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教学设计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祝福教学设计一”。
《祝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①了解祥林嫂的遭遇及命运轨迹。②小说的环境描写、倒叙、题目及第一人称的作用③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能力和概念意识。
过程与方法:阅读文本了解祥林嫂的遭遇及命运轨迹,思考其不幸的原因以及作者写此小说的目的;思考艺术手法。自主阅读,合作探究,教师讲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无知社会和冷漠社会给社会个体带来的危害,引导学生认识社会,改造社会。
二、教学重点:祥林嫂的遭遇及命运轨迹,小说的主题,环境描写、倒叙、及题目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小说中的一些词句如鲁四老爷的话等以及祥林嫂问魂灵的有无的心理。
四、教学课时:4课时
五、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阅读小说,查出不解词语的意思,划出文本中难以理解的词句,了解祥林嫂的遭遇。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检查预习,交流预习收获和遇到的问题,总结祥林嫂的遭遇和命运轨迹。
一、导入:鲁迅说:“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南腔北调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今天我们学习鲁迅的《祝福》看一下作者在文本中写了主人公祥林嫂怎样的不幸,写了怎样的病态社会,对我们认识自己认识他人认识社会有何积极的意义。本模块前面的标题是永远新的旧故事,这故事为何说是永远新的,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走进文本。
二、学生交流预习收获,总结祥林嫂遭遇。
三、教师讲解
做童养媳,死了祥林,逃到鲁镇,抢回被卖,哭闹成婚,生了阿毛,死了老六,狼吃阿毛,大伯收屋,再到鲁镇,讲述阿毛,人们歧视,不让祭祀,柳妈指导,勇捐门槛,再拒祭祀,赶出鲁家,沦为乞丐,灵魂有无,凄然离世。四 布置作业
思考:祥林嫂是一个不幸的人,假如怎样,她就能很好地活下来?造成祥林嫂死的原因是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假如怎样祥林嫂可以不死,我们的社会是怎样的一个病态社会,鲁迅对祥林嫂的态度。
一 学生展示交流作业。(用实物投影)二 教师讲解
1、祥林嫂一生的遭遇基本上是不幸的,这不幸有天灾,有人祸。天灾有:死了祥林,死了老六,狼吃阿毛。人祸有:做童养媳,逃到鲁镇,抢回被卖,哭闹成婚,大伯收屋,再到鲁镇,人们歧视,不让祭祀,柳妈指导,勇捐门槛,再拒祭祀,赶出鲁家,魂灵有无。
天灾没有击倒祥林嫂,把祥林嫂推向死亡的恰恰是人祸。对祥林嫂我们可以这样假设,假如祥林不死,贺老六不死,阿毛不死,祥林嫂或许可以以此来活下来。只是从这一点上我们恰恰看到了女性的不幸,因为这恰好证明,她只能活在男人的屋檐下,从一而终。在那个社会里女性靠个人是很难生存的,必须依靠男人。假如祥林嫂生活在现在,她有工作,想去哪里去哪里,婆婆管不着,她也不会到了那样的地步。祥林嫂不是一个弱女人,他敢于向命运抗争,至死都在努力着,但正如深陷泥淖的人一样,她每一次的挣扎都是自己陷得更深,这正是作者思考的和我们应该思考的话题。
2、对祥林嫂人祸的认识,对主题的思考
祥林嫂悲剧的人祸因素主要是自己和环境。就环境而言,主要是两方面的因素。一是这是一个弥漫着礼教和迷信的社会,如果没有礼教,祥林嫂的婆婆就不一定有卖她的权力,贺老六死了以后大伯也不一定能收屋;从迷信这个角度来说,祥林嫂一生死了两个男人,是男人的克星,这被认为不吉利的,这或许正是四叔开始皱眉、后来说她伤风败俗、不让她参加祭祀的原因。另一个因素是社会的冷漠,祥林嫂遭遇到人生的不幸之后,本来应该得到社会的同情和帮助,结果人们却都看不起她,尤其是阿毛死了之后她反复诉说痛苦之际,别人把她当做一个赏鉴的玩物或解决自己痛苦的对象,这是怎样的冷漠的社会啊!你看看美国的《拯救大兵瑞恩》,瑞恩落难了,大伙牺牲性命去救他。祥林嫂呢,人们唯恐避之不及。前几天有个电视剧叫《失乐园》,讲的是一个得了艾滋病的公司老板,因为救人自己受伤,伤口不幸染上了艾滋病患者的血液,自己也成了艾滋病患者。自己的老婆得知消息之后,立刻提出了离婚,把丈夫丢在了一旁,女儿也对他嗤之以鼻,我总算理解了鲁迅的意图,一方面揭示礼教迷信对妇女的摧残,更重要的是揭示出人遭遇不幸之后社会的冷漠。这或许就是病态社会的特征吧。这是小说的主题之一。
人祸的另一个因素是祥林嫂自己,她脑子里也充满了迷信礼教思想,如果不是如此,她是不会捐门槛的,也不会问灵魂的有无。对于自己的不幸,祥林嫂是一路的抗争,一路的争取,可谓用尽了全身解数,即使在流落街头,碰上从外归来的我,她还眼睛一亮,问魂灵的有无。关于祥林嫂的死,有人说是冻死的,有人说是饿死的。我倒认为是死于精神分裂。她一方面希望有魂灵,想见到阿毛;一方面又希望无魂灵,若有的话,她会给锯开。礼教和迷信到死都没有放过她。作者一方面控诉了礼教迷信,另一方面也批判了我的无能,同时也对祥林嫂本人也作了批判。这正是那个病态社会不幸的人,作者对她既同情有哀伤。
3、永远新的旧故事
之所以说是永远新的旧故事,是因为这样的故事即使在现在也依然发生。社会依然存在冷漠,迷信礼教依然也必将还存在下去,这正是人类社会的大不幸。这说起来是多么哀伤沉重的话题。鲁迅为何说这社会是“铁屋子,是万难破毁的”或许正是这个原因,永远新的旧故事,道出了疗救社会,改造人性的艰巨性。
三、布置作业
1、为何以祝福为题目,而不以祥林嫂为题目?
2、找出小说的环境描写,思考其作用。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题目、环境描写的作用。教学步骤
一、学生展示交流对题目及环境作用的思考。
教师巡视,典型答案可以实物投影向全班展示。
二、教师预设
1、为何以“祝福”为题目? 1)题目的理论和作用
揭示文章内容,揭示文章主旨,揭示人物性格,展现特定环境或社会风貌等。2)祝福的内涵及作用
祝福是最能体现鲁镇社会风俗的事情,鲁镇的祝福弥漫这礼教和迷信,这位故事发生和祥林嫂的不幸提供了场所。祥林嫂一生的主要不幸均是围绕祝福而展开,最后在祝福的欢乐中凄然离世,增强了故事的悲剧色彩。小说在祝福中开始,在祝福中发展,最后在祝福中结束有线索、推动情节和展现祥林嫂命运的作用。
小说如果以祥林嫂为题目的话,能够把祥林嫂的命运展现出来,但不能够很突出的揭示祥林嫂所处的环境,以及不幸的原因。而以祝福为题目,既能展现祥林嫂的不幸,又能揭示不幸的原因,还能和鲁迅的创作意图想贴合,作者不仅仅要展现不幸之人,更要展现病态社会,而祝福能很好地把二者结合起来。2祝福中的环境描写
1)组织同学交流,文本中哪些地方是环境描写。2)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论)3)本文环境描写的不同作用。4)教师讲解 第四课时
要点,文中的语句 1鲁四老爷的话。2短工的话
3然而在现时的那一段
作业:以祥林嫂自述的方式改写《祝福》
【参考材料】
鲁迅的小说作品数量不多,意义却十分重大。鲁迅把目光集中到社会最底层,描写这些底层人民的日常生活状况和精神状况。这是与鲁迅的创作目的分不开的。鲁迅说:“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南腔北调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这种表现人生、改良人生的创作目的,使他描写的主要是孔乙己、华老栓、单四嫂子、阿Q、陈士成、祥林嫂、爱姑这样一些最普通人的最普通的悲剧命运。这些人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最需要周围人的同情和怜悯、关心和爱护,但在缺乏真诚爱心的当时的中国社会中,人们给予他们的却是侮辱和歧视,冷漠和冷酷。这样的社会难道是一个正常的社会吗?这样的人际关系难道是合理的人际关系吗?最令我们痛心的是,他们生活在无爱的人间,深受生活的折磨,啊但他们彼此之间也缺乏真诚的同情,对自己同类的悲剧命运采取的是一种冷漠旁观甚至欣赏的态度,并通过欺侮比自己更弱小的人来宣泄自己受压迫、受欺侮时郁积的怨愤之气。在《孔乙己》里,有恶意嘲弄孔乙己的短衫顾客;在《阿Q正传》中,别人欺侮阿Q,阿Q则欺侮比自己更弱小的小尼姑;在《祝福》中,鲁镇的村民把祥林嫂的悲剧当作有趣的故事来欣赏„„所有这一切,让人感到一股透骨的寒意。鲁迅对他们的态度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鲁迅爱他们,但希望他们觉悟,希望他们能够自立、自主、自强。
祝福教学设计【安排四课时】1、预习课。2、检查点拨课。3、讨论分析课。4、巩固练习课。【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目的要求学生预习,质疑。〖预习题一、掌握字词寒暄 烟霭 踌蹰......
教学设计(设计教师:黄其钥)高中语文·必修3·第一单元·第2课《祝福》(第一节)一、【教学内容及其解析】1.内容:(1)了解鲁迅及其写作背景。 (2)初读课文,理清课文情节。 2.解析:(1)本文是......
2 祝福教学设计一等奖2015-12-21 08:59 4183次共1课时2 祝福 高中语文 人教2003课标版 1教学目标 1.了解祥林嫂的人生经历,探讨造成人物悲剧的根源。 2.创设情境自主探究,深......
《祝福》教学设计模板实施研究性学习是当前教改的一个重要课题,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是贯穿于学生一切活动之中的。课堂始终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因此,研究性学习是课......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祝福》教学设计,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