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宇宙航行 教学设计_宇宙航行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时间:2020-02-28 00:40:58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教学设计】

6.5宇宙航行 教学设计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宇宙航行教学设计”。

《6.5宇宙航行》

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本节是教科版《必修2》万有引力定律一章的最后一节,是引导万有引力定律的综合应用,是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 新教材增加了人造地球卫星从提出设想到成功发射的历程,并且揭示了人造地球卫星在通信、导航、收集气象数据和其他许多领域内的应用,加强了学生生活与现代社会及科技发展的联系,使学生更加关注物理学的技术应用所带来的社会问题,更加关注科学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可以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发展科学探索的兴趣,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体现了新课标的总体目标要求. 通过了解人造卫星的运行原理,认识万有引力定律对科学发展所起的作用,培养学生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万有引力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和匀速圆周运动的相关知识,教学中要继续深化学生对这些定律和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由于本校学生运算能力不强,教学中要避免复杂的计算和太繁复的物理情景。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探究,你应该: 1.分析人造卫星的运动规律

2.通过小组讨论、计算,知道三个宇宙速度的含义,会推导第一宇宙速度,能用所学知识求解卫星基本问题

3.通过课内交流、小组讨论、教师点评,理解掌握人造卫星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及向心加速度与轨道半径的关系

4.了解人造卫星的相关知识及我国卫星发射的情况,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教学准备】

视频、动画、网上资源、多媒体技术.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第一宇宙速度的推导 2.教学难点: 区分环绕速度与发射速度 【学法指导】

注意掌握规律,重点突破,重视基础。【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环节:新课引入

1、知识回顾:利用微视频深入了解重力、地球表面的物体所受万有引力的关系

2、新课引入:由小组代表利用PPT带领同学们共同了解人造卫星的相关知识 本环节设计目的:

1.深入了解地球表面的重力与万有引力的关系,方便后面第一宇宙速度的推导 2.通过介绍人造卫星的用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环节:人造卫星规律的探究

1、第一宇宙速度的计算:

教师: 卫星能绕地球做圆周运动,运行的线速度叫做环绕速度(运行速度)那么什么力提供向心力?表达式是什么? 学生:万有引力

教师:轨道半径增大,线速度有什么变化?

合作探究一: 地球质量约为M≈6×10kg, 地球半径约为R≈6.4×106m, 引力常量 G=6.67×10-11Nm2/kg2。估算:近地卫星的运行速度?

学生练习,并在黑板上展示,教师观察总结两种方法,并告知学生代入具体数值后的结果是7.9km/s。教师通过数据的分析,使学生体会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速度。

2、半径增加环绕速度的计算:

通过例1 学生练习,教师观察。学生展示思考过程,并纠错,深刻体会两种算法,教师总结

第二环节:怎样发射人造卫星

1、利用PPT介绍牛顿关于发射人造卫星的设想。

2、得出结论: ⑴、发射人造卫星需要足够大的速度。

⑵、圆轨道卫星的圆心都在地球球心。(笔记)⑶、所有卫星都由有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笔记)

3、观看视频《嫦娥一号的发射》3 教师:猜想视频中哪个时刻卫星的速度是是卫星的发射速度? 介绍发射速度

教师:视频中我们看到卫星变轨,那么卫星是如何实现变轨的? 同学们认真思考

相互交流谈论

展示想法 学生:卫星继续加速 继而做离心运动

进一步引导思考高轨道卫星更容易发射么? 讨论展示想法

第三环节:第二、第三宙速度介绍。

知道第一宇宙速度是所有圆轨道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也是所有圆轨道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笔记)

第四环节: 总结圆轨道人造卫星运动规律

学生自己应用前面万有引力知识分析线速度,角速度,周期与轨道半径的关系。教师小结:卫星绕地运转轨道半径越大,速度越小、角速度越小、周期越大;加速度越小。(笔记)简记:高轨低速周期长(卫星环绕同一中心天体运动)

演示课件:几颗不同轨道卫星同时绕地运行动画,从而直观判断以上变化关系

练习并巩固

第五环节:本节知识小结:

1、宇宙速度:

第一宇宙速度:v=7.9km/s 是卫星发射的最小速 度,是卫星绕地球运行的最大速度。

第二宇宙速度:v=11.2km/s,是卫星挣脱地球束 缚的最小发射速度

第三宇宙速度: v=16.7km/s,是挣脱太阳束缚的 最小发射速度。

2、研究天体运动的基本方法:

把天体或人造卫星的运动看作匀速圆周运 动,万有引力提供天体或人造卫星的向心力.【教师总结】:天体的质量越大,半径越小,逃逸速度也就越大,也就是说表面的物体就越不容易脱离它的束缚,有些恒星,在它最后阶段,强大的引力作用下,半径非常小,逃逸速度非常大,以光速传播的光都不能逃逸,这种天体称为黑洞。课下同学们可以阅读教科书上P76的科学漫步“黑洞”

那么宇宙的起始和终结?地外文明在哪里?这些都是留给大家待以解决的问题。

【作业布置作业】

1.阅读教科书上P76的科学漫步“黑洞”

六、教学反思 作业布置作业

这节课始终以学生为主体精心设计学习活动。没有让学生机械的记忆,而且给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的空间,注重基本规律的掌握,通过学生的思考、观察、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的获取知识,让学生真正学会如何学习,使学生的创新潜能得到最大发挥。

宇宙航行教学设计

宇宙航行教学设计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写教学设计需......

宇宙航行教学设计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5篇宇宙航行教学设计,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宇宙航行》教学设计

《宇宙航行》教学设计北 京 市 大 峪 中朱景林 2009.4学《宇宙航行》教学设计北京市大峪中学朱景林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本节课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②》......

《宇宙航行》教学设计

思想 宇宙航行不但介绍了人造卫星中一些基本理论,更是在其中渗透了很多研究实际物理问题的物理方法。因此,本节课是“万有引力定律与航天”中的重点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研究......

《宇宙航行》教学设计

《宇宙航行》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宇宙航行”是人教版普通高中《物理》教材·必修2—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的第五节内容,介绍了万有引力的实践性成就,万有引力理论使人......

下载6.5宇宙航行 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6.5宇宙航行 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