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 教学设计_再别康桥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设计 时间:2020-02-27 17:13:14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教学设计】

再别康桥 教学设计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再别康桥教学设计教案”。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意象的表达感情的作用,学会从诗歌的意象入手赏析诗歌。2.感知《再别康桥》的诗意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3.借助教师的指导学会用朗读传递诗歌之美。

情感与态度:

1.体会诗歌中淡淡的离情别绪和清新脱俗的离别之情。2.尝试借用诗歌的语言和意象来抒发自己的感情。

过程和方法:

意象鉴赏法,诵读法

媒体设计:播放背景轻音乐《夜莺》,跟随音乐朗读课文。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语: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徐志摩以一首《再别康桥》牵动了多少人的离愁别绪。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摹康桥的一景一物,为我们传递出淡淡离情别绪。回首往事,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段美好的回忆,每个人心中都曾有着一丝淡淡的离愁。今天,让我们带着这层淡淡的离愁,走进徐志摩,走进《再别康桥》。

二,志摩其人及写作背景。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1918年赴美留学,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摩邂逅了林徽音,度过了一段美好的留学时光。

《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风格。诗歌记下了诗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激情,于是便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

三,诵读感知

学生齐声诵读《再别康桥》,老师指导。注意诗歌的节奏及包含的深情。

四,整体鉴赏《再别康桥》。自由诵读诗歌,思考以下问题:

1、作者将自己的别离之情寄寓在那些景物之中?这些景物具有哪些特点?

2、这些景物传递出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3、我们应该怎样读出作者的这些情感?

(一)在第一节的四句诗当中,作者使用三个“轻轻的”写出自己的离愁,同时奠定了这首诗的感情基调,就是:淡淡的离愁。那么我们该如何朗读这一节,来读出作者蕴藏其中的淡淡的离别之情?

讨论明确:

语调:轻轻的(柔和的、低沉的)语速:缓慢

学生单独诵读展示,教师点评并示范。

(二)请大家按照我们前面的范式,分小组分别分析整理3-6节。找出每一节中的核心景物,明确它的特征,分析作者寄寓其中的感情是什么样的,确定应该用怎样的语速和语调读出这层情感。每两个小组整理一节,五分钟后分小组展示。

河畔金柳图 金柳 艳丽秀美 喜爱

欢快 软泥青荇图 青荇 依偎照耀 依恋

柔和 榆阴清泉图 清泉 波光粼粼 沉醉

轻柔 撑篙寻梦图 星辉 五彩斑斓 憧憬

高亢 夏夜沉默图 夏虫 沉默安静 惆怅

低沉 小组轮流进行段落分析并进行诵读展示,互相点评。教师在听取分析和点评的时候可以就其中的重点词句进行提问,如:“天上虹”“别离的笙箫”等。落实板书,以坐标轴的形式呈现作者感情的起伏,明确作者的情感变化曲线。

六,《再别康桥》在形式上具有三美: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

1,音乐美,是对诗歌的音节而言,朗朗上口,错落有致,都是音乐美的表现。

A,押韵,韵脚为: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

B,音节和谐,节奏感强。

C,回环复沓。首节和末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

2,建筑美,是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再别康桥》共七节,每节两句,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看,也都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

3,绘画美,是指诗的语言多选用有色彩的词语。全诗中选用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等词语,给读者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全诗共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倒映在康河里摇曳多姿;康河水底的水草在招摇着似乎有话对诗人说„„作者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都富有流动的画面美,给人以立体感。

七、这些凝聚作者感情的景物形象我们把它叫做——意象。

1.联想当时的康桥环境,本文在意象的选择上有什么不同寻常的地方?

明确: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等自然景物。没有高楼大厦和车水马龙。

2.作者为什么要这样选择?

明确:诗人告别康桥时,避开送行的人,周围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等平常物象,而选取云彩等自然景物,这就避开了人间烟火,造出一种清新感。

在三美原则的指导下,作者选取云彩金柳等自然景物,避开马达的轰鸣和嘈杂,给人清新自然之美。这正是本诗意象选择的独具特色之处。

如把河畔的金柳喻成夕阳中的新娘,这样就把无生命的景物化作有生命的活动,温润可人。柳树倒映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了诗人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夕阳照射下的柳枝,渡上了一层妩媚的金黄色。那金色的枝条随风轻轻摇摆,影子倒映在水中,像美丽的新娘。这波光里的艳影,在水中荡漾,也在诗人的心头荡漾。景中见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在一起。其他意象的选择也如此。绿油油的水草在柔波里招摇,仿佛在向诗人招手示意。而到晚上泛舟归来,水波与星光交相辉映,所以诗人情不自禁地要“在星辉斑斓里放歌”。诗人的快乐通过恰当的意象选择达到了顶点。这正是本诗意象选择的独具特色之处。

七、小结本文

本节课我们从诗歌的意象入手赏析现代诗歌的情感,并通过诵读展示诗歌的情感,用情感驾驭我们的诵读。在此基础上我们学会了“三美原则”,为我们以后的学习和写作带来极大的帮助。让我们带着对康桥的深情回味,珍惜美好的学生时代,把握青春,走向美好的明天。

八、扩展练习 新月派的“三美”,已经成为评价现代诗歌的重要标准。回想往事,每个人都有过一段美好的回忆。请从中撷取一个精彩的片段,模仿课文的章节,以“三美”为指导,写出一段属于你的“康桥”。长度不限。

九,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阳光课堂。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再别康桥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明确诗歌的意象、意境以及它们对于诗歌的重要作用;了解新月诗派的“三美”主张,欣赏诗歌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2、情......

教学设计《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详案)备教策略一、教材分析 作品阅读价值体会诗人对难忘岁月的依恋和惜别的真挚感情,感受精巧的意象选择,及其组合成的梦幻雅致的画面和深邃蕴含。 作品教学价值(★......

教学设计:《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审美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为必修1第一单元的一首新诗,是一首非常优美的写景抒情的诗歌,它是新月派代表人物徐志摩的诗作。本单元主要是学习“意象和感情”,学生虽......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再 别 康 桥》一、教材简析《再别康桥》是语文版初中教材九年级下学期第二单元的第6课。这首诗是现代著名诗人、“新月派”代表人物徐志摩的代表作。他的诗歌意境优美、语......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通榆十中 李 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品味诗的意象,领悟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2、培养学生搜集资料、自主探究、合作创新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诵......

下载再别康桥 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再别康桥 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