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之死教学设计_项羽之死教案设计

教学设计 时间:2020-02-28 03:20:27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教学设计】

项羽之死教学设计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项羽之死教案设计”。

《项羽之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②通过三个场面,分析人物形象,培养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③探讨项羽悲剧性格与乌江自刎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把握文章内容,学习本文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评价项羽之死。②感受古代英雄志士的刚毅品格和浩然之气。〖学习重点〗把握项羽的性格特点。

〖学习难点〗探讨项羽性格特征及乌江自刎的原因。〖学习课时〗两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鲁迅评价《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人把《史记》誉为悲剧英雄的画廊,而其中西楚霸王项羽是悲剧画廊中的绝代典型。“项羽之死”这个片断便是这部旷世悲剧的最后一幕。“乌江自刎”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历史把版面留给了刘邦,楚河汉界的真正含义从此变成了性质,寄居在中国象棋棋盘上。“喑哑叱咤,千人皆废”的英雄死了,留给我们无数读者的是掩卷闭目思索、拍案而起的长叹。多媒体显示项羽自刎乌江图及课题。

二、朗诵全文

教师富有感情的朗诵,能更好的表现文中描写的历史场景,营造悲剧氛围,感染学生。多媒体显示学习任务:

1、结合书下注解,疏通文意,确定重点词、句,并加以理解和记忆。

2、设疑、解疑:通过交流、讨论,解决心中疑惑。

3、提交问题,共同讨论解决。

学生按照要求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巡视课堂,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收集学生的疑难问题。

三、知识积累

师生共同疏理文言基础知识,教师用多媒体归纳重点字词句。

1、重要字音

垓()下

骓()

数阕()

马骑()

麾()下

属()者

田父()

绐()

自度()

刈()旗

王()我被十余创()

2、通假字

骑皆伏曰(服)

乌江亭长yì船待(舣)

3、古今异义

期山东为三处(山的东面)地方千里(土地方圆)

4、词类活用

项王军壁垓下(名词作动词,本指军垒,此处为设营驻守)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名词作动词,唱楚歌)项王则夜起(名词作状语,连夜)

直夜溃围南出(形容词使动,使„„溃;名词作状语,向南)身七十余战(名词作动词,亲身参加)令诸君知天亡我(动词使动,使„„亡)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名词使动,使„„为王)

5、特殊句式

项王则夜起,饮(于)帐中(状语后置)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定语后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定语后置)汉骑追者数千人(定语后置)所当者破(被动句)然今卒困于此(被动句)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何„„为”,固定结构,由副词“何”与语气词“为”构成,用于询问原因或反诘。可译为“为什么„„呢”“怎么„„呢”等)

6、翻译下列句子。

①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汉军把楚人都征服了吗?他们那边楚人为什么这么多呀!②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我所抵挡的敌人都被打垮,我所攻击的敌人无不降服,从来没有失败过,因而能够称霸,据有天下。

③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上天要灭亡我,我还渡乌江干什么!

④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我听说汉王用黄金千斤,封邑万户悬赏征求我的脑袋,我就把这份好处送你吧。⑤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能跟上项羽的骑兵只有下一百多人了。

四、布置作业

1、复习巩固本课文言基础知识。

2、思考:“项羽之死”给我的启示。

第二课时

五、研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

1、教师导入

多媒体显示彩图“乌江自刎”,提问:你会用哪些词语为项羽画像?

(让学生联系《鸿门宴》回答项羽的形象:英雄、莽夫、勇猛、有勇无谋、自负、妇人之仁等。)

请大家一起来朗诵《垓下歌》。从这一诗歌当中,大家感受了怎样的一个形象。(明确:勇武、柔情、悲壮)。项羽这一位历史人物的形象是多面性的。这首诗歌是他性格一个方面的展示。下面我们就去体验下这位悲剧英雄其他方面的性格特征。

2、课文描写了几个场面?

明确:垓下被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

3、描写项羽在“四面楚歌”时动作行为的五个词是什么?表现了项羽什么思想性格? 明确:惊—起—饮—歌—泣,刻画其多愁善感的性格侧面。

4、第二段中项羽对部下的话占了很大一部分。请认真阅读,分析这些语言反映了人物什么性格?明确:“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极端的自负;“为诸君快战”,勇武。

5、第三段中项羽有三次行动,请分别找出,从中可见项羽是个什么样的人? 三次行动:第一次:项羽——大呼、驰下、斩将

汉军——皆披靡

(提问)遂斩汉一将”中的“遂”字有没有什么特别的表意作用? 明确:说明项羽“斩汉一将”轻而易举,从而表现出项羽的勇猛善战。第二次:项羽——嗔目叱之 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通过对比,表现出项羽的勇猛。)

第三次:项羽——弛,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亡两骑

(教师总结:三次行动,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项羽如猛虎一般的气势和战斗力,英武形象栩栩如生。非常精彩!)(提问):三次行动之后,有一段项羽与部下的对话,有什么作用吗?

明确:说明项羽刚才的勇猛杀敌主要是向部下证明他的失败是“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从中可见项羽的性格:勇猛、自负。

6、为什么项羽“欲东渡乌江”,却又在有船可渡的时候不渡了呢? 明确:亭长的话使项羽心中产生深深的“无颜见江东父兄”的羞愧之意,所以决定不渡乌江。从中可见项羽的性格:知耻重义。

补充:项羽在乌江边拒渡,赐马,赠头,表现了人物哪些性格?明确:知耻重义。

7、教师小结:

故事

垓下之围

东城快战

乌江自刎

人物形象

多愁善感

勇猛自负

知耻重义

语言

惊、起、饮、歌、泣

天之亡我,非战之罪!“遂

笑答、“吾为若德”“遂自刎”

写法

动作、语言、映衬

动作、语言、场面神态、动作、语言、对比

项羽的形象跃然纸上:有诀别美人名骓的血性柔肠,有感天怨时的自负自叹,有拼死决战的勇猛刚强,有乌江拒渡的知耻重义,有赐马赠头的豪侠意气。正如古人云:“精神气血,无所不具。”

8、四面楚歌之时,项羽慷慨悲歌,有人说项羽失天下的最后时刻所心疼的只有宝马和女人,你同意这种说法吗?项羽慷慨悲歌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性格?

明确:爱女人是重情,爱战友是重义。项羽慷慨悲歌表现他多情善感,男儿有泪不轻弹,何况男儿中的男儿,这里写项羽“泣数行下”,渲染出一个末路英雄。

9、项羽悲歌泣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这个场面说明了什么?

明确:众位勇士对项羽的畏惧和尊敬。左右随从对项羽的怜悯,不忍心看到他哭泣,写出项羽处于绝境时的凄惨状况。

10、项羽面临失败时,多次强调“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表现了项羽怎么复杂的心里? 明确:表现项羽对自己的战斗能力充满自信,又无法改变现实灭亡的现实,认为是天命安排。

11、你认为项羽失败的原因真是“天之亡我”吗?你认为是什么造成项羽失败? 性格缺陷:优柔寡断,匹夫之勇 政治错误:不懂笼络人心,残暴凶狠 军事失败:分封天下,养虎为患 命运的捉弄:鸿门宴会,田父指路 红颜祸水:儿女情长,沉迷女色

六、人物评价

1、历史上众家对于项羽的评论:课后有几首评价项羽的诗歌。大家小组讨论,看看这些诗人是从那些角度去利用这一历史事件的。

明确:①杜牧对项羽的评价:男儿当包羞忍辱,能屈能伸。②王安石对项羽的评价: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劳师哀兵,败势难回,不可卷土重来了。③李清照对项羽的评价:做人必须要有尊严节气。生作人杰,死为鬼雄。⑤毛泽东对项羽的看法:要抓住战机从胜利走向胜利沽名学霸王,不知勇追穷寇,放虎归山啊!

2、刘邦对项羽的评价。多媒体显示:

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即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3、归纳总结出司马迁对项羽的评价。

多媒体显示《史记》中项羽本纪的最后一段文字: 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问题一:用原句归纳出司马迁的观点。明确: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认为项羽好战喜功、穷兵黩武,以武得势又以武失势。

问题二:既然批评他“谬”为何将他纳入本纪?(用原句回答)明确: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参考译文: 他自夸战功,竭力施展个人的聪明,却不肯师法古人,认为霸王的功业,要靠武力征伐诸侯治理天下,结果五年之间终于丢了国家,身死东城,仍不觉悟,也不自责,实在是太错误了。而他竟然拿“上天要灭亡我,不是用兵的过错”这句话来自我解脱,难道不荒谬吗?)

4、学生自主评价。

教师提示: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一要有理有据;二要将历史人物放到其生活的时代背景中去评价;三要在评价中获得经验教训,以启示今人。评价要求:①100字左右;②引用一句名言;③(主要)以《项羽之死》中的情节、细节为事例;④点评事例;⑤联系现实。示例一:

(观点)做人必须要有尊严。一个人如果没有了尊严,生存在这世上也就毫无意义。(事例)项羽在乌江边,面对束手就擒和自刎两种抉择,他毅然选择自刎。(点评)一旦被擒,受到的羞辱就无以计数,人生的尊严也就丢失了。(名言)古语云:“男儿膝下有黄金。”所谓“黄金”,就是这珍贵无比的尊严。(现实)因此,在面对选择时,我们一定要保持自己人生的尊严。示例二:

(名言)民如水,君如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事例)项羽攻破秦城时,只顾烧秦殿、庆功业、赏士卒,却偏偏忘了安抚百姓!以致他在溃围迷路时,竟被一田父欺骗,误入大泽,走向绝境。(观点)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点评)项羽英雄一生,却不知民心之贵千金难买。(现实)可见当政者治政、为官者处事,当以百姓为重。

项羽之死教学设计

]《项羽之死》教学设计(2012-03-27 11:20:49)转载▼标签: 转载原文地址:《项羽之死》教学设计作者:空谷幽兰 《项羽之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背诵几首有关项羽......

项羽之死教学设计

《项羽之死》讲课稿有人把《史记》誉为悲剧英雄的画廊,而西楚霸王项羽则是这悲剧群像中的绝代典型。“喑呜叱咤,千人皆废”的英雄死了,留在人间的是历史长河中曾经“卷起千堆雪......

《项羽之死》教学设计

《项羽之死》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海南华侨中学语文组 唐雯师:(课前播放歌手屠洪刚演唱的歌曲《霸王别姬》)伴随着一曲熟悉的《霸王别姬》,让我们飞越千年,回到楚汉相争的古战场,去看......

项羽之死 教学设计

《项羽之死》教学设计宿州二中 过洋【文本定位与解读】《项羽之死》不仅是《项羽本纪》中最具悲剧性最为精彩的一幕,也是《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选修)第四单元“创造......

《项羽之死》教学设计

河北省乐亭县第一中学 翟爽《项羽之死》是一篇文言文,但所涉及的知识点难度不大,学生可通过自学掌握;项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历史人物,课文情节简单但生动,内容易把握。按照本单元......

下载项羽之死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项羽之死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