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度曲线教学设计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溶解度曲线教案”。
第6章 溶解现象
第三节 物质的溶解性(第3课时)
化学组
关俊艳
教学目标:
1.了解溶解度的两种表示方法。
2.掌握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3.明确溶质、溶剂一定时,固体、气体物质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教学重点、难点: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解决办法:设置有层次性的问题,以学生理解,借助多媒体课件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化。教学过程:
知识回顾:溶解度的概念,强调其四要素。
过渡:在不同温度下,某一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是不同的,那么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可以通过表格法或曲线法表示。
【提问】溶解度的两种表示方法,哪种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使用频率更高?为什么? 【学生表达】
【过渡】溶解度曲线较为直观,在曲线上可读出物质在任意温度时的溶解度,不仅如此,在同一坐标系中可画出多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由此我们可以获取更多的信息。【学生讨论交流】1.通过列表法可获取的信息,曲线法可以吗? 2.除此以外,溶解度曲线还能提供哪些信息? 【学生表达】
1.明确物质在任意温度下的溶解度。
2.比较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性强弱。3.判断物质的溶解性。
4.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趋势:大多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硝酸钾; 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如氯化钠;极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如氢氧化钙。
5.曲线上的点表示溶液处于饱和状态,曲线下方的点表示溶液处于不饱和状态。6.交点表示此温度下两物质溶解度相同。
【链接中考】
1.根据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从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2)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较大的是________。(3)t1℃时,将20g甲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能否全部溶解____________(4)图中A点表示
。(5)将甲物质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有_________
。2.下列措施能使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大的是()
A.增加水的质量
B.把硝酸钾粉碎,在溶解过程中不断搅拌 C.增加硝酸钾的质量
D.升高溶液的温度
【结论】溶质、溶剂一定时,固体物质溶解度只与温度有关。【过渡】气体物质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呢? 【生活链接】
(1)打开汽水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这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什么有关?(2)喝了汽水以后,人常常会打嗝。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还与什么有关? 【结论】气体物质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思考】
夏天,天气闷热时,鱼为什么总爱在水面上呼吸? 【精心回顾】
【课堂小结】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溶质、溶剂一定时,固体、气体物质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教学反思:
1.本节课整体思路清晰,问题设置层次性较强,教学效果较好。
2.本节课注重了对学生的鼓励、调动和评价,但激励措施有待进一步改进。3.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还需不断思考如何增强小组合作的实效性。
溶解度曲线的教学反思关于溶解度的教学反思初中化学 张 妮 溶解度这节课的内容是属于中考常规考题中经常出现的内容,相对而言题型多变但是难度不大,但是学生出错率特别高。于......
溶解度曲线专题溶解度曲线(横坐标表示温度,纵坐标表示溶解度) 利用溶解度曲线:① 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并根据物质在20℃时的溶解度判断其溶解性。② 比较不同物......
《溶解度》教学设计【摘要】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是很重要的,《溶解度》这节课为我们展示了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也为学生学习化学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教材分析】1、教......
一、教材分析:1.课程标准要求属于化学课程标准一级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二级主题“水与常见的溶液”。课程标准如此阐述,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含义以及在在生产、生活中的......
《溶解度》教学设计(通用12篇)由网友“Ada”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汇总后的《溶解度》教学设计,欢迎参阅,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篇1:溶解度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