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戊戌变法教学设计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教案第7课戊戌变法”。
公开课电视展示 教学设计
课题:
八里河中心学校:潘松
第7课 戊戌变法
戊 戌变法
八里河中心学校:潘松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中第7课内容。本课学习的是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中国人民为救国图强不断探索的其一重要阶段。本课主要介绍了戊戌变法运动从开展到失败的艰难历程。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全面认识和理解维新派进行变法的过程,同时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历史责任感,培养他们努力学习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敢于开拓创新的精神。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等基础知识。
(2)结合课文、利用图片、视频资料等培养学生分析和理解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背景,归纳总结康、梁的主要活动;通过讨论 “戊戌变法的意义”培养学生利用历史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创设情境播放视频导入新课;通过历史情节表演对康有为上书了解康有为的爱国热情,激发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完成情感目标;
(2)通过共同讨论,小组合作,学生情境表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完成能力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维新人士的进步立场和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树立以天下为已任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
公车上书、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教学准备】
教师的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的准备:知识预习、历史短剧、资料收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的知识:播放近代1840-1900这一段历史中国受侵略和压迫的视频,教师激情语言导入新课:刚才我们通过视频回顾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相关内容,那些场景我们不愿记起,却又永远难以忘记。在那样多灾多难的岁月里,勇敢的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困难所吓倒,而是勇敢的站了起来,大胆的探索着救国救民的道路。首先是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虽然失败了,但资产阶级维新派又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戊戌变法,今天让我们翻开历史,共同回顾这段艰辛而坎坷的历程。(大屏幕展示课题:《戊戌变法》)
(二)学习新课
课前,老师已经请同学们预习课本内容,预习的效果如何呢?下面我首先想请同学站起来说一下,通过预习你们都知道了戊戌变法哪些历史。
(学生起来回答)
教师过渡:看来同学们通过课外预习,已经了解了一些本课的知识,下面请同学们和我一起深入的学习这一课的内容。首先请同学们看一段视频,看视频时要集中注意力,并结合课本内容认真记录,概括出视频介绍了哪些历史事件。(播放戊戌变法相关视频)
师:视频看完了,我请一位同学来回答:这段视频反映了哪三个历史事件?
生回答:(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
师:这节课老师想让同学们走上历史舞台,用自己的方式展示这三个历史事件。下面我把同学们分成三组,分别负责完成公车上书、戊戌变法、戊戌政变三个内容。同组内的同学相互讨论、合作、探究,然后用自己的方式上台展示本组负责的内容。下面开始准备,有什么问题不能解决的,也可以向老师提出来,我会和大家共同讨论解决。(讨论时间5分钟)
生:组内同学相互讨论、合作、探究,(教师巡视指导)师过渡: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后,于1895年被迫与日本签定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当这一消息传到北京,群众义愤填膺,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梁启超奋笔疾书,请求朝廷变法,这就公车上书。下面我们有请第一组同学来向我们展示公车上书的内容。
第一组派代表上台介绍“公车上书”的内容。
第二、三组同学提出自己对“公车上书”疑问,第一组同学解答。
教师过度:1897年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在这种情况下,康有为再次上书请求变法,光绪皇帝不甘作亡国之君,颁布《明定国是召》,开始变法,下面我有请第二组的同学上台展示戊戌变法这段历史。
第二组代表上台展示。
过度:第二组同学人物对话形象逼真,表格展示清楚明了,我们把掌声送给他们。下面请第一、三组的同学向第二组提出疑问。
第一、三组同学提出自己对戊戌变法的疑问,第二组同学解答。教师过渡: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起步晚、发展慢、势力弱。不管是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上封建制度都产生了根深蒂固的影响,在这个时候如果想进行改革而又丝毫不触动封建帝制的话,那只能是空谈。何况当时的资产阶级还把这种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的身上,所以戊戌变法从一开始就蒙上了失败的阴影。戊戌变法的失败的直接原因是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把维新变法镇压在血泊中,下面我们有请第三组的同学向我们展示戊戌政变的内容。
第三组代表上台展示。
第一、二组同学提出自己对戊戌变法的疑问,第三组同学解答。
教师强调:(1)变法内容;(2)变法意义。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谭嗣同为什么要自我牺牲?他牺牲的值吗?
教师强调:谭嗣同虽然牺牲了,但是他以自己的一腔热血,唤醒了民众,鼓舞着后继者不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所以他的死是值得的,是有价值的!自古以来,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倡盛,都离不开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中国今天取得的辉煌,正是由无数个象谭嗣同一样的改革者用热血和生命共同铸就的,这些英雄的名字也将永载史册,永垂不朽。
(三)、课堂小结
1、本课主要讲了哪三件事情?
2、本课有哪两个重要的年代?
3、本课有哪五个重要人物?
4、本课中重要人物中:
(1)、为走救国之路,___多次上书。(2)、不做亡国之君,___下诏变法。(3)、反对变法维新,___发动政变。(4)、以血唤醒民众,___慷慨就义.5、教师升华:戊戌变法的失败了,但是维新志士们的爱国热情却深深的印在我们的脑海,他们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必将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国家富强继续奋斗,同学们,我们坚信,明天的中国会更加繁荣倡盛!
第7课 戊戌变法 教学设计【授课教师】张士杰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分析戊戌变法失败原因。 ②能力目标:a.......
第7课 戊戌变法 教学设计主备人 张雯慧学习目标 了解和掌握公车上书的基本事实。、了解和掌握百日维新主要内容。 了解戊戌政变的过程。学习重点 公车上书,百日维新 学习难点......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等基础知识。(2)结合课文、利用图片、历史资料等培养学生分析和理解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背景,归纳......
八年级上册第7课 戊戌变法课堂实录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等基础知识。2、结合课文、利用图片、历史资料等培养......
第6课《戊戌变法》教学设计(反思改进教案)【教材分析】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以康、梁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领导了维新变法运动。它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