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和水蒸气》教学设计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教案水和水蒸气”。
《水和水蒸气》
【教材分析】
《水和水蒸气》是小学科学三下《温度与水》单元第六课。空气中是否有水蒸气?水蒸气是从哪来的?水蒸气是否能变成水?水蒸气怎样才能变成水„„上节课学生们在讨论“水珠从哪里来”的问题时产生了一系列需要进一步探究思考的问题。本课就是循着上节课产生的这一系列问题展开水和水蒸气的观察研究活动。通过“水到哪里去了”的探究,观察、讨论水从液态变成气态时是如何蒸发到空气中的。然后,通过“加热能加快水蒸发”的观察实验活动,帮助他们理解水获得热量后能更快地从液态转变为气态。
水能变成气态,那么,水会从气态再回到液态吗?当水蒸气变冷后会再变成水,我们把这一过程称为凝结。当温暖、潮湿的空气很快变冷时,凝结便可能发生。为了观察这一变化,课文中学生将把一个大而空的杯子倒扣在一个装满热水的小杯子上,当杯子里的水蒸发时,水蒸气会凝结出现在大杯子内表面上(杯壁有许多小水珠)。由此,学生可以对上节课中盛冰的玻璃杯外壁上形成的小水珠做出“新”的解释了:由于冰使盛冰容器的外壁变冷,于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珠停留在盛冰容器的外壁上。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
2.认识生活中的蒸发和凝结现象,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认识水和水蒸气会相互转化。2.通过观察,认识到水蒸气的存在。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2.感受、体验物质变化的可逆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水蒸气、蒸发、凝结概念;根据生活中的现象探究水的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2.教学难点:水蒸气与蒸发的概念。
(三)教学准备
1块湿毛巾、12根滴管、12块玻璃片、12只小烧杯、12只大烧杯、开水、烧瓶、酒精灯、课件等
(四)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用湿毛巾在黑板上写上一个“冰”字,让同学们来讲讲冰有哪些特点?
1.引导建立“水蒸气”、“蒸发”的概念(1)揭示前概念
师问:小朋友,再看一看你刚才黑板上写的“冰”字,有什么发现? 师生交流。
(预设)生:我们写的字都已经干了。
生:我们写的字都不见了。生:我们写的字都变成了水蒸气。
师追问:水蒸气都跑去哪里了?你说——
(预设)生:我们刚才写的字都跑到空气中变成了水蒸气。师问:生活中这样水干了的现象你能举例子吗?
学生举例:在我们生活中你有没有发现过水自然干掉的现象。(预设)生:我们洗衣服的时候,第二天早上会干。
生:拖地拖完的时候水就干了。
生:我们吃完饭用湿抹布擦桌子,过一段时间桌子的水就变干了。
(2)观察活动,建立“水蒸发变为看不见的水蒸气”的概念 师说:小朋友真是留心观察。我们一起来看几张照片。
老师家里一只鱼缸装了水,一条横线表示水的高度,能看明白吗?(预设)生:能。师根据照片介绍:第一天,第三天的晚上拍的,第七天、第十天、第十五天白天拍的,第十六天到我们某某班开始上这节课时,猜想:如果十天后我们学种凤仙花时,一个月后我们开始学养蚕宝宝时,你估计这水会怎么变化?(预设)生:水会没有了。
生:水会在空气中变成水蒸气。生:水会干了。
师总结:我们科学课里把水这样慢慢地干了、慢慢地少了,变成了水蒸气这样的现象称为水的蒸发。(板书:蒸发,让学生一起说一遍)师追问:是不是只有白天会蒸发?(预设)生:不是,晚上也会蒸发的。
生:水晚上也会蒸发。
师引导:跟他一样,不一样的可以说说„„(预设)生:水白天晚上都会蒸发。
师继续引导:中午也在蒸发,傍晚在不在蒸发?(预设)生:在。
师引导:桌子上有只烧杯,烧杯里有半烧杯水,请问,烧杯里的水现在在蒸发吗?
(预设)生:在。
师拿起杯子,“我看看水也没少去了,我说它没有蒸发。说它蒸发,你要有理由呀。”
(预设)生:因为水蒸气是看不见的。
生:水在蒸发的时候我们看不到。
师继续引导:还有理由吗?为什么说它蒸发?(预设)生:因为水会慢慢地减少。师小结:只不过减少的速度会非常——(慢)师:你还有补充?
(预设)生:减少的速度会很慢,而且也看不见。
师继续引导:白天蒸发的,晚上蒸发的,现在11:05在不在蒸发?(预设)生:在。师:如果我把这个水沾一点在手背上擦一擦,手背上的水在蒸发吗?(预设)生:在。
师:湿的毛巾上面的水在蒸发吗?(预设)生:在。
师:我在小黑板上用湿布划长长的一条横线,水在蒸发吗?(预设)生:在。
师:这些水蒸发之后都变成了什么了?(预设)生:都变成了水蒸气。
现在请每个小组的组长到我这里来领一份实验材料,请你将滴管中的水滴到玻璃板上,仔细观察玻璃板上的水,看一看我们能看到蒸发吗?小组长上来„ 30秒时间,我们看大屏幕,小组讨论:
师:看到水蒸气了吗?水蒸气有些什么特点?开始讨论 首先第一个问题:看到水蒸气了吗? 师生交流。
预设:你们小组?(没有看到水蒸气)你们小组呢?(没有看到水蒸气)那边的小组呢?(没有看到)大家有没有看到?(没有)那么水蒸气看不看得到?(看不到)
师:说一说水蒸气有些什么特点?
(预设1)生:水蒸气是无色无味的,而且看不到、摸不到。
生;水蒸气是气体
(预设2)出现水蒸气是液体的错误回答时追问什么是液体——(是水)
那你现在说说水蒸气是不是液体?(是气体)
师:我们学校边上有一条苕溪河,苕溪河里的水有没有在蒸发?(预设)生:在。
湖州往北走有一片一望无垠的太湖,太湖里的水在蒸发吗?(预设)生:在。
这么多的水蒸发都变成了——(水蒸气),这么多的水蒸气都到哪里去了呢?
(预设)生:水蒸气都跑到周围的空气中了。师追问:大家都认为跑到空气中去了吗? 师:那么太湖边的空气中有水蒸气吗?(预设)生:有。
师:湖州街上的空气中有水蒸气吗?(预设)生:有。家里的空气里有水蒸气吗?(预设)生:有。教室里的空气有水蒸气吗?(预设)生:有。
为什么这里有水蒸气,我这里离太湖这么远,你得说出道理。(预设)生:因为空气是流动的。
师:喔,流动的空气,它就跑了过来了,回答真好。
教室里也有、家里也有、操场上的空气里也有,还有哪里也有水蒸气?
(预设)生:到处都有水蒸气。师小结:是不是这样?(预设)生:是。
师:水蒸气在有空气的地方,它都有,到处都有(板书)
现在谁能完整地来说:你觉得水蒸气是怎么样的? 请一位男同学,请一位女同学来讲讲。交流汇报。
师:我们今天学习课文是《水和水蒸气》(揭示课题),科学家们研究发现水蒸气由于颗粒太小,所以我们看不到。2.引导建立“凝结”的概念
师:水会蒸发,在阳光照射下,河流和大海中的水一直在蒸发,因而空气中有很多看不见的水蒸气,那么如果不断地蒸发,河流和海里的水岂不是越来越少了啊,最终会没有,是这样的吗?那是怎么回事呢?
(预设)生:天上经常要下雨的,河流和海里的水又会多起来的。
师:也就是说你们认为水蒸发到空气中之后又会通过下雨变成水,是这样吗?你能用实验来证明给大家看吗?老师这儿有这么一些材料,看看对你有帮助吗?(预设方法):可以在桌面上放一只小烧杯,里面加入一些热水。然后用一只大烧杯,杯口朝下罩住盛水的小烧杯。
下面请实验小组长来领取材料,1-6组的先来领,走好,轻轻地走,.1分钟后师问:有什么发现吗?
(预设)生:上面罩住的杯子的杯壁上有很多的小水滴。师:你能解释吗?
(预设)生:水蒸气遇到冷玻璃变成水珠。哪里的水蒸气?(杯子里冒出来的)
你觉得小水珠是哪里来的?(杯子里蒸发出来的)水蒸发出来是什么?(小水珠)
水蒸发出来就变成小水珠呀?(遇到冷)。
这杯温水里蒸发出来的水蒸气遇到了(冷),板书:冷。
师小结:小水珠是由于热水里蒸发出来的水蒸气遇到了冷的大烧杯变成的。上节课,我们做过实验的,杯子里装了块冰,放在教室里,不一会杯子的外面会(冷,小水珠),拿着杯子让学生摸摸看,有没有水珠?摸完之后想一想,这个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
(预设)生:周围的空气遇到冷的烧杯会变成小水珠。
师:生活中这样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变成小水珠的现象,你能举个例子吗?(预设)生:棒冰从冰箱里拿出来,过一会,袋子外面就会有小水珠。师追问:这个袋子外面的水珠从哪里来的?
(预设)生:冬天,(屋子)里面的窗户上会有小水珠。师追问:窗玻璃上的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
师:讲的真好。是的,房间里热的水蒸气温度比较高,遇到冷的窗户„„这们的例子生活当中还有很多的。
师:现在谁能概括一下,水蒸气还有什么特点?(预设)生:水蒸气遇冷会变成小水珠。
生:水蒸气都是遇到冷的物体会变成小水珠的。
师:这种现象我们科学课中叫做凝结。(板书)3.巩固提升,寻找水蒸气的活动。猜想:如果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空气呢?会产生什么现象? 师生交流
师追问:你为什么这样猜想?
师:到底是不是这样呢?我们看老师做一个实验,好不好? 师演示用烧水寻找水蒸气实验。
加热,在后面加上黑色的背景,能看到吗?不能看到,老师拍了一张照片,看到了吗?是不是跟照片一样?
师:老师看到的现象是:在弯口出来一小段,大概一厘米看不见什么东西,包括管子里以及烧瓶的上半部分,一厘米以外看到了“白汽”,再远一点,“白汽”又没了。看不见的部分是什么?白汽是什么?用今天学习的水和水蒸气知识来解释,开始讨论。
师:我们一个一个来解决,看不见的部分是什么?(预设)生:看不见的部分是水蒸气。
生:看不见的部分是冷的空气。
师:为什么会这么觉得呢?(预设)生:因为水蒸气看不见。
师:想一想,水加热,烧开了,里面的水在蒸发吗?(在)水蒸气它的速度怎样?(很快)产生的水蒸气怎样?(多„„)师:你来说说:看不见的部分是什么?
(预设)生:是水蒸气。因为那个瓶子里的水在不断蒸发水蒸气,所以我认为,(管口出来的)是水蒸气。
师:的确是这样。看不见的部分是烧瓶蒸发出来的水蒸气。可是出来以后怎么又变成白汽了呢?白汽是怎样产生的?(预设)生:蒸气太多了。
生:水蒸气蒸发出来比较热,遇到空气中的冷变成了白汽。
师:“白汽”是不是水蒸气呀?(不是)家里许多大人都会误解,认为“白汽”是水蒸气,今天我们学了就知道了,“白汽”是不是水蒸气?(不是)那么“白汽”是什么呢?
(预设)生:是热的水蒸气变成的。生:“白汽”是一种空气。生:我认为“白汽”应是空气。生:我认为“白汽”应是小-水-珠。
师鼓励语言:我现在非常高兴的告诉你,我怀疑你是爱山小学三年级同学研究“白汽”研究得最好的。“白汽”是许许多多细小的水珠,明白没有?(明白了)再考一次:“白汽”是一种液体还是一种气体?
(预设)生:是液体。(为什么)因为它是许多细小的小水珠。
师:你是302班研究地最好的。再考:“白汽”的产生,它是水蒸气蒸发的过程?还是凝结成水的过程? 生:水蒸气凝结成的。
4、课外延伸。
今天我们小朋友学得非常好,老师希望小朋友课外再做一项科学小研究行吗?(行)
研究的问题是:加热能加快水的蒸发吗?方法是——方法你们能看明白吗?(能)
生:就是拿一个调羹舀一勺清水,然后放在火上烧一会。(需要几个勺子?)两个。
师:一个烧,一个不烧。还有这水要——(装满)。装得太满要溅出来,要装得一样多,明白吗?烧时千万注意别烫着手,明白没有?
把实验器材拿回去,这个实验在家里做,做完以后把实验记录单拿回来交给我。明白没有?
《水和水蒸气》教学设计《水和水蒸气》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2、感受、体验物质变化的可逆性。主要环节(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巩......
《水和水蒸气》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三下科学“温度与水的变化”单元第6课内容。学生在上节课讨论了“水珠从哪里来”的问题,提出了多种假设,并把一些不可能因素已经排......
水和水蒸气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1.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 2.加热、风吹都能加快水的蒸发。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的操作与观察,理解空气......
《水和水蒸气》教学设计《水和水蒸气》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水和水蒸气》是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温度与水的变化》第六课教学内容。本单元核心概念为引导学生探究温度和水状......
《水和水蒸气》的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