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的合成》教学设计_力的合成教学设计说明

教学设计 时间:2020-02-27 15:55:57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教学设计】

《力的合成》教学设计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力的合成教学设计说明”。

《力的合成》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1、合力与分力。

力的合成是为以后综合受力分析准备的一节课。求解力的合成所采用的是等效替换的方法。要通过多个实例来分析说明一个力的作用效果可以和多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一个力与作用效果相同的多个力是可以等效代换的。

合力与分力的等效代换的关系学生不易理解,是个教学难点。应该让学生知道,在力的合成中,分力是实际存在的,每个分力都应该有施力物体,而合力则是设想的但有实际意义的力。

2、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在第一章的学习中学生已初步接触了位移矢量合成问题。教学中应该在复习同一直线力的合成的基础上,再转入互成角度力的合成问题。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是在学生式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因此,指导学生做好实验并得出结果,这是教学的重点。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设计好的实验做实验,用力的图示法画出合力、分力,比较合力、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关系,让学生清楚看到合力不等于分力的代数和。教师再让学生根据合力、分力的图示,猜想合力、分力的关系。在得出合力、两分力间的关系符合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猜想后,让每一位同学都做出平行四边形,看合力是否与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是否重合,并展示同学的实验结果,逐步建立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由于学生对矢量运算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理解不深,容易按照标量运算来想问题。如:可能认为合力一定大于分力或合力至少大于一个分力,求合力也容易忘记方向。因此教师采用相应的计算机课件来动态模拟两个分力大小一定时,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如何随分力夹角的变化而变化。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和重点应该是实验的操作过程,一定让学生在动手实验的基础上得出力的合成法则——即平行四边形定则,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掌握这个问题上能够深刻地理解并能够在实验中锻炼能力。实验中可能有的学生不能的出正确结果,应该鼓励学生并在课后帮助学生寻找原因,提高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和信心。

3、共点力。

共点力的教学重点是利用实例让学生区分共点力和非共点力,在此基础上建立共点力图景。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合力、分力、力的合成、共点力的概念。

2、掌握平行四边形定则,会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合力。

3、理解力的合成的本质是从作用效果相等的角度进行力的等效替代。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合力和分力的概念,了解物理学常用的方法——等效替代法。

2、通过探索性实验,初步认识科学探索的基本过程和意义。

3、让学生在寻求规律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实验能力。

2、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精神,在交流合作中发展能力,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通过力的等效替代,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同时领会科学探究严谨、务实的精神和态度。教学重点:

1、合力和分力的关系。

2、平行四边形定则及其应用。教学难点:

1、合力和分力的等效替代关系。

2、通过探索性实验,归纳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投影仪 学生分组实验器材:木板 白纸 图钉 橡皮筋 弹簧秤(两只)三角板 铅笔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教学 [复习与回顾] 回顾什么是力的作用效果。举出力的作用效果相同的事例。回顾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力的大小与方向与分力的关系。[演示实验] 将橡皮筋一端固定在M点,用互成角度的两个力F1,F2共同作用,将橡皮筋一端拉到O点如图所示;用一个力F将橡皮筋拉到点O如图所示。两次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引导学生得出一个力F产生的效果与两个力F1、F2共同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F就叫做那两个力F1、F2的合力,而那两个力F1、F2叫做这个力F的合力。求两个力的合力叫力的合成。

与初中不同的是,不在同一直线上而是互成角度的。

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力的大小与方向,与两个分力的大小、方向两个因素有关。那么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力跟两个分力的哪些因素有关呢?

二、新课教学

(一)力的合成通过实验来完成这个问题。

让学生明确如何确定两个分力与合力的大小与方向(弹簧秤测量力的大小,力沿细绳的方向)[指导学生进行实验]

1、弹簧秤的正确使用。

2、明确实验时两个人的分工。

3、确定合力和分力的大小、方向。

4、让学生明确如何才能使合力与分力的作用效果。[视察学生的实验情况] [数据处理]

1、用力的图示法分别表示合力和分力。(强调力的图示的注意事项)

用投影仪展示一些学生的结果。让学生明白,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不是简单的相加减的关系。

2、引导学生猜想合力与分力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

学生回猜想好像与平行四边形有关,合力好像是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

3、教师指导学生用三角板做出平行四边形,来证实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用投影仪展示一些学生的结果。

4、比较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和合力,发现对角线和合力很接近。

5、教师说明:经过前人的多次精确实验确认,对角线的长度、方向跟合力的大小、方向一致,即对角线与合力重合,也就是说对角线就表示合力。

可见求互成角度两个力的合力,不是简单的将两个力相加减,而是用表示两个力的有向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这就是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练习] 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合力。例题(略)[电脑演示]

1、合力与两个分力的大小关系。

2、合力与两个分力的夹角关系。[学生思考]

1、如果两个分力的大小分别为F1、F2,两个分力间的夹角为θ,当θ=00时,它们的合力为多少?当θ=1800时,它们的合力又为多少?合力的大小范围为多少?

2、如果是三个力或三个以上的力,如何求合力?

(二)、共点力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上有关共点力的知识,阅读时注意以下的问题:

1、什么是共点力?

2、掌握共点力的概念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3、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有没有适用条件,如果有,适用条件是什么?(这部分知识相对简单,可以通过自学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

三、布置作业(略)

四、板书设计

1、一个力F产生的效果与两个力F1、F2共同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F就叫做那两个力F1、F2的合力,而那两个力F1、F2叫做这个力F的合力。求两个力的合力叫力的合成。

2、用表示两个力的有向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这就是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力的合成教学设计

力的合成教学设计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那么问题来了,教学......

力的合成——教学设计

第四节 力的合成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本节教学根据课程的三维目标要求,突出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把本节课设计为实验探究式教学方式。在完成认知的过程中,通过提水桶实例感悟身......

力的合成教学设计

力的合成教学设计((通用13篇))由网友“不要钻牛角尖”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过的力的合成教学设计,供大家阅读参考。篇1:力的合成教学设计 力的合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

力的合成教学设计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力的合成教学设计,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力的合成》教学设计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力的合成》教学设计,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下载《力的合成》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力的合成》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