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_认识中国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时间:2020-02-26 05:13:18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认识中国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桑塔露琪亚》是意大利那不勒斯的一首著名船歌。它是意大利作曲家科特老按威尼斯船歌的风格创作而成的。歌曲的旋律优美而流畅,歌词将夏夜的美丽景色展示在人们面前。歌曲为大调式,3/8拍子,由两个乐段构成。

知识——船歌:这种歌曲或乐曲的特点是多采用八三拍子,八六拍子,给人以摇晃感觉,其情绪特点色彩是开朗奔放的,热情洋溢的。

二、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能够对欧洲民间音乐感兴趣,喜欢不同民族的船歌风格,并能主动探索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内涵。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采用情境法并结合感知、体验、实践、探究的音乐教学法,运用:视觉图像法、联想想象法、模仿伴奏法、对比听赏法、模拟演唱法、合作讨论法。通过学习,运用启发式、引导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假声演唱、声音美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表现力。

3、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和风格,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桑塔•露琪亚》,认识船歌这一音乐体裁、学习反复跳跃记号正确演唱,3/8拍指挥手势、强弱规律等。让学生对欧洲民间音乐感兴趣,喜欢不同民族的船歌风格,能主动探索为歌曲加打击乐器伴奏,用多种形式表现歌曲(歌、舞、乐、表演等),能够参与演唱活动中的即兴表演。

三、重难点:

重点:能够用自然、圆润、和谐的声音来演唱歌曲《桑塔.露琪亚》.难点:意大利船歌的演唱情绪的对比把握,高音用假声准确演唱,真假声转换等,以及变化音准确演唱。

教具:钢琴、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图片等来进行辅助教学。

四、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2、新课学习;

3、创造表现;

1、情境导入

师范唱印度尼西亚的船歌《星星索》及中国的《船歌》,使用图片及小船,展现小船在海上摇晃的荡漾的画面,生:仔细聆听总结出两首船歌的共同点:(船歌都给人一种摇荡感、摇动的、在海上晃动漂浮的感觉)

师生共同总结出船歌的名词解释,船歌:船歌(Barcarolle),源自意大利语“barca”,意为“船”,起源于意大利威尼斯,本来是撑贡多拉的船夫所唱的当地民歌,后来由作曲家将其转为古典音乐曲种之一。

船歌的风格特点:船歌的曲调淳朴流畅悠游自在,拍子通常为6/8或3/8拍以强弱有规律地交替起伏,情绪色彩:热情、开朗、豪迈的激情澎湃的,也有4/4拍的船歌,抒情优美,旋律平稳起伏不一,都有描写船的摇曳、晃动、荡漾的感觉。

2、新课学习

首先,课件展示引导学生观赏意大利的著名建筑:罗马斗兽场、比萨斜塔、威尼斯水城、那不勒斯海岸、桑塔露琪亚港的美景,背景音乐《桑塔.露琪亚》,让学生了解意大利的风土人情,欣赏完后学生谈感受,教师归纳总结并向学生介绍:威尼斯的交通工具贡多拉,佛罗论撒的歌剧院,意大利的那不勒斯等。这样创设多种情景,引起学生的共鸣,为新课学习做下了良好的铺垫。

1、自主感受

教师播放《桑塔.露琪亚》,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绪,拍子,并提示学生随音乐轻轻晃动身体来体验音乐。之后,让学生说出歌曲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情绪怎样?歌曲采用几拍子写成?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总结:引出船歌这一体裁,课件显示船歌的有关知识。

2、多次聆听,交流学唱

让学生多次聆听歌曲,进一步体会歌曲的演唱情绪,体会三拍子的强弱规律,并让学生用三拍子指挥随歌曲轻轻划拍子,学生通过多次聆听歌曲,达到会唱唱会歌曲的目的。

学生随录音伴奏有感情的朗诵歌词,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意境。

随琴轻声的用录音轻声模唱,教师指导学生用自然圆润的声言唱出三拍子的韵律感。并适时处理歌谱中的临时升记号、还原记号的知识,附点节奏的运用,重音、顿音、跳音的处理。

指导学生随琴轻声填唱歌词。

3、情感体验

教师范唱歌曲,学生为教师轻轻的打着拍子,并分析歌曲的曲式,每一部分应该用什么样的情绪去表现,学生随伴奏录音声情并茂的演唱歌曲。

此环节让学生通过多次聆听体验音乐,使学生自主感受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并在无意识的记忆中熟悉了歌曲的旋律和意境,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的表现力。

学生通过相互交流合作,找出问题,发现难点,教师予以及时点拨解决难点,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提高了教学效率。在审美体验中,注重挖掘歌曲的情感,声音的表现,培养学生良好的唱歌习惯。

3、创造表现

二、教学目标 :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能够对欧洲民间音乐感兴趣,喜欢不同民族的艺术风格,并能主动探索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内涵。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习,3、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和风格,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桑塔•露琪亚》,并初步认识船歌这一音乐体裁。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能够把握歌曲情绪,运用轻快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桑塔露琪亚》;掌握歌曲中的变化音,有感情地唱好歌曲。

2、教学难点: 正确掌握歌曲中出现的变化音, 歌曲音乐情绪和船歌特点的演唱把握。

四、教学过程

(一)、准备阶段:

1、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2、导入新课:

a、师:首先,请大家欣赏一组风光画,请同学们仔仔细细的看。(老师播放意大利的风景图片)

请同学们说说刚才看到的是哪个国家哪个城市的风光?(学生回答:意大利

威尼斯)

教师介绍威尼斯风土人情并提问:请同学们看一下,这种两头尖翘,平底狭长的小船在威尼斯它有一个特有的名字叫————贡多拉。(出示PPt图片)b、给大家讲讲威尼斯:

正是由于威尼斯的河道纵横,舟楫往来的自然条件和生活环境,所以孕育出一种叫做船歌的声乐体裁,而船歌就是起源于“贡多拉”船工唱的歌,它广泛流行于意大利,19世纪成为人们喜爱的一种抒情曲的体裁

(二)、讲练阶段:

1、分层操练:(1)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以往的学习生活中有没有接触过跟船有关的歌?

生: 《乌苏里船歌》《黄河船夫曲》《小白船》等

(2)、让我们聆听一下我们最熟悉的《小白船》请同学们用肢体语言表现这首歌曲。(摇晃身体)

2、初步感受:

(1)、师:接下来,我们来欣赏一首来自船歌发源地意大利的一首船歌————《桑塔.露琪亚》。在欣赏过程中尝试找出两首歌曲带给大家的共同感受是什么?

生:(歌曲都给人一种摇荡感、轻松感、愉悦感)

(2)、这两首歌虽然来自不同的国家,产生于不同的时期,但是却带给人们一些共同的感受。由此可见船歌这种体裁有它自身的特点。教师总结:(出示船歌的风格特点PPt)船歌的风格特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船歌的曲调淳朴流畅悠游自在,拍子通常为6/8或3/8拍以强弱有规律地交替起伏,描写船的摇曳晃动。

(三)、歌曲学习:

1、节奏练习:(熟悉典型节奏)

2、学习歌词:

a、歌曲描绘了什么情景?

(描绘出星月交辉的宁静夜晚,小船在海面上随风摇曳的动态和威尼斯河道纵横、舟楫往来的情景)

b、抒发了什么感情?(播放歌曲:抒发了船工歌唱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

3、学习旋律:

请同学们跟音乐用“la”音轻声唱一遍(注意反复记号)

4、填唱歌词:

填唱歌词注意;三拍子歌曲的强弱规律:(即:强弱弱)

(四)、歌曲处理

1、我们来欣赏由著名歌唱家演唱的这首歌,请大家比较一下。(对比之后我们找出自己的不足。由于起伏感不够唱不出摇曳感,除此之外,强弱处理也非常重要,看课本找出力度记号。)

2、按照记号完整唱一遍让同学们小声的用感情听伴奏歌唱,老师划着3/8手势给出强弱弱的节拍提示,同时学生划拍练习。

3、让学生用歌曲应该的情绪放声歌唱。老师给予点评。(多鼓励,少批评)

4、也可以找几个唱得好的同学上讲台表演。(多给表扬鼓励,在有错的地方老师可以一起跟唱)。

五、学生对《桑塔.露琪亚》进行表演和在创造。

1、创编活动:一个艺术形象的塑造不仅仅可以用歌唱的形式、器乐演奏的形式来表现,还可以用其他诸多的形式来表现。比如说绘画、舞蹈、朗诵等等。那下面请大家分组来讨论,尝试用其他艺术形式来表现这首《桑塔.露琪亚》歌曲,我希望每组同学都有自己的形式,并且能够上来表演。请讨论

2、请同学们展示成果。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威尼斯著名船歌——《桑塔.露琪亚》,了解了欧洲民间歌曲船歌的风格特点及节奏特点,并参与了创编表演,大家表现很不错!音乐是世界的,每个国家地区都有极具特色的音乐,老师希望同学们在学习欣赏音乐时,也要有像大海一样的胸怀,去容纳所有美好的音乐。

七、作业布置

1)下去练习歌曲第二段。

2)去网上搜索和欧洲相关的艺术文化和了解欧洲历史。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一、谈话导入在这学期的学习中,我们结识了不少作家笔下的人,比如足智多谋的诸葛亮,顾全大局的蔺相如,舍小家顾大家的党支部书记,为照顾小战士饥饿而死的老班长,他们都有着......

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四组《识字四》教学设计青山中心小学教师:宁锦芬教材分析《识字四》是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四组的内容。课文内容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儿歌,是一首写小动......

教学设计

w.5 Y K J.Com 三年级上册《空气占据空间》教案设计 【授课教师】李【授课时间】2017.11.30 【教学内容】冀人版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12课,《认识空气》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9.日月潭教学目标: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具有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教学流程:......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2.能熟练地进行竖式计算。3.通过观察、操作,学生自主、合作归纳出笔算加法的法则。 4.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操作......

下载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