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_平面镜成像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时间:2020-02-27 17:51:47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教学设计】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平面镜成像的教学设计”。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4)、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能力目标

(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义。

(3)、通过观察,感知球面镜对光线的作用。情感目标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成功喜悦

(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通过对平面镜、球面镜应用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影响。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学难点:平面镜成像原理及虚像概念

教学准备: 黑白各半的、16开的纸,薄玻璃片、跳棋子、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光俱盘

手电筒。

教学方法设计:

1、教法设计:探究法、引导发现法、实验法

2、学法设计:探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

教学流程图: 本节的中心内容为“平面镜成像规律”,教学的流程图:引入新课→实验探究→讨论交流→模拟演示→应用实例→练习巩固

学生活动线索:观察→实验→分析→交流→练习→小结升华 板书设计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2)、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3)、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4)、像是虚像;

2.平面镜成像原理

3.平面镜的应用

(1)、成像

(2)、改变光路

4.凸面镜和凹面镜

凸面镜使平行光发散;凹面镜使光线会聚。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

通过猴子捞月的有趣故事引入新课,讲述:本节课主要学习习近平面镜成像和球面镜的有关知识。

【学生活动】:

用我国古代应用妇女应用铜镜或水面成像的事例引入,请几个同学悄悄地照镜子,进行心理暗示,激发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的。

【设计意图】:

通过启发、联想、实践,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明确目标引起注意。

(二)探究实验:

【教师活动】:

出示实验器材,引导学生分析器材在实验中的作用,然后组织学生制定实验探究方案。明了方法步骤,两人一组,动手探究,观察分析。

【学生活动】:

准 备:在纸上的黑白交界处画一线段,把平板玻璃立在交界线上

实验步骤:(投影)

① 在白纸一方任意位置放一跳棋子,用笔记下棋子的位置,观察玻璃后面的像;再用手触摸,感知此棋子是否真实存在。

② 再拿一张白纸在像的附近移动,观察纸上是否有像;

③ 拿另一个棋子放在玻璃后面像的位置,直到看上去重合,记下此棋子的位置;

④ 改变棋子的位置,重做实验

⑤ 取下实验用的纸,沿交界线对折,研究棋子与像的关系。

【设计意图】:

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教师应配合学生找准像的位置:不论从什么角度去观察,寻像的棋子都应与棋子的像在同一位置上,即二者完全重合。

(三)形成结论:

【教师活动】: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师先通过课件再现实验过程,然后由学生归纳总结,形成结论: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是虚像,像和物体大小相等,它们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学生活动】:

学生总结实验数据,相互讨论,然后共享实验成果

【设计意图】:

指导学生分析讨论,培养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归纳总结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四)理论验证:

【教师活动】:

在学生已有的光的反射规律的基础上,从理论上验证平面镜成像原理,。例:求作点光源S在平面镜中成的像。教师重点强调虚像:“S,”是反射光线向延长线所形成并能被肉眼观察到,但不能用光屏承接的像。

【学生活动】:

先组织学生巩固“光的反射规律”,然后引导学生一起作图加深对虚像 的理解。既虚像①不是实际光线相交而成;②无法用光屏承接

【设计意图】:

应用光的反射规律,作出棋子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这样就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即学习了新知,又巩固了已有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分析能力,光学作图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

(五)平面镜成像拓展:

【教师活动】:

提出问题:如图所示让学生把一物品放在接近课桌的地板处,让另一学生从课桌的另一边沿着桌面水平方向看去,利用了平面镜可以看见。

结论:平面镜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学生活动】:两人配合,完成实验。

【设计意图】:

通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例子,让学生明确平面镜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六)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潜望镜的原理:教师指出利用平面镜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可以制作潜望镜

【学生活动】:学生分析讨论潜望镜的光学原理。并进一步完成潜望镜的光路图。

【设计意图】:授学生以“鱼”,不如授学生以“渔”,通过平面镜能够改变光线,让学生能在“异”中求“同”。

【教师活动】:

演示实验

1.凸面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

2.凹面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

【学生活动】:学生仔细观察演示实验,并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得出球面镜及其光学特性

【设计意图】:培养观察实验的能力

(七)课后小结:

【教师活动】:

提问

(1)、平面镜成像具有哪些特点?学过本节内宾,你是如何理解“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2)、手电筒、探照灯、汽车观后镜是根据什么原理制作。

【学生活动】:思考、整理知识

【设计意图】:原理与运用,完善授课

(八)拓宽目标课堂练习设计:

1雨过天晴的夜晚,猴子看见了天空中有月亮,在地面的积水中也有月亮,问此两个月亮之间_______________米(已知树高为3米,地球与月亮之间的距离为3.84×108米)

2人从远处向着竖直放置的平面镜走来,此人在镜中的像的大小是()

A.由大变小.B.由小变大.C大小不变.D.总比人小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树在水中的倒影是树的影子.B.树在水中的倒影是树的虚像.C.物体通过小孔成的像是物体的影子 D.小孔成像是光反射形成的4.画出图中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

5.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的像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十、教学设计反思:

本节课在设计过程中,选择用跳棋子代替蜡烛,这就避免了作为“物”的蜡烛在燃烧过程中高度的减少给像的寻找带来的困难。同时在学生探究实验之前,注意做好铺垫,让学生说出实验方法和步骤,适时的引导,让学生感觉到探究是以他自己为主体的,这样就理能够体现实验的乐趣。从而能更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能在很大程度上创造一种学习的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用猴子捞月亮的故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每当学生对老师所设计的问题做出相应的回答时,我都能及时的给学生很真诚的评价。这种做法不仅能使学生受到鼓励,更重要的是能感受到老师的真诚。

3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能较好的做到因材施教。注重学生思维的发展,也兼顾学生的个性差异。设计不同的问题,或者是对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层面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回答,这样让所有的学生有动脑的机会,同时让大多数学生都有动口的机会。

4教师也体现出较好的教学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始终做到与学生和谐相处,让学生在一种愉悦轻松的氛围中完成本节课的学习。

5在处理虚像这个教学环节时,让学生利用器材,摸摸镜后有无棋子来感受虚像这个概念,学 生较能理解。

本节课在设计过程中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本节课在日常生活中实用性很强,应该利用一定的时间将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能更多地相联系。这样不但能使学生学到了理论知识,更主要的对知识进行了应用。2“平面镜成像特点”完全基于探究实验基础之上。在学生提出验证等距特点的方法时,应该能及时的点评,临场应变能力有待提高。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平面镜》教学设计淮海中学 卢克松【教材分析】 《平面镜》是这一章的重点内容之一,是在学习了光的传播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认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与应用,既与生活联系紧密,又是......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该实验是初二学生接触到的一个比较完整的探......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平面镜成像【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1)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知道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1)经历“平面镜成像......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5-0034-02 一、教学目标1.能描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二、重......

下载《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