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破山寺后禅院》教学设计(推荐)_题破山寺后禅院教案

教学设计 时间:2020-02-27 17:50:06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教学设计】

《题破山寺后禅院》教学设计(推荐)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题破山寺后禅院教案”。

《题破山寺后禅院》教学设计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一、作者介绍:常建,唐代田园诗人。其作品往往通过对田园景色的描绘,表现对大自然秀丽风 光的热爱和对悠闲恬静的田园生活的向往,歌颂隐逸生活,抒发闲情逸致,有时流露出对污 浊官场的厌恶。艺术风格上朴素真切,清新自然,诗情画意,浑然一体。本诗是常建的代表 作。

二、注释

1、[古寺]:本初指破山寺,在今江苏省常熟市虞山北岭下。南朝齐始兴五年邑人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建,唐咸通九年,赐额“破山兴福寺”。

2、[曲]:弯折、曲折。一作“竹”

3、[初日]:早上的太阳。

4、[禅房]:僧侣们的住所。

5、[万籁]:各种声音。籁,凡是能发出音响的孔都叫“籁”,此指自然界的一切声音。

6、[磬]:(qìng)古代用玉或金属制成的曲尺形的打击乐器。

7、[人心]:指人的尘世之心。破山寺里有空心亭。

8、[空]:使„„空明,形容词用作动词。

9、[清晨]:早晨。

10、[但余]:“惟闻”、只留下。

11、[俱]:都。

12、[但]:只。

13、[幽]:幽静。

14、[悦]:用作动词,使„„高兴

15、[竹径]:一作“曲径”。

16.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与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异曲同工之妙。

17.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这两句话形容后禅院环境幽静,山光使野鸟怡然自得,潭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消除净尽。人心,指人的尘世之心。破山寺里有空心亭。

18.钟磬:寺院里诵经,斋供时打击钟磬作为信号。

19、[入]:进入。

20、[古寺]:指兴福寺。

21、[照]:照耀。

22、[高林]:高树之林。

23、[山光]:山的景色。

24、[鸟性]:禽鸟的习性。

25、[潭影]:清澈潭水中的倒影。

26、[此]:在此。即在后禅院。初日:早上的太阳。

三、译文

早晨,当我漫步到这座古老的寺院,初升的太阳照耀着丛林。

曲曲折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地方,僧侣们的房舍掩映在花草树林中。山光的明净使鸟儿高兴,潭水空明清澈,临潭照影,令人俗念全消。1

大自然的一切声音此时都静寂,只有钟磬的声音在空中回荡。

四、诗歌赏析

1、“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赏析

参考答案:落笔勾勒出清晨时分后禅房四周的环境。一个“入”字,写出了古寺美景之幽远,一个“照”字又将旭日东升时的勃勃生机给刻写得出神入化,透露出诗人欣喜昂扬的情绪。

2、“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赏析

参考答案:点出题中“后禅院”三字,描写出通向后禅院曲幽深的小路和后禅院景色的幽静迷人。这一联的美,不仅体现在写景的准确传神上,而且表现在其思想内涵的深邃上。佛教提倡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清净,无欲无求,苦修苦行,而后禅院却花木繁茂,清香扑鼻,由此含蓄曲折地表现僧侣们内心对美的热烈向往和执着追求。

3、“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赏析

参考答案:是从内心的感受的来描绘后禅院的清静幽美。一个“悦”字,赋予鸟儿以人的灵性,向读者传达了鸟音关关的画外音。一个“空”字,进一步增强了画面的静趣,表现了作者此时此刻心中尘世杂念全消的精神状态。

4、“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赏析

参考答案:从听觉感受方面来表现后禅院的幽静。万籁俱静,实难以名状,于是诗人采用以动显静的手法,以“钟磬”的清音袅袅来反衬山寺后禅房的幽静,从而以动映静,给人以静的感受,收到“鸟鸣山更幽”般的强烈艺术效果。

5、这首诗着眼于表现禅寺后院的环境,主要运用的手法。诗的最后两句隐含的一个成语是,由这两句,我们很容易想去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的王维的诗句。

参考答案:

着眼表现寺院幽静清新,深邃静谧的环境,主要运用借虚写实的手法,成语:曲径通幽 万籁无声 万籁俱寂

王维的诗句“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或“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6、这首山水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

参考答案:这首诗描绘了禅院幽静、脱俗、自由、没有人世烦恼的景象。

7、颈联“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中“空”字用得极好,好在哪里?

参考答案:“空”字把诗人由于身处幽静、脱俗、自由的禅院,一下子把心中的种种人世烦恼都除去、心胸宽阔、俗念顿消的纯净的感受生动地现出来。

8、这首诗着眼于表现禅寺后院()的环境,第五六句主要表现了作者欢悦()的心境,主要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

参考答案:深幽寂静宁静、空灵

9.末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末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是以声静来衬写自己的心静,抒发自己万念俱寂的出世的思想感情。

10.古人评诗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那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诗眼”分别是“悦”“空”。“悦”是说秀美的山中景色使鸟的性情欢悦。“空”是说潭水清澈,临潭顾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或杂念)消除净尽。“悦”“空”两

字表现了环境的幽静,写出了人的心情与山光水色相应。(不脱离文本,言之成理即可)

11.诗的颔联后来简化为成语“曲径通幽”,常被用于题景,如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黄龙洞等,你认为这成语隐含了什么哲理?

答:要达到能够领悟妙道的胜境,先得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

12.“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中的“深”字历来为人所称道,请说说你对这个词的理解。

答:写出了禅院中花木繁盛的样子,表现了禅院中幽深安静的环境。

13.“曲径通幽处”一句,对“曲”课文注释为一作“竹”。纺者选取用“曲”而不用“竹”,你答为这两个词在表达的意境上有什么区别?

答:这两个词表达的意境是不相同的,“竹”,表示小路被竹林掩映,而“曲”,形容小路弯弯曲曲,层次很多,景致很深。

14.请对“山光悦耳鸟性,潭影空人心”从表现的内容上或表达的情感上做点赏析。

答:这里曲径幽静,花木掩映,天光山色潭水,不仅让鸟儿欢悦,而且让杂念顿消。表现了大自然的美景对人的熏陶作用,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与陶醉之情。

15.下面对诗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D)

A.起首两句写诗人在清晨入破山寺兴福寺时,旭日初升,光照树林。

B.

三、四两句描绘了禅院美妙的环境,“曲”“幽”“深”等字眼很有表现力。

C.

五、六两句书写诗人主观感受,一个“悦”字表现作者从中感受到的欢悦,“潭影空人心”,表现诗人精神上完全消除俗念,获得愉悦的内心感受。

D.这首诗题为“题破山寺后禅院”,可见“破山寺”是全诗重点所在,所以在第一、二句景致刻画后,立即转入对“破山寺”的描述。

16.“万籁此俱寂”和“但余钟磬音”中否矛盾,为什么?

答:不矛盾。万物之音响全部消寂,而仅有禅院的钟表磬之音,袅袅不绝,似乎永恒地吟唱,它使这寂静的禅院更显空寂,使用权这肃穆的世界更为庄严,使用权一刹那成为了永恒„„

《题破山寺后禅院》优秀教学设计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题破山寺后禅院》优秀教学设计,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题破山寺后禅院 教案教学设计

桑秀仙一、教学目的1、知识:背诵这首诗;理解诗的意境。2、能力:诵读能力;联想,想象能力。3、德育: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陶冶美的情操。4、重点目标:背诵此诗。5、目标难点:理解诗......

《题破山寺后禅院》的教学设计

《题破山寺后禅院》的教学设计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训练点1.理解诗意、体会其中蕴涵的思想感情。2.背诵全部诗歌。3.品味精妙的语言。4.学习诗词在内容、形式上的特点。(二)能力......

题破山寺后禅院 教案

一、教学目的 1、知识:背诵这首诗;理解诗的意境。 2、能力:诵读能力;联想,想象能力。 3、德 育: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陶冶美的情操。 4、重点目标:背诵此诗。 5、目标难点:理解诗......

题破山寺后禅院改写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3篇题破山寺后禅院改写,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下载《题破山寺后禅院》教学设计(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题破山寺后禅院》教学设计(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