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李瑞瑞)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
定塘小学 李瑞瑞(402)
教学目标:
1、交流、了解诗人。在初步朗读中认识本课的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2、自主学习,结合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词典,理解“西辞”“烟花三月”“尽”“唯”等词语,观察图中的插图想象诗的意境体会诗句的含义。
3、小组合作,交流学习心得,整理学习中的难点。
4、全班交流,梳理诗意,体会朋友之间的友情和依依惜别的感情。背诵并默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5、积累描写送别或友情的优秀诗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习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难点: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一、师: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赠汪伦》这首诗你们还记得吗?它是谁写的,你能向大家介绍这位伟大的诗人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去感受李白送别友人的真情吧。
生:诗人是李白。他是我国唐代的大诗人,被世人称为诗仙。我们还学过他写的《静夜思》。
二、解题:
师:
1、出示题目,齐读课题。
2、用自己的话说说题目的意思吗?你了解黄鹤楼吗?
生:齐读课题。题目的意思是老朋友在西面的黄鹤楼向诗人辞行去广陵。结合课文注释,交流收集到的黄鹤楼的资料。
三、初读古诗。
师:李白如何描述他和孟浩然分别的情景呢?请大家自由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
1、学习诗中两个生字。
2、指名读古诗。指导朗读。
(1)课件范读,划分节奏,根据划分好的节奏,自己先学着读一读。
(2)指名读、教师范读、齐读。
3、相信你能读好,也能写好。
生:(1)自由读诗,勾画出生字,并认读生字。
(2)划分诗的节奏并尝试读出韵律。
(3)抄写诗句。
四、理解诗意,情感升华。
1、自读自悟。
师:自由读诗,结合课文的注释和插图,想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把不懂的问题在书中作标记。
生:结合课文的注释和查字典,理解诗句的大意。
2、小组交流,互相请教,试着解决不懂的内容,交流读懂的内容。
3、组织全班交流。
(1)赏析“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师:这场送别发生的地点和时间,你是从哪些词看出来的? 生:地点是在黄鹤楼,时间是在烟花三月也就是春天。师:想象一下,烟花三月是一个什么样的季节?
生:春天的百花争相开放。到处是鲜艳的色彩。
师:我们一起去看看这个季节里的扬州城。(课件播放扬州风景)生:欣赏扬州的风景,更深理解烟花三月。
师:想到孟浩然要去的是这样一个地方,李白的心里会怎样想?那我们来读一读前两行诗。
生:读“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诗人非常羡慕孟浩然能在这样美丽的季节去往扬州,自己也非常地向往。
(2)品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师:尽管依依不舍,但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孟浩然的船走了,李白回去
了吗?你从哪里知道?
生:李白一直目送孟浩然乘船离开。他一直看到孤帆远影碧空尽。
师:诗中哪个词告诉我们小船不见了? 生:惟见长江天际流。
师: “孤帆”什么意思? 这么大长江上难道真的只有孟浩然的这条小船吗?为什么诗人却说孤帆呢?
生:孤帆是指一条帆船。江上有很多船,只是因为诗人的眼里只有孟浩然这个老朋友,突出诗人对孟浩然的依依不舍。
师:孟浩然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的心里很羡慕,很向往。但是,当李白看着孟浩然渐渐远去的时候,他的心里又是什么滋味?你为什么会这样想?
生:诗人舍不得朋友离去。因为在诗中,李白称他为故人,是好朋友。好朋友离开了,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再见,自己当然会依依不舍。
五、赏读全诗,背诵全诗。
师:李白对孟浩然的深厚情义感动了千百年来的中国人,让我们再来把他的深情厚谊读出来吧。
生:齐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师:我们把这美好的情感,把这千古佳句永远地留在心中,好吗?那赶快背下这首诗。
生:练背全诗。师:抽查背诵。
六、课外拓展
师:李白的送别诗把他对孟浩然的依依惜虽之情表露无疑,你还知道哪些送别诗呢?和大家一起来分享。
生:《赠汪伦》 《别董大》
七、作业
试着把诗改写成一篇作文,或者把它画下来。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反思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短短的28个字表达了一种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同时又有一种阔大深远的意境。这是唐代时期非常盛行的送别诗中的佳作,读来很有韵味。《新课标》对三、四年级诗词教学的要求是“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中体验情感。”古代诗词语言精美,生动,本节课我用音乐、媒体教学等手段,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自研自得、入境悟情,从而领悟诗意,体验诗情。用精心准备的导语和切合诗意的古曲音乐,烘托出一个浓浓的读书氛围,放开学生的手脚,放飞学生的思维。而板书立求简洁、明了。我遵循农村小学生学习古诗的原则。在导入理解课题后逐步采取读正确、读出正确的节奏,再读出诗歌的韵味。在导入环节,我以学生以前学过的李白的《赠汪伦》为切入点直接导入课题,让学生一目了然。
导入之后由于诗题较长,所以除了读正确之外还要读出节奏。而对于诗文,先做到正确、再读出节奏,而重点是要读出韵味。如何进入到诗的情境中去体会诗人的情感,再读出诗中情。我想这也是这节课做得最不够的地方。学生都知道李白和孟浩然的依依惜别之情,“依依惜别”“恋恋不舍”学生能够说出我们老师要的和考试要的标准答案,可是这种情却进入不了学生的内心。也就是说学生不是有感而发的。在试教的过程中,我曾经把学生当做“零”起点去教,结果发现没有一点突破。
有人说:诗歌是无声的音乐。因此在课堂中要让学生享受古诗的韵律美,画面美以及整体美,以达到情感熏陶的目的。“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文心雕龙》。我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要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境,体会诗中情,读出诗中情。要使学生披文以入情,教师就必须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披文入境,进而入情。在 “悟诗情”教学环节时抓住两个主要意境点“烟花三月”和“故人西辞”,学生的情感体验被调动起来,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课堂上流淌的是诗意的语言,涌动的是真实的情感,碰撞的是思维的火花。但是这里比较遗憾的是我的操作太快,没有给学生更多的品味的时间。
本节课我还重在积累。拓展学习送别诗,默写或抄写本节课要学习的这首古诗。这样的教学,不仅增加诵读积累的数量,也是一种初步的对比学习,激发并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和热爱。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设计理念:以一“送”字贯穿全文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以读促悟,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情景;以语言运用为中心,通过朗读、想象、合作、......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鹤、孟”等个生字。.正确、通顺、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两首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培养不同层次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自主学习能力、......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理解诗的内容,想象诗所描绘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 教学重点:准确理解诗意,想象诗......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境,体会诗人李白和孟浩然依依惜别之情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