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圆明园的毁灭教案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捧读这篇教材,我有一种压抑不住的激动。文章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以及被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更表达了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围绕这一中心,作者着重写了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圆明园的宏伟壮观和它所收藏的大量无价之宝,突出了它是“园林艺术的精华,建筑艺术的瑰宝”;二是强盗们肆意毁坏圆明园的罪行,激起了人们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通过美与丑、善与恶的对比,学生潜移默化地体验到了近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更进一步认识到:侵略者之所以胆敢如此为非作歹,是因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从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落后就要挨打,”在圆明园那熊熊燃烧的烈火的炼铸下成为箴言。任何一个略有爱国之心的中国人想到这段历史,心情都是不能平静的。这样的历史教训,更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诵读此文时,心情是沉痛的,是愤概的!而文章那精准、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那一连串的形容词和动词,更激起我内心的冲动!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能抓住重点词句透过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探究学习的兴趣;以悟促读,提高朗读能力;以悟促诵,背诵重点段落,积累语言。初步学习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通过了解圆明园的昔日辉煌、毁灭过程,使学生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是我国近代屈辱历史的见证,体会作者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让孩子们记住这一国耻,进一步激发学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情分析
因为课文中介绍的内容都已经消失,无法再现,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理解语言文字,并展开想象,使学生对当年的圆明园辉煌景观有个大致的了解。可以凭借插图,也可以通过收集有关圆明园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使学生对圆明园昔日的景观及它的毁灭有更多、更形象的了解。教学手段
1、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创设的情境中。
2、幻灯演示圆明园毁灭前后的图片,直观感受侵略者的残暴和野蛮。
3、利用图片与课件,今昔圆明园的对比,让学生领悟到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自主读文、感悟、想象,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被毁灭的经过,体会课文蕴涵的思想感情。
难点:
1、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观。
2、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为什么用大量的笔墨写它昔日的辉煌? 教学准备
图片与课件
教学思路
《语文新课标》中《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指出:“语文教学中„„要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而本文中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只有借助图片、影象资料等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辅助调动学生的情感,通过学生的反复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景观以及被毁时的残暴场景,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理解词句,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在感性材料基础上,启发学生与作者的感情同频共振。
今天的教科书越来越不可能成为唯一的课程资源。为此在教学2-4段中充分利用图片,先向学生展示圆明园“众星拱月”的布局,在学生形象地理解了文字难词之后,再让他们回到课文中,理解体会圆明园风格各异的景观。为了突出这些景观各自的特点,先观赏这些风格各异的建筑图片然后让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练习朗读,使他们在读中学会表达,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使课文内容具体化、生动化。形象化,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皇家园林”的辉煌。这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充分认识和理解昔日圆明园的布局和景观之后,师再引导学生带着这样的疑问:“圆明园除了风格各异的建筑,还有什么收藏呢?”去研读、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通过理解“上自、下至”来了解年代的长远,知晓圆明园中的文物之多,从而激起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之情。在此基础上,抓住学生的激情让他们谈感受:“作为中国人,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就在学生激情高涨的时刻,教师话锋一转,引入课文第五自然段,让学生通过“凡是、统统、任意”等词体会侵略者的野蛮残暴。再通过影片《火烧圆明园》片断,让学生突越时空的隧道,亲眼目睹圆明园是如何变成一片废墟的真切画面,从而激发起他们对侵略者的野蛮行径、对清政府无能的无限憎恨之情。此时此刻再回到课文第一自然段,让学生深切领会到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可以想象此刻的课堂,学生的情绪会是多么高涨,在这样的氛围中,师进行激情升华,激励学生“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在课文学完后,布置大家搜集更多的文字或图片资料,进一步了解旧中国蒙受的耻辱。这样的设计,既培养了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又勾通了课内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语文学习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板书设计
板书是无声的语言,是课文内容的缩影。我认为板书要力求精而美,所以板书“举世闻名”、“不可估量”、“化为灰烬”这几个词语,这样设计既表现了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又再现了侵略者如何把它化为灰烬的惨痛,也体现到学生由爱到恨的情感变化。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创设情境
创设情景,铺设好情感场境。通过香港回归、神七问天、奥运会成功举办、国庆盛大阅兵式,学生在思想上产生强烈振动。话题一转,回到一百多年前,迅速投入到与课文内容相应的一种激昂悲愤的情绪中。正由于这两种情感内驱力的作用与影响,学生此时定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学习需求与学习动机。
二、紧扣中心,升华主旨
多媒体点击出示中心句: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的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理解“不可估量”,这里连用两个不可估量说明了什么?
1、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损失(多媒体显示“不可估量”)
2、学生讨论回答,引出重点句,相应点击出示重点句:(1)它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2)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通过多媒体依次出示中心句、中心句中的重点词语、重点句。让文本与朗读和课件展示同步。让学生在演示过程中充分感知。两个重点句的出示交互较强,可根据学生的回答分先后出示)
三、自主学习、探究,体验想象圆明园的辉煌
自主质疑:为什么说它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为什么说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多媒体显示重点词)
(一)重点理解“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1、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读书做批注,进入学习情境。
(1)学生小组交流,全班交流。(2)理解“举世闻名”,齐读这一句。
2、出示平面图。
(1)圆明园的总体布局有什么特点?能不能用课文中的一个词语概括一下?
(2)理解“众星拱月”图中谁是月?谁是星?
(3)有谁知道圆明园的占地面积是多少?(5200亩,相当于640个足球场那么大。)
3、圆明园不仅规模宏大,而且布局精美巧妙。园中的景物就更迷人了。
(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勾画出描写园中景物的句子。找一找这段话中一共有几个有?找到一个圈一个,不要漏下一个啊,漏下一个就是漏掉了一处著名的景点,漏掉了一个著名的园林啊!
(2)大家好好地把这8个有读一读,等一下看谁能一口气告诉大家圆明园中的8个有。
(生齐读课文中的8个有)
(3)你们说圆明园中有几个有呢?仅仅只有8个吗?大家再好好地读读课文,你又从课文的哪些地方找到了“有”?
(4)我们一起走进圆明园,一起去看看这些诗情画意的“有”,这些奇珍异宝的“有”,这些宏伟建筑的“有”。
(学生齐读这一节)(5)漫步园内,置身其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6)、这些景观究竟是什么样的呢?我们一齐来看看。(出示课件)
4、大家觉得它们美吗?师引读有学生读其他部分。
(1)、在课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美美地读一读。指读。(1)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有„„,也有„„
你能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一句?
是啊有气派的,也有精美灵巧的;有热闹的,也有宁静的,真美呀。
指导朗读。
(2)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
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呢?
大家觉得他读得怎么样?指名评议。
圆明园中的这些景物都是仿造的,它们中不仅有现实的景物还有根据想象建造的,多奇妙呀。
指导朗读。
(3)圆明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而且还有西洋景观。
指导朗读。
(4)、师生合作朗读1-3句。
圆明园中有100多处景物,一步一景,一景一物,漫步园内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5)齐读第四句。
(二)重点理解“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学习第四自然段(1)、生读第四自然段。
(2)理解“上自、下至”,了解年代的长久。
(3)经历了这么多朝代,圆明园中珍藏的文物一定非常多,所以当时它又是世界上———(齐答)。为什么说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2、作为中国人,此时你面对圆明园有什么感受?
带着骄傲、自豪自读第四自然段。
3、圆明园布局巧妙,园中景观迷人,收藏的珍贵文物也不计其数,真不愧是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4、师激情总结,点击返回中心句界面,有感情朗读。
(在质疑过程中,教师突出语言文字的理解训练,精心设计多媒体课件展现当年的辉煌,让学生从形象上感知到圆明园的辉煌从而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中心,入情入景,深入人心,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课文的热情。)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激发对侵略者的愤恨。
1、自由读第五自然段,勾画圆明园被毁灭的句子。
2、出示句子: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
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指读。这些加点的词语能不能去掉或换掉,为什么?
3、什么是“闯入”?英法联军为什么这么胆大妄为?
齐读这一句。
4、观看《火烧圆明园》片段。此时此刻你是什么心情?
带着愤怒、痛恨、惋惜朗读第五自然段。
圆明园的毁灭仅仅是中华民族的损失吗?
回读第一自然段
5、这把火烧毁了圆明园,仅仅是圆明园被烧毁了吗?这把火还烧毁了什么?
五、领悟写作方法
课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为什么作者用大量的笔墨写它昔日的辉煌?
这样的写法称为反衬,在今后的习作中大家也可以加以运用,表达自己的情感。
六、总结升华,激发情感
忘记历史,就意味背叛。为了让火烧圆明园的悲剧不再重演,现在我们应怎么做?
教育学生: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七、作业拓展
1、背诵课文第三、四段
2、收集图片、文字等资料,了解旧中国曾经蒙受的耻辱或今日的强大,办份手抄报。本课的教学体现以下教学理念
1、突出读的训练。整节课,让学生在多形式、多次数的读中感知感悟,在读中想象,在读中领悟。
2、注意学法,自主探究。引导学生运用好的方法读文,让学生在多向交流多形式交往中学习、培养学生独立合作学习习惯。
3、以学生发展为本,根据教材特点精心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洪洞县东街小学 狄建丽【教材分析】《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短小却又优秀的精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圆明园当年辉煌的景观和它的毁灭,表达了作者......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圆明园位于北京市西北部郊区,海淀区东部。原为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御苑,下面是关于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的内容,欢迎阅读!教学目标1.会认“珑、剔”等8个生字,......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挡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
《圆明园的毁灭》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是人教版小语第八册教材第六单元的开篇之作。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