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第一框 做人以德为先 教学设计_第三课做人以德为先

教学设计 时间:2020-02-29 00:50:48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教学设计】

第三课第一框 做人以德为先 教学设计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第三课做人以德为先”。

一、教学目标

认知:知道道德的含义及其特点;了解道德的分类;理解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要求;知道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

情感态度观念:以遵守道德为荣,以违背道德为耻;认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要求;树立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憎恶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培养自觉遵守家庭美德、建设和谐家庭的意识。

运用:在现实生活中,能够分辨遵守道德和不守道德的行为;自觉践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要求;在社会生活中,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各项要求;在家庭生活中,自觉践行家庭美德的要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基本规范的内容与要求。

难点:践行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基本规范。

三、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等。

四、教学资源

人教版《职业道德与法律》P29~36;《教师教学用书》P31~43;《学习指导》P16~33;PPT课件。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相关案例资料;为小组合作教学的开展将学生分成四大组;布置两位学生阅读文花枝、丛飞的事迹,为讲故事做好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查阅并搜集与道德内涵有关的资料,做好发言准备;两位学生准备讲故事。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4分钟)

1.教学内容

引导学生阅读第二单元导语中的案例,设问导入本节课要学的知识。

2.教师活动

探究活动一:什么是做人之本?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29页单元导语中的案例,用PPT出示问题:许振超获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他教给我们什么做人的道理?

(2)点评学生发言,总结归纳出:许振超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时刻不忘职业操守,这告诉我们道德是做人的基本品德,是为人做事之本(用PPT出示)。

(3)设问导入本节课内容:为什么说道德是为人做事之本?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以及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和要求是什么?

(4)用PPT出示第二单元和第三课知识结构图,指导学生了解第二单元和第三课内容结构。

(5)板书:做人以德为先。

3.学生活动

探究活动一:什么是做人之本?

(1)仔细阅读材料单元导语中的案例,思考PPT出示的问题,准备抢答。

(2)一至两位学生回答问题。

(3)观看PPT,快速翻阅教材第二单元内容,理清本单元、本课内容结构。

(二)研习新课(32分钟)

第一目:走近道德。(8分钟)

1.教学内容

(1)道德蕴含在我们的生活之中。

(2)道德的含义及其特点。

2.教师活动

探究活动二:职校生言行大讨论。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30页活动框中的文字材料,用PPT出示问题:①这些职校学生的言行“美”吗?美在何处?②说说你所就读的学校、班级,那些言行你觉得“美”,哪些言行你觉得“不美”?并要求学生将美的言行用个人礼仪、交往礼仪表演出来。

(2)点评学生的发言、表演,总结归纳出:道德并不空洞抽象,道德就蕴含在我们做的每一件小事之中,融汇在我们生活的每一天之中。用PPT出示:道德,蕴含在我们做的每一件小事之中,融汇于生活的每一天之中。

(3)设问:究竟什么是道德?

(4)板书:走近道德。

探究活动三:道德的含义及其特点。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30~31页正文以及第31页的“点评”内容,同时用PPT出示一副“食堂排队打饭”的漫画,呈现问题:你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吗?结合漫画说说你对道德含义及其特点的理解。

(2)点评学生发言,总结归纳出道德的含义,用PPT出示:道德是人类特有的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将道德与法律进行比较,帮助学生理解道德的特点,把握道德与法律的区别,做到自觉律己,自觉内化道德规范。用PPT出示道德的特点:以善恶为判断的社会准则,以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内心信念来维系,内容因时代不同会有所变化。

(3)板书:道德是调整三大关系的行为规范,三个“→”,社会准则,非强制性的,内容会变化。

3.学生活动

探究活动二:职校生言行大讨论。

(1)认真阅读教材第30页活动框中的文字材料,细细体会这所职校学生言行举止的“美丽”之处,针对PPT出示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各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准备发言、表演。

(2)小组代表发言、表演,其他学生倾听、观看、思考。

(3)听讲、思考,做好笔记。

探究活动三:道德的含义及其特点。

(1)认真阅读教材第30~31页正文以及第31页的“点评”内容,针对PPT出示的问题结合身边的正反道德现象进行思考、讨论。

(2)一至两位学生回答问题,其他学生倾听、思考。

(3)听讲、思考,做笔记。

第二目:公民基本道德规范。(10分钟)

1.教学内容

(1)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2)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要求。

(3)“八荣八耻”的实践意义。

2.教师活动

探究活动四:不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行为面面观。

(1)用PPT出示教材第31~32页活动框的四幅漫画,同时呈现问题:你身边发生过类似的事吗?你知道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涵义、内容和要求吗?说说公民遵守基本道德规范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32~33页正文,在学生思考、讨论回答的基础上进行点评,总结归纳出: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它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实用于不同的社会群体,是每一个公民都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用PPT出示:每一个公民都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

(3)请两位学生讲全国道德模范文花枝和丛飞的事迹,同时用PPT出示两人图片和简介,再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32~33页的“链接”内容,要求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了解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掌握公民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懂得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基础,以实际行动向道德模范学习。

用PPT出示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奋自强,敬业奉献;用PPT出示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要求:规范──公民与国家的关系,公共场合、公共关系中的道德行为,公民与公民间的道德关系,公民个人的道德要求,公民与职业、公民与社会的道德责任。

(4)由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内容引申到社会主义荣辱观内容,用PPT出示“八荣八耻”,播放“八荣八耻歌”,通过创设音乐情境,引导学生了解社会主义荣辱观即“八荣八耻”的内容特点,以及在社会生活中实践“八荣”的意义。

(5)板书: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3.学生活动

探究活动四:不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行为面面观。

(1)观看四幅漫画,体会其中的寓意;仔细阅读教材第32页~33页正文,针对PPT出示的3个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各组推选一名代表准备发言。

(2)小组学生代表发言,其他学生倾听、思考,掌握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涵义。

(3)听、看全国道德模范文花枝和丛飞的事迹,阅读教材第32页~33页的“链接”内容,掌握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内容和要求,思考向道德模范学什么、怎么学。

(4)看PPT呈现的“八荣八耻”的内容,听“八荣八耻”歌,振奋精神,在道德生活中自觉践行“八荣”。

(5)听讲、思考,并做好笔记。

第三目: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14分钟)

1.教学内容

(1)社会公德含义、主要内容及遵守社会公德的重要作用。

(2)家庭美德含义、主要内容及维护邻里友情的意义。

2.教师活动

探究活动五:社会公德面面观。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34页正文,同时用PPT出示四幅漫画,并呈现问题:阅读教材第34页正文,说说你对社会公德的理解,对四幅漫画中现象的看法。

(2)点评学生发言,总结归纳出: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规范。它是公民生活最基本的行为规范,是社会生活最起码的道德要求,也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用PPT出示: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遵循的行为规范。探究活动六:职校生如何践行社会公德大讨论。

(1)用PPT出示:我国倡导的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34页“链接”内容,用PPT出示“公德的距离”漫画,呈现问题:结合自身实际,说说作为一名职校生该如何将社会公德落实于行动?

(2)点评学生发言,总结归纳出:养成遵守社会公德的习惯,做到“我为人人”,遇难相帮,见危相救,热心公益,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用PPT出示)。

(3)强调并提醒学生,养成遵守社会公德的习惯不仅要从小事做起,更要从现在做起,要将理论付诸于实践,要将所学知识变为实际行动。要让学生懂得:个人文明提升一小步,社会文明前进一大步。

(3)板书:社会公德、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探究活动七:和谐家庭、邻里关系大讨论。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34~35页活动框文字材料、正文以及“链接”内容,用PPT出示问题:1.在你的心目中,和谐家庭是什么样的?2.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家和万事兴”。结合教材中的案例,谈谈如何构建幸福美满的家庭、和谐的邻里关系?

(2)点评学生发言,总结归纳出:我国倡导的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家庭美德对家庭和睦、家人安康以及邻里和谐的重要作用。用PPT出示:家庭美德,家庭和睦,家人安康,邻里和谐。

(3)板书:家庭美德、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3.学生活动

探究活动五:社会公德面面观。

(1)仔细阅读教材第34页正文,并体会PPT中的四幅漫画的寓意,针对PPT出示的问题进行思考、讨论。

(2)一至两位学生回答问题,其他学生倾听、思考。

(3)听讲、思考,做笔记。

探究活动六:职校生如何践行社会公德大讨论。

(1)仔细阅读教材第34页“链接”内容,针对PPT出示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各组推选一名代表准备发言。

(2)小组学生代表发言,其他学生倾听、思考。

(3)听讲、思考,并做好笔记。

探究活动七:和谐家庭、邻里关系大讨论。

(1)先仔细阅读教材第34~35页活动框文字材料和“链接”内容,感受并体会其中情境,然后再阅读教材第34~35页的正文,针对PPT出示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各组推选一名代

表准备发言。

(2)小组学生代表发言,其他学生倾听、思考。

(3)听讲、思考,并做好笔记。

(三)课堂小结(3分钟)

1.教学内容

总结归纳。

2.教师活动

(1)在学生归纳基础上,强调社会发展离不开道德,人生之路离不开道德。做人,就要做有道德的人,就要自觉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严格自律,内化规范,积极践行。用PPT出示本节课所学的主要知识点与教育点。

(2)板书:社会、人生离不开德、遵守、自律、内化。

(3)提问: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用一句话表达)

3.学生活动

(1)在教师的引导下,由一至两名学生根据板书思考归纳本课所学知识。

(2)每小组由一名代表发言,说出自己本节课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四)课堂练习(5.5分钟)

1.教学内容

学习评价。

2.教师活动

用PPT出示:

(1)单项选择:《学习指导》第17页第1、2题。

(2)多项选择:《学习指导》第19页第1、2题。

(3)简答:说说你对教材第33页龚自珍“士皆有耻,则国家永无耻矣;士不知耻,为国家之大耻”名言的理解。

(4)各抒己见:阅读教材第33页活动框的文字材料,说说你对发放“爱心卡”的看法和加强社会公德教育的好建议。遵守社会公德,你准备怎么从自我做起?

3.学生活动

(1)针对PPT出示的问题进行思考、讨论。

(2)竞答问题。

(3)课代表统计本节课学生发言次数,评出本节课“最佳表现奖”。

(五)课后作业(0.5分钟)

1.教学内容

布置作业。

2.教师活动

用PPT出示:

(1)辨析:《学习指导》第21页第2题;

(2)案例分析:《学习指导》第23页第1题;

(3)养成训练:《学习指导》第28页第2题。

3.学生活动

记录作业,课后认真完成。

附教学设计中补充的素材:

1.全国诚实守信模范文花枝

文花枝,女,中共党员,1982年11月出生。原湖南省湘潭市新天地旅行社导游。2005年8月28日,导游文花枝带的旅游团发生车祸。

当营救人员赶到现场施救时,想先将坐前排的文花枝抢救出来,但她却平静地说:“我是导游,后面都是我的游客,请你们先救游客”。直到下午4点多,当最后一名游客被送上救护车,她才接受救援。她伤势严重,左腿9处骨折,右腿大腿骨折,髋骨3处骨折,右胸第4、5、6、7根肋骨骨折,由于延误了最佳的抢救时间,伤口已经严重感染,随时有生命危险,院方决定为她做左大腿截肢手术,一位23岁的姑娘就这样失去了自己的一条腿。她的主治医生惋惜地说,如果她能及早得到救治,就有可能避免截肢。

车祸中,身负重伤的文花枝忠于职守,在生死关头舍己忘我,先救游客。文花枝在生死关头把生的希望让给游客,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她以不惜生命、先人后己的行动,兑现了诚实守信、服务游客的诺言。文花枝的事迹随即被媒体报道,“花枝精神”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人,她也由此成为备受关注的社会名人,荣誉随之而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十大杰出青年。2007年当选全国诚实守信模范。

──摘自《中国旅游网》(有删节)

2.全国助人为乐模范丛飞

丛飞,原名张崇,中共党员,1969年10月出生,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人。1992年毕业于沈阳音乐学院。1994年到深圳从事演艺工作,是深圳的首批“义工”、深圳市义工联艺术团团长。8年中,丛飞义演300多场次、义演总时间3600多小时。从1994年8月开始,丛飞开始了长达11年的慈善资助活动。他资助了178名贵州、湖南等省的贫困儿童,累计捐款、捐物达300多万元,自己却为此背上了17万元的债务。他还认养了几十名孤儿和残疾人。在他的捐助和关心下,许多失学孩子完成了学业,走上成才之路;许多误入歧途,对人生失去信心的青少年摆脱了困境,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

媒体披露丛飞捐助贫困儿童的事迹后,引起社会各界关注,丛飞当选为深圳“爱心大使”、2005年度感动中国人物。2005年5月,丛飞被确诊患有胃癌,于2006年4月20日在深圳去世。就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想到的依然是为社会为他人的奉献。他将家里唯一一件值钱的钢琴送给了莲花北残疾人康复站,他捐献的眼角膜给四位在黑暗中苦苦期盼光明的眼疾患者带来了光明与幸福。这最后的奉献,使丛飞的生命之光喷发出最为耀眼的一缕光辉,也让他对善与美的奉献达到了极致。正如丛飞所言:“奉献是我生命的需要,献爱心是我的天职。”2006年6月23日,深圳市委、市政府授予丛飞“爱心市民”称号。2007年丛飞当选全国助人为乐模范。

──摘自《人民网》和《深圳新闻网》(有删节)

第三课第一框 做人以德为先 教学设计

第三课第一框 做人以德为先 教学设计江苏省扬州商务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周蒋浒附教学设计中补充的素材:1.全国诚实守信模范文花枝文花枝,女,中共党员,1982年11月出生。原湖南省湘潭......

做人以德为先教案

第三课 感受道德之美(第一课时)一、做人以德为先一、教学目标 1.认知了解道德的特点和分类,理解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以及家庭美德、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2.情感态度观念认同道德......

第三课第一框教学设计最新

第三课:青春的证明 第一框:青春飞扬教学设计张艳荣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一单元青春时光的最后一课,也是本单元的落脚点,第一目,引导学生感悟青春的魅力,成长的渴望,激发学生对青......

第三课第一框教案

导入新课:咱们第一单元学习的是生活与消费,在前两课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货币,学习了价格的相关知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本单元的最后一课,第三课多彩的消费中的第一框消费及其类......

以德为先

对“干部选拔任用更重以德为先”的感想注税1101 黄悦 学号1107050144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遵照执行......

下载第三课第一框 做人以德为先 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三课第一框 做人以德为先 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