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分秒解决问题教学设计_时分秒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时间:2020-02-28 07:07:33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教学设计】

时分秒解决问题教学设计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时分秒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会进行有关时间的简单换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安排自己课余时间的活动,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好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验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运用时间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准确地进行简单的时间换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时间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时间单位有哪些?

时间单位有时、分、秒。时 =(60)分分 =(60)秒

二、主动探究,学习新知

1.学习例 1。

(1)2 时 =()分

学生自由说一说括号里应该填多少,是怎么想的?

归纳:1 时等于 60 分可以推出 2 时就是 2 个 60,等于 120 分。

(2)练一练。时 =()分分 =()秒

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填的。

(3)1 分 30 秒 =()秒

秒 =()分()秒

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得出:第一个题目要先把 1 分转化为 60 秒,再用 60 秒加 30 秒得 90 秒。第二个题目要看 80 秒里面有几个 60 秒还剩多少秒,有 1 个 60 秒就是 1 分,还剩 20 秒。

(4)生生之间互相出题,进行抢答比赛。

2.学习例 2。

(1)多媒体课件出示主题图。

(2)说一说图上给出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回答:图上告诉我们小明在早上 7∶30 从家出发去学校,7∶45 时就到校了。

提出问题:小明从家到学校一共用了多长时间?

(3)小组讨论,看哪个组想到的办法好。

交流:① 钟面上数格:从 7∶30 到 7∶45,分针走了 3 个大格,是 15 分钟。

② 列算式: 45 - 30 = 15(分)(4)练一练。

① 学校春游,7∶30 出发,8∶50 到达。路上用了几时几分?

② 同学们去春游,路上用了 1 时 30 分,9 时到达。他们是几时几分出发的?

③ 一列火车本应 11∶20 到达,现在要晚点 25 分钟。它什么时候到达?

3.合理设计时间表。

(1)

起床 离家 到校 放学 睡觉

(2)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每组推荐一份表格。

(3)小组内学习。

① 了解推荐表格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② 请你在作业纸上提出三个问题。

③ 组内同学相互交换解答。

此处放手让学生组内学习,在课堂上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交流,大家在共同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简单的时间计算,在交流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探究过程,使学生的学习活动轻松有趣。

三、学以致用,实践创新

利用今天学习的知识,为自己每日的学习做一个合理的作息时间表。

四、全课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简单的时间计算,你有什么体会?

课后反思:

本节课有两个主要的知识点,一是简单的单位换算,另一个是会计算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历的时间段,尤其是第二个则更是难点,找时间段的方法很多,如正着数时间,用后边的时刻减去前一个时刻等,学生有自己的思考方式,不好统一处理。但格式上还要有统一的要求,个别学生学起来很困难。

三年级数学上册时分秒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上册时、分、秒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2.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

时分秒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认识时分秒(一)。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知道钟面上一共有12个大格和60个小格, 准确认识时间单位时和分,知道1时=60分,能说出经过时间。2.能力......

时分秒教学设计

时、分、秒的认识教学设计 王舍人实验小学 魏贞丽课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课本第59页至61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 :教材呈现的是春节联欢晚会的一个场景。这时,人们用倒计时的方式,等......

时分秒++教学设计

《时分秒》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体会秒在生活中的应用。2.通过观察、体验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3.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

时分秒教学设计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时分秒教学设计,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下载时分秒解决问题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时分秒解决问题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