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生命桥》教学设计(卢)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跨越生命的桥教学设计”。
人教版第七册22课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教学设计
卢嘉莲
教研专题:读懂课文内容
设计理念:以读代讲。因为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在教学时引导学生由课文内容想开去,探究人物的内心活动,体会人物的心情。抓住重点语句指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使学生在读中进一步提高认识,升华情感,引发共鸣。教材分析:本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课文先后描写了同一时间海峡两岸的两个不同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某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他在静静地期待着那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个场景是在台湾花莲的慈济医院,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险中抽取台湾青年的骨髓。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做着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直到青年的骨髓涓涓流出。所有的这一切,为的是挽救海峡彼岸一个年仅18岁的生命。两岸同胞相距虽远,心却是紧紧相连的。
学生分析:学生不知道白血病的严重性,骨髓移植对白血病的作用,课前要学生搜集这方面的资料。学生对台湾与大陆的关系不了解,所以适当给学生讲讲政治与历史,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最后一段。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会“凋零、含苞、骨髓、绽放”等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教学重、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题质疑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搭石》一课,体会了那里的村民们在走搭石时互相谦让、互相帮助的人间真情。今天我们来学习22课《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请读题目。大家读过题目后,有什么疑问吗?
设计意图:古人称学习为“学问”,要学必要问,不无道理。“问”是开山斧,“问”是深耕犁,打开一切知识大门的钥匙都是问号。在疑难处让学生质疑,学生能提出疑问,就会引起他们对课文学习的兴趣。本文题目的含义就是一个难点,让学生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学习,有直奔中心的目的。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一)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由的读课文,课件出示: 自由读课文
1、边读边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2、读准生字词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3、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检查学习情况
1、刚才看到同学们都很认真的读课文,而且都读得很通顺,是不是都会读这课的生字词啦?有信心接受老师的检查吗? 课件出示词语,每个读三遍
桂树 海峡 移植 彼岸 台湾 袭击 余震 满怀 空旷骨肉同胞 血脉血脉 苍白 红润 谈何容易 幸运 平安无事
2、检查反馈,疏通长句:
设计意图:读准生字,把既难读又关键的句子读通,对读懂课文,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做好铺垫。
3、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设计意图。中年级是概括能力训练的关键年段,让学生概括出主要事情,整体把握住文章,是读懂课文的关键。4回应课题质疑: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设计意图:学生在读题时提出的疑问,要帮助解决,不能让质疑流于形式。
三、以“静”切入,感悟危情
(一)深入文本,体会主人公的不平静
过渡:在课文第三自然段有这样一个词“在同一时刻”,“在同一时刻”是指什么时候?(1999年9月22日,早晨7时30分)师:就是杭州的小钱等待骨髓的时刻,也是台湾青年抽取骨髓的时刻。在同一时刻,两位年轻人在做什么呢?我们来看看这两个句子。(出示课件)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1、齐读句子,发现相同在哪?(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在这一时刻,他们真的能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吗?
2、学生深入文本,仔细读描绘这两句的段落,从哪些地方你感受到了他们的不平静?自由读,划划有关的句子。
(二)深入展开朗读,体验小钱的“静”
1、师:你觉得小钱此刻的心情真的那么平静吗?+
2、交流。重点理解:
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惟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①交流体会。请同学们反复读读这段话,他的心情不平静,那他的心情会是怎么样的?
②指导感情朗读。
③小钱需要移植骨髓才能得救,骨髓容易找到吗? 引导学生体会寻找骨髓的不容易。齐读第三自然段
④但,小钱是幸运的,终于找到了合适的骨髓,当他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你觉得他的心情会是怎么样的?
⑤是啊,静静地等待又是充满希望的等待,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个句子。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谈体会与朗读,让学生深入文本,走进人物心灵,与人物产生共鸣
(三)体会台湾青年的“不平静”
1、小钱有救了,在同一时刻,那位台湾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你觉得那位台湾青年能静静地躺在那吗?(不会)他在想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3——5小节,找找不平静的理由。(1)分析原因
①学生归纳不能平静的原因。
(教师随机补充录象感受地震的场面)。这是台湾历史上近百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地震,1700多人在这次地震中遇难,3500多人受伤。年轻的妻子永远失去了心爱的丈夫,年迈的母亲在家园的废墟中老泪纵横。这一天,每小时的余震次数达60至70多次,有些余震甚至不亚于主震。在这危险的时刻,在这紧急的时刻,没有一个人能平静地去对待,那位台湾青年此刻心里在想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地震的图片,把学生带进“地震惨烈”“余震不断”的情景之中,为学生领悟海峡两岸的血脉亲情,领悟台湾青年高尚的品德作了铺垫。(2)那么不平静的心情,他为什么又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课件出示)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自己的骨髓。感情引读。
(3)小钱得到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得救了。假如小钱和台湾青年见面,他会跟台湾青年说什么呢?(出示课件)
设计意图:深入文本,体会人物心情的不平静这部分老师循循善诱,紧紧抓住两个句子: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师生入情地进行对话,学生兴趣盎然的读书、思考、品析、将语言文字的感知、理解、品味落到实处。学生思维的领域不断扩大,情感逐步升温,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结合。
四、总结升华,延伸下一节课的学习
在这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中,小钱除了感谢台湾青年外,还会感谢谁?下节课再一起学习。
五、作业
1、记本课词语。
2、用一段话写写自己读了这课的感受。
板书: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杭州 台湾
骨髓
小钱 青年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教学设计应该怎么......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叙永县两河中心校陈雪梅1、知识与技能(1)通过学习,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文讲述了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两岸骨肉同胞的血脉亲情,感受生命的珍贵和爱心的无价。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引导学......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暂、袭”等8个生字,能正确认读“骨髓、白血病”2个词语。会写海峡,桂花,移植,台湾,彼此,袭击等词语。2、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3、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