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书有感教学设计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观书有感教案教学设计”。
《观书有感》教学设计
龙
静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诵古诗。
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美景,感悟“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知识”的深刻道理。
3.激发学生读诗、学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美景。
教学难点:领悟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了解诗借景喻理的特点。教学过程设计:
一、揭题导入,检查预习。
1、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古诗《观书有感》。下面我们请几位同学来读读这首诗,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先指名读,再齐读。
2、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
想一想,我们平时是怎样学习古诗的?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学法。
①知诗人,解诗题;
②抓字眼,晓诗意; ③诵古诗,悟诗情。
二、贯彻学法,学习古诗。
(一)知诗人,解诗题;
1、说说你对诗人的了解。
2、解释诗题的意思。
(二)抓字眼,晓诗意
1、默读古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在旁边做上记号。
2、自主探究,同桌合作弄懂关键词语的意思。
3、逐句理解诗句的意思。
4、同桌互相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三)诵古诗,悟诗情。
1、知道了整首诗的意思,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2、一边想像画面,一边诵读古诗。(发挥插图的作用)
3、录音范读。
4、自由练读。
5、配乐展示读。
6、配乐齐读。
7、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你觉得诗人在这首诗里要表达什么?诗人写这首诗的目的是什么?
8、这首诗写的是池塘里的水,为什么要以《观书有感》为题?
源源不断的活水流进,使池水。
不断地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使人__________。
(心智明)师:朱熹看到方塘的水,想到了什么?他是怎么认为的?
生:想到了读书,朱熹想到了读书就像方塘里的水一样,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地获取新的知识。
出示、齐读:就像源源不断的活水使方塘变得如此清澈,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才能使人变得更加聪明。
师:诗人借方塘来说清楚一个事理,这叫譬喻。朱熹先生把读书的道理巧妙地藏在这首写景诗里,富有哲理。而像这样的诗叫作“哲理诗”。
三、联系前文,课堂小结。
说说两首诗的相同点。
四、迁移学法,拓展练习。
按照本节课的学法,自学哲理诗《题西林壁》
1、我们常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正像一首诗中所写:(),()。
2、从不同的角度看事情,便有会有不同的收获,正如诗中所说:(),()。
3、抓住时间,抓住机遇,努力奋斗,莫等岁月消逝,机会失去,空悲切,直后悔。这正是(),()。
4、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才能使人变得更加聪明。正如诗中所说(),()。
五、作业
完成作业纸上的练习。
《观书有感》教学设计......
《观书有感》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六上第22课) 《观书有感》 南宋 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
《观书有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自学生字新词,学会3个生字“鉴”“徘”“徊。3、能解释诗句中的关键词语,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
《观书有感》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2.学科: 语文3.学生课前准备:(1)上网查阅,了解朱熹 。 (2)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读音。(3)自学课文,理解感悟诗歌 【目标预设】1、能正......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古诗两首》《观书有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景象,感受半亩方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