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上课稿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
太平天国运动 新课导入:学生齐读课前提示 新课讲授:
(一)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
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相当于清政府四个月的财政需求。而当时地丁税是清政府的主要税收,清政府为支付赔款,增加税收,把负担加在劳动人民的身上。
这也是这场运动爆发的一个根本性的原因,农民阶级和此时的统治阶级---地主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课件出现:①根本原因:阶级矛盾尖锐(地主——农民
南京条约中,英国只要求我们赔款吗?不是,随着五个通商口岸的开放,西方的洋纱洋布大量涌入我们中国的市场,外国的洋纱洋布都是由机器生产的,成本低,产量大,严重冲击了棉布市场。也使得中国广大手工业者纷纷破产,破产的手工业者还要不要交税?---要交,那失业业者以后该干嘛?----沦为外国资本家在中国设厂的廉价劳动力,因此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更加加深了老百姓对清政府的不满。(课件出现:②重要原因(外部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另外,中国此时的自然灾害也是十分严重,水灾、旱灾、蝗灾、瘟疫等层出不穷,更是给中国人民的生活雪上加霜。(课件出现:③直接原因(导火线):自然灾害严重。
在中国近代的时候,西方基督圣经中对美好生活的描述传入中国,引起人民的无限向往,于是洪秀全利用人们的这种心理,1843建立了拜上帝会,以传教为名,组织群众,发动太平天国运动。
2、兴起
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本二、三段,思考这次运动是从哪里开始的?然后是怎样初步建立政权的以及正式建立政权的?
(1)兴起:1851年初,洪秀全在金田村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太平天国运动就此开始。
(2)不久,洪秀全称“天王”。之后,太平军北上,9月攻克永安,在永安整顿建制,永安建制的主要内容便是分封诸王,初步建立起与清政府相对峙的政权。大家请看这张图片,主要是东王杨秀清,西王萧朝贵,南王冯云山,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这五个王。(3)1853年春,太平军从永安突围北上,出广西入湖南。大家看这张地图,南王冯云山
和西王萧朝贵先后在全州战役和长沙战役中牺牲。之后太平军继续北上,相继攻克武昌南京,改南京为天京,定为国都,正式建立起与清政府相对峙的政权。
(4)全盛时期:为了巩固太平天国的政权,必须要进行一系列的军事行动。①北伐:是为了推翻清朝统治,它的结果虽然失败了,但它深入清朝腹地,牵制清军大量兵力,为西征军创造了有利条件。②西征:则是巩固天京大本营,结果是成功的。那么这两次征战的意义都是巩固了天京大本营,夺取了清朝的半壁江山,太平天国也由此进入全盛时期。
【过渡】在太平天国军事上的鼎盛期后,领导层内部开始出现了微妙的变化,这种变化最终演变成一场大的变乱,导致太平天国运动开始由盛转衰,直至最终灭亡。(1)由盛转衰:1856年,天京变乱。
洪秀全密诏韦昌辉和石达开回京,韦昌辉接到密报后赶回天京,包围东王府并在次日杀死杨秀清。洪秀全猜忌心越来越重,便借这次契机杀了韦昌辉。没过多久,石达开又受到洪秀全的猜忌,独自率领精兵出走,到四川被清军杀害,这就是历史上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天京变乱。而此时,清军也借这次契机重新围攻天京,可是,太平天国还有可用的将领吗?在永安建制时封的五个王都已纷纷去世,这时的太平天国已经没有可以用的强将了,所以洪秀全重新提拔自己的堂弟洪仁玕主持内政,再提拔了两名青年将领陈玉成和李秀成,以解除天京危机,为此,与清军展开了一场后期防御战。
1、天京事变(1)原因
领导者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进取心逐渐减退;腐朽思想日益滋长;领导集团内部矛盾尖锐。
(指出这些原因反映的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然后显示天国领导人大兴土木追求享受的图片,并补充两则材料加深对农民阶级局限性的认识。)农民阶级局限性: ①经济上,分散的个体的小生产者,目光短浅。②政治上,不可能提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
③思想上,不能用科学的理论作指导,多采用迷信思想。④组织上,很难形成统一坚强的领导,组
3、太平天国后期保卫战——失败 显示图片,让学生了解太平天国后期遇到的敌人,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客观原因是遭到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思维拓展
1:结合教材史实分析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
1、主观方面:
(1)根本原因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①提出不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 ②领导者腐朽思想膨胀、争权夺利;(2)偏师北伐,战略失误;
2、客观方面:
思维拓展2:如何评价太平天国运动?(1)性质和地位:
太平天国运动是近代中国历史上规模巨大的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是中国几千年农民战争的最高峰;(2)作用:
.①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②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资本主义的最早探索; ③对后来的民主革命有重要影响;(3)局限性:
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由此得出认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 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过渡:太平天国能迅速由几千人的组织发展为几十万人的庞大阵容,震动了整个清王朝,他是靠什么鼓动农民群众奋不顾身地去斗争呢?人民群众为什么会这么拥护太平军呢?是生拉硬拽还是给了他们美好的许诺呢?(学生回答是后者)下面我们来了解太平天国的纲领。-----这就跟1853年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有很大的关系,那么这个制度又为什么对农民有这么大的吸引力呢?我们一起看看它的内容,2、前期制度建设-----《天朝田亩制度》
教师:XX 同学,目的是什么?
学生: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的理想社会。
教师:没错,它的目的就是为了建立一个“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为什么说它是理想社会呢,等我们把它的内容和评价弄清楚了,也就明白了,为什么说它是一个理想社会。那么现在,请XX 同学来解答一下,《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有哪些?
学生: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的原则,规定以户为单位,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据“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规定每户留足够的口粮,剩余的交归圣库 教师:(回答得很好)《天朝田亩制度》详细的来说分为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是土地分配问题,它的原则是“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分配方式是以户为单位,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第二是产品分配原则,它的分配原则是“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分配方式是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国库。
我们再来评价一下《天朝田亩制度》,我们从两方面来看,首先是它的革命性,反映了农民阶级渴望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以前的农民起义都是没有革命纲领的,而这个制度也满足了农民获得土地的愿望。另外是它的空想性,《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平均分配土地,但是土地也有肥沃跟贫瘠之分,这是无法平均的;其次,按照人口分配土地,那人死后土地怎么办,也没有具体的实施方案;到了后来,加入太平天国的农民越老越多,土地却是有限的,到最后,这个制度还能继续下去吗?---不能,所以说它具有空想性。而且,圣库制度的绝对平均主义也容易导致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最后必然是国库空虚。
同学们课下可以思考一下,太平天国运动从开始到结束,给了我们怎样的启发? 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新旧交替的时代,时代赋予它反侵略的新内容和新意义,但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说明农民阶级作为小生产的代表,缺乏科学理论武器的指导,承担不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
《太平天国运动》(人民版)的教学设计 唐銮顶(江苏省赣榆县第一中学,江苏赣榆222100)一、设计思路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通过学习......
《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曲靖一中历史组 欧小兰导入:央视在2001年太平天国运动150周年时拍了一部电视剧《太平天国》,在当时引起了广泛反响。而就在150多年前,中华大地上爆发......
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太平天国运动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历史事件,如何将它教授得既让学生有新鲜感,又能符合高中教学和考试的需要?作为一个历史事件,我们一般都是从原因、过程、结果......
《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新标必修1第三单元[标要求]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识要求:掌握洪秀全创立......
A 导入新课同学们,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上节课我们学习的鸦片战争的知识。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鸦片战争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什么变化呢?(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