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青山不老教学设计(李雁)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16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16*、《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 李 雁
教材简述:
《青山不老》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环境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学习目标:
1、在预习的基础上,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三番五次、盘踞之地”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深入阅读,抓住主要人物、主要事件,能比较准确、全面地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运用抓关键词的方法,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预习提纲:
(1)自己练习读课文,做到读通顺读正确。(2)勾画出本课的新词,读读记记。
(3)搜集晋西北的相关资料,并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重点:
独立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含的深层含义。教学难点:
体会老人崇高的精神。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及内容:
一、导入揭题
课件出示杨善洲图片,同学们知道他是谁吗?(学生说)教师简介:杨善洲,原宝山地委书记,1988年6月退休以后,他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施甸县大亮山兴办林场,一干便是22个春秋,带领大家植树造林5.6万亩,林场林木覆盖率达97%以上。把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了今朝生机勃勃的绿色天地,使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在大亮山创造了一个奇迹。今天我们将跟随作家梁衡一起去见证在晋西北创造“青山不老奇迹”的另一位老人。(板书:青山不老)学生齐读课题——青山不老。
二、检查预习
1、出示词语,指明读治理
肆虐
盘踞
淤泥
归宿
风雨同舟
三番五次
如臂如股
绿风荡漾
日月同辉
2、指名说说本文写了什么内容?【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老人 创造绿洲】
(此环节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若学生已抓住主要人物和事件并表述的很全面,即作充分肯定,若学生只能简单述说,则如此引导:同学们已经学会抓住主要人物和事件的方法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但这里我们的要求还是有差距的——出示学习目标2,要把主要内容概括清楚、全面还需要深入阅读啊。)
三、明确学习目标(学习反思时明确)
教师带读并指导学生找出学习目标中的行为动词,明确如何完成目标。
四、导学达标
(一)默读课文,认识老人。
1、出示学习要求一
默读课文,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老人确实年岁大了、老了?画出相应的句子。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3、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汇报勾画的句子。(2)预设交流点:
①65岁那年,他组织了七位老人开始治理这条沟,现在已有五人离世。
②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一生;一天他栽树回来时,发现她已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
③他已经81岁,知道终有一天自己也会爬不起来。
④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
【过渡语:】正是这样一个古稀之人,在年迈之时,却创造了一个奇迹。再读课文,找找老人创造了什么奇迹。
(二)朗读课文,感受奇迹。
1、出示学习要求二
朗读课文,思考:老人创造了一个什么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用“——”勾画出相应的句子,读一读,再联系上下文写一写自己的体会。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3、检查学习情况。
(1)指名汇报勾画的句子,视情形出示预设语句,引导学习体会。(2)认识奇迹。预设交流点: ①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点拨:15年在人生之中是长还是短?
人生苦短能有几个15年,而在老人这15年中却干了多少事啊!(学生齐读)绿化了8条沟、7条防护林带、3700亩林网„„
这一连串的数字背后是老人15年的枯燥岁月;这一连串的数字面前是满山遍野的绿。通过这一连串的数字,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老人什么样的形象呢?(高大、伟岸、令人敬佩)
让学生带着赞叹之情朗读这句话。“15年啊„„„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过渡语】老人的这个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指名交流从哪儿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的险恶)
(3)感受环境恶劣
①学生结合第2自然段交流,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随机用课件介绍晋西北的环境。(板书:自然条件恶劣)
②结合注释理解“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的意思。师:这里可称作穷山恶水,这里可称作荒无人烟,这里也可称作死亡之地。而就在这如此恶劣的环境里,这位老人却15年如一日植树造林,创造出这一片青山。这难道不是奇迹吗?
③师:老人用他的坚毅抵住了环境的恶劣,而他生活的地方又有怎样辛酸的故事呢? 请同学们读第3自然段回答。(早出晚归、七位同伴五位过世、风雨同舟的老伴没能见上最后一面)(板书:生活条件艰辛)
师:15年啊,绿色披上了青山,而青丝却变成了白发,死亡带走了他的亲人,也正一步步向他逼近,但是,他不走,因为(课件出示)生读:“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 他不走,因为(课件出示)生读“他觉得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师: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老人要把一生奉献给山沟;要把生命奉献给青山)
【过渡语:】从贫瘠的山沟到如今葱郁的青山,老农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了出来,这就是他生命的价值。因此当告别老人的时候,“我”不由得想到——
出示: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三)小组合作,领悟“青山不老”。
1、出示学习要求三
朗读“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与日月同辉了。”这句话,运用抓关键词的方法想一想这句话应该怎么理解?然后小组合作讨论: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2、学生自主学习2分钟后小组合作讨论。
3、各小组代表交流。预设引导:
①“另一种东西”是什么东西?
②“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什么意思?
③“青山不老”是指老人创造青山的精神、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这一切将与山川同在,与日月同辉,将永远存在。
带着这份感动,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句话吧。(全班读——小组读——全班读)师:巍巍青山承载了几代人的梦想,棵棵杨柳记载了老人寄情荒山,造福人类的足迹,老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他的意义却在茫茫青山之中得到了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让我们满怀敬佩、崇拜、感激之情与作者同呼:
(课件出示)青山是不会老的!
师:这位老人就是全国劳动模范马永顺。出示马永顺图片及相应资料:
这位老人,在齐腰深的大雪中护林,汗水和冰茬使棉裤变成“铠甲”,红肿的大腿跪出血水。这位老人,在*时为了帮助一棵被压弯的小树遭看守多次毒打。
这位老人,在劳模表彰会上,却憋得满脸通红,只说出18个字:“我叫马永顺,护林1200立方米,一个人顶6个!”
这位老人,在临终前还在哼着那首由他自己创作的“植树”号子:“行动起来呀,嘿哟嘿哟;植树造林啊,嘿哟嘿哟。绿化祖国呀,嘿哟嘿哟;造福子孙啊,嘿哟嘿哟……”
面对这位可敬的老人,你有什么话要对他说呢?
五、当堂训练
以“是啊,敬爱的老人,青山是不会老的。„„”为开头,把你想对老人说的话写下来。也可以写一写学了本文后,你打算怎样用实际行动来保护我们的环境。
学生写后交流。
师小结:同学们,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植树造林、绿化荒山,是每个公民的责任,让我们像晋西北的老农一样,珍惜自然资源,共营生命绿色!
六、课堂小结
出示学习目标,结合学习目标,这节课我们学会哪些学习方法?
七、板书设计:
自然环境恶劣
老人
创造绿洲
造福子孙
生活环境艰苦
八、下节课预习内容 读一读,记一记“词语盘点”
16*、《青山不老》教学设计人教版新课标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 李 雁教材简述:《青山不老》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环境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本的4个生字。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文,了解文内容。 3.情感目标: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青山不老》 教学设计,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青山不老》语言简练、生动,借助比喻、拟人等表现方式,将山沟里绿树成荫、枝繁叶茂、错落有致的形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展示的还有老农为创造这片绿洲所付出......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课题11.宇青山不老12.课型略读课文授课时间1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初读课文,了解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了解奇迹是在何种情况下创造的。2.理解含义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