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之秋教学设计五年级下册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教学设计三峡之秋”。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三峡之秋》一课是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方纪先生用他的亲身感受,向我们介绍了雄奇壮丽的三峡景色。作者按照早晨—中午—下午—夜晚这一时间顺序,抓住不同时间景物的特点,并恰当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出长江的气势,生机和灵性。文章脉络清楚,语言优美大气,韵律感强烈,琅琅上口,适合学生朗读。学生自读课文,既让学生受到三峡美景的熏陶,培养审美情趣,又让学生在品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情分析:
通过五年的语文学习,大部分学生会按要求预习课文,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文意,能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并画出相关语句,进行简单批注,但是这些孩子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很少能到著名的自然景区旅游观光,不能亲身去体验、感受那些壮美的自然景观,缺乏感性的认识,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应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去搜集资料,教师也要准备好相关的资料来弥补学生理解的困难。
设计理念:
本课我采用开放式教学法。在课堂上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总结学法,自主阅读,边扶边放,并辅以重点词语突破,图文结合等教学方法,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沟通与互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有层次地学习,螺旋式上升提高。教学目标:
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激发热爱长江和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了解长江三峡秋天的美景,理解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不同特点。
学习本文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及修辞手法的运用。
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作者如何抓住特点描写三峡不同时段景色。
2、修辞手法在景物描写中的作用。
教学模式:我尝试建立的“双主和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老师循序渐进的引导中逐渐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人人都有参与和发展的机会,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中学会知识、掌握方法,发展智能、完善人格,让学生在参与中全面和谐地发展,实现学习效果的最优化。具体教学环节安排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自读自悟,整体感知——交流收获,精读探究——回归整体,深化提高——适当拓展,学用结合。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1、在我国广阔的大地上,有一处闻名世界的风景区——长江三峡。那里群峰耸立,雄奇壮丽,就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让我们在优美的歌声中一起欣赏三峡的风光。(彭丽媛演唱的三峡美视频)
2、的确,三峡四季风景如画,而三峡的秋天更是别有一番景象。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11课《三峡之秋》共同感受三峡秋天独有的气息。
2.板题:三峡之秋(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了解学生课外资料的积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
(1)轮读课文,看谁读得既正确又流利。师生评价。(2)三峡的秋天总的特点是什么?(成熟)
最具有代表性的景物是什么?(橘柚树)(出示图片)正是这累累的果实,使三峡充满了成熟的秋天的气息。
(3)这篇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体现的词语是什么?(早晨、正午、黄昏、夜晚)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可以使文章思路更加清晰,层次清楚。这是我们在写作中值得借鉴的地方。
三、学法指导,合作探究
1.这节课我们就按照时间的顺序来学习,看看在不同的时间里,三峡的秋天有哪些特点。出示学习提示(1)自由朗读课文2---6自然段。
(2)读完后,在书中用“—”划出每个时段的特点。用“﹏﹏”划出所描写的重要景物。并且认真品味在描写景物时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3)先独学,然后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学习卡中的表格。2.汇报交流
(1)早晨:
明丽
橘柚树和露水
比喻
读一读比喻句,说一说好处。更加突出了太阳升起前后橘柚树的特点。小结:这晶莹的露珠、这明媚的阳光、还有这绿叶金实凸显了三峡早晨的清新明丽之美。我们应该带着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这段呢?(清爽、舒畅,语调应是轻快的,这样才能把三峡明丽的特点展现出来。)指名读,评价,再指名读。(2)过渡语;早晨的三峡是明丽的,中午的三峡又是怎样的呢?
中午
热烈
江水
拟人和比喻
读一读这个句子。在一个句子中运用了两种修辞手法。作家的手笔真是高超。
我们来看一下这两个句子。
出示两句话:
“中午,群峰披上金甲,阳光照在水面上,长江奔腾流去,同时又把它的光辉,投向两岸峭壁。”
“中午,群峰披上金甲,阳光在水面上跳跃,长江也变得热烈了,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同时又把它那激荡跳跃的光辉,投向两岸峭壁。”
这两句话都是在写中午的热烈场面,你们觉得哪一段更好?
老师小结:在作者的笔下,“金甲、跳跃”加上“一条金麟巨蟒”把长江写活了,将三峡中午的热烈气氛描写的生动形象,活灵活现。可见用上好的词语和恰当的修辞方法,使文章会更精彩。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一段,进一步感受长江那令人心醉、神往的热烈。
(3)过渡语:刚刚还是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的长江,在下午又是怎样的景象呢?请第三小组汇报。
下午
平静
雾
长江
比喻
拟人
小结:在透明的薄雾中,峭壁的倒影使长江变成静静流淌的小溪,温柔可爱。如果中午长江是一个健壮的小伙子,那么下午时的长江就是秀美的少女?女生读,(语速平缓,体现温柔之感)
(4)过渡:奔腾了一天的长江平静了,夜幕降临,灯火闪烁,此时此刻的三峡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呢?(抽小组汇报)
夜晚 宁静 神秘 渔火、灯标、汽笛、月色
沉睡的长江、倾泻而下的月光让我们感到了三峡夜晚的宁静与神秘
同学们,让我们轻轻地、慢慢地读一读这一段,不要打扰了这份宁静与神秘。“这一天正是中秋”文章结尾很好地点明主题,和开头呼应。
四、总结全文,交流收获。
1、老师小结:三峡的秋天就是这样多姿多彩,有时明丽、有时热烈,有时平静;有时宁静……同学们,你最喜欢什么样的三峡,自由地读一读你喜欢的段落。看着同学们读得这么投入,老师相信你们已经深深地被三峡秋天迷人的景色所陶醉。此时,你最想对三峡说些什么?
2、三峡的秋天让我们流连忘返,让我们赞叹不已。作者为什么会写出这么优美的文章?
1、按时间顺写,层次清晰。
2、运用大量的修辞手法,使文章生动,形象,具体。
3、仔细观察,抓住景物的特征。
4、作者对三峡的热爱。
五、布置作业
模仿本文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写一段100字左右的片段,题目《家乡的春天》。
六、板书设计
三峡之秋
早晨:露—— 明丽
成熟之美
中午:水—— 热烈
下午:雾—— 平静
夜晚:月—— 宁静
教学要求:1、了解课文的内容,了解三峡的秋天的美丽景色,受到热爱祖国锦绣山河的思想教育,陶冶爱美的情趣。2、学习作者细致的观察和具体形象的描写景物的方法,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
《三峡之秋》教学实录一、谈话导入师:据老师了解,我们班许多同学都喜欢旅游,你们中有谁去过长江三峡?生:没有去过。师:没关系,今天我们就来“神游”一番金秋的三峡。下面,结合大家课......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峡之秋教......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导语: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峡......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三峡之秋》教学设计,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