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自由落体运动 教学设计_探究自由落体运动教案

教学设计 时间:2020-02-27 19:37:42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教学设计】

探究自由落体运动 教学设计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探究自由落体运动教案”。

《探究自由落体运动》教学设计

一、教学课题:

探究自由落体运动(广东教育出版社 物理教材必修1 第二章第1节)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知道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理解自由落体运动是在理想条件下的运动;

2、能用打点计时器或其他实验仪器得到相关的运动轨迹并能自主进行分析;

3、知道什么是自由落体的加速度;

4、初步了解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

5、通过史实,初步了解近代实验科学产生的背景,认识实验对物理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2、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教育,了解研究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培养探求知识的能力;

3、通过对落体运动的实验探究,初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的兴趣,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

2、渗透物理方法的教育,在研究物理规律的过程中抽象出一种物理模型——自由落体。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4、通过史实,培养学生学会质疑的科学素养。

5、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养成一种科学探究的意识。

6、培养学生探究日常生活中有关的物理学问题的能力

三、重点与难点分析

1、理解物体下落快慢与物体质量无关。

2、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过程及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

四、学情分析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加速度的概念,并用电磁打点计时器研究过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同时对物理学中的理想模型有了一定的认识,具备了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用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这对学生学习研究本章内容都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

五、学习任务分析

教学问题从生活中来(通过“测反应时间”的游戏,引起学生的兴趣、质疑,引出课题)→运用合作学习方式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注意直觉经验和逻辑推理的矛盾,使学生明确下一步要解决的问题)→利用实验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引导学生与情景对话,学生之间协商,积极主动的建构自己的知识和逻辑思维)→讨论问题,回到生活中(利用牛顿管的动画演示,使学生认识到探究现象背后的实质原因是必须考虑外界因素的影响)

六、课程性质

新授课

七、教学方法

探究法、讨论法、讲授法

八、教室与教具

1、教室:多媒体教室

2、教具:两张纸片、直尺、硬币一个

九、教学过程设计

1.活动设计:测“反应时间”

教师:课前设计制作好“测反应时间尺”(在一约15cm长的尺的一面标记上自由下落对应长度所用的时间,以一面朝向学生)引出问题:“一般刻度尺是用来测量什么的?” 学生:学生习惯性回答:测长度。

教师:老师手中的这把尺很神奇,它不仅能测量长度,还能测量时间,并且能测出同学们的大脑反应时间,谁想知道自己的大脑反应时间是多少?可以用我的这把尺来测量。(选2名学生上来玩“测反应时间”的游戏。)

学生抓住尺的同时就报出其反应时间,可采用“比比谁的反应时间短”的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

设计说明: “测定反应时间”放在课前引入,目的是通过这一游戏产生“惊奇”效果,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3 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2.引入课题

教师:同学们一定想知道这把尺为什么能测出你的反应时间。它的“奥秘”与我们今天要认识和研究的一种运动密切相关。

图片演示:

a.石头从空中落下

b.重力使屋檐下的雨滴下落

c.树叶从树上竖直飘落

教师:请同学们观察并指出以上物理情景中物体相似的运动特点。

学生:观察,思考,总结。

教师:教师在学生表述的基础上总结:画面中的物体都是从高处落到地处,这类下落的运动称为落体运动,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落体运动是否具有一定的规律。

设计说明:从生活中构建物理情景或模型,以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联系物理知识的好习惯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关于落体运动的进一步思考 A.提出问题

落体运动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提示学生想象生活中经常见到的落体运动(或具体举例)。)

提出疑问:以经验来看是否重的物体一定下落得快?

直接经验:重得物体下落快──也是历史上亚里士多德认可的观点(简介亚里士多德)。

教师:做演示实验:首先将两张大小和质量都相同的纸让它们在同一高度同时下落,观察现象;然后,把其中一张纸揉成一团,再让它们在同一高度同时下落,观察现象;最后,拿一个硬币和一张纸让它们在同一高度同时下落,观察现象。然后提出问题:亚里士多德的结论对吗?

设计说明:此环节将对落体运动的研究落实在其运动的快慢上,直接问“是否重的物体一定下落得快”是为了更易进入主题。B.引导学生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进行逻辑推理,得出矛盾。结论1 :如果石头和树叶捆在一起,独自下落慢的 树叶会拖慢独自下落快的石头,最终下落速度应该比石头的下落速度慢。

结论2:如果石头和树叶捆在一起,其所受力一定比其中任一物体大,其下落速度也应该比其中任一物体下落速度快。综上所得:亚里士多德的结论存在着矛盾。

相互矛盾的结论既是对学生头脑中错误概念的震撼,也是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手段,学生进行逻辑推理,可相互讨论。

逻辑推理为后面的研究指明了方向,使学生明确下一步要解决的问题。

C.提出伽利略的观点:物体下落过程中的运动情况与物体的轻重无关。(演示动画:比萨斜塔上创造的奇迹)4.进一步探究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

(1)引问:既然物体下落快慢与其质量没有必然联系,实际生活中物体下落快慢不同可能是受什么因素的影响。

学生从实验现象和生活经验可以猜想到是空气阻力影响。

(2)猜想: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是空气阻力吗?

教师演示实验,验证猜想:毛钱管实验。(可考虑用电脑课件,老师同步讲解。)

(3)引导学生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猜想、观察、思考、理解、体会。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从实验中得出结论:物体下落受到空气阻力的影响。没有空气阻力时,物体下落过程中运动快慢与质量无关。5.进行实验动画演示

教师:在空气中、抽出一部分空气后和真空中羽毛和小球的下落比较。

6.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

(1)概念引入

引问:由于落体运动受到空气阻力影响,要想研究落体运动就必须排除空气阻力,那么,如果物体在下落过程中忽略空气阻力,物体的受力有什么特征。

学生以原有的力学基础可以很快答出:忽略空气阻力,则物体只受重力作用。

(2)自由落体运动

物体仅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即初速度为零)开始竖直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学生思考,联想,答问。概念认识强调自由落体运动实际上是一种理想条件下的运动,实际生活中物体受到空气阻力,但一般重力大于空气阻力。

探究自由落体运动 教学设计

《自由落体运动》教学设计张德泳 20082301173【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知道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理解自由落体运动是物体自由下落的一种理想模型。2......

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教学设计

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教学设计新疆和硕县中学郭琴【设计思想】自由落体运动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落体运动的理想化模型,有其广泛性和特殊性。基于教材特点,本教案设计“以人......

探究自由落体运动教学设计(推荐)

探究自由落体运动教学设计凤霞中学 覃毅锋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关于自由落体运动探究过程的史实。2.理解物体下落过程中空气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3.理解自由落体运......

《探究自由落体运动》说课稿

《探究自由落体运动》说课稿一、说教材1、《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通过实事,初步了解近代实验科学产生的背景,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体会实验在发现自然规律中......

自由落体运动教学设计

自由落体运动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理念1.本节课主要以实验探究为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活动,如:直观演示法,示范教学法,读书指导法等。以此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

下载探究自由落体运动 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探究自由落体运动 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