囫囵吞枣教学设计教学目标_教学目标与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时间:2020-02-28 05:12:02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教学设计】

囫囵吞枣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教学目标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囫囵吞枣”的由来。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二)能力目标

1.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2.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

(三)情感目标

通过这个成语故事,使学生明白:学习时不能生吞活剥,对所学的知识不理解,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教学重难点:

1.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囫囵吞枣”的由来。

教学媒体:录音机、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游戏:成语接龙

2.引出课题

师:你们知道的成语真不少,其实每个成语都有一个故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有趣的成语故事,你们想听吗?

师讲故事(配乐)

3.听完了故事,你们想说点什么吗?把你最想说的一句话讲给大家听听。

学生们各抒己见,谈论听后的见解。

二、初读课文,理解词义

师:同学们的意见很多,也都很合理,可能有一部分同学对这个故事还不太了解,下面同学们亲自来读一读这个小故事吧。

师:在读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

生:问同学、问老师、借助拼音、查字典等。

教师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读生字、读通课文。

(学生按要求读文识字。)

1.查生词

(先出示带有拼音的词语,指名学生读,然后去掉拼音,开火车读。)

2.理解词义:

师:这些词语你们都会读了,那有没有不懂的?

学生提出不懂得词语,共同理解。

如:脾胃、益处、抓起、愣住、若有所悟、咽、嚼„„

教师鼓励学生自己尝试解决,并为学生提供多种方法,如:动作表演,表情表演、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理解,图片资料等。

3.检查读文情况:

按自然段指名学生读文,其他学生听后评议。

三、理解课文

1.提出问题:

师:这些词语你们理解的真好,词语是组成文章的最小单位,我们只有读懂了词语,才能真正读懂课文,现在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边想,看看你能读懂什么?

学生自由读课文,用笔勾画读懂的地方。

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畅所欲言,交流读后的收获。

师:你们真了不起,老师还没有讲,你们就已经读懂了这么多,那还有没有不懂的问题?

学生大胆质疑,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对于简单问题,当时利用学生资源给予解决,与文章中心有关的或共性问题,教师板书在黑板上,以便引导学生共同解决。

预设:

(1)年轻人听了这家主人的话为什么愣住了?

(2)年轻人想的办法真的是“两全其美”吗?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解决。

(3)为什么在场的人都笑得前仰后合?年轻人哪里可笑?

2.解决问题:

师生共同解决问题,理解“囫囵吞枣”的含义。

随即指导感情朗读。

师:你们表现的真棒,不但自己提出了问题,还解决了问题。现在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想一想,学了这个成语故事,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学生读课文后,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收获。

四、拓展延伸

积累词语:

师:这篇课文不但短小,但读起来却朗朗上口,现在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文中的成语,一会儿我们共同欣赏。

五、指导书写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

4.学生独立描红书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正确认读本课13个生字。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囫囵吞枣”的原意,知道这个成语深层次的寓意。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人物对话、故事情节,运用朗读、默读等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的基础上让学生理解、感悟课文。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这个成语故事,使学生明白:学习时不能生吞活剥,对所学的知识不理解,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孩子们,我们的祖国有着灿烂的历史文化。这五千多年来流传着许许多多的脍炙人口的成语故事。你们都知道哪些成语故事呢?

生说

知道的真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读一个成语故事,点击出示囫囵吞枣

生齐读

师:我们都已经预习过了,赶紧打开书16课,自己再来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二、初读课文

生自由读。

师:谁愿意把这个故事读给大家听听?开火车,一人一句。其它同学要认真听,要是小火车发生了什么故障,要等他读完后马上举手帮他纠正,好吧!

生开火车读。

师:小火车顺利到站了,你们真棒!我这里还有几个难读句子,谁想试试。(指名读)

师:呀,句子读的真不错,再来看看这些词,能读好吗?

(枣核、脾胃、抓起、有益、肚子、嚼烂、咽下、接待、若有所悟、囫囵吞枣、前仰后合、两全其美)

师:同学们的预习作业完成地真棒!

师:(顺势出示脾、肚、胃)认真观察这三个字,有什么特点?

生:都是月字旁

师:为什么它们都是月字旁呢?想知道吗?

出示小篆文字

我们的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猜猜,这是谁?能找到月字旁吗?胖胖的,像一块肉,所以月字旁又叫肉月旁,表示和人体部位有关。你还知道哪些月字旁的字吗?(肺、背、肝„„)用一个偏旁就能一下就记住了这么多字。

再看看其它字,有没有也能用这种方法记忆的?

(咽、嚼)(抓、接)

师:汉字多有趣呀,只要你平时细心观察,还会发现更多有趣的现象呢,好了,字词我们都没问题了,现在,让我们用默读的方法再来读这篇故事,想一想,这个年轻人是个怎样的人,画出相关的句子,再在小组内读一读、说一说。

三、深入理解课文

生默读并画

师:谁来说说,你认为这个年轻人是个怎样的人?

生:他很不懂礼貌。

师: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生:黄黄的梨,红红的枣,真馋人。年轻人二话没说,拿起梨就吃,一连吃了好几个,边吃边点头。

师:那如果是我们自己到别人家做客,该怎么做呢?

生:对主人说谢谢!

师:他是怎么做的?

生:他二话没说,拿起来就吃。

师:体会着读一读。

师:就这儿还有谁想说说。

生:他很贪吃。一连吃了好几个,边吃还边点头。

师:体会着读一读。

你们体会到了吗?我们都来体会着读读。

还能从别的地方看出他不懂礼貌、贪吃吗?

生:说完,就抓起大枣吃起来。

师:哪看出来的?

生:抓起来就吃。

师:你来读读。

我们都来读读。

师:我们可不能学他呀!还有谁想说说他是个怎样的人?

生:他很傻。

师:从哪看出来的?

生:哈哈,我有办法啦!吃梨的时候,别往肚子里咽,只在嘴里嚼嚼就吐出来,就不会伤脾胃了;吃枣儿的时候,别用牙齿咬,把整个枣儿吞进肚子里,就不会损伤牙齿了。这岂不是两全其美吗?

师:他说这话时,是什么心情?

生:很得意!

师:自己体会着读读。

还有呢?

很自以为是。你们都体会到了吗?来读一读吧!

他为什么要去想这么一个办法呢?

主人的话是什么意思呢?

请同学们把主人的话找出来好好读读。

师:你们觉得年轻人听懂了主人的话了吗?

生:没有。

师:为什么?从哪读出看来的?

生:主人说„„

师:主人的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是不让他吃梨吗?

生:是让他„„

适量吃伤脾胃吗?怎样吃才伤?

体会着读一读。

可年轻人理解吗?

没有。你从哪看出来的。

生:那好,我就吃大枣吧。

师:他是怎么理解主人的话的。

生:他以为主人不让他吃梨了,就不吃梨吃大枣去了。

来自己读一读。

师:主人见了,„„.生读:主人见了,又告诉他说„„

师:其实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告诉他吃枣多了也不好。

师:可年轻人明白了吗?

生:没有。

他又理解成什么了?

枣也不让吃了。

谁来读读

师:他吐出枣核,愣住了。他在想什么呢?

想办法„„

师:他想出来个什么样的办法

吃梨只嚼不咽,吃枣只咽不嚼

师:这是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吗?

生:不是

为什么?

生:嚼嚼就吐了又浪费又不礼貌,吃枣不用牙齿咬,也尝不出枣的味道。是不伤牙齿了,可会卡住,还会伤„„

师:如果他真得把枣囫囵吞下去,会有什么后果?

生说

师:主人是怎么说的,谁来读读。

一起读最后。大家为什么笑得前仰后合?

生:因为他想出了个那么可笑的办法。

他听不懂人说话。

师:主人的话是让他适量吃些梨,适量吃些枣,可年轻人却理解成了不能咽不能嚼。这年轻人的问题到底出在哪啊?

生:他没有听懂主人的话。

他不思考、不分析。

师:我们小组里来演一演主人和年轻人的对话。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生:做事不能囫囵吞枣。读书、学习不能囫囵吞枣„„

最后,老师送给大家一句话,课下,我们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把这个成语故事变成课本剧,来演一演。下节课一上课,我们就来试试,好吧!这节课就到这,下课!

《囫囵吞枣》教学反思

《囫囵吞枣》这课对于二年级的孩子们来说,这篇课文较长,生字也较多。读起来可以说是有难度的,所以我采用了课前预习的方式,要求学生晚上把课文读5遍,读通顺。把不懂的字词画下来,查字典弄明白。不仅让孩子们学会预习的方法,更让学生们体会到预习的作用,进而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所以这节课一开始,我以开火车、抽查读难句子、单独读词的形式检查了预习效果,可以说,是非常不错的。接下来我用脾胃肚三个字来和孩子们交流总结出用偏旁识字的方法,因为这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应该掌握的重点知识。选它们3个字,是因为他们不象其他字那么容易被人理解,月怎么和人体部位有关了呢?所以用到了汉字的演变,更形象的告诉学生他们的联系。也让他们对汉字更有兴趣。接下来是到这节课的主体部分。这个成语故事讲了一位年轻人到别人家去做客,由于不思考,不分析主人的话而作出决定,让别人笑话的事。可这对二年级的孩子来说,理解起来也是有难度的。所以我就以一个很表面的问题来引入,你认为这个年轻人是怎样的人?让孩子们用默读的方法来边读边想。默读,在和学生们交流时,孩子们都知道就是不出声的读,我设计这个环节也是为了让孩子们知道,默读是应该做到边读边思考的。找出来之后再在小组里交流。我的本意是想在孩子们理解的基础上指导朗读。可难就难在理解上。年轻人贪吃、不懂礼貌,很容易理解,孩子们在读“二话没说”“一连吃了好几个”时就跟一开始不一样了。而这节课的重难点就在年轻人和主人的对话上,可一般孩子抓不住这,我设计的本来是你还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有孩子基本能说到他不动脑筋,从哪看出来的,再来讨论他听懂主人的话了吗?没想到今天有个小男孩站起来就说:“他是一个听话的人。”我觉得这是一个契机,马上反问别人,他听了话了吗?有几个孩子先是思考着摇了摇头,我顺势让孩子们来读读主人的话,想想主人到底是什么意思?

以此分析来突破重难点。我感觉孩子们在这节课上读的还是不够,可这样不太好理解的课文要是不分析,孩子们就不明白,所以,我设计了让孩子们改编课本剧表演的作业,以期达到孩子们对文章更加内化的效果。也弥补一下课堂上读的少的缺失。孩子们的想法和我们的想法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他们的思维方式有时很简单,有时很独特,在引导他们理解知识时,我们不能以自己的思想为主导,要多想一想,孩子们会怎么想,多问一问,他们在想什么,根据他们的理解程度再去解决问题,这样,我们的劲儿才能使在刀刃上。囫囵吞枣

从前,一个年轻人到别人家去做客。这家主人很好客,非常热情地接待了他,还到园子里摘下许多新鲜的梨和大枣让他吃。

黄灿灿的梨,红红的枣儿,真馋人。年轻人二话没说,拿起梨就吃。一连吃了好几个,边吃边点头。主人见了,客气地说:“适量吃些梨对牙齿有好处,要是吃多了会伤脾胃的。”年轻人说:“那好,我就吃大枣儿吧。”说完,就抓起大枣儿吃起来。主人见了,又告诉地说:“吃枣儿对脾胃倒是有益处,但吃多了会伤牙齿的。”这位年轻人吐出枣核,愣住了。忽然,他若有所悟地叫道:“哈哈,我有办法啦!吃梨的时候,别往肚子里咽,只在嘴里嚼嚼就吐出来,就不会伤脾胃了;吃枣儿的时候,别用牙齿咬,把整个枣儿吞进肚子里,就不会损伤牙齿了。这岂不是两全其美吗?”主人听了,开玩笑地对他说:“吃梨只嚼不咽,倒不难做到。可是吃枣儿要是只咽不嚼,那不成了囫囵吞枣了吗?你的肚子受得了吗?”

年轻人一听,脸憋得通红,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在场的人见了,都笑得前仰后合。

《囫囵吞枣》教学设计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囫囵吞枣》教学设计,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囫囵吞枣》教学设计

《囫囵吞枣》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囫囵吞枣”的原意,知道这个成语现在的意思。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

《囫囵吞枣》优秀教学设计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囫囵吞枣》优秀教学设计,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囫囵吞枣》优秀教学设计

《囫囵吞枣》优秀教学设计《囫囵吞枣》优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囫囵吞枣”的由来。3.......

《16 囫囵吞枣 》教学设计

《16 囫囵吞枣 》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囫囵吞枣”的由来。3、继续培养学......

下载囫囵吞枣教学设计教学目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囫囵吞枣教学设计教学目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