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教学设计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长城完整教学设计”。
《长城》教学设计
一、出示图片,谈话导入
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毛泽东爷爷说,“不到长城非好汉”,我们都知道我国有世界闻名的万里长城,有哪些同学去过长城?谁能把自己亲眼见到的长城给大家描绘出来?并说说你在游长城时有什么感受。
虽然还有许多同学没有亲自游览过长城,但我们可以通过认真学习课文,跟随作者一起感受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的长城。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正确读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三、字词
自由读 开火车 指导“隔”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快速地浏览课文,找出作者在游览长城后发出了怎样的感叹 生:“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课件: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学生齐读)师:老师发现你不但找的正确,读地也很好。掌声送给他。师:气魄雄伟是什么意思? 生:壮观、有气势
五、精读感悟,学习方法
孩子们,读了一遍课文我们就了解了长城的特点,但是要真正地了解长城,认识长城,还需要深入到课文的字里行间去理解、去感受。看看作者是怎样向我们介绍长城的?
默读课文1、2自然段,结合课文插图,思考: 1.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长城的?
2.你从这两个自然段的哪些语句中体会到长城是一个奇迹? 远看长城,探究“奇迹”
(1)朗读第一自然段,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生齐读。)
(2)这一段把长城比作什么?(把长城比作长龙蜿蜒盘旋),写出了长城的长、气魄。(长龙不仅写出了长城的形态,还写出了长城的气势。)有多长?(一万三千多里,作者用具体的数字告诉我们长城有多长。很多年前,一位年轻人徒步走完了长城,用了508天。)
(3)体会写法:作者用生动的比喻,具体的数字,让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建在崇山峻岭之间的长城是那么长,那么有气魄!真是一个奇迹!
(4)指导读句子。再读关于奇迹的句子。3.近看长城,探讨“奇迹”
(1)学习第二自然段。(图文结合了解构造)远看长城如巨龙,那近看长城呢?高大坚固。
同学们,历经两三千年的风风雨雨,长城还依然屹立在中华大地上,你说这体现它什么特点?
生:坚固。
(2)作者写长城的高大坚固,主要写了长城上的什么? 条石、城砖、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
能指出它们的位置吗?在哪里?你看,介绍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之后,作者又分别给我们介绍了长城上的条石、城砖、垛子、瞭望口、射口和城台。这叫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方法。
(3)在写城墙顶的时候,我把句子改改,可以吗?给我一个理由。
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如果不这样介绍,我们无法想象到底有多宽,作者就是这样,用五六匹马这样熟悉的事物来与不熟悉的事物进行比较,就能让我们更清晰地了解长城的宽度。)
(4)读读介绍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作用的句子。读到这里,你想到了什么?(设计科学合理,)
垛口:指城墙顶部外侧建筑的两米多高的齿形墙。
瞭望口:指齿形墙凹下去的部分。
射口:指齿形墙上用来射箭的洞。
生:成排的垛子(抵御外来的侵略,当年秦始皇就是为了抵御匈奴的侵略,把长城连在一起的)瞭望口(用来瞭望,观察敌情的)射口(因为古代大部分是射弓箭的,所以这个就是用来射击的)方形的城台(古代不会像我们现代这样这么发达,有手机,他们都是通过烽火来传递消息,比如说只要有敌人来了他们就点燃烽火,其他城台上的人就可以看到,有时,这个城台士兵还可以在里面休息)
充分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师结合长城在古代历史上的作用解说。孩子们,带着骄傲、景仰之情读第二自然段。
就这样,长城用他那精巧的设计,高大的身躯抵御了外敌入侵,保卫了祖国的领土,它真是一个奇迹!
生读关于奇迹的句子。
六、读文联想,情动长城。
孩子们,如此高大坚固、设计科学合理的长城修建容易吗?让我们跟随作者走得再近些,身临其境地了解雄伟的长城吧!
出示课件(第三段)
(1)此时,作者来到了哪里?你从哪句话看出来的?
千百年岁月过去了,历史的硝烟已经散尽,但青山依旧在,长城依旧在,当作者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真是百感交集,思绪万千,他想到了什么?(2)长城是怎样建成的?你从哪些句子感受到修筑长城的不容易?(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并在旁边写一写你的感受)。
2、作者来到了哪里?你从哪句话看出来的?
(1)课件出示语段一: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怎样地想?自然地想。这种由眼前事物想到其他人或事物的方法,就叫做联想。这句承接了前面近距离看长城的内容,又引出了本段联想的内容,是一个过渡句。
(2)修筑长城容易吗?你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修筑长城是如此不易,你从课文哪里地方知道修筑长城的艰难呢?(条石多,条石重,条件差)
读一读吧!
两三斤重的条石呀,压在他们的肩上,他们将沉重的条石——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在炎炎的烈日下,在呼呼的寒风中,他们将沉重的条石——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身边是万丈的悬崖,脚下是崎岖的山路,他们将沉重的条石——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在当时设备如此落后的情况下,修建这样高大坚固、绵延万里的长城的确是一个奇迹!(3)资料:据历史文献记载,有20多个诸侯国家和封建王朝都修筑过长城,仅秦朝筑长城就用了三十万人,隋朝修筑长城动用了近百万人。累计总长度在十万里以上,如用来铺筑一条五米宽,厚三十五厘米的马路,则可绕地球三、四周。
(4)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不是一个两个人完成,而是(出示句子: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不是一段两段,而是绵延万里,因此我们要说(出示句子: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设备落后,条件艰苦的情况下建成,真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
七、自由抒发,赞美长城
1.同学们,这就是我们的长城;这就是气魄雄伟的长城;这就是高大坚固的长城!这就是古代劳动人民用血汗和智慧凝结而成的长城!
2.美国总统尼克松——“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 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在其它地方我从未见过类似的杰作。”
以色列前总理拉宾—— “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
3.长城的故事说也说不尽,长城的故事道也道不完。它如东方巨龙一般盘旋在崇山峻岭之上,它像一座宝贵的历史丰碑,闪耀着中华民族文明和智慧的光彩,它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它是中华民族的根,是中华民族的魂,它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多位国家元首都对它发出了由衷的赞叹,因此,我们可以骄傲地对全世界说:它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三)德育渗透点通过观察图画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认识到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二、重点、难点......
《长城》教学设计北京市平谷区山东庄学区 陈立江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把图片、声音、动画和视频等信息有机结合,集声、形、色于一体,可以为学生呈现......
教学目标学会生字新词,对照插图,理解“崇山峻岭”,“蜿蜒盘旋”,“陡峭”,“凝结”等字。教学难点,重点1.指导看图。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根据事物的特点选......
《长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认识崇、峻、嘉等8个生字,会写崇、旋、嘉等13个生字,能读写盘旋、城砖、城墙等词。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长城的气势......
长城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我们该怎么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