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教学设计doc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一剪梅教学设计doc”。
《一剪梅》教学设计
一、作者简介与写作背景 郭沫若曾题有这样一副对联:“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这是写谁的呢?(李清照)(这是郭老为李清照纪念堂所写的对联,是对女词人身世和作品的高度概括。)在初中我们学过的词《如梦令》,大家不妨齐背一下:“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在我国词坛有一位传奇女子,她把三分泪水、七分才气凝结成篇篇妙语华章,她就是千古才女李易安,万古愁心李清照”
李清照(1084-1155),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李清照婚前婚后都生活在书香世家,其夫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考据家。李清照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1127年,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颠簸南下,后来丈夫病死,李清照亡国继以亡家,余生孤苦,郁郁而终。
南渡之前,李清照多写闺情相思,明快妍丽;南渡之后,则多写国破家亡的离乱生活,沉哀入骨,词情凄黯。李词工于造语,善于创意出新。
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景凄凉
这是一首闺情词。婚后不久,赵明诚即远行,李清照便写下了这首《一剪梅》寄给丈夫。李清照“殊不忍别,觅锦帛,书《一剪梅》以送之。”(引自元人伊世珍《嫏环记》)
二、题解
一剪梅,词牌名,又名《腊梅香》,得名于周邦彦词中的“一剪梅花万样娇”。词牌格式,双调六十字,前后阕句句用平韵,一韵到底,八个四字句一般都用对仗。诵读时请注意
结构特点:①本词为双调,每段四句,每句四拍,与七律相似,节奏整齐。
②双数句分解为两小句,每小句四字。
诵读节奏: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整体感知
诗言志词写情
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词中明显能表现词人愁绪的诗句有哪些?
一切景语皆情语以我观物,则物皆着我之色彩
除此之外,词人还借助什么来表达心中之愁?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白雨斋词话》中说:“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云:‘红藕香残玉簟秋’,精秀绝伦,真不食人间烟火者。” “秋”有何意味?
暑退秋来,竹席也凉了, 不止是说天气变凉,其实,也含有“人去席冷”之意,跟她独守空房关系倒更为密切,衬托出词人冷清与孤寂。“玉簟秋”,这里的“秋”不是名词而是形容词,“凉”的意思,光滑如玉的席子躺上去却是冰冷的。这样的凉意不仅仅是季节更替所带来的,(秋天来了竹席凉了),更是远游不能归家的丈夫所带来的心灵上的孤寂寒冷,身凉心凉一语双关。(孤独)
用“秋”不用“凉”好处在哪里?
“秋”不仅有竹席冰冷之意,更含蓄的表达了作者的惆怅忧思,人说“自古逢秋悲寂寥”,古人一提到“秋”仿佛就从字眼里就袅袅升起一缕忧思。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这是作者在孤寂中所想的排遣寂寞的方法,她排遣掉寂寞了吗?从哪个字可明显看出?回答:从“独”字可以看出,今天独自登船,过去和夫君双双泛舟,充满诗情画意,现在却是独自一人,借泛舟来消愁,眼前的一切只能勾起对往事的怀念,怎能排遣得了“愁”呢?独:——如果丈夫在家,夫妻一起去划船该多好啊!而一个“独”字将李清照的孤独无助,寂寞无奈刻画的入木三分。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运用哪些典型意象表达情感?
意象——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锦书、雁字、月、西楼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父对愁眠。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雁: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如果说春暖花开带给我们的是温暖与美好,落花流水本身所营造的氛围就是凄美的,带着几分萧索悲凉。更何况这里用了两个“自”,好处何在?
“自”带有孤寂与无可奈何之意。李清照的青春韶华绮年美貌像“花”一样空自凋残无人怜惜,有红颜易老的感慨,更为丈夫不能和自己共享青春让它白白地消逝儿伤感。“水”既可比作年华。青春如流水,逝去不可追;也可化作丈夫,“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尽管落花想留住那流水,想和它日夜相伴,奈何流水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依旧奔向远方。
花不停地飘落,水不停地流逝。女词人见此景象,暗自伤怀,也许她感慨青春象花那样空自凋残;“水自流”,丈夫远行了,象悠悠江水空自流,不能和自己共享青春而让它白白消逝。“自”字,是“空自”、“白白”的意思。青春易逝 愁思难消
无人欣赏
这一句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回答:承上启下。承上,与“红藕香残”,“独上兰舟”呼应;启下,引出“相思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人居两地,情发一心
写自己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及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的,足见二人两心相印。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句式“才——却——”的运用有什么妙处?
两个副词“才”、“却”的使用,很真切形象,令人感到愁思转移之快与难于排解的无奈。相思之情挥之又来、无计可消除。字眼平常之极,却给读者留下无止境的遐想。平字见奇,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化虚为实用平常的字眼表现新奇的意境,愁绪本是不可描摹的无形之物,在作者笔下却成了仿佛有生命能运动的有形之物。作者刚刚舒展眉头企图将这愁绪释放,不想思念又沉甸甸的落在心头。一“上”一“下”将愁绪不可排遣,在刹那间的此消彼长表述的极为传神。
“才„„却„„”能不能换作“才„„又„„”,好像传达的意思差不多,能不能调换?说理由。
“又”是客观的陈述事实,而“却”却带有主观的意志,有意料不到,对愁绪如此之快的去而又返的意外;还有不可抗拒的无奈。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宋·秦观《浣溪沙 》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李煜《相见欢》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
用形象的事物来写愁,可触、可视、可感,从而能引起共鸣。
小结:品读提示
A. 联系词人的生活遭遇来品读 B. 抓住词中选择的意象来品读
C. 抓住词中直接表达感情的字词、句子来品读
阅读《一剪梅》和《声声慢》两词,两篇中都写“愁”绪,乍一看是相同的,而细细品味,我们便可发现这“愁”的内涵是不同的,正所谓“一般愁字别样情”。细品两词,体会两者之愁有何区别?
南渡是李清照人生的分水岭。1127年,李清照43岁,北宋灭亡。李一家被迫南迁,两年后,赵明诚去世。从此,李清照这样一个养尊处优的贵妇人,如今一人辗转流离,饱受流亡之苦。晚年的李清照无儿无女,孑然一身,始终居无定所,最后凄然死去,确切死期竟无人知晓,足见她晚年之孤独凄凉。
相思之愁 暂时之愁 说得出 爱之愈深,思之愈切,这是一种甜蜜的相思之愁。轻、浅 《一剪梅》的“愁”是“闲愁”,是青春流逝不可追的叹惋,是小儿女的刻骨相思,虽惆怅但并不沉重,甚至还带着点甜蜜。
孀居之悲、沦落之苦。死别之 愁 长久之愁 说不出 凄苦沉重、哀痛
李清照,这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女子,她的聪慧,她的才气永远留在了中国词坛,芳魂虽去,奇葩永留,为后世的人留住了永远的馨香 请欣赏歌曲《月满西楼》
《剪一剪》教学设计《剪一剪》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6页教学目标:1、让学生剪出连续的对称图案。2、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3、培养学生边思考......
《剪一剪》教学设计......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5篇《剪一剪》的教学设计,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剪一剪优秀教学设计,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剪一剪优秀教学设计剪一剪优秀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6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知识点:让学生知道在剪纸的过程中,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