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莺之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材料)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夜莺之歌教案第二课时”。
《夜莺之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商南县清油河希望小学 吕亮亮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夜莺之歌》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完成人物对话,深入体会‚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起小夜莺美好的形象。
3、引导学生通过圈划相关语句,把握人物性格,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4、培养学生机智勇敢的品质和热爱祖国的情感。重点、难点:
1.通过圈划表现‚小夜莺‛天真活泼、机智勇敢的语句来理解课文。
2.课题‚夜莺之歌‛的含义。关键:
抓住反映人物思想性格的语言、动作、外貌描写的语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引言、激趣。
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段很好听的音乐,请大家仔细听一听,谁在唱歌?(放课件录音)
是的,在寂静的田野上,在茂密的树林里,这歌声是那样的清脆悦耳,是那样的婉转悠扬,如小溪流水,似鼓乐叮咚,给人以美的享受。但这夜莺婉转的歌声,在苏联卫国战争中却有着深刻的含义,今天我们继续来探究《夜莺之歌》(板书课题)
通过上节课的初步学习,文章的主人公是谁?(小夜莺)(板书)
题目中的‚歌‛你怎样理解?
生:说,师板书(1)歌声(2)歌颂、赞美
二、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整体感知课文
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到课文中描写‚夜莺歌声‛的句子,想一想夜莺的歌声有什么作用?
生说句子,师随之课件出示句子(板书)
(1)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引诱敌人)(2)孩子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麻痹敌人)(3)夜莺的歌声越来越响了。
(4)夜莺还是兴致勃勃地唱着。(巧送情报)(5)从孩子的嘴里飞出婉转的夜莺的歌声。(继续诱敌)师针对板书总结:
小夜莺用他的歌声引诱敌人、麻痹敌人、巧送情报,由于小夜莺的功劳,师的游击队员全歼敌人,取得战斗的胜利。这个故事就发生在苏联卫国战争中。
(课件出示战后村庄照片)
师:这是一张德军袭击村庄后的图片,街道两旁尽是黑色的瓦砾,烧焦的树木垂头丧气的弯着腰,看了这幅图,你想说写什么?
生:(敌人的可恶、残忍)
师:是的,小夜莺也是怀着对敌人的憎恶之情,来出色的完成任务的。
三、细读文章、品味文章,把握人物性格
师:下面我们来细细的品味文章,看看小夜莺是怎样用歌声一步不迷惑敌人的?我们首先来看‚引诱敌人‛这一部分,自由朗读,思考:从哪儿可以看出小夜莺是有意让敌人发现的呢?
生:(从2、3自然段)
‚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这歌声停了一会儿,就又响起来,越来越有劲。‛
理解:本来是寂静的村庄,一点声音也没有,突然传来嘹亮的夜莺的歌声,而且停一会儿,响一会儿,必然引起敌人的注意。
更何况是迷路的鬼子呢,急需找到人,所以很容易让敌人注意到他。
师:嗯,你理解得真好,敌人到底上钩了吗?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生:上钩了,从‚士兵和中尉注意听着,看看周围的灌木丛,又望望道旁的白桦树。‛可以看出敌人在寻找声音。
(1)从‚注意听着‛说明夜莺的歌声引起了敌人的注意了,他们听到了。
(2)从‚看看、又望望‛这两个词可以看出他们在寻找声音的来源。
(3)从‚突然发现在很近很近的地方,有个孩子坐在河边……‛可以看出他们找到了小夜莺。
师:这也是小夜莺的目的——有意让敌人发现。敌人寻着歌声看到了什么?
生说师打出课件:
(有个孩子坐在河边,耷拉着两条腿,他光着头,穿一件颜色跟树叶差不多的绿上衣,拿着一块木头,不知道在削什么。)师:这是对小夜莺的什么描写?(外貌描写)
师:通过对小夜莺的外貌描写,小夜莺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生:可爱的机灵的,灵巧的、顽皮的勇敢的(师适时提问引导:你还读出了勇敢,你怎么读出来的?)
师:你喜欢这个可爱的、机灵的、顽皮有勇敢的小夜莺吗?请你带着喜爱之情读一读。
生:(1)自由读(2)指名读
师:这个可爱、机灵、顽皮又勇敢的小夜莺展现在我们眼前,坐在河边吹哨子的小夜莺此时在想什么?
生:(自由回答)
师:已经做好心理准备的小夜莺,是如何与敌人周旋的呢? 我们来看看小夜莺与德军的对话部分
自由读这段对话,你觉得那些语句最精彩,动笔勾一勾,画一画,从中你读懂了什么?做上批注。
生自由读文、勾画。指名回答
生1:我觉得这句对话很精彩。
‚谁教你吹哨子的?‛
‚我自己学的,还会学杜鹃叫呢‛
理解:这句对话,小夜莺即避开了敌人的盘问,又为下文鸟叫声报信而不引起敌人怀疑埋下伏笔。
生2:‚林子里就剩你一个人吗?‛
‚怎么会剩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鹧鸪、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一个。‛理解:故意曲解,也是在麻痹敌人,让敌人真的认为他只是一个顽皮的孩子而已。
生3:‚我是问你这里有没有人?‛
‚人?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孩子不慌不忙的回答,‚刚刚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喊着,‘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理解:一语双关的回答了敌人的问话,是在借别人的嘴骂敌人,体现小夜莺对敌人的憎恨之情。
生4:‚怎么不认识?‛孩子很有信心地回答,‚那里有个磨房,我常到磨房附近的坝上去钓鱼。那的狗鱼可凶呢,能吃小鹅。‛
理解:让德军认为他只是一个顽皮的孩子,幼稚可笑,打消的国军的怀疑。
(学生还可抓住小夜莺和德国军的动作、神态来理解)师:同学们刚才非常透彻的分析了小夜莺与德国军官的精彩对话,了解了小夜莺的目的,我们再来回顾一下他们的对话。
你觉得小夜莺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幼稚、可爱)德国军官用什么语气来读?(蛮横)(1)同桌互读(2)指名分角色朗读(3)师生互读
师:我们回顾了小夜莺与德国军官的对话,在他们的周旋中,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小夜莺的表现吗?
生:机智勇敢(师板书)
师:由于孩子很巧妙地回答了德国军官的盘问,德国军官觉得他只是一个贪玩的,不懂事的孩子,解除了对小夜莺的怀疑,并让他带路。在路上,小夜莺的表现又是怎样的呢?生:自由说,师适时出示课件
孩子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路旁的树枝,或者弯下腰去拾球果,或者用脚把球果踢起来,他好像把跟在身边的敌人完全忘了。
师:这段话是对小夜莺的什么描写?(动作描写)自由读一读,动笔圈一圈,表现动作的词语,从这段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生:表示动作的词:唱、叫、一甩一甩、打、弯、拾、踢。理解:通过小夜莺动作的描写,把一个顽皮的、好动的、好玩的小男孩形象展现出来,可是实际上这些动作都是小夜莺刻意装出来的,故意做给敌人看的,有意地麻痹敌人,让敌人打消怀疑的念头,好让敌人毫无顾虑得跟他走。
师:你能把小夜莺的动作表演出来吗? 指名表演
师:小夜莺有时学夜莺唱,有时学杜鹃叫,在敌人看来是随意的哼唱,客队小夜莺和游击队员来说,却隐含着深刻的含义呢。
师:联系上下文来考虑小夜莺的真实意图:
课件出示:孩子有时学夜莺唱,其实是();有时学杜鹃叫,其实是();打述职、拾球果、踢球果,其实是()。
师:小夜莺用他的歌声巧妙的传递了情报,当小夜莺顺利地把敌人带进游击队的埋伏圈时,小夜莺会想什么?
生自由回答
师:夜莺兴致勃勃地唱着、想着,突然一声口哨响,小夜莺作了什么?
生:‚孩子突然转了个身,钻进树林深处,不见了。‛师:从这里,你见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小夜莺? 生:我见到了一个灵巧又勇敢的小夜莺。师引导探究:你能说说理由吗?
师:‚钻进树林深处,不见了‛结合全文,有没有和这句话相呼应的语句?
生:‚穿着绿上衣,和树叶差不多的颜色‛钻进树林,不容易被发现,小夜莺得以顺利的脱险。
师:小夜莺真是了不起,即出色的完成了任务,又安全的保护了自己,由于小夜莺成功地把敌人带进了埋伏圈,游击队员才进行一场痛快淋漓的战斗,谁来读一读游击队员歼灭的军的痛快场面?
指名读短文:‚枪声打破了林中的寂静,……一时充满了树林。‛
师:胜利了,当游击队员又和小夜莺见面时,想象一下他们会和小夜莺说写什么?做些什么?
生:自由回答
师:敌人被取消了,小夜莺又在干什么?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师:读了这一段你想说写什么?
生:自由谈自己的想法:(可能为小夜莺担心、可能是佩服小夜莺……)
师:是呀,小夜莺凭着他的机智和勇敢,冒着生命危险,把一批又一批的敌人引进游击队员的埋伏圈,是什么样的精神力量鼓舞着小夜莺这样做呢?
生:对祖国的热爱,对敌人的仇恨。(板书)师:此时此刻,你想对小夜莺说些什么? 生自由谈
四、总结拓展:
师:我国在抗日战争中,也出现了很多类似小夜莺的抗日小英雄,你能说出几个吗?
生:王二小、小兵张嘎、小英雄雨来、小萝卜头等
五、作业:
1、围绕中心,抓住主要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性的复述课文。
推荐书目:《卓娅和舒拉的故事》 板书:
夜莺之歌
歌声 歌颂
引诱敌人
麻痹敌人 机智勇敢
小夜莺
巧送情报
全歼敌人 对祖国的热爱
继续诱敌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洪水学区语文备课组夜莺之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积累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围绕中心,抓住主要内容要复述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 以......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夜莺之歌》教学设计,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夜莺之歌》教学设计《夜莺之歌》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品读课文,体会小夜莺的品质、学习他的精神。2、明白课文以“夜莺之歌”为题的原因。3、学习课文的写作特点。【教......
夜 莺 之 歌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通过圈划相关语句,把握人物性格,更深入地理解课......
夜莺之歌的教学设计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在古今中外战争中,侵略者总是没有好下场的。在苏联保家卫国战争中的勇士们,上有七八十岁的老人,下有七八岁的孩童,他们不怕流血牺牲,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