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下轴对称图形的教学设计及反思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
五下轴对称图形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 2010-2-26 19:36:00 | By: 山石 ]推荐
第一课时:轴对称图形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教材第2~4页例1和例2;练习一的第1题。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发现,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进一步掌握观察、思考、归纳的数学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对称美,陶冶热爱数学的情感和形成乐于探索的态度,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价值。
教学重点: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准确判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难点: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的方法。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带方格的练习纸、剪刀、硬纸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剪刀、图形纸、字母卡片等。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多媒体展示下面图案,让学生一起欣赏。
2、提问:这些图案漂亮吗?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让学生初步感知对称和对称美,同时美丽的画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二、探索新知
1、在日常生活中你们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呢?(让学生举例,师进行适当的评价)[设计意图: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已经接触到一些对称的物体,对对称现象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在这儿,开门见山导入新课,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为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教学作好铺垫。]
2、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3、出示课本第3页的六幅图。(请学生自己动手画出这些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4、通过例题探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例题1:
同学们用尺子,量一量,数一数题中每个轴对称图形左右两侧相对应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学生交流)教师归纳:“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应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对应点连线垂直于对称轴。”我们可以用这个性质来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对称图形或者作对称图形。[设计意图: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课教学的关键就是使学生理解图形对折后“完全重合”的含义。在教学中,先让学生量一量、数一数,发现规律,初步认识到“完全重合”就是左右两边“大小、形状完全一样”。]
5、教学画对称图形 例题2:
(1)引导学生思考:
A、怎样画?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B、每条线段都应该画多长?(2)在研究的基础上,让学生用铅笔试画。
(3)通过课件演示画的全过程,帮助学生纠正不足。(4)教师归纳总结画法。
三、巩固练习:
1、像下面这样把一张纸对折、画图、剪一剪。
2、利用轴对称变换在练习纸上设计美丽的图案。(练习一的第1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了折一折、剪一剪、设计美丽的图案的有趣活动,层层递进,帮助学生及时巩固、运用所学知识。在这一过程中,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被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空间想象能力得到加强,并且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四、归纳小结
这节课我们既认识了对称图形,又欣赏了生活中对称的图形,最棒的是同学们动手设计出了自己的对称图形,„„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轴对称
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对称轴----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轴对称的性质----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对应点连线垂直于对称轴。教学反思:
轴对称的要素要有二个:1.基本图形——是以什么图形为基本图形进行变换?2.对称轴——以哪条线为对称轴作变换?“对称”是一种最基本的图形变换,对学生而言并不陌生,早在二年级时他们就已初步感知并能正确作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今天这节课的教学是使学生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进一步认识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现象1:通过观察教材第3页的六幅图,我放手让学生尝试概括轴对称图形的意义。第一位同学说“如果图形左右对折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一回答显然是受教材图例不够典型所造成的(因为教材6幅图全是左右对称)。于是我出示一只上下对称的蝴蝶,这时第二位同学补充到“如果图形左右或上下对折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看来还需引导,当我将蝴蝶斜放时,学生的抽象思维再一次被激活,经过多位同学的共同努力终于较准确地概括出轴对称图形的意义。
[感悟]教师或教材所提供的观察材料必须充分且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因为这是学生观察活动展开的前提和保障。
现象2:板书学生中三种不同对称轴的画法:
1、直线;
2、虚线(或点划线)但是是线段;
3、虚线(或点划线),但贯穿整幅图。请学生判断,并说明为何画成虚线(或点划线)并贯穿整幅图才是正确作图方法呢?
现象3:根据班级学生空间想像能力较差的现状,在教学第4页做一做和第8页第2题过程中,只有第2题第1小题我是先请学生先看剪法,选择剪出的结果,其它各题都是采取的先按书上的方法实际折一折、剪一剪,再帮助学生进行想像。虽然已将教学低位于很低水平,但在实际教学中,我却发现学生困难重重。主要表示在以下两方面:
1、看图示不明白如何折纸;
2、在老师的示范下会折,但不知折好的纸该如何正确摆放。[感悟]新课标十分强调空间观念的培养。结合到这两题就是要求学生能够由折法想象出展开后的图形,由展开后的图形想象出它的折法,实现两者之间的转化。实现转化包括观察、想象、抽象分析,是建立在对空间与平面相互关系的理解和把握基础之上的。面对学生的困难,我该如何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呢?
《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龙涤新世纪学校魏佳楠 教学目标:1、联系生活中的具体物体,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能在实物和平面图形中识别轴对称图形,能用一些方法作出轴对......
“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姜堰市叶甸中心小学 王俊平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该教学设计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让学生动手画、折、剪、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启发调动了......
轴对称图形的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1、联系生活中的具体物体,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2、使学生能根据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在实......
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及反思安义县龙津学校熊国兰教材的内容地位和作用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开是学生在初步学习了有关平面图形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的内容较为独立......
轴对称图形的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1、联系生活中的具体物体,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2、使学生能根据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在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