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自然的声音》教学设计_大自然的声音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时间:2020-02-28 01:45:30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教学设计】

《聆听自然的声音》教学设计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大自然的声音教学设计”。

3.《聆听自然的声音》教学设计

——

3、4课整合【教学目标】

1.掌握字词,了解作者,感知诗中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2.学习诗歌的写作技巧,体会《夜》最后一节的作用。

3.揣摩语句,赏析诗歌,领悟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教学重难点】

揣摩语句,赏析诗歌,领悟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2分钟)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导入语:面对大自然,诗人总有唱不完的歌,即使天上平凡的星星、地上平常的昆虫的叫声,在诗人的笔下也会变得情味浓郁,富有内涵。即使是最平常的夜景,在诗人的笔下也能变得美丽而熠熠生辉。今天,让我们步入诗人的殿堂,去倾听生命的歌吟。

2.教师板书课题(二)出示学习目标

1.掌握字词,了解作者,感知诗中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2.学习诗歌的写作技巧,体会《夜》最后一节的作用。

3.揣摩语句,赏析诗歌,领悟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过渡语:让我们带着目标,根据自主学习的要求,完成自学任务。

二、先学环节(15分钟)

(一)出示自学指导(提示: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边在文中圈点勾画。)1.有感情的自主朗读诗歌2遍,读准字音,读好停顿。2.小组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二)自学检测反馈

要求:

1.自学完成后,自主完成自学检测题。2.完成后,组长组织对桌交换互相批阅。3.用红笔改错,不明白的求助于小组其他成员。自学检测题: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凝望

颤动

闪闪烁烁

寂寞

覆盖

......僵硬

疲倦

静谧

萤火虫

朦胧 ......昏晕

树篱

消逝

栖息

喧响

.....

欢嚷

草茸茸

浸水 ....2.诗中的星星象征着什么?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内心怎样的渴望?

点拨:星星象征着光明,象征着生活中美好的事物。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他对光明的渴望。

3.《蝈蝈与蛐蛐》一诗中,诗人把夏天蝈蝈的“乐音”和冬天蝈蝈的“歌儿”称为“大地的诗歌”,你是怎样理解的?

点拨:美好的诗歌是动人心弦的,因为它是生命的歌吟。诗人把蝈蝈与蛐蛐当作大自然的歌手,把它们的鸣唱当作大自然的诗歌,借以歌颂大自然的无限美好和勃勃生机,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的赞美之情。4.《夜》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点拨:

传达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

(三)质疑问难

你在自学环节中还有什么困惑?学生提问,师生共同解答自学环节遇到的问题。

三、后教环节(15分钟)

过渡语:诗歌的韵味,伴着我们的声音、我们的情感,敲打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进一步走进诗歌,探究诗歌的意境。边读,边注旁批,写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不明白的地方要能提出问题。

赏读诗歌,品味语言,体会意境:

1.朦胧诗以它独特的诗歌表现形式,给人以美的享受,找出《星星变奏曲》你喜欢的句子进行赏析。

点拨:“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与“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这两句诗,分别从听觉上和视觉上描写声音的隐约、白丁香的朦胧.将人们带入一种令人陶醉的朦胧迷离的美好意蕴。表现了“春天”之美,“光明”之美。

诗人用“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采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因为声音—会儿入耳,一会儿消失,一会儿清晰,—会儿模糊的感觉与视觉上“闪闪烁烁”的感觉是相通的。这足以形容视觉的词语来表现听觉,以视觉感来突出对声音的时断时续、隐隐约约的真切感觉。

资料链接: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自己的喜悦消逝,一旦唱得疲劳了,便舒适的栖息在可喜的草丛中间。”赏析:诗人运用拟人手法,动静结合,以动衬静,把蝈蝈栖息在草丛中的那种舒适自在、凝神安谧的姿态,活灵活现的展现了出来。

2.思考:《夜》中的最后一节有什么作用? 点拨:

这一节在结构上与前面的诗句形成反复和照应;在内容上再次写出月色的美丽和夜的静谧,令人更深切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波动。

要求:

1.请同学们根据学案指导首先朗读课文,在课本上做好批注。

2.然后小组内展示,修改完善后准备在班里展示。

四、训练环节(13分钟)

仿写演练:这三首诗中多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增加了诗歌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请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一处自己熟悉的景物。

点拨:

秋天的树林里,柏树的叶子还是那么苍翠,火红的枫叶染得树林一派生气。许多树木已脱去一身绿装,露出了香甜可口的果实。秋风飒飒,树叶如一只只美丽的蝴蝶纷纷落到地上,于是粉红的、金黄的、青绿的、淡紫的……成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课堂总结:大自然以其神奇的魔笔向人们展示着五彩的世界,让我们在以后的生活当中能够细心地聆听自然的声音,感悟自然的生命真谛,让我们更加的热爱自然,热爱生命。

附:板书设计

聆听自然的声音

象征

动静结合融情于景

【教学反思】

链接:

朦胧诗,作为一个独特的诗学概念,它指的是以舒婷、顾城、江河、杨炼、芒克、方含、食指、多多、梁小斌等为代表的——批“*”中成长的青年诗人的具有探索性的新诗潮。

象征是一种艺术手法,要求象征之物与被象征之物之间有某种相似的特点,从而可以让人引起由此及彼的联想。象征一般都用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或思想感情,也就是说,它是通过某一具体形象表现出一种更为深远的含意,让读者自己去意会,从而让读者获得美的享受。这是一种隐晦、含蓄而又能使读者产生体会愉悦的美感的技巧。

意象:世人意中之象,简而言之即带感情的事物。

《星星变奏曲》写作背景:四十多年前的中国,由于领袖错误地发动了一场运动,由于林彪、“四人帮”的干预,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极度的匮乏,人们非常痛苦。在这样的背景下,一群像作者江河这样的年轻人,如:舒婷、顾城、芒克、北岛,他们用自己手中的笔,以黑暗作为背景,以追求光明为主线,写下了如《星星变奏曲》一样的诗歌。在这样的背景下,他们的诗委婉含蓄,用了大量的意象重叠,但追求光明的指向是相当鲜明的。

江河。原名于友泽,1949年生,北京人。1968年高中毕业。1980年在《上海文学》发表处女 3

作《星星变奏曲》著有诗集《从这里开始》《太阳和它的反光》等.是新时期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他的诗作当中灌注了厚重的历史感。以《纪念碑》等政治抒情诗和古代神话组诗《太阳和它的反光》赢得社会瞩目。

济慈(1795—1821),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出身卑微,少年即成孤儿,生活贫困,做过医生助理。自幼喜爱文学。1817年出版第一部诗集《诗歌》,其中有名篇《蝈蝈与蛐蛐》,从此斩露头角。他在短促的一生中留下不少著名的诗篇,如颂诗中的《夜莺颂》《希腊古瓮颂》《秋颂》《忧郁颂》,十四行诗《白天逝去了》等。

叶赛宁(1895~1925年),俄罗斯诗人。早期诗描写农村自然风光,赞美宗法制农民生活,曾参加意象派文学团体,作品中流露悲观情绪。十月命后的部分诗作,试图反映新的革命生活,但仍留恋革命前农村的田园生活,钟情于乌托邦式的“农民的天堂”。

《聆听自然的声音》学案设计

3《聆听自然的声音》学案——3、4课整合小组 姓名 评价【学习目标】1.掌握字词,了解作者,感知诗中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2.学习诗歌的写作技巧,体会《夜》最后一节的作用。3......

聆听自然的声音

聆听自然的声音嘈杂的现代音乐声,无休止的汽车鸣笛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们的听觉早已被浮华所覆盖,那么,为何不走出浮华,入住你的精神栖息地,聆听自然的声音呢?耳边,风的声音,你......

聆听自然的声音

聆听自然的声音西安市星火路小学四年级一班赵楚涵自然,是美丽的,是多娇的,处处充满迷人的色彩。(开头简洁,直抒胸臆!) 清风拂过,燕子归来,百花齐放,是生机勃勃的春;小荷初露,鱼戏池塘,是......

聆听自然的声音

聆听自然的声音——读《昆虫记》有感。大自然是如此的神奇、美妙,它孕育了万物,滋养了无数伟大的生命。在这浩瀚无穷的生命中,有一群小可爱,它们是自然的精灵,是生命的圣歌——昆......

聆听自然的声音

聆听自然的声音 聆听自然的声音晴朗的夜晚抬头遥望,轻纱薄雾般的银河中流动着闪烁的群星,构成一道亮丽的风景——这是我在内蒙古草原旅行时所见到的景色。但在这片车水马龙、......

下载《聆听自然的声音》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聆听自然的声音》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