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例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谈教学设计”。
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阅读教学设计例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阅读教学设计
提要:
第一单元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为“写作范本”来教——课文的教学功能定位
《爸爸的花儿落了》换位改写——发现叙事的不同视角
《丑小鸭》假想改读——训练想象力的样本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联读——值得广泛采用的有效拓展方式
《伤仲永》中王安石的“伤不起”——深入古人的情怀,“遵路识真” 第二单元
《黄河颂》,情感的温度、思想的深度、背景的广度怎样增加——多媒体技术运用的原则
《最后一课》关注母语教学的价值——语言品读活动一定要充分展开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有三大比喻群落——文本赏析的层次设计
《土地的誓言》“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自读课文教学设计举例
《木兰诗》学完以后的事儿——经典文本的阅读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
《邓稼先》以点带面、点面结合——长文短教的范例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分步品读,散点透视——“美文”的常用设计思路
《音乐巨人贝多芬》角色模拟,以“画家”的身份读课文——读写技巧的训练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虚拟体验,这是一种阅读能力——亟待加强的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孙权劝学》,这不是“数字”而是逻辑——教学思路清晰化的一种方式 第四单元
《社戏》,小说的“文本空白”往往在“冲突”处——小说阅读是“被引导”的发现 《安塞腰鼓》美点寻踪,课文集美——“美文”要“趣教”
《竹影》的“童心”“童趣”角度,不只这一篇课文——阅读教学设计背景分析“四要素” 《观舞记》“读”的“姿态”只有“端坐”吗?——“变式阅读”例谈
《口技》用一词经纬——文言文阅读教学的常用结构方式
第五单元
《伟大的悲剧》由文题入手——教学设计的捷径
《在沙漠中心》“虚拟体验”需要“角色模拟”——让“体验”更彻底一点
《登上地球之巅》“剑走偏锋”更实在——自读课文教学重点的设计自由一点
《真正的英雄》跳读课文,跳出课文——让自读课文教学更有效
《短文两篇》的扩写和改写——让文言文阅读理解跳出“讲授”
第六单元
《猫》要把小说当成小说来读——阅读教学设计的文体意识
《斑羚飞渡》抓住小说构思的关键——小说线索与教学线索应该和谐“共振”
《华南虎》怎样教“象征”——语文知识教学的生动例证
《马》一文两读——科学小品文教学设计的文体视角混搭
《狼》一课多案——教学设计都是“预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为“写作范本”教——课文的教学功能定位
一、学课文整体构思方面的“两块式结构”
从文章题目可以看出,本文包括两个部分,两部分之间表现了作者由童年的游戏、玩乐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
“从??到??”表现出的是一种比较清晰的“两块式”思路或结构。这既是一种常用的写作模式,也是一种常用的思维模式和常用的口语表达模式。
用这种结构模式写文章,有利于“精选”材料和“联结”材料:或将一段时间内的不同的经历、或将时间或空间距离很大的相关内容、或将若干从表面看来完全不相同的事物“组合”在一起,通过对它们的抒写来表达一种情慷、一种情致、一种情思、一种情感。
课文就是这样。
作者先从百草园的生活写起,写了勃勃生机的百草园,写了带着神秘色彩的美女蛇的故事,写了百草园冬天里雪地捕鸟的故事,作者扣住“我的乐园”来写,文章满溢着乐趣、生机和活力。
二、学课文中叙写童年故事的简明思路
课文中从“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到“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几回了”这一部分,写的是“我”初到三味书屋时的生活。这一个重点片段的内容相对集中,不到600字的篇幅,一写去私塾的原因,二写拜孔子拜先生,三写问先生“怪哉”为何虫,四写先生的不高兴以及“我”的感悟。思路非常简洁,层次非常清楚,衔接非常紧密,详略非常分明,穿插非常巧妙,描叙非常生动,表现出“交代一笔、铺垫一笔、详写一笔、感悟一笔”的写作思路,简直可作为学生600字作文的精彩范本。
下面就是“详写”和“感悟”的内容。?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三、学课文中片段描写的美妙笔法
课文在片段描写方面,可供学习、借鉴的内容也很多。
(1)景物描写。第二自然段是非常美妙的语言组合,作者写景抓住了事物的特点,景物描写有着恰当的顺序,然而更美妙的是句式的运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像一条彩线,一层进一层地牵动了百草园中美丽的景物,读后给人一种乐而忘返的感觉。“不必说??也不必说??”指的是美丽的景物;“单是??就有??”指的是看来似乎单调的景物。连似乎比较单调的景物都有“无限趣味”,那美丽的景物就更不消说了。“不必说??也不必说??”是略写,是写“面”;“单是??就有??”是详写,是写“点”。这样点面结合地写,既省去了许多文字,又显得情趣横生,整段文字真情流露,富有诗情画意。
(2)人物素描。课文中写寿镜吾老先生的文字是:“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作者仅用三十余字就勾勒出了先生的形象,表现了他的年龄、身材、须发、装束、神态等几个方面的特点,可谓用语简洁,生动传神。(3)动作描绘。“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批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这段话中 用一系列动词准确地描述了雪地捕鸟的过程,生动简洁,富于变化。难怪课文练习中这样说道:“仔细品味,然后自己写一段话,或叙述做某个游戏的过程、或描写蚂蚁搬家的经过,也试着用上一系列动词。”(4)场面描写。“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将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这几个自然段是精彩的细节描写,是让人捧读不厌的场面描写,也是生动的群体活动的描写。活动的场面、人物的形象如在我们的眼前,很适宜我们在写作上进行学习与模仿。
《爸爸的花儿落了》换位改写——发现叙事的不同视角
用换位改写的方式,换小英子自己的回忆为她身边人关于小英子成长的见闻感受,对课文内容以事件为分界线做分散改写处理,训练学生变换看问题的角度、变换叙事的方式。这一设计意在把烦琐、机械的教学程序简明化、灵活化,丰富学生的表达体验,促进学生课堂参与的热情。
一、朗读感知
1、理解课文内容,概述小英子的成长足迹。
2、体会文中丰富的情感,尤其是父女深情。
二、换位改写
通过朗读课文,我们知道课文是以小英子的回忆为线索串起她成长的经历的,作为她身边的人,温柔善良的妈妈、质朴性情的爸爸、亲爱的韩老师、她要好的同学、一直在她家做事的厨子老高,目睹小英子的成长与遭遇,他们的心理又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对课文做换位改写。
1、选择改文的叙事者和所叙事件
提示:所叙事件可是单一事件,如爸爸鼓励“我”独自参加毕业典礼、爸爸逼“我”去上学、爸爸爱花、爸爸鼓励“我”独自去银行寄钱、闻听爸爸死后“我”的镇定,也可是以上某几件事件的组合。
2、确定叙事的方式和侧重点
提示:是沿用倒叙?是叙议结合?是叙亲见还是叙耳闻?侧重于家庭里的英子,还是校园里的?或是父女情?
3、给改文拟一个新颖而有情味的题目
如:《孩子,别怪你爸》(妈妈)、《我的爱,你可明白?》(爸爸)、《一路芬芳的孩子》(老师)、《令人羡慕的英子》(同学)、《我眼中的大小姐》(老高)等。
4、改写,交流,互评。
三、总结改写要领
改写可以换位,当然也可不换位,就以英子的口吻来写,用内心独白的形式写,有侧重地写,如《爱花的爸爸》《我和爸爸的花儿》《雨中情》《惊闻噩耗》《我的毕业典礼》等。《丑小鸭》假想改读——训练想象力的样本
瑰丽的重话王国就是一块块想象的魔砖垒起来的,每个孩子读童话的时候思维都特别活跃,他们会不由自主地成为童话的一分子,会情不自禁地冒出许多假设,把他们的这些假设有序地组织起来,正是想象力训练的最佳途径吗。“假想改读”该是教学此类课文的一种良方。
一、自由阅读课文,谈阅读感受,整体理解课文。
二、提出“假想改读”课文的设想,学生再读课文,提出假想话题。
三、全班交流归纳,以学生公认为有趣的假想为话题进行再创作,尝试改读课文。
想想在这些情况下,丑小鸭的生活又该是怎样的呢?
1、假如丑小鸭忍辱偷生,赖在养鸭场不走;
2、假如五小鸭贪图安逸,在老太婆家定居;
3、假如丑小鸭到处流浪,一直到死也没遇着白天鹅;
4、假如丑小鸭见到白天鹅后因为自惭而远离天鹅群;
5、假如这只可怜的小鸭一直这么“丑”下去;
6、假如一开始人们就认出了那只天鹅蛋;
7、假如丑小鸭一开始就知道自己是只天鹅;
8、假如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消息传到了它过去生活过的地方。
四、创作交流,评价
评价不必构泥于课文主题思想的限制,从思维创新的角度评价,但一定要让学生明白哪些是与课文吻合的,哪些是有分歧的〕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联读——应该广泛使用的有效拓展方式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美好创意在于联读。
很漂亮的逻辑顺序:
《假如生活欺了你》→《假如你欺骗了生活》→《假如生活重新开头》一篇课文阅读教学,哪怕仅仅只有这样的创意,它也是成功的。
联读,是从教学的广度与深度出发,从某一篇课文生发开去,找到具有相同主题的、相同题材的、相同写法的或有其他相同之处的若干文章进行阅读。这样既可以为这“某一篇”课文找到充足的配读资料,又能让我们体会到各篇联读文章的取材角度、语言表达、情感流露、修辞格运用等方面的独到之处。
“联读法”是一种研究的方法,是一种搜集资料的方法,是一种综合比较的方法。将这种方法用于课文阅读,有一种特别的乐趣。
“联读”的主要目的在于扩展,在于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在于给课文的阅读教学增加容量。“联读”的方式有时候适于长篇课文的教学,但更多的时候是用于精短诗文的教学设计,用“增容”的方式使这些课文在烘托、映衬之中愈加显得精美。
“联读”不仅是阅读教学的设计思路,也是教材编写的一种常用模式。人教课标版初中语文教材中,《世说新语》两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郭沫若诗两首(《天上的街市》《静夜》)、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杜甫诗三首(《望岳》《春望》《石壕吏》)、短文两篇(《日》《月》)、组歌(节选)(《浪之歌》《雨之歌》)、俗世奇人(《刷子李》《泥人张》)、孟子两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庄子》故事两则(《惠子相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诗经》两首(《关雎》《蒹葭》)等等,都表现出一定的“联读”意味。
“联读”教学的设计过程与其说是完成一个教学方案的过程,不如说是一个研究与思考、辛劳与享受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充满着意趣。
1.它需要我们优选内容。
“联读”是一种教学需要,因此要有明确的目的。一般来讲,我们可以从如下若干个方面来确定联读内容的组合:
①弥补课中短篇教学容量的不足。
②从更深的意境上品味作品的主旨意味。
③集中地感受某名家名作的写作风格。
④重点了解某种科学或文化知识。
⑤形成一种综合性学习式的专题研讨。
⑥感受事物或思想的联系与发展。
⑦从情、趣方面烘托课堂教学的气氛。
⑧从艺术的角度展示教学设计的美感。篇2: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阅读教学设计例谈 2015年春季备课研讨会上的发言稿
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阅读教学设计例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阅读教学设计
提要:
第一单元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为“写作范本”来教——课文的教学功能定位
《爸爸的花儿落了》换位改写——发现叙事的不同视角
《丑小鸭》假想改读——训练想象力的样本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联读——值得广泛采用的有效拓展方式
《伤仲永》中王安石的“伤不起”——深入古人的情怀,“遵路识真” 第二单元
《黄河颂》,情感的温度、思想的深度、背景的广度怎样增加——多媒体技术运用的原则
《最后一课》关注母语教学的价值——语言品读活动一定要充分展开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有三大比喻群落——文本赏析的层次设计
《土地的誓言》“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自读课文教学设计举例 《木兰诗》学完以后的事儿——经典文本的阅读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
《邓稼先》以点带面、点面结合——长文短教的范例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分步品读,散点透视——“美文”的常用设计思路
《音乐巨人贝多芬》角色模拟,以“画家”的身份读课文——读写技巧的训练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虚拟体验,这是一种阅读能力——亟待加强的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孙权劝学》,这不是“数字”而是逻辑——教学思路清晰化的一种方式 第四单元
《社戏》,小说的“文本空白”往往在“冲突”处——小说阅读是“被引导”的发现 《安塞腰鼓》美点寻踪,课文集美——“美文”要“趣教”
《竹影》的“童心”“童趣”角度,不只这一篇课文——阅读教学设计背景分析“四要素” 《观舞记》“读”的“姿态”只有“端坐”吗?——“变式阅读”例谈
《口技》用一词经纬——文言文阅读教学的常用结构方式
第五单元
《伟大的悲剧》由文题入手——教学设计的捷径
《在沙漠中心》“虚拟体验”需要“角色模拟”——让“体验”更彻底一点
《登上地球之巅》“剑走偏锋”更实在——自读课文教学重点的设计自由一点
《真正的英雄》跳读课文,跳出课文——让自读课文教学更有效
《短文两篇》的扩写和改写——让文言文阅读理解跳出“讲授”
第六单元
《猫》要把小说当成小说来读——阅读教学设计的文体意识
《斑羚飞渡》抓住小说构思的关键——小说线索与教学线索应该和谐“共振”
《华南虎》怎样教“象征”——语文知识教学的生动例证
《马》一文两读——科学小品文教学设计的文体视角混搭
《狼》一课多案——教学设计都是“预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为“写作范本”教——课文的教学功能定位
一、学课文整体构思方面的“两块式结构”
从文章题目可以看出,本文包括两个部分,两部分之间表现了作者由童年的游戏、玩乐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
“从??到??”表现出的是一种比较清晰的“两块式”思路或结构。这既是一种常用的写作模式,也是一种常用的思维模式和常用的口语表达模式。
用这种结构模式写文章,有利于“精选”材料和“联结”材料:或将一段时间内的不同的经历、或将时间或空间距离很大的相关内容、或将若干从表面看来完全不相同的事物“组合”在一起,通过对它们的抒写来表达一种情慷、一种情致、一种情思、一种情感。
课文就是这样。
作者先从百草园的生活写起,写了勃勃生机的百草园,写了带着神秘色彩的美女蛇的故事,写了百草园冬天里雪地捕鸟的故事,作者扣住“我的乐园”来写,文章满溢着乐趣、生机和活力。
二、学课文中叙写童年故事的简明思路 课文中从“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到“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几回了”这一部分,写的是“我”初到三味书屋时的生活。
这一个重点片段的内容相对集中,不到600字的篇幅,一写去私塾的原因,二写拜孔子拜先生,三写问先生“怪哉”为何虫,四写先生的不高兴以及“我”的感悟。思路非常简洁,层次非常清楚,衔接非常紧密,详略非常分明,穿插非常巧妙,描叙非常生动,表现出“交代一笔、铺垫一笔、详写一笔、感悟一笔”的写作思路,简直可作为学生600字作文的精彩范本。
下面就是“详写”和“感悟”的内容。?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三、学课文中片段描写的美妙笔法
课文在片段描写方面,可供学习、借鉴的内容也很多。
(1)景物描写。第二自然段是非常美妙的语言组合,作者写景抓住了事物的特点,景物描写有着恰当的顺序,然而更美妙的是句式的运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像一条彩线,一层进一层地牵动了百草园中美丽的景物,读后给人一种乐而忘返的感觉。“不必说??也不必说??”指的是美丽的景物;“单是??就有??”指的是看来似乎单调的景物。连似乎比较单调的景物都有“无限趣味”,那美丽的景物就更不消说了。“不必说??也不必说??”是略写,是写“面”;“单是??就有??”是详写,是写“点”。这样点面结合地写,既省去了许多文字,又显得情趣横生,整段文字真情流露,富有诗情画意。
(2)人物素描。课文中写寿镜吾老先生的文字是:“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作者仅用三十余字就勾勒出了先生的形象,表现了他的年龄、身材、须发、装束、神态等几个方面的特点,可谓用语简洁,生动传神。
(3)动作描绘。“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批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这段话中 用一系列动词准确地描述了雪地捕鸟的过程,生动简洁,富于变化。难怪课文练习中这样说道:“仔细品味,然后自己写一段话,或叙述做某个游戏的过程、或描写蚂蚁搬家的经过,也试着用上一系列动词。”(4)场面描写。“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将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这几个自然段是精彩的细节描写,是让人捧读不厌的场面描写,也是生动的群体活动的描写。活动的场面、人物的形象如在我们的眼前,很适宜我们在写作上进行学习与模仿。
《爸爸的花儿落了》换位改写——发现叙事的不同视角
用换位改写的方式,换小英子自己的回忆为她身边人关于小英子成长的见闻感受,对课文内容以事件为分界线做分散改写处理,训练学生变换看问题的角度、变换叙事的方式。这一设计意在把烦琐、机械的教学程序简明化、灵活化,丰富学生的表达体验,促进学生课堂参与的热情。
一、朗读感知
1、理解课文内容,概述小英子的成长足迹。
2、体会文中丰富的情感,尤其是父女深情。
二、换位改写
通过朗读课文,我们知道课文是以小英子的回忆为线索串起她成长的经历的,作为她身边的人,温柔善良的妈妈、质朴性情的爸爸、亲爱的韩老师、她要好的同学、一直在她家做事的厨子老高,目睹小英子的成长与遭遇,他们的心理又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对课文做换位改写。
1、选择改文的叙事者和所叙事件
提示:所叙事件可是单一事件,如爸爸鼓励“我”独自参加毕业典礼、爸爸逼“我”去上学、爸爸爱花、爸爸鼓励“我”独自去银行寄钱、闻听爸爸死后“我”的镇定,也可是以上某几件事件的组合。
2、确定叙事的方式和侧重点
提示:是沿用倒叙?是叙议结合?是叙亲见还是叙耳闻?侧重于家庭里的英子,还是校园里的?或是父女情?
3、给改文拟一个新颖而有情味的题目
如:《孩子,别怪你爸》(妈妈)、《我的爱,你可明白?》(爸爸)、《一路芬芳的孩子》(老师)、《令人羡慕的英子》(同学)、《我眼中的大小姐》(老高)等。
4、改写,交流,互评。
三、总结改写要领
改写可以换位,当然也可不换位,就以英子的口吻来写,用内心独白的形式写,有侧重地写,如《爱花的爸爸》《我和爸爸的花儿》《雨中情》《惊闻噩耗》《我的毕业典礼》等。《丑小鸭》假想改读——训练想象力的样本
瑰丽的重话王国就是一块块想象的魔砖垒起来的,每个孩子读童话的时候思维都特别活跃,他们会不由自主地成为童话的一分子,会情不自禁地冒出许多假设,把他们的这些假设有序地组织起来,正是想象力训练的最佳途径吗。“假想改读”该是教学此类课文的一种良方。
一、自由阅读课文,谈阅读感受,整体理解课文。
二、提出“假想改读”课文的设想,学生再读课文,提出假想话题。
三、全班交流归纳,以学生公认为有趣的假想为话题进行再创作,尝试改读课文。
想想在这些情况下,丑小鸭的生活又该是怎样的呢?
1、假如丑小鸭忍辱偷生,赖在养鸭场不走;
2、假如五小鸭贪图安逸,在老太婆家定居;
3、假如丑小鸭到处流浪,一直到死也没遇着白天鹅;
4、假如丑小鸭见到白天鹅后因为自惭而远离天鹅群;
5、假如这只可怜的小鸭一直这么“丑”下去;
6、假如一开始人们就认出了那只天鹅蛋;
7、假如丑小鸭一开始就知道自己是只天鹅;
8、假如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消息传到了它过去生活过的地方。
四、创作交流,评价
评价不必构泥于课文主题思想的限制,从思维创新的角度评价,但一定要让学生明白哪些是与课文吻合的,哪些是有分歧的〕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联读——应该广泛使用的有效拓展方式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美好创意在于联读。
很漂亮的逻辑顺序:
《假如生活欺了你》→《假如你欺骗了生活》→《假如生活重新开头》一篇课文阅读教学,哪怕仅仅只有这样的创意,它也是成功的。
联读,是从教学的广度与深度出发,从某一篇课文生发开去,找到具有相同主题的、相同题材的、相同写法的或有其他相同之处的若干文章进行阅读。这样既可以为这“某一篇”课文找到充足的配读资料,又能让我们体会到各篇联读文章的取材角度、语言表达、情感流露、修辞格运用等方面的独到之处。“联读法”是一种研究的方法,是一种搜集资料的方法,是一种综合比较的方法。将这种方法用于课文阅读,有一种特别的乐趣。
“联读”的主要目的在于扩展,在于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在于给课文的阅读教学增加容量。“联读”的方式有时候适于长篇课文的教学,但更多的时候是用于精短诗文的教学设计,用“增容”的方式使这些课文在烘托、映衬之中愈加显得精美。“联读”不仅是阅读教学的设计思路,也是教材编写的一种常用模式。人教课标版初中语文教材中,《世说新语》两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郭沫若诗两首(《天上的街市》《静夜》)、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杜甫诗三首(《望岳》《春望》《石壕吏》)、短文两篇(《日》《月》)、组歌(节选)(《浪之歌》《雨之歌》)、俗世奇人(《刷子李》《泥人张》)、孟子两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庄子》故事两则(《惠子相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诗经》两首(《关雎》《蒹葭》)等等,都表现出一定的“联读”意味。
“联读”教学的设计过程与其说是完成一个教学方案的过程,不如说是一个研究与思考、辛劳与享受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充满着意趣。
1.它需要我们优选内容。
“联读”是一种教学需要,因此要有明确的目的。一般来讲,我们可以从如下若干个方面来确定联读内容的组合:
①弥补课中短篇教学容量的不足。
②从更深的意境上品味作品的主旨意味。
③集中地感受某名家名作的写作风格。
④重点了解某种科学或文化知识。
⑤形成一种综合性学习式的专题研讨。
⑥感受事物或思想的联系与发展。⑦从情、趣方面烘托课堂教学的气氛。
⑧从艺术的角度展示教学设计的美感。
指向“文本秘妙”的阅读课----《一诺千金》教学设计例谈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能借助情节图简要叙述故事大意。2.学会质疑,能在对比阅读中体会课文对比手法的妙用。3.感悟“一诺千......
古代散文教学设计例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古代散文“文”“言”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既要掌握一定的文言知识,又要鉴赏优秀作品,继承民族传统文化。阅读一定数量的古代......
古诗是我国的文化瑰宝,语言凝练,意境优美,寓意深邃。小语教材中收录了许多名作佳篇,修订后的大纲也要求在小学阶段背诵80首古诗词。这充分说明古诗是小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7篇《咏柳》教学例谈,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6篇《落花生》教学例谈,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