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度量(二)教学设计_角的度量2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时间:2020-02-28 08:54:17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教学设计】

角的度量(二)教学设计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角的度量2教学设计”。

角的度量

(二)教学设计

霍山文峰学校小学部 雷正勇

一、教学目标:

1、认识量角器,能在量角器上找到相应度数的角,进一步认识角的度量单位,加深对角的意义的理解。

2、在独立探索和与同伴交流的活动中,理解和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画角的方法,能正确地量角和画角,体会度量的本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在画角和量角的过程中,培养认真操作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正确量角。教学难点:量角时能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三、教学准备:

量角器、三角板、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揭示课题

(1)复习角的概念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谁能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叫作角?(2)故事引入

①谈话:在角王国里有许多成员。有一天,角成员们在草地上做游戏,玩着玩着,其中的两个成员吵起来了,它们都说自己比对方大。∠1说:“我的边长,所以我比你大。” ∠2说:“边长有什么用,我的开口大,所以我比你大。” ②提问:他们到底谁说得对呢?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呢? 生:用眼观察、用三角尺测量。

③揭示课题:看来,我们要比出这两个角哪个大,大多少,需要测量。怎么量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角的度量。(板书:角的度量)

(二)、探究新知

1.1°角的产生

(1)用三角尺上的角量一量、比一比

①小组合作:选定三角尺上的一个角进行测量、比较

②汇报交流:说一说你选的是三角尺上的哪个角,怎么量的?量的结果是怎样的?

预设:用30°角量,∠1=30°,∠2比30°角大,所以∠2大。

用45°角、60°角量,∠1比45°角、60°角小,∠2比45°角、60°角大,所以∠2大。用90°角量,∠1比90°角小得多,∠2比90°角小一些,所以,∠2大。

③质疑:我们用三角尺上不同的角比出了它们的大小,但是还是不能准确地知道∠1和∠2到底有多大,两个角的大小相差多少,怎么办? 生:测量出两个角的大小。(2)介绍1°角

①谈话:对,要准确测量一个角的大小,需要有一个合适的角作单位来量,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角的单位。

②课件演示:人们将圆平均分成360份,将其中1份所对的角作为度量角的单位,它的大小就是1度,记作1°。③闭上眼睛想象一下,1°角有多大。2.认识量角器

(1)谈话:了解了1°角是如何确定的,我们再来认识一下度量角的工具—量角器。

(2)小组合作:先拿出自己的量角器看一看,再讨论一下这些量角器有什么共同点?

汇报交流:谁来介绍一下,你有什么发现?(配合课件演示)学生:半圆形,平均分成了180份,有一个中心点,两圈刻度,分别从0°到180°,每两个数字之间相差10,有两条0°刻度线等。(3)操作活动:用两根牙签,在量角器上摆角 ①摆一个直角。

学生试摆后交流方法。(摆角时,一条边对准0°刻度线,另一条边对准90°刻度线,顶点与中心点重合。)②摆一个60°的角

学生试摆后提问:你是怎么想的?

生: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了180份,每一份所对的角是1°,60份所对的角就是60度。③摆一个120°的角 呈现错例,比较辨析。3.用量角器量角──教学例1(1)出示例1:怎样用量角器量出∠1的度数?(2)学生独立尝试量角,小组交流量角方法。(3)学生展示量角的过程(4)尝试归纳量角的一般步骤:

①把量角器的中心与角的一条边重合,0°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②角的另一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4.反馈:照样子,量出∠2的度数。学生展示量角过程,叙述量角方法。5.小结

(三)、巩固深化

(1)看量角器上的刻度,填出每个角的度数。

学生独立度量后交流方法。(2)猜猜看

看角的一条边在量角器上的位置,猜角的度数。(3)量出各角的度数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量角的方法。学生展示量角过程,叙述量角方法。

(四)、总结延伸

(1)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估一估,三角尺上各个角的度数,再量一量。

五、板书设计:

角的度量

(二)量角器

量角

六、教学反思: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有以下几点反思:

1、本节课我重在留时间给学生思考、操作,比如观察量角器,给予充足时间让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在量角过程中,也是给予足够时间让学生能够动手操作。

2、学生一开始在找角的环节上,老是局限在只能找出两个50度的角,只会从零刻度线出发找角,学生对角的度量的本质没能真正理解。

3、在量角的过程中,有部分学生困扰于“是70度还是110度”的这个问题。量角器上有一内一外两圈刻度,学生容易只看到外圈的刻度,每次就只会读外圈刻度数。而这一问题,在之后的画角活动上,也有部分学生犯同样的错误。比如120度的角,学生就只看外圈刻度线,结果画成了60度的角。因此在画完角后,我提醒学生检查所画的角与所要求画的角是不是同属于锐角或钝角,培养学生细心检查的良好习惯。

角的度量

(二)说课稿

《角的度量

(二)》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以下几点:

1、认识量角器,能在量角器上找到相应度数的角,进一步认识角的度量单位,加深对角的意义的理解。

2、在独立探索和与同伴交流的活动中,理解和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画角的方法,能正确地量角和画角,体会度量的本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在画角和量角的过程中,培养认真操作的良好学习习惯。

在新课开始前,我以复习角的概念和一个关于角的大小的故事为导入,从而引出新课的课题。以学生感兴趣的童话故事“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引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引发了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在问题驱动下学习,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接着讲1度角的产生和如何比较角的大小。因为度量需要统一的标准,学生借助三角尺中的同一个角比较角的大小,渗透了度量时标准要统一,唤起了学生度量的经验。借助课件认识1°角,既有助于学生形成1°角的表象,了解角的单位及符号,又有助于学生了解量角器的构造原理,为认识量角器做准备。然后我介绍量角器的构造和摆法,在这一环节,我让学生先去研究,了解量角器的构造原理,通过动手摆角,初步感悟量角器是角的集合以及用量角器度度量角的一般方法。课件出示量角器,让学生观察,说说自己对量角器的认识。通过介绍量角器的各部分名称,帮助学生了解量角器的结构,让学生整体把握量角器的特点,加深对角的度量单位的认识。在认识了量角器之后,让学生自己找角,分别找出量角器上的50度和140度的角。找角的操作活动,主要是为接下去的量角跟画角做准备。学生通过找角,明晰角的顶点、两条边的位置,以及哪个方向作为始边,如何看刻度数等。接下去的量角环节,通过探索度量一个锐角、一个钝角的过程,让学生掌握量角的方法: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角的一条边与零刻度线重合。然后让学生探索交流画一个60度角,理解并掌握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

在本环节注重量角步骤的归纳与提炼,注重培养学生在实践、辨析中学习新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倾听的习惯。最后通过课堂练习,进一步升华所学的知识点,在练习中找到学生的各种不足。注重量角的技能训练和个别指导,使学生在量不同方向的角的过程中,积累基本的活动经验。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有以下几点反思:

1、本节课我重在留时间给学生思考、操作,比如观察量角器,给予充足时间让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在量角过程中,也是给予足够时间让学生能够动手操作。

2、学生一开始在找角的环节上,老是局限在只能找出两个50度的角,只会从零刻度线出发找角,学生对角的度量的本质没能真正理解。

3、在量角的过程中,有部分学生困扰于“是70度还是110度”的这个问题。量角器上有一内一外两圈刻度,学生容易只看到外圈的刻度,每次就只会读外圈刻度数。而这一问题,在之后的画角活动上,也有部分学生犯同样的错误。比如120度的角,学生就只看外圈刻度线,结果画成了60度的角。因此在画完角后,我提醒学生检查所画的角与所要求画的角是不是同属于锐角或钝角,培养学生细心检查的良好习惯。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二

角的度量教学过程一、从特殊到一般提出问题(预先要求每人准备一副三角板.含一个等腰三角形和一个30°角的直角三角形) 1.实践活动:(1)学生用自己准备的三角板拼出下列特殊角.75......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9月份月材料《角的度量》教学设计黄艳艳教学目标:1.知道计量角大小的常用单位是“度”,认识表示度的符号。2.在观察中,认识量角器的构造,知道量角器各部分名称。(中心点、零度刻......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1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巴州焉耆县七个星镇中心学校——麦尼沙古丽·毛拉依明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0—41页的教学内容及做一做。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认识量角器、角的度......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6篇《角的度量》教学设计,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下载角的度量(二)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角的度量(二)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