精彩
四、推选小组代表在班上交流,全班评议。
五、同学之间互评互改作文,自己修改作文
第四课时口语交际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的生活不断改变。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里,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新闻的存在。想一想,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知道新闻?(看电视、看报、听广播、上网等)
二、你最喜欢看什么新闻?指名说
三、看新闻有什么好处呢?举例说一说
四、既然新闻有这么多的好处,假如让你来讲新闻,你们认为应该讲清楚什么呢
五、那我们就来开一个“小小新闻发布会”
规则:
1、先在四人小组内讲新闻,讲后每人评议另外三人,讲得怎样,最后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到班上讲新闻。
2、各组代表在班上讲新闻,讲完后班上同学可以自由发表意见,最后举手表决评选出三名“最佳新闻发言人”。
六、师生总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那你们打算以后该怎么做呢?
第4篇:四年级语文下册园地四习作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习作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习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交际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先进行积累、感受,再尽情表达,最后尝试写作。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看图说话,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感悟力,激发他们痛恨战争、同情战争中的无辜者的情感,理解人们对和平的呼唤。教学重点:
在写作过程中,内容要具体,要表达真情实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学难点:
通过看图说话,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感悟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学手段:
课件展示本单元中关于战争的语句,课件照片配乐,日本轰炸上海视频片段。教材分析:
经过了本组课文的学习,学生对“战争与和平”已有了一定的理解和认识,本次习作训练,紧扣本组的专题,编排了一次看图作文,这是一幅真实的图片。着重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人和景。再展开想象图中孩子的未来命运会怎样,最后引导情感的表达。教学过程:
一、回忆课文,诱发情感。
师:同学们,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战争给孩子带来的苦难,聆听了他们对和平的呼唤。现在就让我们再次读读那些词句,更深刻地感受一下吧。
(课件展示本单元中关于战争的语句)
二、细心观察,大胆想象
(一)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1、师: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是深重的!我们中国也曾饱受外敌的侵略,也曾饱受战争的蹂躏。请看大屏幕的这张照片,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引导围绕主体,有序观察照片,描述图片。观看这张战争照片,应抓住照片的主体──照片中哭泣的小孩,按照一定顺序进行全面、仔细观察。怎么观察呢?
首先,抓住照片的主体部分,关注照片传递的主要信息。这张照片映入眼帘的是照片中央坐地而哭的男孩:他悲伤的啼哭,他的孤立无助让人揪心。
然后,围绕这一中心人物,采用由主体到环境、由近及远的顺序,一一观看照片的各部分内容,进行全面、细致地观察。
例: 瞧,男孩蜷曲双腿坐于被炸坏的铁轨中间,四周是被炸成废墟的火车站,铁路扭曲,地上满是碎砖碎瓦,天桥断裂,钢架摇摇欲坠,远处破壁残墙,一片悲凉„„
(设计意图:由近及远,由人及物,让我们对这张照片,有了清晰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习作教学设计
而深刻的认识:这幅拍摄战争创伤的照片,沉痛而有力地揭示了侵略者在中国大地上犯下的血腥罪行!教师激情的讲述,自然地将学生带入情境中,为下一环节学生的想象做好铺垫。
2、老师介绍照片背景:1937年8月28日下午2时,日机疯狂轰炸上海南火车站。上海原有南北两个车站,“八•一三”以后,北站处于战区,交通完全断绝,南站就成了陆路交通的唯一出口。当时上海及其附近的难民蜂拥而至,争相出逃、南站拥挤不堪。第一批4架日机首先向南站投弹炸死难民500多人。不一会,又有8架日机飞抵南站上空投弹,炸死200多人。车站天桥、铁轨、房屋被炸得稀烂,地上满是焦黑残缺的尸体,尸体上面还压着铅皮和木板。很多被炸死的妇女紧抱着无头缺肢的孩子。一时间烟雾弥蔓,哭声四起,惨不忍睹。
(设计意图:学生都是出生于21世纪的孩子,对这场战争是缺乏了解认识的。老师向大家介绍一下这张图的背景资料,可以加深学生对当时情况的了解,激发学生对战争的痛恨和平生活的关注、向往。)
(师相机板书:热爱和平,远离战争)
(二)突出重点,展开想象。
1、师:根据老师介绍的照片背景,试试想象一下:这个小孩为什么哭?他的父母在哪里?当时可能发生了什么事?这个孩子今后将会怎样?(放大课件中“痛哭的孩子”,指导学生有重点地观察、想象。)
生四人小组交流后,汇报。例:当时,上海火车站和往常一样,涌动的人群川流不息,正在这时,天空中突然传来“嗡嗡”的敌机声,还没等人们醒悟之即,“轰轰”几声巨响,顿时,火车站硝烟四起,建筑物坍塌了半边。“鬼子的飞机来了”“快跑呀,快跑呀”“爸爸、妈妈„„”哭声、喊声,顿时连成了一片,人们慌做一团,不知所措。可敌人的轰炸还在继续,天桥倒塌了,此时的火车站变成了一片废墟。人们停止了涌动,一个个尸体倒在血泊中,刚才还在喧哗的火车站现已死一般的寂静,只是偶尔还能听见几声低的呻吟。就在这寂静的片刻,突然传来了一个小男孩的哭喊声,“妈妈,你在哪里。”“爸爸,我害怕„„”他坐在铁轨中间满身是血,正张着大嘴呼喊着。他看着眼前满身是血迹的父母、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他不知父母为何一动不动,他也不知道从此以后即将成为孤儿,他更不知道今后怎么生存„„
(设计意图:这张照片只是历史瞬间的一个具体场景,但它不是这段历史的全部,不能看出侵略者如何狂轰滥炸,屠杀无辜的全貌。因此,同学们必须根据照片所拍摄的人和景,敞开心扉编故事。)
2、那个记者拍完照片后会怎么做?想到这些,你想对日本侵略者说什么?
和战争中的孩子对比,你有何感受?你的愿望是什么? 生四人小组交流后,汇报。例:我想,那个记者一定会在拍完照片后帮助他的。他一定会在好心人的怜爱中成长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为新中国的建设做出贡献。长大后的他也一定会对需要帮助的孩子们伸出援助之手。
可是,我又想到,在那个年代,日本侵略者对我们中国的践踏远远不止一个火车站。一定还有很多可怜的孩子,他们在日本鬼子无情的炮火中失去了亲人,又得不到帮助。那些孩子很可能还没长大就死了,因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习作教学设计
为没人给他饭吃。还有的孩子也许能活下来,但是如果没人管他,他们很可能会变成小偷。因为没人给他钱,让他生存,更没人告诉他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设计意图:由照片中孩子命运联想到当时战争中别处孩子的命运,学生的情感得到了提升。)(教师鼓励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或课外资料帮助表达,力求说清楚、说完整、说具体。)
三、明确要求,掌握写作方法
(一)审题意,明要求
师:通过观察,我们了解了照片所讲述的故事。我们本次习作有什么具体的要求呢?请打开课本第78页,自学习作要求。
生汇报:本次习作有三点要求:
1、仔细观察照片,想一想这个小孩为什么哭?他的父母在哪里?当时可能发生了什么事?这个孤独的孩子后来的命运如何?
2、联系照片的人和景,把你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
3、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二)拟题目,理思路,学写法
1、师:根据习作要求,可拟什么习作题目?
生交流后汇报。老师课件呈现:可选择题目战争中的孤儿 一张旧照片、沉痛的教训、废墟中的孩子、哭泣„„.2、本次的作文思路应该怎样写呢?
生交流后汇报:有两种形式:
1、根据画面创编一个故事,然后按事情发展的书序描述画面的内容,讲述画面中的故事;
2、以介绍照片为切入点,直接描述画面的内容,发表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老师提示拓展:
1、亲眼目睹法(假设你就是那个孩子)习作倒叙开头,写“我”现在的生活情况;其次,回忆“我”悲惨的童年生活;然后,叙述一个人收留了“我”;最后,描述 “我”对和平的呼唤。
2、写信形式(参考第15课)
师:明白了写作的要求和思路,怎样才能把画面写“活”呢?我们所看到的照片只是瞬间的情景,看图作文就是要展开想象,从静态引出动态,从“瞬间”写出过程,让画面活动起来,让画中的人物活动起来。
(播放日本轰炸上海的轰炸场面,结合影片动的画面,指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把照片写活。)
(三)积累词句,准备写作
教师展示课件:与本次习作有关的好词、好句、好段。让学生朗读、感受、积累,写作时运用上来。
好词:面无血色 魂飞魄散 魂不附体 慑人心魂 张惶失措 神不守舍 目瞪口呆 魄散魂飞 谈虎色变,闻风丧胆 不寒而栗 怵目惊心 触目惊心呆若木鸡 胆战心惊 骇人听闻 魂不附体 魂飞魄散 惊恐万状 五色无主 心胆俱裂 悲痛欲绝 悲天悯人 心痛欲裂 痛彻肺腑 心如刀割 嚎啕大哭 忍气吞声 泪如泉涌肝胆俱裂 俯地悲泣 悲喜交集 泣不成声 哭哭啼啼 慷慨悲歌 忧愁悲伤 伤心落泪 嚎啕大哭 哇哇大哭 心胆俱裂 五脏俱焚 声泪俱下 低声哭诉 泪水纵横 黯然泪下泪不滚滚 泪流满面 悲哀哽咽 悲伤叹息 痛哭流涕 抱头痛哭 放声大哭 悲痛欲绝 痛心疾首 哭声震天 哭声动地 怒气冲天 怒火万丈 恼羞成怒 勃然大怒 忿忿不平愤世嫉俗 义愤填膺 深恶痛绝 气恨难消 情无恨海 刻骨仇恨 千古之恨 盛怒之下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习作教学设计
怒不可遏 深恶痛绝 怀恨在心 满腔怒火 气恨难平 刻骨之恨 火冒三丈 大发雷霆暴跳如雷 怒气冲天 怒气冲冲 怒发冲窥 怒容满面 怒不可遏 怒目圆睁 怒目而视 怒火中烧 恼羞成怒 勃然大怒 拍案而起 愤然而去 忍无可忍 肺都气炸 按捺不住脸红脖子粗 两眼冒金星
好句:面对生活在和平时代的幸福儿童,他们能从这一张黑白照片想到当时那战争的可怕场面吗?能感觉得到那孩子的惊慌、孤独、可怜吗?
当入侵的铁骑踏上这片原本圣洁的土地,苦难也随之降临。远处枪声依稀,夹杂着伤痛的呻吟,婴儿的啼哭。
他们在腥风血雨下活着,孩子降生那一刻第一次传入他耳内的是那沉闷的枪声,烙下记印:我在战争中成长!
一位供职于美国赫斯特报系的中国摄影记者赶到现场,在已经成为废墟的站台下拍摄下了这个幼小的幸存者。
当四周稍微平静了一些和,突然,传来一阵号啕大哭声,啊!是一个4岁的孩子在哭!
只见周围血肉模糊、尸横遍野,而且满是血迹,列车都被炸毁、脱节了,铁轨也断裂了,许许多多的房屋都倒塌了,地上还有许多碎片。
“轰”的一声巨响,火车站的候车室瞬间倒塌了。车站里那成千上万的人们惊惶失措,逃的逃,叫的叫,哭的哭,乱成一片。顿然间,硝烟滚滚,血肉横飞。
小男孩爬到了妈妈身边,看到妈妈一脸的鲜血,小男孩赶紧伸手去帮妈妈擦,妈妈从牙缝里挤出两面个字“孩子”就断了气。
好段:这时,从被炸的候车室的废墟和碎片中传来一个幼儿的哭声,闻声过去,一个三、四岁的男孩正坐在废墟里,他的周围都是血肉模糊的尸体,他身上也都溅满了血。那男孩显然已被周围发生的一切吓怕了,他一脸惊慌,眼睛瞪得大大的,满脸都是灰尘,还张着大嘴拼命地哇哇啼哭着,连脖子、脸上的青筋都露出来了。这个可怜的孩子是在用他那拼命的哭声找寻自己的爸爸妈妈,找寻自己熟识的亲人。然而,这凄惨的哭声没有惊动他的爸爸妈妈,没有惊动他的亲人。唯一的答案,就是这些亲人已被日本侵略者的炸弹夺去了生命。
头顶上敌人的轰炸机还在盘旋着,一枚枚炸弹继续攻击着,地上的人们死的死,伤的伤,小河里血流成河悲惨得难以想像。就在这时,他听到他旁边的废墟里,传来一个微弱的声音,他知道,这是他妈妈的声音。于是,他拼命爬过去,手上、脚上都被碎片划破了一道道口子,鲜血在流,可他全然不顾,一个三四岁的孩子一下子仿佛成了一个懂事的小大人,因为他有一个希望,一定要看看妈妈,一定要把妈妈救活。终于,小男孩爬到了妈妈身边,看到妈妈一脸的鲜血,小男孩赶紧伸手去帮妈妈擦,妈妈从牙缝里挤出两面个字“孩子”就断了气。就这样,本来一个幸福的家庭由于日本侵略者的轰炸,这个孩子成了孤儿。
四:质疑解惑,延续激情
师:本节课还有什么不懂得吗?请保持你心中的激情,下节课把这篇习作写下来。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四 习作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习作教学设计
一、作文开头:照片的背景
二、描述画面:照片上是怎样的景象?
三、编写故事:孩子为什么哭?其父母在?当时发生?
四、展开联想:那个记者拍完照片后会怎么做?孩子以后的命运?
五、表达情感:想到这些,你想对日本侵略者说?有何感受?愿望是? 一张旧照片、沉痛的教训、废墟中的孩子、哭泣„„.5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7篇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5篇《语文园地四》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语文园地四》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读、写并积累本单元与战争相关的词句。2、培养学生的关注新闻的意识。3、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习作教学设计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习作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