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学设计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人教版七上历史第14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主要内容有:匈奴的崛起与蒙古草原的统一;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呼韩邪单于归汉和昭君出塞。
匈奴自战国时兴起历经秦汉,本民族的统一强大及与中原地区的和战变迁;两汉时国力的变化及对匈奴政策的不断调整;“战”与“和”两种方式都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融合。本课的学习将向学生进一步阐述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如何逐渐形成的。
二、学情分析
本课主要讲述的是两汉与匈奴的民族关系。我主要从初一学生的年龄特征及知识结构出发,从较多图片、小故事、视频等资料入手,在教学中既要注重科学性,更要注重趣味性,使学生在学习和探究过程中有所收获。因为初一年级的学生,尚缺乏综合分析的能力,但好奇心驱使他们思维活跃、乐于表达、求知欲望强烈,有主动学习的愿望。但是他们学习历史课程的时间还不长,还没有形成比较规范、有效的学习历史的能力和方法,而且知识积累有限,本课涉及民族问题较多,所以更应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学习目标:
1、了解匈奴的兴起;认识匈奴在开发边疆中的作用及汉匈关系。
2、掌握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的史实,分析漠北大战的影响。掌握呼韩邪单于归汉和昭君出塞。
3、通过认识昭君的贡献与品质,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4、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初步认识祖国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认识和平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重点:冒顿统一蒙古草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和昭君出塞 难点:正确理解当时的民族关系
四、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目标和七年级学生的特点,采用参观历史陈列室的方法,情景体验、合作探究、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学生欣赏视频《我们依旧血脉相连》,后教师朗诵。
【设计意图】利用歌曲及视频相册,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为以下教学目标顺利实现打好基础。
(二)整体感知
以参观历史陈列室(汉匈历史藏品区)为线索,陈列室的藏品为:一件鸣镝、一封国书、一座石雕和一把琵琶,把本课内容整合为:
一声鸣镝,唤醒了一个民族—匈奴崛起; 一封国书,羞辱了一个王朝—无奈和亲; 一座石雕,铭刻了一段铁血—大破匈奴; 一把琵琶,弹出了一片和平—昭君出塞;
(三)讲授新课
1、请出第一件藏品:鸣镝。一声鸣镝,唤醒了一个民族—
匈奴崛起
(1)观看视频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看视频,提高学生兴趣。(2)一代枭雄
【设计意图】以填发明者档案的方式来识记,激发学生求知欲。(3)一统草原(4)漫话发展
【设计意图】让学生合作完成,提高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得出匈奴进入鼎盛时期,一场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碰撞不可避免的发生了。
2、请出第二件藏品:一封国书。一封国书,羞辱了一个王朝—无奈和亲
出示冒顿单于给吕后的一封国书,得出这封国书对西汉来说是屈辱的,并寻找原因。
(1)追根溯源
【设计意图】出示两则材料,得出原因:汉初经济萧条,实行屈辱的和亲。
(2)力量对比图让学生更直观的感知匈奴实力强大,西汉国力衰微。所以实行屈辱的和亲政策。
一封国书,羞辱了一个王朝——无奈和亲因强而战力量对比因弱而和
3、参观藏品三:石雕(马踏匈奴)。一座石雕,铭刻了一段铁血—大破匈奴
(1)剑锋直指
【设计意图】出示汉武帝的挑战书,让学生质疑,得出国力强盛所以向匈奴发起挑战。
(2)追忆历史
【设计意图】回忆汉武帝国力增强的措施,以这是便理解汉武帝反击匈奴的物质条件。
(3)力量对比
一座石雕,铭刻了一段铁血——大破匈奴背水一战国力衰弱主动出击力量对比国力强盛 【设计意图】让学生能够直观的感受到历史胜利的天枰倾向汉朝,原因汉武帝国力强盛。
(4)细说影响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加深记忆。
(5)风云际会
【设计意图】讲解卫青、霍去病的史实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的情操。播放音乐配备诗朗诵渲染气氛。
4、继续参观第四件藏品:一把琵琶。一把琵琶,弹出了一片和平—昭君出塞
播放昭君出塞的视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了解基本史实。
(1)一把琵琶
【设计意图】出示昭君出塞基本史实,加深记忆。(2)力量对比
一曲琵琶,弹出了一片和平——昭君出塞主动和亲呼韩邪单于国力衰弱赞国同力和强亲盛力量对比
(3)和亲之论
【设计意图】汉初时期的和亲与汉元帝时期的和亲有哪些不同呢? 学生讨论激发积极性,得出结论。
(4)再议和亲
【设计意图】出示史料对昭君出塞的作用进行分析,以加深对昭君出塞历史意义的认识。
同时配音乐师讲解后人对昭君的评价,加深学生的认识。
5、颗粒归仓
回忆本课参观陈列室的收获,认识到无论是战是和和平与交往始终是秦统历冒汉一史颗—顿之了发
粒单际蒙展
归奴的西草汉主流
初。
仓于古匈—和原汉卫—战汉呼武时派帝匈奴霍青去病漠北——在—役中大元韩请帝期汉破期于汉,武匈,元战奴帝匈奴时单。—和昭君—亲出—,塞—邪求和帝
6、各抒己见
对于汉武帝和王昭君历史上这两个“一刚一柔”的人物,在对待匈奴的问题上你更欣赏谁的做法?说说你赞赏的理由。
【设计意图】通过发言增加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进行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认识到“战”与“和”两种方式都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融合7、追踪觅影
【设计意图】视频播放匈奴对欧洲的影响,教师讲解匈奴的去向,并得出各民族共同缔造了祖国伟大的历史。
8、情感升华
呼应新课导入时的滚动图片并配音乐,师进行情感升华的朗诵。【设计意图】对多民族国家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
七年级历史上册《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学反思1、课前准备较充分,使教学任务得以顺利完成。上课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课前的充分准备是顺利完成教学的必要前提。首先......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5篇七年级历史上册《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学反思,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习题精选例题解析:汉元帝时,呼韩邪单于向汉族提出“和亲”,符合下列哪种情况( ) A.汉朝同意和亲是被迫的 B.和亲对汉而言是屈辱的 C.和亲是汉以求暂时避免......
七年级上册14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匈奴的兴起及贡献(2)匈奴与两汉关系(包括汉武帝时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呼韩邪单于归汉和昭君出......
七年级上册《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学案一、教学目标知识方面:了解匈奴对我国北方经济发展的贡献,通过描述卫青、霍去病打败匈奴培养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昭君出塞与汉初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