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设计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传统文化的继承教案”。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介绍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在现代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延续及其影响,让学生了解文化的继承性。
分析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解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知道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传统文化对社会与人的发展的积极作用,而一成不变的传统文化则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发展的消极作用。
明确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的道理;阐述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二、能力目标
感受中国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和传统思想等在现实生活中的深远影响,认识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培养分辨传统文化中精华与糟粕的能力,通过对“传统文化对社会与人的发展的作用”,以及“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积极作用的正确态度”的分析,尝试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赏析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分析当代中国传统文化对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发展的积极作用,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继承传统文化的热情。树立正确“看待传统文化价值的态度”。【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2.教学难点:传统文化的特点 【教学思路 】
通过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的介绍,总结出中国核心传统思想──“和合”思想。由此思想过渡到古代“大同世界”之政治理想。,引出中国当前倡导的建立“和谐世界”的理念。通过让学生分析“和谐世界”的理念和古代“大同世界”之政治理想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概括出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的特点,体现出传统文化的时代特色。【教学设计】 【情景导入】
歌曲《家和万事兴》,引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和”文化。结合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和”文化的展示,引导学生分析中国“和”文化的内涵。【情景探究一】感受“和”文化
传统文化包含的内容是广泛的,从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等方面,一起来感受我们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一)年俗里的“和 ”文化。以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为例,让学生说一说有哪些年俗,并分析在这些传统习俗里蕴含的“和 ”文化。如家庭和睦、和家团圆、平安顺利等文化寓意。感受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二)四合院里的“和 ”文化。以四合院和故宫建筑为例,引导学生分析北京的四合院展现了哪些传统文化,感悟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文化之美。学生探讨后,教师归纳:四合院的建筑格局符合儒家的礼教思想和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居住在四合院,人们在满足衣食住行需要的同时,也得到了友谊和信任。院内植树栽花、饲鸟养鱼、叠石造景,居住者可分享大自然赐予的一片美好天地。居住在四合院,人与人之间容易产生安全感和归属感,容易形成凝聚力和亲和力,有利于形成和谐气氛。
(三)传统文艺里的“和 ”文化。介绍中国书法中“和 ”字的演变,了解中国书法的演变及艺术魅力。让学生说一说:中国传统文化里含有“和”字的成语及古诗词,进一步感悟传统文艺及其中蕴含的“和”文化均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从“大同思想”到“和谐社会”。了解“大同思想”到“和谐社会”的内涵,分析“和谐社会”的思想与传统文化的“和”、“合”思想有的关系,感悟从古至今传统思想的一脉相承。
归纳总结:传统文化的继承表现在: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传统建筑是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传统文艺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传统思想是传统文化影响的重要体现。
【情景探究二】 “和”文化在今天
说一说:“和”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及作用。
材料展示:中国梦与和谐社会。中国有13亿人口,个人愿望可能千差万别,但一个共同愿望,概括起来,就是希望社会和谐、发展、稳定,从这个意义上讲,实现中国梦,就是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新中国成立后,人们又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十年*。中国民众深知和谐社会的可贵。构建和谐社会,是人们的共同理想和愿望,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促进社会和谐,是实现中国梦的题中应有之义,是人们共同企盼的目标和结果。中国的和平外交。随着中国实力的增强和国际格局的变化,一些国家和人士对中国的外交政策和战略意图仍存在不信任感或不当猜测。面对“中国崩溃论”、“中国威胁论”、“中国责任论”等等,中国重申和平外交及和平发展,致力于发展平等信任、相互支持、共同繁荣、世代友好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分析(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2)顺应社会发展的传统文化,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地促进作用;不顺应社会发展的传统文化,会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情景探究三】 如何对待“和”文化
材料一:“和”是儒家哲学重要的思想范畴之一。和”的思想无论对个人,还是对社会发展都能起着积极作用。
一、道德精神:“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社会责任感,“朝闻道,夕可死”的精神追求,坚毅的人格、积极的人生态度,尊老尚贤敬师和见利思义的人生准则。
二、现代价值:大一统思想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团结;以人为本、民本思想有利于“三农”问题;“和为贵”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礼让为先、睦邻友好、和而不同的文化内涵使中国树立了良好的外交形象
材料二:“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的迷信思想。三纲五常的封建伦理道德维系专制统治与等级社会,压抑人性,钳制思想,阻碍了科技的发展。设问:你个人认为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应该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予以批判地继承。【 综合探究 】
我们的家乡宁 夏历史文化悠久,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结合宁夏独特的民族文化,说一说,“和”文化在宁夏地方文化中的体现,应如何对待和发展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
传统文化的继承 教学设计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设计一三维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文化的继承性。分析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解析中华民族传统文......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设计 学科:政治 学段:高中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年级:高二课题:必修3第二单元第4课第1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设计 第四课 文化的传承性与文化发展 第一......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设计)一.三维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文化的继承性。分析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解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知......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设计 微山县第一中学 张玉峰 【教学目标】一、知识了解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在现代社会生活各方......
题 目《传统文化的继承》姓名: 任教学校:所教年级:高一选用教材:高中思想政治必修2《文化生活》 课型:授新课 课时:一课时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与作用本课时是高中政治人教版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