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1 新人教版1_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教学设计 时间:2020-02-27 21:10:08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教学设计】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1 新人教版1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第三单元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三单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一课,主要讲述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我国召开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以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和经济特区的建立,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党领导中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史实。

知识与能力:,掌握第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了解深圳等经济特区建立的情况,归纳经济特区建立对社会主义建设所起的历史作用。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观看能够反映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前后的面貌、深圳等经济特区对外开放前后面貌的图片等,直观形象地感受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成就。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原则,提高史论结合进行分析的能力。

指导学生观看《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明确开放的地域,进一步认识中央政府对外开放的决心和力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认识第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伟大的转折。中国共产党及时总结经验,高瞻远瞩地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说明中国共产党完全能够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功。知道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强国之路。

重点:

知道第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经济特区的设立等改革开放重大举措的作用,知道改革开放的根本目的是发展社会生产力;认识到中国共产党能够带领中国人民建设一个繁荣富强的新中国。

难点:

如何理解第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共和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能否史论结合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根据这一课的教学内容,我在课前发动学生收集、整理一些有关改革开放前后中国经济建设的资料,借助图片、音像等资料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进行生动、形象的教学。鼓励学生质疑、讨论,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课前教师准备:

1.《走进新时代》、《春天的故事》等视频歌曲;

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取得的成就的有关图片; 3.幻灯片《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相关地名不填)。课前学生准备:

1.收集经历过“文化大革命”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家人和亲朋好友对这两个历史事件的看法和经历,整理成口述史料;

2.收集、整理一些有关改革开放前后中国经济建设的资料和图片,收集在农村的亲朋好友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前后的有关情况材料;

3.收集周围亲友参加或创办乡镇企业的情况。

一、导入新课:

用歌曲《走进新时代》导入。

教师活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带领中国人民进入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这是我国伟大的历史转折,这一节课,我和大家一起来学习第11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旨在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二、学习新课

(一)教师活动:改革开放的春雷(板书)出示十一届三中全会(板书)及邓小平像,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出示十一届三中全会表格,提问: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意义并理解为什么这次会议是我国历史伟大的转折(板书)。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归纳。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p59页教材、讨论并完成表格内容。小组内展示。

设计意图:教学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训练学生的合作能力、归纳能力。教师活动:引导学生理解以下问题:

(1)为什么要强调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在此之前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有哪些不符合实事求是的事件?引导学生联系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和“*”时期所犯的错误,理解实事求是的必要性,说明这是思想转变的一个重要表现。请举例说明党和国家讲实事求是的事件。(党和国家勇于承认错误,纠正错误;平反刘少奇等冤假错案。)

(2)党和国家在新时期工作的重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要进一步提问:为什么要把工作重点放到经济建设上来?在此之前我们国家的工作重点放在哪里了?通过引导学生联系“*”所犯的错误及危害,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当前抓好经济建设的重要性,点明这是政策转变的一个重要表现。

学生活动:讨论这几个问题,进一步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和内容。设计意图:围绕几个问题讨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3)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意义。

教师明确指出:这次会议的召开,使我国结束了两年来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开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进入到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党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点,也是中国命运的一个转折点。设计意图:问题的设计细化,使学生思维集中,更好地理解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

(二)在希望的田野上(板书)教师活动:

教师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为中国的改革指明了正确的方向,中国的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了,农民看到了希望。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板书)出示对内改革、农村白猫黑猫理论图。

教师讲解:“农业集体化”这只猫因为逮着老鼠要上交,要平均分配,而没有积极性。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怎么才能调动猫的积极性呢?这就需要改革。

教师出示问题:说一说:在农村哪个地方最先进行改革?采取了什么样的形式? 学生活动:回答: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教师活动:出示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前的图片。突出大旱,粮食少,人们挨饿。教师接着出示小岗村按着手印的生死状及文字并播放《小岗村生死状》视频资料。

提问:他们把地分了,包产到户就是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回答: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教师活动:出示赞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歌谣和问题。学生活动:

学生齐读歌谣:“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学生讨论:农民的责任、权利、利益是怎么紧密结合起来的?学生回答:责任是保证国家的、集体的;权利是土地的使用权;利益是剩下都是自己的。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分析、回答,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教师活动:出示表格:改革前后小岗村粮食产量的数据的变化。

教师提问:农村改革后农民的生活得到改善了没有?小岗村的统计数字说明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如何分析?看比较的年份,看比较的方面,看数据的变化等得出结论。学生回答: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保障,生产积极性空前提高,农业生产发展迅速。

教师活动:出示一组农民喜获大丰收的图片。教师提问:农民获得大丰收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逮着了老鼠”。教师归纳:国家政策正确,人民辛勤劳动。

设计意图:用白猫黑猫理论,增强历史学习的趣味性。通过视频与图片,学生直观形象地掌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及意义。

教师过渡语: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的改革也红红火火的开展起来。

(三)对外开放的窗口

城市(板书)教师活动:播放《春天的故事》视频歌曲。

提问:歌中“老人”指谁?“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指什么?

学生活动:回答:邓小平、建立经济特区。学生齐读邓小平的一段话,体会改革开放的必要性。

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需要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学习人家

先进的科学技术。

——邓小平

教师出示《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让学生完成以下问题: 找一找: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和沿海经济开放区。想一想:我国形成了一个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想一想:我国的对外开放过程有何特点? 学生回答:

经济特区:珠海、汕头、厦门、深圳、海南(教师提示用谐音联想记住:猪头下深海)。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教师活动:提示学生记住时间:1980年、1984年、1985年、1990年等。用数字记忆,5个经济特区,14个沿海港口城市、4个经济开放区等。

教给学生记忆的方法,数字记忆、谐音记忆的方法。

出示深圳风貌开放前后对比图片,使学生认识建立经济特区是正确的。提出讨论题:这些城市和地区的开放,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作用? 教师组织、引导学生讨论完成探究

一、探究二的问题。

探究一:20世纪50年代—90年代中国粮食总产量变化示意图,解释怎么读图。教师组织学生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1)在50年代-60年代出现一次小高峰,回忆我们所学知识,跟哪次历史事件有关?说出这次事件的法律文献。学生回答:历史事件:1952年的土地改革。法律文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50年代末期至70年代末期,中国粮食产量徘徊低迷,思考为什么?学生回答:由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客观规律,挫伤农民积极性。1966-1976年,又发生了文化大革命。(3)70年代末期中国的粮食产量迅速上升,原因又何在呢?学生回答:改革开放,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中国农业的发展。

探究二:认真阅读 P63材料阅读题,依据上述材料回答:建设经济特区有什么好处? 学生回答:可以增强同外国的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利于人才的培养,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快、更好的发展,也有利于世界了解中国,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

设计意图:教师组织小组讨论探究,体现教学的新理念。

三、课堂小结 依据板书小结。

四、课堂练习与反馈

引发以下练习,当堂课完成,小组内交流。

填空题:

1.实现了建国以来共和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的会议是。

2.我国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在基础上,所有的土地长期包给各户农家使用,把农民的、、紧密结合起来,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大发展。

3.1980年,我国决定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置_______,打开了________________。1984年又开放

个沿海开放城市,1985年又相继在、、_________和 _______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1990年,又做出了开发与开放 ______ 的决定。

选择题:

1.我们党和国家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标志是:(B)

A.中共八大的召开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C.党中央决定设立经济特区

D.中共十二大的召开

2.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流行这样一句话:“毛泽东让中国人站起来,让中国人富起来!”(A)

A.邓小平 B.胡锦涛 C.赵紫阳

D.江泽民

3.小岗是原安徽省以讨饭闻名的凤阳县最穷困的一个生产队,但是从有一年开始,小岗人开始告别饥荒,过上了日渐富足的日子。你知道这是因为:(D)

A.风调雨顺 B.应用良种 C.对外开放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深圳建市时,城区面积只有3平方公里,生产总值不到2亿元。如今深圳已建成举世称奇的现代化都市!2003年,生产总值2860.51亿元!这说明:(A)A.设立经济特区的决定是正确的 B.深圳原来的基础好

C.深圳的地理位置好

D.深圳提出了“时间就是金钱” 拓展延伸:

教师提问:建国以来党和政府实施过的农业发展措施有哪些?(学生讨论后回答)(1)、土地改革

(2)、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设计意图:力求当堂达标。

五、布置作业

1.课下搜集资料思考:我国今天的对外开放城市与近代史上不平等条约中开放的通商口岸有何根本区别?

2.课下进行社会调查写一篇反映改革开放以来人们衣、食、住、行发生巨大变化的调查报告。

六、板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通过看录像、自学等使掌握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内容......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推荐)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在新课改理论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主导作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实现高效课堂。利用多媒体,网......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本课,让学生掌握思想解放运动的简要过程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的背景、内容及意......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反思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反思,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

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在全国展开,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2、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及其历史意义。3、联系“文革”事......

下载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1 新人教版1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1 新人教版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