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细菌教学设计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第二节细菌的教学设计”。
《细菌》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细菌》是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内容,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材通过对细菌的发现过程,阐明了科学发展与技术进步密切相关这一观点。通过巴斯德实验,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帮助学生体会科学家孜孜不倦的追求和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在讲述细菌结构时与动、植物细胞相比较,总结出细菌的结构特征及营养方式,通过了解细菌的生殖和形成芽孢的特点,明确细菌的广泛分布,从而加深对细菌认识。
二、学情分析
通过对第一节内容《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菌落的特征、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等,对细菌已经有了感性的认识。但是细菌是怎样发现的,是从哪里来的,细菌的形态是什么样的,细菌怎样繁殖,这些问题都是学生不知道的,学生对本节内容的学习有迫切的期望。初二年级的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能力已经有所提升,但是我们学校的学生在表达能力、小组合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都有一定的问题,本节课会安排小组讨论,来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和表达交流的能力,通过推测、观察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观察描述细菌的基本形态。
2、描述细菌的主要结构特征。
3、通过与植细胞的比较,加深对细菌细胞的认识。
4、描述细菌的繁殖方式。
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细菌结构示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动手操作,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合作意识,完善学生的人格品质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细菌的形态;细菌的结构特征及营养方式;细菌的生殖。
2、教学难点
细菌的结构特征及其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
五、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提问学生“我们都有饭前洗手的习惯,你知道为什么要洗手吗?”虽然我们看不到,摸不到它,但它每时每刻都和我们打交道,今天让我们一起就来认识它吧,从而引入课题。
设计理念:通过日常生活,学生观察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
任务一:认识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课件展示电镜下头发上看到的细菌和针头上的细菌。观察得出结论:细菌个体十分微小。大约10亿粒细菌才只有一颗小米粒那么大。只有用电镜或高倍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细菌的形态。
1、细菌的形态
课件展示细菌形态图片,使学生对细菌的形态有个理性的认识,然后介绍
一些与学生身体健康有关的细菌,如肺炎球菌、大肠杆菌等。
师总:这些细菌虽然很小,但有些细菌相互连接成团或长链,但每个细菌也是独立生活的,每一个细菌就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体,是一个细胞构成的,所以它们都是单细胞生物。
师生共同总结细菌的特征:
个体十分微小,是单细胞生物,形态呈杆状、螺旋状、球状。
设计理念:通过形象的比喻和图片,使学生对抽象的、微观的知识有个较直观的认识。培养学生分析图形、总结归纳的能力。进一步了解细菌的形态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细菌的结构
过渡:生活在我们身边的细菌种类很多,不同种类的细菌形态也不同,但它们的基本结构是相同的。课件展示:细菌的结构
(1)学生通过观察总结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提示1:细菌内只有DNA集中区域,无成形的细胞核
提示2:不是所有细菌都有荚膜和鞭毛,荚膜是细胞壁外增厚部分,主要起保护作用,而鞭毛能摆动,是菌体上细长并呈波状弯曲的丝状物,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2)课件展示动、植物细胞结构
比较动、植物细胞和细菌细胞结构上的异同点,生填表后师归纳: 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
不同点:植物和细菌都有细胞壁,动物没有;动、植物都有细胞核,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集中的区域,植物有叶绿体而动物和细菌没
有叶绿体。
任务二:探究细菌的生殖
设计探究细菌的模拟实验 材料用具:黄豆数粒,烧杯10个
方法步骤:
①水杯按1-10编号,而每颗豆子则代表一个细菌细胞.
1号杯中放入一颗豆子,代表第一代细菌.大约每隔20分钟,一个细菌②在 细胞就会分裂成两个细菌.在2号杯中放入两颗豆子,代表第二代细菌.
③如果2号杯中的每个细菌都分裂成两个细胞,那么计算一下第三代细菌的 个数.在3号杯中放入正确数量的豆子.
④按照第3步,再计算3、4、……10号烧杯中有多少黄豆。
假设你手上有100个细菌,细菌的繁殖速度按每30分钟繁殖一代计算,在没有洗手的情况下,4小时后你手上的细菌数目是多少?这对你搞好个人卫生有什么启示?
学生讨论后回答:100×28=25600(个)
养成搞好个人卫生的良好习惯,要经常洗手、洗澡、换洗衣服,减少自身携带的细菌数目,减少被细菌感染而生病的可能。
设计理念:利用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课堂小结
设计理念:积极参与归纳、总结,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七、板书设计
一、细菌的形态:球状 杆状 螺旋状
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无成形细胞核有DNA集中区域
特殊结构:荚膜(保护)、鞭毛(运动)
二、细菌的生殖方式:分裂生殖
八、教学反思:
我深知课件不是简单的书本内容的照搬,它重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的知识点的提炼与体现,帮助教师顺利完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用最简洁的文字与最直观的表达方式给学生呈现出本节的内容,学生虽然对多媒体课堂感兴趣,但不利于教学时间的准确控制,个别学生始终没有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像是旁观者,影响实际教学效果。此外,在本节课设计应些细菌与人类的关系,让学生辩证的看待细菌。
《细菌》教学设计
吴桥县第二初级中学
刘丽华
《细菌》的教学设计吉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黄 立一、教材分析《细菌》是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内容,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材通过......
《第二节 细菌》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章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主要内容是学习细菌、真菌的形态特点以及繁殖方式的。本节课是本章的第二节,首先讲述了细菌的发......
第二节 《细菌》教学设计六枝特区二中杨国莲一、教学设计思路《细菌》是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内容,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材通......
《细菌》教学设计及反思九台市三台中心学校 张清梅第二节 《细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描述细菌的主要结构特征;2、通过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推测细菌的营养......
《细菌》说课稿六枝特区二中杨国莲一、教材地位和作用《细菌》是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本章教材的引入是从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分布开始的,然后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