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魏继红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
《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永吉十中 魏继红
学习目标:
1、明确说明对象,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2、识记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的特点,并会运用相关知识阅读说明文。
3、通过图片欣赏,了解我国桥梁建设所取得的光辉成就,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学习重点:
掌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品味说明文的语言。学习难点:
运用说明文的文体知识阅读说明文。学习方法:
合作探究法,拓展迁移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拓展文章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介绍了说明文的相关文体知识,考考大家,看哪一组的表现好?(考察整组成员,全组通过给笑脸,按顺序答不上者其余人无机会)
说明文概念: 说明文种类: 说明顺序: 说明方法: 说明文语言:
二|、明确说明对象及特征
说明文的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那么这篇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中国石拱桥)
抓住了中国石拱桥的那些特征呢?(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
三、理顺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采用什么顺序,主要取决于作者所说明对象的特点。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时间顺序容易表示清楚。写建筑物的结构,离开空间顺序难让读者看明白。说明事理用逻辑顺序,正便于体现事理的内部联系。(多媒体显示)那么这篇文章是采用哪种说明顺序呢?赵州桥、卢沟桥的部分又是采用什么说明顺序呢?
朗读课文有关赵州桥、卢沟桥的段落,理清作者的说明顺序。学生明确:作者分别介绍赵州桥、卢沟桥,说明的顺序基本相同。
以赵州桥为例说明。介绍赵州桥时,先简单交代赵州桥的地
理位置、修建时间及解放后对它进行的修整。接着用具体数字说明赵州桥的长度、宽度,引用唐朝张嘉贞的话赞美赵州桥设计施工的精巧,然后分四点对赵州桥在设计和施工上的独创性及艺术价值进行具体说明。第一点是说大拱弧度大,便于车马上下。第二、三两点是从桥拱设计的独创性方面进行说明,即“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和“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这样的设计使桥梁坚固耐用。第四点说桥梁与周围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
教师总结:课文基本上是按照地理位置、修建时间、结构特征的顺序来分别介绍这两座桥的。
四、找出文中的说明方法
本文成功地运用多种说明方法,品味课文语句,举例分析。
说明方法及作用
1、打比方
如:“桥洞不是普通的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 作用:将桥洞比作弓,形象生动地说明了赵州桥桥洞的形状,突出了它形式优美的特点,给读者鲜明的印象。
2、列数据
如:“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
作用:通过列举数据,准确而具体地说明了“赵州桥非常雄伟”的特点,给人以具体而清晰的印象。
3、作比较
如: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极少出事,足见它的坚固。
作用:通过比较,突出了卢沟桥结构坚固的特点,给读者留下具
体清晰的印象。
4、举例子
如:(我国的石拱桥)在建筑技术上有很多创造,在起重吊装方面更有意想不到的办法。如福建漳州的江东桥,修建于八百多年前,有的石梁一块就有二百来吨重,究竟是怎么安装上去的,至今还不完全知道。
作用:通过举例,具体而清楚地说明了我国石拱桥在建筑技术上有很多令人意想不到的创造。
5、摹状貌
如:“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作用:通过描摹,具体而形象地说明了“卢沟桥形式优美”的特点,给读者提供想象的空间,留下深刻的印象。
6、引用
如:“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作用:通过引用唐朝的张鷟的话,有力地说明了赵州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或形式优美)的特点。
7、分类别
如:(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
(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
(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
(四)全桥结构匀称……
作用:使说明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说明全面,避免遗漏、交叉、重复。
五、品味说明文语言,体会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请对例句加以分析。
(1)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比较早”程度较轻,这样表达比较稳妥,体现本文语言的准确、周密。
(2)《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大约”“可能”都表示不确定,只是推测的情况。“有记载的”使说明有根据,增加可靠性,体现本文语言的准确、周密。(3)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几乎”强调了石拱桥分布范围很广,但并不排除有的地方没有石拱桥的可能,体现本文语言的准确、周密。
(4)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当时”是从时间上限定,“可算”是从程度上限定。这样才更符合实际情况,体现本文语言的准确、周密。(5)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
“左右”表示估计,说明这座桥大致的修建时间,避免了绝对化,体现本文语言的准确、周密。
教师总结:说明文的语言有准确、严密的特点,综观以上例句,可以发现本文:使用数字准确;没办法用准确数字的,就用表示估计的数字;对暂时还无法肯定的意思,就用表示推测的语言来表达;恰当地使用限制性的词语,使表达的意思趋于准确。因此,我们学习说明文语言,最重要的就是要抓住“准确”二字。
六、总结阅读说明文的方法
1、了解说明对象,把握其特征;
2、理清说明顺序,3、掌握说明方法,4、揣摩语言,把握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七、欣赏桥梁图片(大屏幕展示)
了解我国桥梁建设所取得的光辉成就,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
八、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向学生发放说明文主题教学的文章,当堂阅读,运用说明文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文。
文章一:《梁桥》
文章二:《恩施州的风雨桥》
反思:这节课是采用主题教学1+*的思路来开展的,精讲一篇文章,带动多篇文章的学习。这是本册书的第一篇说明文,通过讲解交代一些说明文的文体知识,然后运用这些知识来阅读其他的说明文。课堂思路清晰,环节齐全,真实地再现了学习的过程。但刚接触,落实过程中,出现意见分歧,导致进行时不够顺畅。一小部分学生能被动接受,但不能流畅地表达,课堂气氛不够活跃。相信这种方式进行下去,学生的阅读量加大,学以致用,能力一定得到提升。
再说我爱你魏继红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 艺术设计系2011级建筑装饰工程技术2班 ***亲爱的爸爸妈妈:昨晚熬夜看完了《世界上最美丽的离别》,“细看方知美丽,久品才解可爱。......
《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中国石拱桥》是中国文学作家茅以升的一篇文章,文章运用科学数据,以及赵州桥、卢沟桥两个具体的例子,说明了石拱桥在人类文明中的历史地位、科学含量等......
《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茅以升【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了解说明文的基本文体知识。2.明确本文的说明对象及其特点,学习作者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来介绍说明对象。3.培养学生整体感......
《中国石拱桥》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通过本文学习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二)过程与方法:①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②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作者:江苏省无锡市广丰中学沈伟【教学目标】1、体会说明事物的特征,初步了解说明文的基本特征。2、学习准确的说明语言。【教学设想】1、教学重点:⑴说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