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尺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比例尺教学设计教案”。
《比例尺》教学设计
阿依木古丽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1-92页例
1、例2,课堂活动第1~3题,练习十九第1、3题。
【教学目标】
1.在操作、观察、思考、归纳等学习活动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正确计算比例尺,了解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各种用途。
2.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的比例尺,能读懂不同形式的比例尺。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正确运用比例尺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中国地图、螺丝帽的放大图、尺子、格子图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创设情境,激趣设疑。
课件出示:一幅中国地图和国旗的平面图。再依次点击,出现一组大小不同的地图平面图和国旗平面图。
教师: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教师:我们可以把地图和国旗画在纸上,同样也可以把我们的住房缩小后画在纸上,这是几天前,我在售房中心看房时,一位售楼先生给我推荐了两套住房(课件出示),可是他只给看了一下图纸,我买房的标准是想要面积大一些,我想请同学们帮帮我这个忙,好吗? 学生1:建议购买第二套。学生2:建议购买第一套。
学生3:我也同意购买第一套,第一套的住房前面标有比例尺,而且它的比例尺大。
学生4:不同意,第二套大,应该购买第二套。
(设计情境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内化学习内容,使他们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上进行意义重构.只有充分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范围、技能、态度以及年龄和心理发展特征,创设的情境才能符合学生的认识发展规律.此问题情境的设计,尊重了人的个体差异,在把握了《数学课程标准》体现基础性、普及性的同时,又弹性地编了具有一定拓展性、探索性的习题,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发展需要,有利于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揭示课题。
教师:看来同学们的意见不统一了,目前还不能帮老师确定到底购买那一套住房。那么,住房平面图与实际的房屋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比例尺)
二、动手操作,感知比例尺 1.“实际距离”的含义。
教师:同学们已经动手测量出我们教室地面长9米,宽6米。教室长9米,宽6米就是实际的长度,即实际距离。(板书)2.“图上距离”的含义。
教师:现在老师就请你们当一回小小设计师,将教室占地的平面图画在老师发给的边长为1cm方格纸上。
(1)电脑出示学习要求:①确定图上的长和宽;②个人独立作出平面图(方格边长是1厘米);③写出图上的长、宽与实际的长、宽的比,并化简。
(2)学生自主设计教室的示意图,师巡视并指导。(3)投影仪展示学生设计方案、思路。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 学生1:我是把实际的长和宽都缩小100倍,图上的长就是9厘米,宽是6厘米,这样的长方形图就是教室的平面图。板书:9厘米∶9米=9:900=1:100 6厘米:6米=6:600=1:100 教师: 9厘米和9米的单位不同,不能直接化简,必须先要把它们化成相同单位,再化简得到1:100。这里的1:100就是我们以前所说的1格表示的1米,即100厘米。
学生2:我是把实际的长和宽都缩小200倍,图上的长就是4.5厘米,宽是3厘米,这样的长方形图就是教室的平面图。”
(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可以消除孩子的心理压力,使孩子进入积极的、主动的学习状态,因此宽松和谐、充满尊重、支持的语言环境是孩子学习和发展的基础。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努力给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让孩子通过欣赏多媒体课件,让孩子融入到情境中,符合新理念的教学思想。)板书:4.5厘米:9 米=4.5:900=1:200 3厘米:6米=3:600=1:200(4)明确:设计的示意图长、宽就是画在方格纸上的距离,即图上距离。(板书)3.认识比例尺。
我们知道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存在着一种倍数的关系,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比例尺。
教师:现在同学们知道什么叫做比例尺吗?比例尺是谁与谁的比?怎么求呢?
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或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三、结合图例,理解比例尺 1.教学例2:看一看,议一议。
课件出示例2(1)主题图:这张三峡库区平面图的比例尺是多少?它表示什么意思?
(1)同桌互相说一说比例尺是多少?它表示什么意思?(2)学生回答。
(3)小练习:说一说比例尺1∶25000000和200∶1分别表示什么意思?这2个比例尺又有什么区别?
明确:1∶5000000是缩小比例尺,10∶1是扩大比例尺,缩小比例尺前项是1,扩大比例尺后项是1,图距与实距的单位是相同的。(4)介绍数字比例尺。
教师:1∶5000000,10∶1,1∶25000000和200∶1这些比例尺都是用数字表示的,我们把它叫做数字比例尺。
2.认识线段比例尺。
课件出示例2(2)主题图:比例尺 表示什么意思吗?(1)同桌互议。(2)学生回答。
(3)介绍线段比例尺及表示的意思。
教师:象这样用线段表示的比例尺是线段比例尺,表示图上1cm,相当于实际的10m。如果我们量出了图上小红家到学校的长度是11厘米,怎样算出实际距离呢?怎么想的?
3.线段比例尺与数字比例尺的相互转化。4.指导学生看书并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课堂活动:第1~3题。2.练习:练习十九第1~3题。
五、学生质疑,教师总结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或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惑或不懂? 2.教师总结:(1)比例尺是一个比,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倍数关系,其结果不应带计量单位;它更不是一把尺子。
(2)求比例尺时,前、后项的长度单位一定要化成相同单位,否则比例尺无意义。
(3)比例尺前项化简为1,是将实际距离缩小;比例尺后项化简为1,是将实际距离扩大。
3.验证:能否用今天学习的知识帮老师选择A套房子面积大还是B套房子面积大?说说你的理由。
(教师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开放的,他们是构造愉快学习和交流过程的共同体,不是一种上对下的关系,教师是孩子的朋友,要乐于充当孩子的支持者和平等交流者。让孩子畅所欲言,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参与、支持,在平等的师幼互动中,让孩子体验到教师的关爱,增强说的信心,体会平等、成功、快乐。对孩子提出的出乎教师意料之外的想法要给予关注,不能置之不理,甚至批评、贬斥。同时给予孩子充分的时间自由辩论,大胆地质疑、解疑,让孩子充分地自由地发表观点,对他们的观点要给予足够的尊重和保护,使他们兴趣高涨、精神振奋、思维活跃,引发交流的高潮。)
比 例 尺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比例尺,理解比例尺的含义,知道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会求比例尺。2、通过画一画,说一说,算一算等活动理解比例尺的含义,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解......
在具体的情景中揭示概念教学的真谛《比例尺》教学设计 长阳实验小学鲁爱民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比例尺的含义,掌握求比例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方法。2﹑技能目标:通过测量......
比例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并能正确地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 2.使学生能够应用比例知识,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根据......
比例尺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第十二册)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组织学生画出的平面图,使学生体会到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知道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就是比例尺,知道比例尺的两......
《比例尺》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第83页。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比例尺》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比和比例的基础上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