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列求和》教学设计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数列求和的教学设计”。
《数列求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掌握数列求和的几种常用方法,能熟练运用这些方法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归纳总结能力,联想、转化、化归能力,探究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到事物是普遍联系,发展变化的。
二、教学重点:
非等差,等比数列的求和方法的正确选择
三、教学难点:
非等差,等比数列的求和如何化归为等差,等比数列的求和
四、教学过程:
求数列的前n项和Sn基本方法:
1.直接由等差、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求和,等比数列求和时注意分q=
1、q≠1的讨论; 2.分组求和法:把数列的每一项分成几项,使转化为几个等差、等比数列,再求和; 3.裂项相消法:把数列的通项拆成几项之差,使在求和时能出现隔项相消(正负相消),剩下(首尾)若干项求和.如:
设计意图:
让学生回顾旧知,由此导入新课。
[教师过渡]:今天我们学习《数列求和》第一课时,课标要求和学习内容如下:(多媒体课件展示)导入新课:
[情境创设](课件展示): 例1:求数列 112,214,318,,101210,,n1n,2的前n项和。
[问题生成]:请同学们观察否是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
设问:既然不是等差数列,也不是等比数列,那么就不能直接用等差,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此数列有何特征
111111,3,5,7,9,的前项和。2481632n 练习1.求数列
22n-1 练习2.求数列1,1+2,1+2+2,···,1+2+2+···+2,···.的前n项和。
例2:求数列1111,…的前n项和。,,......122334n(n1)[教师过渡]:对于通项形如an裂项相消求和方法
练习3.求和
练习4..求和sn1(其中数列bn为等差数列)求和时,我们采取
bbbn11121231nn1
[特别警示] 利用裂项相消求和方法时,抵消后并不一定只剩下第一项和最后一项,也有可能前面剩两项,后面也剩两项,再就是将通项公式裂项后,有时候需要调整前面的系数,才能使裂开的两项差与原通项公式相同。
五、方法总结:
公式求和:对于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a的前n项和可直接用求和公式.分组求和:利用转化的思想,将数列拆分、重组转化为等差或等比数列求和.裂项相消:对于通项型如an1(其中数列bn为等差数列)的数列,在求和时
bbbn1将每项分裂成两项之差的形式,一般除首末两项或附近几项外,其余各项先后抵消,可较易求出前n项和。
六、作业布置:
《数列求和》教学设计铜仁一中 吴 瑜【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几种解决数列求和问题的基本思路、方法和适用范围,进一步熟悉数列求和的不同呈现形式及解决策略。 2、过......
《数列求和》教学设计 阳高一中 顾海燕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掌握一些特殊数列求其前n项和的常用方法.(2)通过把某些既非等差数列,又非等比数列的数列化归成等差数列或......
《数列求和》教学设计 【课例解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A版《数学(必修5)》第2章数列学完基础知识后的一节针对数列求和方法的解题课。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
数列的通项与求和导学目标: 1.能利用等差、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及其性质求一些特殊数列的和.2.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识别数列的等差关系或等比关系,并能用有关知识解决相应的......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7篇数列求和教学反思,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