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赤壁之战 》教学设计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赤壁之战优秀教学设计”。
《赤壁之战》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分解
从旧的人教版教材选出节选自《资治通鉴》的《赤壁之战》一文,旨在作为古代散文教学的补充。“补”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为文言文,通过本文指导高三学生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给重要的语段短句或翻译;二是“补”苏教版对一些传统经典篇目的忽视,让学生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体会其中蕴涵的民族精神。教学目标
(一)文中重要的文言词语,教师列举,学生可以辨认并解释说明其意义和用法;关键的文言语句,结合已有知识积累口头或书面当堂翻译。
(二)课程标准意在让教学对象“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散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落实在本文教学中,主要是:认识孙权的形象——他的正确决策是孙刘联盟在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的决定性因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赤壁之战运筹过程中孙权的作用;认识鲁肃、周瑜、诸葛亮在这次战争中的作用。
(三)学生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有感情地诵读课文,能读出重音、节奏、语气,体现出课文文气的急切舒缓、文意的抑扬变化以及作者的情感倾向。学生能说出本文叙事线索,找出几个主要人物的语言,体悟对话语言对人物描写的作用。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要求学生说出《史记》的体裁特点(纪传体通史,分为本纪、世家、列传、书、表)。
读“自读提示”,指出《资治通鉴》是编年体通史。《赤壁之战》的材料则来自纪传体断代史《三国志》。(说明:在谈到本文的选材和布局时将对此作比较详细的介绍。)
二.介绍时代背景。
东汉末年,朝政紊乱,宦官和外戚斗争激烈,人民痛苦加深,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农民起义——黄巾军起义。各地军阀乘势而起,扩大自己的军事实力,争夺地盘,形成大分裂的局面。三.检查预习作业。
1.先查第二题,由学生叙述,教师可根据下表作适当补充。以下均208年事,只标出月份。七月曹操南下。
八月刘表卒,刘琮屯襄阳,刘备屯樊城。
九月曹军抵新野、襄阳,刘琮降曹。刘备南走,与鲁肃会于当阳,用肃计,进住鄂县之樊口。曹军大败刘备于当阳长坂。
十至十一月曹军自江陵东下。孙刘联盟形成。周瑜从柴桑出军,与操遇于赤壁。黄盖火攻成功,操败走,经华容道至江陵,引军北还。
2.检查预习第一题:划分第一部分层次。第一层(1、2段):在曹操大军压境的情况下,鲁肃、诸葛亮策动孙刘联盟。
①鲁肃向孙权献策并劝说刘备联吴抗曹(第1段); ②诸葛亮使吴,劝说孙权联刘抗曹(第2段)。第二层(3、4、5段):孙权接受周瑜、鲁肃的主张,决心抗曹,计划出兵。①东吴内部“和”“战”两派意见分歧,鲁肃再次说服孙权,坚定抗曹决心(第3段);
四.本文突出了孙权什么性格、特点? 分析:在曹操大军压境的时候,孙权不甘心受制于人,坚持采取对抗的方针,表现了他的英雄性格。但又持谨慎态度:对刘备,在了解他的兵力后,才和他结成联盟;对臣下,允许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即便是主张迎降,也不加以责罚。而在充分比较了敌我双方的优势劣势,作了最后决断之后,则坚决制止迎降的言论。他的深思熟虑和坚决果断的作风,使他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成为赤壁之战中的关键人物。
第二课时
一.文言知识点复习(见知识点整理)二.《赤壁之战》描写孙权目的何在每患迁固以来,文字繁多,自布衣之士,读之不遍;况于人主,日有万几,何暇周览?臣常不自揆,欲删削冗长,举撮机要,专取关国家兴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为编年一书,使先后有伦,精粗不杂。
每当忧虑自司马迁、班固以来,(著史)文字繁多,布衣士人,不能读尽;何况对于皇上来说,日理万机,哪有空闲时间都看?我经常不由自主地揣测,想删繁就简,列举纲要,专门捡取关系国家兴亡、百姓生计,良善的可以用做表率(法则),邪恶的可以用做警戒(教训),做为编年一书,以便先后有序,粗细不杂。
伏望陛下宽其妄作之诛,察其愿忠之意,以清闲之宴,时赐省览,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嘉善矜恶,取是舍非,足以懋稽古之盛德,跻无前之至治,俾四海群生、咸蒙其福……”司马光《上表》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与孙权书
曹操
近者奉辞伐罪,旄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
引自《曹操集》(中華書局,1959年7月第1版)
第三课时
作业练习讲评
《赤壁之战》文言知识点整理
注音
今操芟夷大难(shān)
表恶其能而不能用(wù)..及说备使抚表众(shuì)
王室之胄(zhòu)..
是时曹操遗权书曰(wèi)
因拔刀斫前秦案(zhuó)..羸兵为人马所蹈藉(léi)
预备走舸(gě)..一.通假字
1.将军禽操。禽通擒,捉拿。
2.五万兵难卒合。卒通猝,仓促,突然。3.顷之,烟炎张天。炎通焰,火焰。
4.雷鼓大震。雷通擂,敲击。二.古今异义词
1.军中诸将,各有彼此。古义:派别。今义:代词,这个和那个;形容词,..一样。
2.致殷勤之意。古义:恳切;今义:热情而周到。..3.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古义:中原地区;今义:国家名。..4.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古义:面向北称臣,投降;今义:..名次。
5.鼎足之形成矣。古义:两个词,形势形成,鼎足三分的局势形成;今义:..一个词,某种局面出现。6.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古义:上厕所;今义:换衣服。..7.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古义:官职名;今义:做某种工作。..8.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古义:他实际上;今义:表转折。..9.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古义:土地方圆纵横;今义:名词,某地。..10.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古义:心怀猜疑;今义:怀疑。..11.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古义:妻子儿女;今义:仅指配偶。..12.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古义:万一;今义:偶然遇见。..13.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古义:刚刚,初次;今义:农历每月..初一。
三.重要实词
1.二子不协:和协。.2.表恶其能而不能用:wù,厌恶,嫉妒。.3.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说:shuì说服;治:对付。..4.比至南郡:等到。.5.王室之胄,英才盖世:胄:后代;盖:超过。..6.若事之不济:成功。.7.吾不能举全吴之地:拿,用。.8.是时曹操遗权书曰:赠送,送来,送给。.9.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部署,率领。.10.蒙冲斗舰乃以千数,操悉浮以沿江。悉:全部;浮:泛,开动船只,此..处是摆开的意思。
11.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动词,共有。.
12.而势力众寡又不可论。相提并论。.13.愚谓大计不如迎之。投降。.14.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不足与图大事。向:刚才。图:商议,谋..划。
15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迎:投降。.16.如有离违,宜别图之。图谋,打算。.17.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品评,评定。.18.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到,驻扎。.19.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蔓延到。.四.文言虚词
1.蒙冲斗舰乃以千数,操悉浮以沿江。乃:竟然;第一个“以”:介词,用;...第二个:介词,在。2.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正好,正在。.3.余船以次俱进。按照。.4.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副词,才。.五.词类活用举要 1.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忌:意动用法,以此为禁忌;蹶:使动..用法,使上将军受挫。2.乘犊车,从吏卒。使„„随从。.3.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使动,是他们逃走。.4..敬贤礼士。名词作动词,以礼相待。.5.瑜等率轻锐。形容词作名词,轻便精锐的部队。...6.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老交情 ..7..英雄乐业。形容词意动,以„„为乐。.8.备南走。名词作状语,向南。
.9.外托服从之名,内怀犹豫之计。名词作状语,对外,在内心里。..10.兼有步兵,水陆俱下。名词作状语,从水上和陆地。
..11.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名作动,船到江心。..六.常见文言句式
1.鲁肃„„言于孙权曰。状语后置。2.刘备天下枭雄。判断句。
3.与结盟好。省略句,省去“之”,代刘备。4.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被动句。
5.(肃)与备会于当阳长坂。省略句,状语后置。6.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被动句。7.“我,子瑜友也。” 判断句。8.子瑜者,亮兄瑾也。判断句。
9.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被动句。状语后置。10.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状语后置。
11.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状语后置。12.权知其意,执肃手曰:“卿欲何言?”宾语前置。13.何以言之?宾语前置。
14.灌油其中,裹以帷幕。省略句,状语后置。15.羸兵为人马所蹈藉。被动句。七.文言语句翻译
1.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2.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3.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4.今为君计,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5.诸葛亮谓刘备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遂与鲁肃俱诣孙权。6.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7.权曰:“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 8.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9.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10.权知其意,执肃手曰:“卿欲何言?”
11.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12.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
13.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14.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众数虽多,甚未足畏。15.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答案
1.我请求您派我去慰问刘表的两个儿子,并慰劳他们军中的主要将领。2.现在我们不赶快前去,就恐怕会被曹操占先。
3.孙将军聪明仁惠,敬重贤良之士以礼相待有才之士,江南的英雄豪杰都归附于他。
4.如今我为您打算,不如是派遣心腹之人到江东去与孙权将军联系,以便共同建立大业。
5.诸葛亮对刘备说:“形势危急,我请求奉命去向孙将军求救。”于是他就和鲁肃一起去见孙权。
6.如果不能(与曹操抗衡),为什么不早点解除武装,向他投降称臣? 7..孙权说:“假如像你说的那样,刘备为什么不投降服从曹操?”
8..这正是所谓‘强弩射出的箭,到了力量已尽的时候,连鲁国生产的薄绸都穿不透’。所以《兵法》以此为禁忌,说‘必定会使上将军受挫’。
9.孙权起身上厕所,鲁肃追到房檐下。
10.孙权知道鲁肃的意思,握着鲁肃的手说:“你想说什么?”
11.现在我在迎接曹操,曹操一定会把我交给乡里父老去评议,品评我的名位,也还会让我做一个低级从事。
12.驱使中原地区的士兵远道跋涉来到江湖地区,不服水土,必然会发生疾疫。
13.现在我们据实计算一下,曹操所率领的中原部队不过十五六万人,而且长期征战,早已疲惫。
14.以疲惫的士卒,驾驭心怀猜疑的部众,人数虽多,却并没有什么可怕的。
15.曹操让所有老弱残兵背草铺在路上,骑兵才勉强通过。
一词多义
次:①引次.江北。临时驻扎。②余船以次.俱进。次序。当:①非刘豫州莫可以当.
曹操者。抵挡。②当.横行天下。应当。③操当.以肃还付乡党。会。方:①助画方.略。方法、计谋。②方.与将军会猎于吴。将要。③操军方.连船舰。刚。④挟天子以征四方.
。方面、地区。⑤地方.数千里。古代计算面积用语,正方形(各边长度相等)。计:①今为君计.。出计、谋划。②备用肃计.。计谋。将:①命猛将.统兵数万。将领。②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统帅、带领。③将.顺江东下。将要。④出郭相扶将.
。扶持。⑤宫使驱将.惜不得。助词,无义。蹶:①一蹶.不振。跌倒。
②必蹶.上将军。使受挫。立:①操军吏士皆出营立.
观。站立。②足以立.事。使成。③公子立.自责,似无所容者。即、立即。乃:①若事之不济,此乃.
天也。是。②乃.罢会。于是。③骑乃.得过。才。④蒙冲斗舰乃.以千数。乃至。⑤今君乃.亡赵走燕。却。竟然。⑥家祭无忘告乃.翁。代词,你。夷:①今操芟夷.大难。削平。②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平坦。③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古代我国少数民族名。走:①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
。快跑、逃跑。②可烧而走.也。使逃、驱赶。
卒:①以疲病之卒.
御孤疑之众。士兵。②鲁肃闻刘表卒.
。死。③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终于。④五万兵难卒.合。卒通猝,仓促,突然。事:①兵精粮多,足以立事.
。名词,事业。②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名词,事情。③北面而事.之。动词,侍奉。④无所事.事。动词,做。7
赤壁之战教学设计28赤壁之战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各种方法,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并做到有情感。2、引导学生通过默读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认识罗贯中笔下的曹操等人物......
赤壁之战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1、懂得在赤壁之战中,东吴取胜的根本原因是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2、理清课文的条理,学习作者按照一定的顺序分几步写清大战经过的方法......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5篇《赤壁之战》教学设计,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6篇赤壁之战教学设计,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教学内容:六年级语文上册《赤壁之战》 作者:罗贯中 叫河中学 李富强 教学目的:1.了解战事的全过程,懂得在赤壁之战中,东吴获胜的根本原因在于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